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0: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论文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给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加剧了本已存在的民族文化间及民族文化内部的冲突,同时也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影响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取向。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在文化建设上采取新的对策,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立足国情,巩固和发展本土优秀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同时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性,使中国先进文化始终引领我们民族向前进。

关键字:全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1.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和交通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其最先是由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实现的,因此,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作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逐渐影响了诸多领域。全球化打破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分立,逐步走向三者的融合,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这一过程并非始于现在。资本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提供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推动了文明形式的更替,开启了文化发展的新领域。但资本文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在商品经济形态下,资本加剧了物的增值和人的贬值,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形成了贫富两极分化,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是片面的。

20世纪末,人们基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贫富两极分化、城市人口过于密集等全球性的问题,提出了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步从传统发展观转变到新的发展观,这使全球化在新的突破口上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全球化所包含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对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只是开始。文化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内在规律,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民族性是沟通本民族全体成员的心灵纽带,其核心是主张本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爱国主义,从而强化着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开放性进一步推动了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了国际间科学技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工业空前繁荣,生产力快速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自主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然而,潜在的危机也随之而来,人类学术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国际间的人才流动,拓宽了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性推动了文化的共同发展,但也要看到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全球化时代文化成为国际竞争中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构成诸要素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教育在综合国力构成诸要素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维护民族独立和文化安全。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作用是广泛而重要的。文化体现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差异,比意识形态有着更深刻、更重要的内涵,它植根于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直接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影响。只有充分认识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内在规律,并在实践中尊重和驾驭这些特点和规律,才能正确发挥文化的作用。

既然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研究全球化问题,以趋利避害。

2.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自产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到近代为止,这种变化仅仅是文化内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在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小农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封建社会中,主要体现为量的积累,并未触及文化的根本,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脉相承的最大特色。但到了近代工业革命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帝国主义列强为开拓世界市场,到处发动殖民战争。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在对中国人民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西方文化也随之大量涌入,并构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促使中西文化在冲突、撞击中交流融合。尽管当时的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符合时代进步的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传播,对中国文化从旧向新的飞跃起到了催生的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指明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到建设先进文化理论,是中国文化因应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是相伴随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社会的巨大变化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文化,从世界文化的大格局来看,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建设以先进文化为主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其两面性。

一方面,全球化拓展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空间,使中国科技教育更容易接近世界前沿。全球化拓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我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政策,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条件。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了解的目的出发,中外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另外,全球化也拓展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空间。全球化时代国家间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各国教育的相互联系普遍增强。首先是各国教育人员的交流,教育专家们通过多种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次是各个国家去国外留学的青年学生人数的增加。不仅发展中国家积极向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而且发达国家去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留学的人数也逐年上升。第三是各种跨越国界的教育援助和合作项目也反映了这种教育国际化的特征。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积极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援助,或者与这些国家开展教育合作。近年来,尤其是世界银行的教育贷款和援助项目,对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大潮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化时代的这些新特点拓展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利用以求一切有利的条件和机会,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扩大我国的教育规模,多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造成震荡和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的怀疑,也使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地位受到挑战。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信仰、节日、服饰、习俗、仪式、典礼甚至语言文字都存在被淡忘甚至消失的倾向。面对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也处于被动适应的处境。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洋节日比传统节日对青年人有更大的感召力;教育界对英语的重视甚至超过对汉语教学的重视,许多大学生中文水平退化;许多民间传统艺术散失。我们正面临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严肃而紧迫的问题。

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考

全球化所产生的影响,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既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我国要正确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学习借鉴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的丰富知识,尽早融入世界文化建设的潮流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在马列主义为指导推进文化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要问题就是方向性问题,这是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它理应成为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否则,我国的文化建设就会陷入多元化的混乱之中,最终失去其中国特色。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引领多元化文化,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的内在统一,在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才能更有底气地迎接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3.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核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有效应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挑战,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中概括和提炼。通过在全体国民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念,能够使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实质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我国形成一种属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核,这是在参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证我国文化的特色和独立性的前提基础。

3.3.以传统文化为本,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岁月里积淀下来的,它具有其高度的合理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批判继承和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加强继承与借鉴,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永葆其先进性。全球化是我们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大好机遇。面对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挑战特别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冲击,一方面我们要保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上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体现时代精神,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

最后,发展科教事业,提高综合国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科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只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为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另外,在发展科教事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各方面的建设,努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会有强大的后盾,才会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具备更强大的冲击力。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文化全球化进程推进至今,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文化全球化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文化如何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要努力思考并积极应对的问题。我们要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发展自己,制定并及时地调整我们的文化发展战略,以不变应万变,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不仅要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还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之根,同时尊重世界上其他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讲稿)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讲稿)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感想

全球化与管理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文化的繁荣大发展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