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5: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行政管理?行政和政治有何区别? 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

a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b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

c狭义的: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 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区别:(1)两个名词的概念不同,适用范围不同,蕴含内容也不同。

政治,泛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国际事务诸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

行政,主要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法律行为,也只机关、团体、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行政工作是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并受到政治制度和理念的影响与制约;政治的开明程度可以通过行政行为来体现。

(3)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这种意志的执行。

2.行政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学习行政管理学有什么意义?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意义:①对指导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②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效率 ③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素质

3.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做好行政管理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十七大报告内容的12个要点:P20

第二章:行政环境

1.什么叫行政环境?行政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1)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状况、人口分布、人工生态系统)

(2)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民族宗教环境和国际环境 ) 2.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体系的功能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二)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三)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四)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五)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六)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七)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3.民族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一、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二)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

(三)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驶

(四)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二、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地球环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

(二)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

(三)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

(四)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

(五)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三、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和机构

(二)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

(三)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

(四)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

(五)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收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

4.如何创建良好的行政外部环境?

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一)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二)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

(三)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二)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府、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四)大力推进法治建设

三、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

(一)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二)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三)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四)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一)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

(二)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三章:行政职能

1.什么是行政职能?从行政过程的角度论述行政职能体系。

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是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辩证统一。

从行政过程看,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项运行职能。

计划职能:即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计划职能的要求是确定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

组织职能:组织职能的要求是,通过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合理安排和指挥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各类人员的工作。

协调职能:协调职能的作用是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各个机构、各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控制职能:指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机制,按照行政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2.转型时期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职能重心的转变: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2)职能关系的理顺:①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⑤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3)职能方式的转变: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 ②由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间接管理为主 ③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3.什么是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任务。其特点在于间接性和诱导性。

第四章:行政组织

1.什么是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方面?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的统一。就静态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组织即政府行政组织,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政府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基本要素:①组织目标:是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机构设置: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

③人员构成:组织是由人组成的,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其组成结构,是行政组织是一个重要因素 ④权责体系:是行政组织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的具体表现 ⑤法规制度:是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⑥物质因素: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

特征:①政治性与社会性:行政组织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组建起来的,政治性是行政组织是本质特征;行政组织承担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它服务于社会,具有社会性。

②法制性与权威性:行政组织是设立、变更或撤消均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具有法制性的特点; 行政组织是依法代表国家行使政权的机构,以国家法律、权力为后盾,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权威性。

③系统性和动态性:行政组织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严谨的社会系统,具有系统性。但它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动态性。

2.行政组织与非行政组织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行政组织与共产党组织的区别: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居于领导地位,各级行政组织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由各级行政组织讨论决定

②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国家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向其负责、受它监督,行政机关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们之间是一种从属而不是平等的关系。

③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机(法院)和检察权(检察院),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司法机关既无权管理国家政务,也不负管理国家政务的责任。

④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行政组织是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管辖的社会团体具有约束力。民间组织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属性,各社会团体的章程、规定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且仅对其团体成员有约束力。

⑤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P76):行政组织是法定的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等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

3.什么是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

4.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行政组织理论(毛泽东的组织理论)包括哪些方面? ①坚持共产党对政府组织的领导 ②依靠人民大众管政府 ③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⑤实行精兵简政 ⑥注重政府组织的作用建设,强调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 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5.什么叫编制?编制管理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编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编制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也就本节研究的对象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①制定编制方案 ②确定各部门职能范围 ③审批机构与人员 ④监督机构执行情况 ⑤做好编制统计 ⑥制定编制法规

第五章:行政领导

1.领导、管理专业化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实现领导、管理的专业化? 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P93)

2.行政管理者的职位、职权与责任分别指什么?行政领导者职权一般包括那些?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一体。

职权是职位上的权力。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行政领导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是因为行政领导者担任一定职位而获得的有法律效力的权力。

行政领导责任是行政领导者基于职权在行政上应负有之责任,或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应尽的义务,或对国家行政委任的任务应负的责任

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范围:人事权、物权(即对物质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权)、财权、组织权。 3.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与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 主要内容: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什么是行政领导方法?请简要阐述几种最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

行政领导方法是行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矛盾分析三种基本方法。

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群众路线方法的要求: ①虚心向群众学习,有事和群众商量 ②领导骨干和群众相结合 ③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坚持矛盾分析方法要做到: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全面看问题,学会抓关键 ③创造条件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5.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一个优秀的行政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

