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湘潭大学 刘任任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5

发布时间:2020-03-02 17:53: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习题十五

1、设下面所有谓词的论域D={a、b、c}。试将下面命题中的量词消除,写成与之等值的命题公式。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对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理解,然后通过合取词、析取词把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消去。 (1)xRxSx

解:R(a)R(b)R(c)S(a)S(b)S(c) (2)xPxQ(x)

解:P(a)Q(a))P(b)Q(b)P(c)Q(c) (3)x7P(x)xP(x)

解:7P(a)7P(b)7P(c))P(a)P(b)P(c)

2、指出下列命题的真值: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合式公式的解释的定义,已经判定给定解释下合式公式的真值。 (1)xPQ(x))R(e)

其中,P:"3>2",Q(x):"x3",R(x):"x>5",e:5, 论域D={-2,3,6} 解:假。

(x为-2时不成立) (2)xP(x)Q(x)

其中,P(x):"x>3",Q(x):"x4", 论域D={2}。 解:真。

3、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存在量词、全称量词已经基本的连接词的运用。 (1)凡有理数均可表示为分数。

解:令:P(x): x是有理数;Q(x):x可表示为分数。

x(P(x)Q(x))

(2)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解:P(x)::x是实数,

Q(x):x是有理数。

xPxQ(x)

(3)并非所有实数都是有理数。 解:P(x)::x是实数,

Q(x):x是有理数。

x(P(x)Q(x))

(4)如果明天天气好,有一些学生将去公园。

解:P(x): x去公园

S(x): x是学生

W:明天天气好

Wx(P(x)S(x))

(5)对任意的正实数,都存在大于该实数的实数。 解:P(x): x是实数;

G(x, y)::x大于y。

x(P(x)y(P(y)G(y,x))) (6)对任意给>0,x0a,b,都在存在N,使当n>N时,有

fx0fnx解:G(x,y): x>y, Sx:xa,b

<

x0G,0Sx0Nn(Gn,NG(,f(x0)fn(x))))

4、指出下列公式中的自由变元和约束变元,并指出各量词的作用域。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自由边缘、约束变元的定义,以及量词的作用域的概念。 (1)xPxQxxRxQz

解;自由变元z, 约束变元x, 第一个x的作用域是PxQx,第二个是R(x)。

(2)x(P(x)y(Q(y))(xP(x)Q(z))

中的Px 解:自由变元z,约束为元:x,y。第一个x的作用域为PxyQy

第二个x的作用域为第二个P(x); y的作用域为Q(y)。 (3)x(P(x)Q(x))yR(y)s(z)

解:自由变元:z,约束变元:x和y;

x的作用域为(P(x)Q(x)), y的作用域为R(y)

(4)x(F(x)yH(x,y))

解:无自由变元

约束变元x,y;

x的作用域:(F(x)yH(x,y)),y的作用域:H(x,y)

(5)xF(x)G(x,y)

解:自由变元:y与G(x,y)中的x,约束变元:F(x)中的x;

x的作用域:F(x) (6)xy(R(x,y)Q(x,z))xH(x,y)

解:自由变元:Z与H(x,y)中的y;

约束变元:x,y, x和y的作用范围:(R(x,y)Q(x,z),x的作用范围:H(x,y)

5.设谓词公式x(P(x,y)Q(x,z))。判定以下改名是否正确 :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改名规则的定义,以及它的适用范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顺便了解一下代替规则情形。

(1)u(P(u,y)Q(x,z))

解:错误 (2)u(P(u,y)Q(u,z))

解:正确 (3)x(P(u,y)Q(u,z))

解:错误 (4)u(P(x,y)Q(x,z))

解:错误 (5)y(P(y,y)Q(y,z))

解:错误 6.设I是如下一个解释 :

D:a,b ,P(a,a):1 ,P(a,b):0, P(b,a):0,P(b,b):1。

试确定下列公式在I下的真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合式公式在特定解释下的真值。 (1)xyP(x,y)

解:真

(2)xyP(x,y)

解:假

(3)xy(P(x,y)P(y,x)) 解:真 (4)xP(x,x)

