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网络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网络文化建设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现代新兴文化,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给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它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文化发展前进的步伐,更加简便的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信息思想交流,从而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思路,新方向;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而带来的信息的不真实度、人们意识形态的扭曲等安全问题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网络文化;建设;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由于文化的界定多样性,古往今来的学者对于“文化”这一词的定义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即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事物,一切文化都是为人所有拥有的,也是为人服务的,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也是人所区别动物的根本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技术的进步,网络文化也是文化意识形态的发展的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从广义上理解,字面意思即网络加上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的文化。浅层次的可以认为网络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媒介,一种新的思路和空间。而从侠义的角度理解,认为网络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从而在网络空间中产生的对人类活动的行为方式和思想造成影响的以虚拟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时代的文化,是一种现代新兴文化,其本身不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更是文化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延伸,网络文化在含有一般文化的共同特征的同时也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1、网络文化的全球共享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世界的普及,网络也成为了全球的一个通用词汇。网络的脉络几乎覆盖了全球,网络的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且给全球也带来了文化的新变革。网络文化的全球性这种文化资源的共享特征显示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人与人之间开放性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国与国之间文化资源与制度体系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借鉴。网络文化的形成真正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完全开放和共享,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是的人们有了平等的权利来享受所需的文化资源。

2、网络文化是虚拟性与现实的结合

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媒介,从而在现实文化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出的一种文化形式。网络给人们构建了一个虚拟的自由的世界,在网络脉络中,没人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网民的信息及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被网络“屏蔽”了。这也就是的人们在网络中敢于更加真实的发表自己的言论看法或者做出某些行为。网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聊天,观景,购物,交友,过着一种完全虚拟的生活,但是这种虚拟性却并非纯粹的虚拟,它与现实却是密切相关的,网络的虚拟性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本载体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再现与

重建。

3、网络文化的自由性与管理方式上的难控性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民主社会”里, 每个人都是主体, 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在哪, 经济收入多少、教育水平高低, 随时随地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平等自由地进行信息文化的制造、交流与利用。在创造这种自由的世界、民主的世界、平等的世界同时,由于网络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传播方式越来越快,传播者身份越来越隐蔽,导致了在网络文化监管的时间、地点、对象越来越难确定,也导致了取证越来越困难,传统的人工监管手段也就越来越不适应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个政府都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网络进行政策或技术的限制。

4、网络文化的交互性与流动性

网络文化虽然是虚拟形态存在的,但是它提供的文化有最大程度的双向交互性和信息流动性。这种特征相对于传统文化的形态而言,是质的飞跃。这种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机”模式的互动。二是“人—人”模式的交流互动。这种交互性大大提高了人们的交往自由度,也拓展了人们交往的宽度,使得分布在全球的具有相同爱好的人可以在网上相互交流信息。

二、网络文化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作为人类文化的网络体现,网络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平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遇。

在经济方面,网络文化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经济规则的变化,在以科技发展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信息资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资料,改善了传统经济信息资源匮乏的局限性。同时网络文化促成了文化产品新形式、新门类、新品种的发展,与相关第

一、第二产业的交互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形式—网络经济,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点。

在政治方面,网络文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文化,为政府的行为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能,电子政务的实现大大推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进程;网络文化提高了大众政治生活水平,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创造了条件;网络文化搭建了监督与议政的平台,为政府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民主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文化方面,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荣辱观,改变了人们旧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认知模式。网络文化的发展深化了人民的民主意识,更有利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用;同时网络文化使学习理解新知识的反向价值导向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网络文化中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对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念形成冲击,导致对社会不良舆论控制力的不足,同时大量西方价值思潮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二)网络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挑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凭借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因其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多元性等特点,不可避免的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主要体现:

第一,网络文化中多样化的价值观对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冲击。

在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多元化等特性,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网络文化中充斥着的拜金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仇恨、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思潮、种族歧视等各种思潮和文化形态,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造成人们价值取向的混乱。并且网络文化中很多的“色情文化泛滥”、“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诈骗”等事件对我国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第二,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面临挑战

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极大挑战。互联网上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普及,一方面为国内外各种势力在互联网上传播其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使得各种“主义”和思潮充斥网络空间并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这就造成了西方的一些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符的价值取向大量的冲击我国人民的思潮,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 第三,我国网络安全监测面临考验

由于互联网空间缺乏制度和道德的约束,网络文化中各功能区域配置的不平衡,监视区域的严重滞后和不健全,导致娱乐区域的强势发展、自由化膨胀,先进文化区域和教育科技区域的弱势发展。无视他人尊严与权利的过激言论,甚至恶意诽谤,很容易变成具有极大伤害性的“网络暴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合法权利构成严重威胁。

第四,文化产业受到冲击

不论是虚拟的或者现实的文化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市场绝大部分都被国外的文化产品所占据。尤其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其高端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其文化制品大量充斥着我国文化市场,影响国内的文化企业发展。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同时由于商人的逐利行为,网络世界里淫秽色情等不良文化信息的泛滥,致使当前我国国内文化产业建设中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的悄然兴起。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建设中正在蔓延一些不良之风。

三、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措施

“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确立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网络文化发展观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是一种无国界的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特别是网络文化全球化条件下,人类文化的共同点日益彰显之时,也就是文化的民族化日益凸现之日。唯有坚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的网络文化发展观,才能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国家利益是国家全部战略的核心,是一个主权国家维护和创造本国大多数居民共同生存和发展必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全部需求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二)坚持积极利用,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

积极利用网络,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面宣传,用正确舆论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打好主动仗,强化广大网络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知与认同。

其次,要积极探索网络教育途径,发展网络教育方式,通过利用网络上人们普遍喜欢感兴趣的方式来增加先进文化对网络受众的吸引力。再次,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权威信息的发布的透明度和真实度、政策解读功能,从而引导人们理性思考问题、表达意见、理顺情绪并化解矛盾。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要想在网络斗争中打好主动战,赢得新胜利,青年政治价值观必须积极抢滩网络阵地,占领制高点。首先,要熟悉、掌握、运用计算机网络,不断提高青年政治价值观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其次,制定相应政策,强力推进青年政治价值观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最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的研发

为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国家文化安全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必须加强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依法管理互联网络,从制度上保障国家信息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顺利实施,切实维护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文化安全。合理利用技术手段遏制不良信息传播。当前,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滞后是影响我国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与信息传输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合理利用技术手段遏制不良信息传播,对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信息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讲稿)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讲稿)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感想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网络文化建设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网络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