领导者素质结构的四个方面:政治、知识、能力、心理。

政治素质的主要内容: ①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③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

知识素质的主要内容: ①行政领导者要有丰富而结构合理的知识 ②行政领导者就具备比较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知识

能力素质的主要内容: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①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和应变力 ②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心理素质的具体要求: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气质、性格、意志等几个主要方面,表现在: ①敢于决断的气质②竞争开放的性格③坚韧不拔的意志

6.要实现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优化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①要从着重考虑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转移到重点考虑领导成员的最佳组合

②要从着重考虑年龄、文化知识等静态组合转到重点考虑性格、气质等动态组合 ③在选拔行政领导成员时,要从全面要求转到因岗位不同而有所侧重

④既要重视配备和调整行政领导成员,也要注重加强行政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建设和培训

第六章:人事行政

1.什么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包括哪些职能? 人事管理指组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把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人事管理的职能:招聘、调配、培训、考核、薪酬、劳动关系管理 2.什么是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特指政府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是指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3.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等活动的总和。

(1)工作的性质和地位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工作,活动范围有限,短期导向,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扮演的是控制人工成本的“成本中心”的角色,而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对人的能力、创造力和智慧潜力的开发和发挥,扮演的是增加产出的“利润中心”的角色。

(2)内容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存在于雇用关系从发生到结束的运动过程,而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纵深发展,大大拓宽了原有人事管理的内容,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

(3)任务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看作是成本,主要任务是如何尽可能减少人工成本,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看作一种资源,把开发这种资源的潜力当作重要的任务

(4)职责分担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由人事部门承担,造成管人与管事的脱节,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其放射性和渗透性,各部门主管承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职责,实现管人与管事的统一

(5)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标准化式的管理,管理手段较刚性,主要运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化,理解员工的需要,采取柔性的参与式的民主管理,注重人文关怀。

4.什么叫国家公务员?什么叫国家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含义: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

5.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分别是怎样的?

特点:(1)不搞政治中立(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3)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主要内容:(1)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力 (2)职位分类 (3)公务员的录用 (4)考核、奖励、纪律与惩戒 (5)职务的任免与升降 (6)培训、交流与回避 (7)工资、保险与福利 (8)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与申诉控告 (9)职位聘任

第七章:公共预算

1.什么是公共预算?公共预算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公共预算的目标是什么?

现代公共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它不仅是财政数据记录、汇集、估算和汇报,而且是一个计划。

(一)公共预算的收入范围:税收收入;依照规定应该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二)公共预算的支出范围: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其他支出。

公共预算的目标:

(一)总额控制。总额控制是指对收支总额的控制,确保日常财政能平稳运行、财政在长期中有可持续性和财政健康。

(二)配置效率。为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不仅需要一个能够有效率地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还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负责的公共预算制度,将稀缺资源有效率地配置去实现公共利益,增进人民福利。

(三)运作效率。运作效率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有效率地组织和管理财政交易,防止资金被贪污、挪用和浪费,确保立法机构通过的预算能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提高收入和支出管理的效率。

(四)财政问责。公共预算的最终目标是财政问责,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应履行其对公民和社会的承诺,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问责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

2.预算参与者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我国的预算周期一般包括哪些阶段?

预算参与者及其职能(P164)

我国的预算周期包括四个阶段:预算编制、批准、执行、决算编制及审批 3.我国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是怎样的?

我国预算编制审批程序主要是被称为“两上两下”预算程序。(详见P167) 4.部门预算支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部门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 5.什么是预算执行?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预算执行是各部门根据批复的预算筹集财政收入,进行支出,开展各项活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预算执行通常涉及预算收入执行、预算支出执行、预算变更。

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

(二)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主要包括:1.违规拨付和支付财政资金 2.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3.无预算的支出;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基本支出预算

(三)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1.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有哪些特征?我国推行政府公共关系有什么意义?

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特征:1.主题的权威性 2.对象的复杂性 3.传播的优越性: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 4.目标的独特性:促进公众认知;提高政府美誉度;提高社会效益

意义: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 4.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

2.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

(三)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地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

(四)多办实事,协调内外部关系,创造“人和”的行政条件 3.政府公关的操作性业务主要有哪些方面?