解:真

7.判断下列公式的恒真性和恒假性

分析:本题主要是根据已知的命题公式、合式公式的基本等值式来进行推导,看该合式公式是与1等值还是与0等值。

(1)xF(x)xF(x)

解:恒真 (2)xF(x)(xyG(x,y)xF(x))

解:恒真 (3)xF(x)(x(F(x)yG(y))

解:恒真 (4)(F(x,y)F(x,y))

解:恒假

8.设G(x)是恰含自由变元x的谓词公式,H是不含变元x的谓词公式,证明: (1)x(G(x)H)xG(x)H (2)x(G(x)H)xG(x)H 分析:本题根据量词作用域的扩张进行证明。 证明(1)

x(G(x)H)x(7G(x)H)x7G(x)H7(xG(x))HxG(x)H

证明(2)

x(G(x)H)x(7G(x)H)x7G(x)H7(xG(x))HxG(x)H

9.设G(x,y)是任意一个含x,y自由出现的谓词公式,证明: (1)xyG(x,y)yxG(x,y)

分析:本题主要是根据两个合式公式等值的定义进行证明。 证:设D是论域,I是G(x,y)的一个解释。

(a)若xyG(x,y)在I下的为真,则在I下,对任意的x,yD,G(x,y)即yxG(x,y)是真命题,反之亦然。

(b)若xyG(x,y)在I下为假,则在I下必存在x0D或y0D,使得G(x0, y)或G(x, y0)为假,于是,此xo或yo亦弄假yxG(x,y), 反之亦然。

(2)xyG(x,y)yxG(x,y)

分析:本题主要是根据两个合式公式等值的定义进行证明。

证:设D是论域,I是G(x, y)的一个解释。

(a)若xyG(x,y)在I下为真,则在I下存在x0D与y0D,使G(x0,y0)为真命题,于是,yxG(x,y)也是真命题, 反之亦然。

(b)若xyG(x,y)在I下为假,则对任意x,yD,G(x, y)均为假,故yxG(x,y)亦为假,反之亦然。

10.将下列公式化成等价的前束范式:

分析:本题主要是根据已知的基本等值式通过消去蕴含连接词、等价连接词,依据改名规则、代替规则进行等值演算化成前束范式。

(1)xF(x)xG(x)

解:xF(x)xG(x)xF(x)xG(x)x(F(x)G(x)) (2) xF(x)xG(x) 解:

xF(x)xG(x)xF(x)xG(x)x(7F(x))xG(x)x(7F(x)G(x))

(3)(xF(x,y)yG(y))xH(x,y)

解:

(xF(x,y)yG(y))xH(x,y)(7(xF(x,y))yG(y))xH(x,y) (x(7F(x,y))zG(z))xH(x,y)xz(7F(x,y)G(z))xH(x,y) xz(F(x,y)7G(z))uH(u,y) xzu((F(x,y)G(z))H(u,y))

(4)x(P(x)yQ(x,y))

解:x(P(x)yQ(x,y))x(7P(x)yQ(x,y))xy(7P(x)Q(x,y))

11.给出下面公式的skolem范式:

分析:本题主要是根据已知的基本等值式通过消去蕴含连接词、等价连接词,依据改名规则、代替规则进行等值演算化成前束范式,然后根据前束范式写出对应的skolem范式。

(1)7(xP(x)yzQ(y,z)) 解:

7(xP(x)yzQ(y,z))(xP(x)yzQ(y,z)xyz(P(x)Q(y,z))

∴所求为:xz(P(x)Q(f(x),z))

(2)x(7E(x,o)(y(E(y,g(x))zE(z,g(x))E(y,z))))) 解: 原式x(7E(x,o)(yz(E(y),g(x)E(z),g(x)E(y,z))))

x(7E(x,o)7(yz(E(y)g(x))E(y,g(x)E(y,z))) )x(7E(x,o)(u7(E(y),g(x))E(,g(x)E(y,z))))

x(7E(x,o)u((7(E(u),g(x)))(7E(1g(x)))E(y,z))

xu(E(x,o)((7E(u,g(x)))(7E(,g(x)))E(y,z))

即为所求

(3)7(xP(x)yP(y))

解:7(xP(x)yP(y))7(7xP(x)yP(y)7(x7P(x)yP(y)

