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习工业4.0感想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7: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习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心得体会

目前最火热的技术名词,大数据、云计算大致都看过了,现在自然也轮到了工业4.0,而且另外两个更多的是IT界自己炒作的概念(虽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看来,大国重器,工业,第二产业,依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有力的表现。中国的工业化,尚没有完成,中国的真正强大,依然需要在工业上革新。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是工业崛起,具备了超过世界竞争对手的强大生产率。英国如此,德国如此,日本如此,美国如此。所以,按照林毅夫的说法,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4,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工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成长空间。

谈回这本书,这本书应该是为了响应德国政府工业4.0号召,找了业界的主要发言人,进行相应的解读和阐释,应该说工业4.0更像是个政府驱动,尚不是完全的技术驱动和革新驱动。所攒的各个章节在主题思想上和实现路径上,还有观念不统

一、愿景不统

一、利益不统一等问题,讲工业4.0依然是盲人摸象。对于工业4.0的概念厘清,除了要靠这本书的叙述,更需要靠自己通过经验和学术背景的合理畅想。而两位译者,客观的说,也缺乏对工业界背景的深刻理解,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来自IT界的某些具体应用领域,所以对整个工业链条的啮合也不是很清楚。文中名词都对,但总体读起来,总是像没有上油的齿轮咯吱作响。

总体来说,这本书我是浮光掠影般的过了一下,也粗略谈谈我对工业4.0的认识:(1)首先要谈的是工业4.0提出的背景。工业4.0首先是德国政府提出来的概念,德国人没有赶上美国人的信息革命,也看到了中国咄咄逼人的后发优势。为了保住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上的领先地位,保证未来德国在世界大舞台中的大国地位,从而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核心是,保住德国企业未来在工业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一个小而精悍的企业生态圈内,实现工业制造从需求到管理到制造到反馈的完美闭环,从而实现德国企业对精密制造和按需制造的可控。

(2)德国人的这种工业4.0思路,我认为是错的。工业的专业化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职业、行业和企业,即使是再智能的工程机械、再完备的工业管理平台,也无法应对人类对于制造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应对这种需求的高度专业化。未来的工业4.0,更像是移动互联网,任何工业制成品更像是多个APP共同运行之后的物理结果。

(3)正如书中所说,未来工业制造的最重要资源是数据。特别是来自于人联网和物联网中出现的数据,将极大改变制造的形态。而未来最为重要的企业机会,是来自于对于数据的融合汇聚和解读应用。特别是连接人联网和物联网的数据翻译,把人类信息翻译为机器数据,把机器数据翻译为人类信息

(4)所有希望建设通用智能制造管理平台的尝试,很有可能都只是尝试,而无法实际运营。因为工业太复杂,功能太多样,需求太丰富,专业性太强,但在某些工业流程领域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并成功孕育相应平台,还是有相当大可能性的。

(5)未来的工业制造,全球只有四个玩家,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德国的优势在于标准化,日本的优势是自动化,美国的优势是信息化,中国的优势在于山寨化。这里的山寨化倒不是贬称,是中国要求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所以在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三个方面并没有明显短板,处于第二三名的水平,算是综合实力最强,而且中国有四个国家中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也具备了最优良的工业人口基础,对于未来的工业裂变,有着较好的生存土壤。

(6)我觉得全书当中,写得最好的是第四章。而且是最适合主管科教文卫的副总理、科技部、教育部的相关人员好好研究的内容,未来工业制造,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对于科研来讲,是如何组建强耦合的大规模科研集群的问题。对于教育来讲,是如何加强在职教育培训、如何加强硕士以下级别强融合应用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20年中国的竞争力,特别是在高技能工业专业技能人员相对短缺时代的中国全球领导力。

(7)一定要记住的谈资是四次工业革命的分类。第一次是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生产方式,第二次是以辛辛那提屠宰线和福特汽车流水线为代表的流水线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是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实现了工业制造的自动化。第四次是以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广泛融合,引发工业制造的信息物理融合革命。

卷板辅助车间 康奇

工业4.0学习感想

工业4.0读后感,感想

工业4.0

工业4.0体会

工业4.0总结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版工业4.0

德国工业4.0总结

工业4.0的发展趋势

《工业4.0大革命》读后感

学习工业4.0感想
《学习工业4.0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