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区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23:50: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调研对象:某大学家属院居住小区绿化体系

调研成员:*** 调研任务:通过调研,对居住小区绿化环境组织体系有所了解;并通过居民心理的调查,掌握环境心理对空间组织的影响 ;并探讨绿化体系合乎心理的组织方式, 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和绿色家园的向往之情。

居民接受调研人数:*人

最近,有幸借着完成环境心理学最后课程调研的目的, 我们进行了一次居住小区绿化体系的深入调研。

对于我们而言,平常看似贫乏无味的绿化体系,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我们就如同发现了

新玩具的孩子。

而伴随着欣喜带来的疑惑,我们又从生活中寻找答案,于是我们对绿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下记录着我对绿化认识的成长日记——

(一)

结识自然,源于小时候背诵的唐诗宋词——“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源于外婆家的后院——我儿时的“百草园”。到了都市,对绿色的渴望,只能是与日俱增,有绿色的地方,似乎都留有记忆的笑声。似乎有了绿色,我们的生活就更丰富,有了绿色,我们的生活就更甜美,有了绿色,我们的生活也更舒适!这或许就是大众眼里的绿化吧!——源于情感!源于生活!

曾有一首这样的诗,描绘了现代都市小区生活对绿色自然的喜爱:“青山绿水花发香,花开小区着艳妆。瀑布山泉淡淡月,亭栏桥榭铸春光”。

其实反观人类发展历程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发现,回归大自然使我们的眼睛“秀色可餐”,更使我们的心灵在繁忙的都市中找到一份向往已久的静谧。

而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则从一开始便带有浓重的自然情怀。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都不难看出对自然山水的偏爱。

著名的江南园林,就是在这种强烈欲望的指引下,带着“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愿望将自然山水引入到“自我宅院”这一都市小空间的成功范例。而这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来一气呵成的园林绿化体系。

不论南方的广陵园林,还是北方的宫廷园林,禅寺园林,或是道观园林,无不都体现了这一点,直到现在,全国成千上万的小区绿化体系中,也无不是以次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这种园林绿化体系的优势更随着人们对大自然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而越发得到体现。这种园林绿化体系是建立在尊重自然,善于利用地形再现自然优美景色的特点。它源于自然,却深深的带有主人的人文情怀和山水文化。

简单的说,就是它虽然是自由的布局却能在一定的范围里体现着共同的主题思想,而单一的绿化又通过视线的巧妙组织而不断有新意涌现——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它能耐人寻味,在步移景迁的同时,每个景色有其独特的韵味,并相映成趣。《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极其考究绿化景色的人文内涵。

(二)

然而中国目前很多小区虽然用的也都是原有绿化体系,但大多都只求形象,而忽略了其最重要的深层含义。就拿我们去调研的某大学家属区来说吧。总的来说,居民还是比较满意的,特别是老居民,他们大都经历了居住小区原先绿化贫乏到现在的基本满足的历程。所以对现在的绿化尤为喜爱。

在那里,基本满足了他们的休闲、交往、运动、游憩等基本功能。但如果以“精益求精”的眼光看待,就存在有不少的问题,下面就先从调研结果来看看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这次调研的数量不多,而且各年龄段的选择并不考究,所以调研的结果只能反映问题,而不能作为设计的绝对依据。(当中的一些设计提议只能是作者个人的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说到年龄,我们就不能忽视各年龄段的不同喜好。

在调研当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小孩子更喜欢带有趣味性强,能开展一些活动和游戏的绿化体系;而青年们则对于诗情画意的花园绿化体系关爱有加;至于中年人他们更多的是与孩子一起游玩,所以具有趣味而又颇具诗意的绿化,往往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到了老年人,则更钟情于自家门前的绿地,因为那里有他们很多的回忆与故事。当然,其实这样的分类有点粗糙,而且即便同一年龄段,根据其从事的不同工作,也是有不一样的喜好,不一样的需求。

就比如教师和从事经商的家属的审美观念完全不同,而就教师而言,理性思维的数学教师和感性思维的美术教师的心理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总的而言一个成功的绿化体系应该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这也就要求绿化形式的丰富性。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绿化形式。而这一点很符合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的审美情绪。

只有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动态需求。而这一点从某小区绿化体系在设计上还是可以看出其对这方面是有所考虑的。

