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国有煤炭企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3: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处置方法 摘要:随着国有煤炭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和资产损失集中暴露出来,国有煤炭企业大量的不良资产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处置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的方法。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原因处置方法

0 引言

多年来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决策程序不规范、控制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国有煤炭企业产生了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随着国有煤炭企业全面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有煤炭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进程的加快,国有煤炭企业对不良资产采取何种处置办法和对策,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1 不良资产的定义

企业不良资产是指企业资产中处于呆滞状态、缺乏流动性、使用效能差,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经济资源。它虽然以资产形式存在,但由于技术、市场经济等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其实际价值已低于账面价值。因此,不良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具有资产的特征:

1.1 不良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只是这种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明显变小,或基本上推动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1.2 不良资产是为企业所接拥有的,或者既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只是企业拥有或控制这种资产的程度明显减弱,或者已基本上不能拥有和控制它。

1.3 不良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不良资产是现实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总之来看,不良资产是相对开一般资产而言的,它仍具有资产的三项特征,是一种特殊的资产。2 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存在形式及成因

从2002年、2003年清产核资的情况来看,不良资产几乎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既有外部体制原因,也有内部管理原因。概括起来,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的具体存在形式表现为:

2.1 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结构所形成的不良资产。如企业办社会的非生产经营性资产:俱乐部、职工大食堂等,大多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医院、学校等所占资产,也影响着主要生产经营成果。

2.2 缺少有力的制约机制造成的不良资产。在一些单位缺少内部的控制环节,在资金的预审核、使用等方面把关不严,盲目地发展多种经营、第三产业和重复建设,投资项目失败、低产、低效,形成资产流失或损失、闲置等。

2.3 缺乏法律意识和市场经验而盲目投资所形成的不良资产。比如,一些单位的领导出于好意以投资来赢得更多的收益,但是仅凭感觉办事,不仅缺少经验,而且“嫌麻烦”不愿意调研论证,因而形成了对外“长期投资”的呆滞状况。

2.4 搞投资产权关系不明晰,投资时的资产评估不合理,没有专家的论证,造成资产的流失或损失。

2.5 非法行为导致的不良资产。例如,有的经营承包人在承包期内,在财务核算中弄虚作假,非法调拨资金、搞账外账,经营的收入倒入个人的腰包、肥了自己,亏损了企业,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

2.6 “人情”借资担保所形成的不良资产。比如,有的个别领导为了所谓的“人情”,违背规定程序,盲目借出款项、盲目对外担保,出现严重的风险,造成极大的资产损失。

2.7 资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岗位责任不明确,缺乏领导责任追究制度,造成重复购置、超前购置,提前报废等现象;管理混乱,长期不核对、不清查,家底不清,造成资产的流失等。

2.8 闲置不用而形成的资产贬值和减值。以固定资产形式存在于企业中的闲置生产设施、建筑物和房屋,以及未使用、不需用的机电设备;同时还有一些因技术进步或市场形势变化而使企业固定资产贬值“、无形资产”减损部分,也是不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9 “递延资产”“、待摊费用”中的不实或虚增部分所占用的资金。比如,部分企业利用“递延资产”的特殊摊销政策人为地扩大费用,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也是形成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

2.10 以存货形式存在于煤炭企业的残次、变质、型号淘汰、待报废的物资储备、抵销账要回的企业不需用物品、多种经营企业的滞销产成品和配套销售的“外购商品”等资产。包括质次价高、超储积压和设备呆滞物资。

2.11 长期拖欠的应收回而无法收回的销售货款等应收账款。尤其是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对方客户已破产、倒闭、解散的欠款等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坏账损失。

2.12 “备用金”及长期借用不还的内部职工欠款等其他应收款。

3 不良资产存在的危害

3.1 造成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低下,有效资产比重小,经济包袱沉重,生产经营困难,财务费用负担过重,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下岗人员增多,经济效益差,直接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3.2 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国有企业无法实现轻装上阵和保持优良的资产状态,其结局只能是失败和被淘汰。

3.3 影响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危及企业的资金支付能力,进而严重制约企业的资金支付能力,进而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

3.4 企业“虚盈实亏”,利润不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但损失企业形像和名誉,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后劲”。

3.5 于企业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陈旧杂设备不能及时淘汰,新的生产工艺流程无法及时引进。

