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后“茶馆式”教学(三)

发布时间:2020-03-03 11:49: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后\"茶馆式\"教学

(三) ―\"循环实证\"教科硏方法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人利

\"当海面上大风骤起,海浪泅涌时,海面下面的鱼儿还是在安静地游弋\"。有人把它比作目前教改的现状。是否代表全部很难说,但是这种现象是不少的。课程与教学正在积极推进,一些优秀的公开课展示,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各级教师培训组织不少,各类教研活动也从未间断。然而,教师的常态课变化不多,有变,变化面也不广。特别一些表演的、作秀的公开课,给教师影响很坏。有教师说:这些都是\"花头\",学生的成绩才是真的,成缋就是靠捉出来的。……因此,他们热衷于加班加点,热衷于布置大量的重复练习。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不是工业,教育是农业。\"当然,今天的农业也在走工业化的道路。但是,叶老的话却是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耍精耕细作,教育是个体劳动。即便我国有了普遍存在的特有的集体教研活动,但是课还是一个人上的,特别是家常课。可以说关了教室的门,教师就是\"老大\",我们怎么判断教师究竟在怎么教?学生究竟在怎么学?

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就其中的一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就根本改变了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师应该讲教师认为的重点、难点\",从而形成\"学生先学\"、\"教师教的完整的课常常不是好课\"、\"不是教师教得完整,而是学生学得完善\"等等一系列的教学理念冲突,从而引起教学方式、

方法改变。教师能接受吗?教师能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吗?后\"茶馆式\"教学并不只是拿出几堂公开课,而是要改变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这种曰常教学行为的改变,一定需要广大教师对后\"茶馆式\"教学的文化认同,即从心灵深处感到这种教学是对的,充分认同这样做,能提高教学效能。从而,教师才有可能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逐步改变他们每天的教学行为。

一、\"循环实证\"教育科学硏究方法的阐释

后\"茶馆式\"教学形成錐形之后,需要推进,需要验证,需要完善。而推进、验证、完善又要求教育科研、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等等同步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循环实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后\"茶馆式\"教学呼唤教科研方法改进

如何让教师产生对后\"茶馆式\"教学的文化认同?不但要有思辨,而且要有事实;不但要有演绎推理,而且要有实践操作。因此,教育科研既耍阐述,又耍实证。实证的方法可能会给教师更多的文化认同。然而,目前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实证的方法使用不多。有的,最常见的就是\"对照班\"、\"实验班\"的方法了。但是,这种\"对照班\"、\"实验班\"的方法存在以下弊端:(!^)\"变量\"难以控制。这种实验,往往请一个优秀的教师上\"实验班\",一个一般的教师上\"对照班\"。虽然控制了学生基础的变量,授课时间的\"变量\"、学生练习的\"变量\"等,但是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即使\"实验班\"成果显著,也是很难让人信服这一实验结论。课堂教学的改进是否能一蹴而就?如果是一个教师同 时上\"实验班\"和\"对照班\",这样,似乎控制了所有的变量,但是实验只是在逐步的推进过程中,不能说\"昨天\"不是后\"茶馆式\"教学,\"今天\"就是了,所以一次对比很难说。如果是多次对比,一个学期的对比,对这位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一个班完全用原来的方法上,另一个班又在逐步推行。这位教师是很难做到的。即使这种方法能行,它的价值取向往往也是单一的,即,只是证明了这一实验的效果,仅仅证明了什么是有效的,或 1 什么是无效的。这样的实验似乎还有教育伦理学上的问题:我们是否能用对\"小白鼠\"的实验方法用在学生身上?

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呼唤教科研方法的改进,特别是教科研中实证方法的改进。

2、\"循环实证\"——一种新的教科研方法

在后\"茶馆式\"教学推进中,静教院附校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循环实证\",它克服了 \"对照班\"、\"实验班\"的一些弊端。

(1) 一次\"循环实证\"操作流程图

操作流程说明

以上流程图,阐述的仅是一次\"循环实证\"的操作的流程。在这一次\"循环实证\"中,教学班的学生不变,授课教师不变(原来的授课教师,可能是同一位教师,也可能是两位、三位教师),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目标的侧重面也相同(如语文学科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要求,但一堂课上可以有其中的侧重面:)。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以不同(考虑各班原有的基础可能不同:)。