比如在中心花园里,有专门给小孩设计的玩乐空间,这些既帮助小孩进行交往活动,又有利于小孩的身心发展。应该是不错的想法。

但是,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小孩的使用率并不高,而且满意度也不高。

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我们在调查中听到小孩说“不好玩”、“没啥玩”。从这一点上看,就存在有空间组织单调的嫌疑。

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也能看出它的单一性。

五彩的球体散落在平地上,球体的作用可以使倚靠,也可以是趣味景观,它创造的自由曲线使平地增色不少。但它支持的儿童游乐却只有简单的捉迷藏。当然小孩还可以倚靠球体或坐在球体上,追逐的功能却只能算是辅助功能。

这么看来,这个设计的不足是不符合小孩的心理需求的。小孩子玩游戏大部分是随机的,有时一会儿玩这儿,一会儿又玩那儿。所以能支持多种游戏的空间环境能使小孩子们倍加喜爱的。

其实,在设计时,如果把那些五彩的球体散落在旁边的树林下,那么,捉迷藏就玩得更刺激更好玩了。而且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可以尽情地游戏。同时又能与树下的弯曲小路相结合,想呼应,构成曲线美。

如果还能沿着球体形成的曲线边,布置大小不一的沙坑,再用弯曲生动的矮墙进行个别划分。那么肯定能够吸引很多的小朋友还这里玩耍。而原有的空地比树林稍低,则可以根据地形围合成小孩戏水的低水池。

其实,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花园中心的水池禁止戏水,然而很多小孩子都忍不住下去戏水,可见亲水空间的设计,也带有一定的心理需求。

然而,中心花园的水池,却没有一个提供给小孩戏水的水池,这是很遗憾的。其实,在假山附近,是可以做一个戏水池的,它与花园的水池相连,但水位比较浅,相连处可以用木桥相隔,防止小孩戏水时接近水位较深的地方。一到冬天,水位下降。水位比较浅的戏水池就成旱地了,而假山可以造一些洞,也可以攀越到半山腰。这样,就改变中心花园没有视觉焦点的平淡性了。

现在的中心花园,虽然可以看出设计时试图用花园水池和旁边的小亭来统领全局。但由于中心花园太大,而且视线组织并不成功,空间构成也过于平面化。

所以显得有些散,在游园过程中,似乎没有高潮部分就已经结束。而且与周围建筑的结合,以及关系做得不是很到位。中心花园就像一个孤立的单体,它与周围没有视线的呼应,更不用说与周围绿化连成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当然,这可能受到原有建筑的影响。

从调研结果上看,中心花园显然是某大学家属区绿化体系中最受欢迎的。虽然在细节上不尽人意,但相比其他绿化而言,它以其景色优美,空气清新,休闲设施完备以及交往中心的独特魅力,成为绿化体系的焦点。

不过,作为一种公共环境绿化中心,不仅仅是创造一处优美的环境,一个能陶冶身心,具有深刻蕴意的地方才能给予人更深的心理满足,才能成为人们精神上真正的绿洲!而这正是中心花园最缺少的东西。在那里,传统园林拥有的人文气息似乎荡然无存。没有文化支撑的绿化显得没有灵魂,空荡荡的,没有了细细品尝的滋味。

而这也是我们现在小区绿化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从我们的文化出发,寻找绿化的主题,寻求文化的渊源。这一直是我们传承历史,继承文脉的研究内容之一。

就像《红楼梦》大观园里,每个景点都有典故,一草一木都有它的历史,它的故事。我们固然可以不必如此精细,但在造林的同时,能把我们的文化融入其中,即便就那么一两处,也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使绿化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在其旁边立上木牌,上面刻有典故。

这样不仅可以让人在游玩中了解到传统的文化。也在不觉中完成了文化传承的民族历史责任。还能留给居民丰富的想象空间,看到景色,想着典故,念着古色古香的诗歌,文化的深厚韵味便在不知不觉中品了出来。

下面我们看看其他绿化存在的问题。

在中心花园的不远处,分布着两处较大的广场,它们是小区的运动中心,在那里,设有大量的运动娱乐设备。然而绿化就显得没那么完善了。有时就是中间空出一块平地,铺上瓷砖,放上运动设备。