(一)民意测验

(二)信访工作

(三)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

(四)新闻发布

(五)拓宽社会沟通渠道

(六)公共危机事件处理

(七)政府形象管理

4.什么是行政沟通?什么是行政协调?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沟通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题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作用: 1.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 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第十四章:公共危机管理

1.什么是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如何分类? 公共危机是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1)根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可分为:a.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b.内生型危机:指由于内部原因所发生的危机。c.内外双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危机。

(2)根据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可分为:a.政治性危机:如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b.社会性危机:如社会骚乱、罢工等。c.宏观经济性危机:如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失业率居高不下、股票市场大幅变动等。d.生产性危机:如工作场所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e.自然性危机:如地震、火山、流行性疾病等。

(3)根据公共危机中主体的态度,可分为:a.利益一致型:如天灾、大海啸等。b.利益冲突型:如骚乱等。

(4)根据公共危机状态复杂程度、性质和控制的可能性等,可分为:a.结构良好的:指危机并非历史久远长期积累的问题,而且涉及核心的价值和根本原则程度较轻。b.结构不良的:危机是历史久远长期积累的问题,较大程度上涉及核心的价值和根本原则。 2.公共危机如何分级?如何分期?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各类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

中国的学者薛澜、钟开斌分为: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善后期。

3.试论述公共危机的管理机制

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决策机制、应对机制、新闻发布机制与善后机制。

一、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一)公共危机的预警,指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判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息,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二)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的基本内容:1.制度、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 2.制定、健全预案体系 3.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 4.完善各项基本资源储备 5.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培训

二、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

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或处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已尽快的时间做出反应。

(一)公共危机决策的原则:1.权力集中原则 2.结果优先原则 3.短期目标优先原则 4.强制原则 5.勇于承担风险原则

三、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应对的工作流程:

1.建立应急小组,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领导和协调机构 2.迅速调查情况和收集信息,作为应对决策的基础 3.综合分析、果断决策、有序应对、控制和隔离

四、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机制

(一)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重要性:1.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2.是妥善处理公共危机的必然要求3.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二)公共危机新闻发布的方式:1.新闻通告 2.新闻发布会 3.电视、电话、网络连线采访 4.官方网站 5.电话回复,如设立24小时咨询电话等

五、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

(一)公共危机的善后管理,指公共危机的紧急情况被控制后,作为危机应对者,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致力于危机后的恢复工作,尽快消弭危机带来的损害,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正常状态。

(二)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包括:恢复与重建;调查与评估;学习与改进

第十五章: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

1.什么叫办公室管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办公室管理是指作为机关单位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室,对本机关单位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等所做的管理。

办公室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日常性工作、综合协调工作、辅助决策工作 2.什么叫后勤管理?后勤管理有什么意义?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后勤管理是指对本单位的物资和日常生活事务的管理,任务是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意义:

(一)后勤管理是其他部门工作的基本条件

(二)后勤管理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条件

(三)后勤管理是维护职工利益的需要

(四)后勤管理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生活后勤管理、服务后勤管理和接待工作管理五大类 。 其中物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保养管理、检查与检修管理和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服务后勤管理包括车辆管理、水电管理、医疗卫生管理。

3.为什么要进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哪些?

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后勤资源配置市场化 2.经济利益市场化 3.管理方式市场化

(二)符合行政体制的发展: 1.机构精简 2.职能转变 3.高校行政

(三)满足后勤发展的需要

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一)规范后勤行政管理职能

(二)进一步明确机关服务中心的性质和任务

(三)建立和完善结算制度 (四)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的资产与财务管理

(五)转换机关服务中心管理机制

(六)打破界限、推动联合

第十七章:行政改革与发展

1.什么是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2.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主要有哪些特点?

基本趋势: 优化政府职能; 重组政府机构; 改革公务员制度; 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社会政策; 促进第三部门发展,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 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建立有预见性的政府; 精简程序,改进管理方式; 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有计划、渐进式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

(二)坚持依法改革,重视配套立法

(三)注重政府管理内涵的改革,追求政府管理的效益

(四)组建精干、高校的改革工作班子,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五)强化监督,形成立体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3.中国的行政改革取得了哪些经验?中国行政改革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经验:(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2).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4) 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

(5).坚持分布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基本趋势:

1.建设服务型政府:(1)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育公务员服务意识(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建设责任政府:(1)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2)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3.建设效能政府:(1)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2)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4.建设法治政府:(1)加强政府立法 (2)加强行政执法及检查

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法课后习题答案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旅游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