教师在一次\"循环实证\"之前都各自作好了课堂教学设计。

1班、2班……课堂教学时,所有研究人员(教研组其他教师,学校分管领导,也可以另请的学科专家等)全部观课。

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教学设计的建议,而建议的依据一般不涉及别的,只是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因素。这样,使效果变化的原因凸显出来。

一次\"循环实证\"的实证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因此,教学设计的改进可以是比较全面的,也可以是部分的。

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中,这样流程可以进行多次。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一般说来,如果第一次是从1班开始,然后2班、3班,以后的循环一般可以变换班级次序,以示公平。

\"前检测\"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检测。主要是两个方面:①以一次比较综合的学业测试〈如期末考试)作为班级学业成绩基础,且变换成\"标准分\";②用问卷、访谈等形式积累与取得学业成绩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情况(见以下学生问卷表;),尽可能考虑课程的三维目标。一次\"循环实证\"的内容是单一的,仅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就是这一内容,还强调\"侧重面\",便于考量。用试卷测试,分数也变换成\"标准分\"。比较两个\"

2 标准分\",判断\"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的作用。经过若干次的\"循环实证\"之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后检测,这次后检测类同前检测,也分两方面,有可能的话,不但与自身进行比较,还可以放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加以橫向比较。

前、后检测中的学生问卷

3、\"循环实证\"用于后\"茶馆式\"教学推进

后\"茶馆式\"教学的实施研究是从初二物理学科开始的,自然\"循环实证\"也从初二物理学科开始。物理教师从开始对后\"茶馆式\"教学的半信半疑,到完全认同。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的过重负担,而且比较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成绩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自信。物理行,数学是否行?理科行,文科是否行?中学行,小学是否行?生源好的行,生源一般,甚至较弱的是否行?优秀教师行,一般教师是否行?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要回答的是后\"茶馆式\"教学的重复性,而且要回答后\"茶馆式\"教学的普适性。静教院附校回答这些问题时,仍充分应用\"循环实证\"的方法。从物理推进到了数学、化学;从理科推进到了文科;从中学推进到了小学。又从静教院

附校推进到了静安区的五四中学、静安实验小学,甚至外区、外市、外省的中、小学,为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循环实证\"科研方法对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循环实证\"教科研方法典型案例剖析

一个以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程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用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改进的典型案例。使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就是一次\"循环实证\"。

1、《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

一节初三数学的概念课,执教的是一位成熟的中年教师,李X。以往,她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环节一:创设情境。由教师提出一个统计学中的问题,当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统计方法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介绍今天所要学的新的统计学概念。环节二:学习新知。\"方差\"和\"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而这两个概念是全新的,因此必须由教师给出这两个统计量的定义及公式,并告诉学生如何记忆这两个较为复杂的公式。环节三:巩固练习。对\"方差\"、\"标准差\"这个概念进行应用。环节四:自主小结。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环节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以上5个环节是最常见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不符合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李老师与数学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第一次教学设计的改进:环节一:学生读(P55~P77,例题1之前、学生议(分别计算以下两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题目略〕。环节二:学生读(P57~P58),学生议(从计算统计量的角度看,这两道例题有什么异同?、环节三:学生练(题略》

这次教学设计的改进,体现了学生先学,教师也力图达到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尽可能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但是总体来说还没有突破\"数学概念没有^理清\'之前,慢慢做练习\"的束缚。教师讲清楚了,不等于学生就\"理清\"了,学生提不出问题,也不一定代表学生\"理清\"了。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的设计,以来暴露学生的各种\"相异构想\",才能使学生真正\"理清\"。这样,又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的改。即在学生自己阅读之后,立即设计个可能暴露学生各种想法的小题目,再让学生自己练习,自己议论的过程中尽可能把学生所有的\"相异构想\"暴露与解决。

同一个教师,在班级学生数学基础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由于教学设计屮的改变,收到了明^的效果。以卜\'列出了在第二次教学,与第三次教学之后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班级成绩的变化。

2、《浮力》

这是一节初三的物理课。这一次\"循环实证\"是在静安区的XX中学进行,这个学校的学生成绩较低。由两位教师执教四个班级,通过教学、校本研修、教学设计改进(以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为依据、再教学、再校本研修、再教学设计改进……把四班前、后检测的成绩列