而绿化只能在四周见到草坪,大树形成的绿荫仅仅为广场四周的人行道服务。并且令人十分不解的是运动设备的旁边竟然没有供人休息的桌椅。不知道运动累了,是不是只能趴在运动设备上休息了。或者穿越广场到另一边休息。这样一来,既不符合功能的需要,又不利于交往活动的开展。

试想,如果一个朋友在运动,想和他随意的闲聊,我是否也要坐在旁边的运动设备上,如果旁边的人要使用呢?我恐怕要十分不舒服地站在旁边跟朋友交谈了,这样情况下的交往恐怕是不会坚持太长的。

而我们设计师期望的是增加人们之间的交往。在我看来,运动设备可以放在靠近人行道的大树下,铺地用砖和条石拼成,空隙处蔓延有周围草地一样的绿草。

在大树下,运动设备旁可以设有供人休息的桌椅,从而形成宜人交往的小空间,运动累了,坐在一起休息,自然的交谈,邻里的交往便会因此而激发起来。

在绿地与运动广场间可以用低矮的灌木形成空间分隔,个别地方完全可以根据视线需要打开,形成半开放空间,或用大树隔起,形成半封闭空间。

这样,使运动设备明确的运动区与运动灵活多变的广场区形成联系,又相对独立,而互不打搅。同时,使整个运动区域层次鲜明,绿化体系更有层次感,更有变化,当然,也更丰富,更漂亮。

其实,在小面积绿化上,有一处设计得相当精彩,不管是小品还是绿化空间划分上都比较舒适。但令我们惋惜的是它的使用率很低。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它的地理位置深深的决定了这一点。它处于一个凹形公共建筑的凹处,而且处于公共建筑的背面,平常除了上班人员,和邻近道路上的行人,基本上没有固定的人源。而上班人员和过路人员又极少有空闲的时间使用绿地,也就形成了人迹稀少的不稳定区域。

由此可见,有相对固定的人源对于小范围绿化是有益的。特别对于建筑背面的绿化而言,则更应该与固定的功能相结合,这有利于固定的人员。

比如说,与停车相结合,由于有固定的人源,人们可以停车后,坐在那里稍作休息,与在这里等候的人进行交往。只要有了人气,随着邻里的不断了解,便会形成上下班前后的交谈空间,而这又改变了原来的不安全心理影响,更有利于人们使用和享受绿地。

当然,也可以设有运动设施,来吸引更多的人。比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

其实在小面积绿化上,很多地方都不尽人意。

有些广场的尺度十分怪异,就拿上图来说,椅子的间隔怎么会这样,作为住宅前绿地邻里交往的场所。如果要交谈,是不是得喊着讲,真累。如果两两挨着放,还有交往的意图。而且广场的尺度作为交谈的空间太大了,作为运动的空间又不太合适,真不知设计师要这样的空间干嘛?

绿化形式单调不说,如此强调广场的围合,又没有视线遮挡。一旦一个人进去,尤其是不认识的人,面对面坐着,多尴尬。而认识的人进去,如果不是熟悉到能同坐一个椅子,那么这样的空间距离就把原来可以发生的交往隔绝了。所以在那里,能看见最多的是大家别过脸看外面,而白白浪费了中间的空间。这样的尺度既不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有一个最简单的改法,就是在里面种一棵大树,树底下做成一个小圆形的绿篱,在绿篱边再围合一圈椅子。如下图所示平面,这样,内圈的椅子与外圈的椅子形成不同的联系空间,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当然,最令我们哭笑不得的是,有的绿篱把休息用的椅子围了一圈,不知道人们使用时该如何走进去。而且,走完整个小区,你会发现椅子的摆放位置,除了中心花园比较得体之外,大多都设在空空如野的草地上,而在大树的树荫下却极为少见。

这就影响了椅子使用的时间,试想,大热天走累了,还真难找个地方休息乘凉。而这也不符合人们的心理,大家都有这样的意识,平地里,有依靠的空间是最受欢迎的,也比较容易聚集人群。

比如广场上的柱子边,喷泉边。而建筑空间的设计,则能更好的联系自然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比如东方园林联系建筑之间的走廊,西方广场边公共建筑的大柱廊。

关于这一点,某大学家属区就基本没有形成建筑与绿化的过渡空间的设计,这也就使得没有把绿化体系真正的引入到生活当中。当然,某大学家属区不是花园居住小区,对绿化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然而,在最基本的绿化形式的运用上,或者说绿化设计的认识上还是不够成熟的。