3.6 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推行信息化建设。

3.7 于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国有煤炭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消化和处理多年来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

3.8 于企业深化改革和转机建制。大量的不良资产如果不进行评估、剥离、重组、处置等运作,要深化改革,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多种经营产业推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探索,无疑于缘木求鱼。

4 国有煤炭企业处理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市场环境错综复杂,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决策失误和管理漏洞,也难免会形成一定数量的资产损失。存在不良资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不良资产管理不能引起足够重视,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进管理和堵塞漏洞,防范和减少不良资产。

4.1 要加大不良资产清欠、清理和追索工作力度。从2002年、2003年清产核资清出各类资产损失来看,其中许多已经形成事实上的资产损失,也有不少还未形成事实上的资产损失。从这些资产损失的构成情况看,主要有3部分,第一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呆坏账损失,约占资产损失总额的40%;第二是企业因实物资产管理不善发生资产盘亏、毁损报废以及技术淘汰等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约占30%;第三是企业因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外投资监管不力等造成的各类投资损失约占15%。这些资产损失中,可清理和可追索的债权、投资和实物资产损失所占比重较大,如果追索措施得力,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收回的。如果按照可收回20%~30%计算,

清欠还是可观的。

4.2 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从集团公司本部到各级子企业,从企业负责人到各级员工都要有明确的资产管理职责。要落实领导责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纪委书记要切实担负起责任,领导并亲自参与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工作。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分工、齐抓共管。企业财务、审计、纪检监察、人事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效能。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不良资产账销案存管理、不良资产日常监管、资产损失日常处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等制度,层层落实资产管理的工作责任,构建企业不良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4.3 要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要认真落实资产损失责任,对每笔资产损失都要弄清事实,查明原因,认定责任。对因违法违纪以及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等过错行为造成的资产损失,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做好责任认定工作,并确定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要坚持过错必追、违规必究的原则,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建立起不良资产管理的约束机制。

4.4 要同步开展效能监察。要将纪检监察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良资产处理责任,开展不良资产管理的效能监察工作。加强对清产核资核销不良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进行跟踪检查。

4.5 加强财务资金管理,提高控制力。财务资金管理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是企业形成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内部投融资决策、大额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采购销售管理等制度建设,增强控制力和执行力。要强化信用管理,加大应收账款清收力度,加快资金回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规范会计核算,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真实客观反映企业不良资产状况,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

4.6 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监控能力。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忽视经营风险控制,是企业形成不良资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要对从事高风险投资业务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管理,涉足高风险业务的企业,应建立专门机构,专职负责各项高风险业务的监管工作和实时监控,通过内部审计等方式对企业开展的高风险投资业务建立定期核查和报告制度。

4.7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决策失误。长期以来由于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和多头管理,缺少有效行使出资人职责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也是企业决策失误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规范董事会运作,完善决策程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资产损失,为加强不良资产管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4.8 积极推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落实谨慎性会计原则,加速消化不良资产。新的会计制度做出了一系列的有利于消化不良资产的规定,如:对于待处理财产损失,企业应于年度终了结账前处理完毕;对于各项资产的减值,企业应进行合理预计,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等。

4.9 遵循市场规律处置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资产。采取拍卖、出售、转让等一系列形式来处置国有煤炭企业的存量不良资产。对于愿意收购不良资产的单位或个人,应有统一的处置标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可以说,处置不良资产不仅是一个资产的变卖过程,也是一个资本价值发现和转化的过程。

4.10 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制和对外长期投资密切追踪、限期收回或股份转让制度。严格落实固定资产、存货定期盘存和调剂闲置、处置毁损的措施,力求根本上解决一方面因企业资产闲置过多,而另一方面因先进的、技术进步的设备十分短缺,使企业资源未发挥作用的问题。

4.11 要加大企业内部“在用物资”的管理力度,把回收复用、修旧利废作为一项制度严格规定下来,充分挖掘“双增双节”的经营潜力,节约新的设备和存量资产的追加投入,既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再生,又节约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12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决策管理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化、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手段,随时掌握和发现资产存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现资产存量的优化动态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存量资产管理到位、有效和得到充分保障。

5 结束语

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加速处置的时候,对企业的不良资产,应力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只有通过实现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不良资产的变现和激活,才能充分发挥国有煤炭企业的使用效率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才能促使国有煤炭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基于环境会计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分析