表如下:

遇到这样的实验数据,有的不能让实验者满意:我们试图通过关键干预因素的干预,期望班级\"标准分\"能逐班提高,但第一次的二班数据不能解释。静教院附校后\"茶馆式\"教学项目组的教师对XX中学的初三0班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了原委:因为这位物理教师得知要由这么多的教师去听她的课,十分紧张,所以她为了上好这堂课,整整备了一个星期。备课的质和量都远远超过了她的常态。这样,我们对实验数据的解释是: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堂教学干预因素是有效的,从第

二、

三、四次的改进中可以得出。另外,对于同一个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备课,教学的效能也会提高的。这样的分析让所有教师口服心服。\"循环实证\"进一步带来了教师的文化认同。

三、\"循环实证\"教科研方法内涵及其局限

1、\"迭代循环\"体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改进本质特征的理解。

\"循环实证\"指的是我们整个教育科研方法,\"迭代循环\"指的是一个个教学设计的迭代。教育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一用就变,一用就灵,效果立刻体现出来。教育科学则不然,课堂教学的改革更复杂。不但有它的差异性,而且一定是逐步推进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也不是一干预就到位,而是不断干预,才能凸现出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迭代循环\"用的是一个教学中的术语,它描述的是虽然我们暂找不到\"真值\",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向\"真值\"逼近。它形象地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历程。

2、\"循环实证\"的价值取向多元

\"循环实证\"是一种科研方法,但是它的价值取向已经远远超过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身,不是仅仅证明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更好的。在这样的实证过程中带来的是教师教育、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改进,产生的效果是学生的学业效能在不断地提高。静教院附校近期在全校教师中收集教师自己撰写的\"增效\"案例,许多教师都写了 \"循环实证\"中给他们带来的顿悟和和教学行为的突变。目前,静教院附校又把\"循环实证\"作为一种新的,教师乐意尝试的校本研修方式。也正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实证\",使教师的文化认同在提高,逐渐改变着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教学的改革,从来就是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式也在改变。

3、\"循环实证\"的实证点清晰

目前,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一个教育科研的课题的研究,常常耍进入课堂,而课堂教学的展示可能是好课,但看不出这节课与这个课题的研究到底是什么关系?完全可能的是:这些课在这个课题中行,在另外的课题中也行。另外,一次教研活动对一节课的评价往往比较分散,这要改,那也要改,授课教师真不知究竟耍改什么。\"循环实证\"要求有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问题就集中了,证明什么,展示什么,要改什么,十分

5 清晰。自然,实证点可以是一节课上的某一部分(如小学识字教学那个方式、方法更好),也可以是整体的教学设计。

4、\"循环实证\"的研究性质定位

此研究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也不仅是拿某些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去从亊某项教育的实践。此项研究使教育理论在真实的场景中不但经受检验,可能还会接受挑战。如\"最近发展区\"是否有最大化问题?是否有质量问题?是否有后续发展问题。因此,\"循环实证\"的方法不能简单定位在教育的基础性研究,也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教育应用性研究。

5、\"循环实证\"是\"设计研究\"的实践尝试

在教育的理论界,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改进也在作不断的探索。近期,静教院附校己关注新的教科研方法^ \"设计研究\",或称\"基于设计的研究\",这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静教院附校把\"循环实证\"与\"设计研究\"作比较研究,我们发觉有很大的\"交集\",但不全同。我们认为这正反映了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对目前的教育科研方法都有改革的愿望。我们完全有必要进一步学习\"设计的研究\",以完善\"循环实证\"。目前,只定位在\"设计研究\"的实践尝试。

6、\"循环实证\"的局限性

新课程很明确地提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度往往还能量化,而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就很难量化了,特别是对一次\"循环实证\"。即使在知识、能力这维目标上,也不是什么都能量化,更不是什么都能从一张书面的卷子都能评价。因此,\"循环实证\"有它明显的优势,也有它突出的局限性。

后\"茶馆式\"教学产生了 \"循环实证\",\"循环实证\"又积极推进了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体会

有感于“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心得

后“茶馆式”教学(三)
《后“茶馆式”教学(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后茶馆式教学 茶馆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