那么什么是绿化?绿化的定义是这么下的——绿化泛指人们在合理、科学的前提下种植植物,以改变和提高基地及周围环境质量的行为。可见,绿化最本质的特征是改善环境——绿化可以使相对湿度增加,遮挡太阳辐射,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在夏季无风时,绿地比建筑地段的气温低,由于温差而长生冷热空气的环流,形成微风,合理的使用绿化引导气流,可以增强居住区的通风效果)。

而就改善环境这一问题上,树木的作用显然比草地要好得多,这一点,似乎某大学家属区的绿化设计上是有认识的。但在生态绿化上就做的并不怎么出色。

新的绿地的物种比较单调,特别是中心花园以外的绿化,就有那么两三种。这是不利于改善环境的,而且也没有考虑四季景观的变化要求,居住区的绿化贴近生活,贴近居民,被称作“家门口理想的活动空间”。

然而居住区建筑密集、人口密集、车辆和行人也相对密集,这就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诸如烟、尘、噪声、固体废弃物、有害气体等污染加剧,给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危害。

同时从居住区的人口构成来看,老年人和儿童占较大比例,他们几乎常年离不开自己的居室及居室周围的小环境。所以当我们进行居住区绿化设计时,要必须考虑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植物配植以及栽种管理上,既要有利于居室采光、通风,又要尽可能地发挥遮阴、防风、滞尘、减噪等功能。

但就吸收有害气体这一问题而言,也不是什么有害气体树种都能吸收的,一般每个树种都能吸收一到两种有害气体。这就要求树种的多样性。当然这也符合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从绿化系统立体性上看,显然某大学家属区的绿化更多的停留在地面,垂直绿化就单单靠树木,而这是不够的。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居住区的围栏和墙体发展垂直绿化、增加绿量、扩大叶面积系数,使绿化更具有层次和立体效果。屋顶花园的绿化也是很不错的提议。他们都有利于把绿色引入到居民的生活当中。

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区绿化大多没有本土性,草地也用了强调整洁的景观草皮,其实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也最低。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延续和培养乡土意识。

现在乡土的物种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地域性的景观草皮,以及全国到处可见的南方热带树种。似乎绿化也在走入建筑的老路。当国际式的建筑充斥着整个城市的时候,人们开始抱怨全世界的建筑都长得太一样,以至于不知道你身在上海,东京或是纽约的街道上。

接着人们开始在迷失中反思,寻找建筑的地域性,民族性。那么绿化呢?是不是也该拥有自己的地域性。不要天南地北一个样,就让我们的记忆力还留有故乡那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老槐树”吧。不要让我们的故乡记忆是一片泛白,我们的设计是为了使绿化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合理的布局和优良的质量。而不是破坏原有的绿化形态,我们更应该尊重自然,保留特色,创造出地域特点显著,艺术格调高雅的绿化风貌。

而在英国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做法与我们现在的做法有很大差别。那里的绿化混合着各种当地植物,而草地则是自然生长的野草,不讲究整齐划一,完全是野趣。正是由于野草的顽强生命力以及能适应本地环境,所以他们鼓励在草坪上自由的活动,从而减少了铺地面积,加大了绿化面积。

事实上,绿化除了生态作用以外,还拥有文化作用(植物的象征意义很丰富),观赏作用和经济作用。而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认识绿化的特征,恐怕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对人类有用的植物来看待。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仅关注它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和经济作用,而且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它对环境的美化和它的文化作用。

从中国的传统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绿化对于环境空间的塑造及美化作用。一个巴掌大的园子,因为中国匠人的精心布置,空间显得错落有致,趣味横生。

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了绿化空间的视觉要素——光影,色彩以及形态组合。而这也是小区绿化考虑不足的地方。其实,处理好光影,色彩以及形态组合,就能够形成多姿多彩的视觉效果,并且可以时变景迁的,一年四季,各有韵味。再精心布置游览路线,通过视线营造,就能有步移景迁的丰富景观,从而避免了绿化的单调性。

小区监控设计方案分析

小区停车位权属分析

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CS掉话TOPN小区分析

CS掉话TOPN小区分析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某小区房屋裂缝分析报告

老小区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小区

关于近期小区失窃事件的分析

小区分析
《小区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居住小区分析 小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