7(xy(7P(x)P(y)))xy(P(x)7P(y)) 即为所求。

12.假设xyM(x,y)是公式G的前束范式,其中M(x, y)是仅仅包含变量x,y的母式,设f是不出现在M(x, y)中的函数符号。证明:G恒真当且仅当xyM(x,f(x))恒真。

分析:本题主要是用反证法,根据解释的定义来证明结论成立。

证:设GxyM(x,y)恒真。若xM(x,f(x))不真,则存在一个解释I, 使得对任意的x0D(论域),M(x0,f(x0))为假。于是,G在I下也为假。此为矛盾。

反之,设xM(x,f(x))恒真。若xyM(x,y)不是恒真,则存在一个解释I’,使得对任意xiD,存在yiD,使M(xi,yi)为假。由于f是不出现在M(x,y)中的函数符号,故可定义函数f:使得f(xi)yi。于是,xM(x,f(x))在I’下为假。矛盾。

故结论成立。 13.证明

DD,(x)(P(x)Q(x))(x)(Q(x)R(x))(x)(P(x)R(x))

分析:本题是根据基本的等值式、蕴含式、以及US、UG、ES、EG规则证明结论成立。 证:(1)(x)(P(x)Q(x))(x)(Q(x)R(x))前提引入

(2)(x)(P(x)Q(x))

化简(1)

(3)P(y)Q(y)

US规则,根据(2) (4)(x)(Q(x)R(x))

化简(1)

(5)Q(y)R(y)

US规则,根据(4)

(6)P(y)R(y)

假言三段论,根据(3),(5) (7)(x)(P(x)R(x))

ES规则,根据(6)

14.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分析:本题是根据基本的等值式、蕴含式、以及US、UG、ES、EG规则证明结论成立。 前提:x(F(x)H(x)),x(G(x)H(x)) 结论:xG(x)7F(x)

证:(1)x(F(x)H(x))

前提引入

(2)x(7F(x)7H(x))

等价式(1) (3)x(H(x)7F(x))

等值式(2) (4)H(y)7F(y)

US规则(3) (5)x(G(x))H(x)

前提引入 (6)G(y)H(y)

US规则(5) (7)G(y)F(y)

假言三段论(4),(6)

(8)x(G(x)7F(x))

UG规则(7)

15.指出下面两个推理的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US、UG、ES、EG规则的适用范围,也就是前提条件。 (1)x(F(x)G(x))

前提引入

(2)F(y)G(y)

US规则,根据(1) (3)xF(x)

前提引入

(4)F(y)

ES, (3) (5)G(y)

假言推理,(2),(4) (6)xGx

UG, (5)

解:(4)错误。Fy中的变元y与(2)中的变元重名。

(1)xyx,y

前提引入 (2)yF(z,y)

US规则,(1) (3)F(z,c)

ES规则,(2) (4)xFx,c

UG,(3) (5)yxF(x,y)

EG,(4) 解:(3)错误。在yF(z,y)中变元并非只有y。

16.每个学术会的成员都是知识分子并且是专家,有些成员是青年人。证明:有的成员是青年专家。 分析:本题主要是首先把明天符号化,符号化前提,结论。然后根据US、UG、ES、EG规则证明结论成立。

解:P(x):x是学术会的成员;

E(x):x是专家;

G(x):x是知识分子;

Y(x):x是青年人。

前提:x(P(x)G(x)E(x)),

(x)(P(x)Y(x)) 结论:x(P(x)Y(x)E(x))

证明:(1)x(P(x)G(x)E(x)))

前提引入

(2)P(c)(G(x)E(c))

US, (1)

(3)x(P(x)Y(x))

前提引入 (4)P(c)Y(c)

ES,(3) (5)P(c)

化简(4)

(6)G(c)E(c)

假言推理,(2),(5) (7)E(c)

化简,(6)

(8)Y(c)

化简,(4)

(9)P(c)Y(c)E(c)

合取(5)(7)(8) (10)x(P(x)Y(x)E(x))

EG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离散数学习题

离散数学习题及答案

屈婉玲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3】

屈婉玲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4】

屈婉玲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1】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集合论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习题五

湘潭大学 刘任任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5
《湘潭大学 刘任任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