摘要: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改变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需要,是改进传统会计的需要。煤炭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要开展煤炭企业环境预评价,作业成本管理控制,延长煤炭企业产业链,把环境成本的外在化与内在化相结合起来。

关键词:环境会计;煤炭企业;环境成本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环境成本,它的确立,有利于加强解决煤炭生产环境问题的成本意识,有利于分析、评价环境保护工作的业绩,有利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很好地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相对成熟的核算体系。因此,针对煤炭行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一、环境会计产生的必然性

1.环境会计的产生是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大,但受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国民素质等各种的制约,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这些问题正越来越制约我国的发展。因此,消除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使人口、环境、资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追求的目标。建立环境会计使会计突破仅仅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反映和监督,对大量环境以及生态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2.环境会计的产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各种灾害也让人们感到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全民性的环境意识觉醒并逐渐提高,绿色革命浪潮不断掀起,并更加关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情况及其作出的贡献。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应当注意自己的环保形象。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着各种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对这些活动需要进行反映、监督、管理,环境会计也就得以产生。

3.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高速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损耗为代价换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约束我国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正确衡量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的环境影响,需要有合理的系统机构对其作出记录,并予以披露,这样,环境会计的产生是必然的。

4.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改进传统会计的需要。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传统会计并没有把环境支出与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没有对环境项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没有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而是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之中,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没有计入成本。原会计核算体系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将环境项目纳入会计成本核算体系已成为必然。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一)煤炭企业区环境成本的特征及构成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一种“补偿性成本”,煤炭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地表塌陷、水体污染、瓦斯积聚、煤尘和烟尘污染、有害气体排放、粉煤灰、噪声等各种污染。这就决定了煤炭在开采过程中,既要支付煤炭开采本身所必须的成本,又要对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补偿。

根据煤炭生产的特点,煤炭环境成本的构成可归纳为:环境管理费用、环境监测费用、排污费用、环境影响赔偿费用、污染现场的清理和保洁费用、地面塌陷赔偿、矿山占用土地、复垦复田费用、村庄搬迁费用、地下充填费用、防治措施费用、耕地占用税、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植树及绿化等费用。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因素

1.煤炭开采条件因素。煤炭开采条件很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相对应的环境成本也很高。因此,煤炭开采条件与环境成本密切相关。

2.经济发展水平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也愈来愈多,煤炭资源开采量和生产量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环境污染也越严重,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支出也越来越大,环境成本也随之增大。

3.技术创新因素。技术创新对于矿区环境成本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开采深度加深、产量增加,造成三废排放量越来越大,环境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煤炭环境污染的保护技术、洗选技术等越来越先进,这将使煤炭环境成本不断降低。

4.矿井开采年限因素。随着矿井开采年限的不断增加,矿井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大,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将加深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地表塌陷面积增大、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增加、空气污染程度加大等,致使环境成本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5.煤炭生产量因素。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吨就会少一吨。过度的、不当的开采利用,会加速煤炭资源的枯竭。根据有关理论研究表明,环境系统的资源供应量存在一个阀值,这就是环境系统自净力。一旦煤炭资源开采量过大,超过环境的阀值,就会使资源过早衰竭,引起环境质量的退化,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6.环境标准和环境意识因素。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于生产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约束增加,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致使环境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境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将使得环境标准日趋严格,进而使得环境成本不断增加。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对策

1.开展煤炭企业环境预评价

环境预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实施环境预评价,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事前控制起重要作用。事前预评价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能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方案进行评估,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出环境支出最少的方案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

的。这种方法在企业有能力获得环境信息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合作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生产流程,提高环境支出的可控性,减少环境维护成本、环境损失成本,从而达到减少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环境预评价能对环境成本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2.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管理,通过作业层次上对环境成本产生的动因深入分析,有效地追溯环境成本的来龙去脉并对之实施控制,不仅可以通过减少这些环境成本的动因来减少成本,还可以通过消除不增值价值的作业、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加强对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价值作业的控制,从多个不同的作业链中选择其中最佳的作业链。企业应结合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进行权衡,选择最低成本的设计策略,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即作业成本是成本控制可执行手段,有很强的实际操作价值。

3.延长煤炭企业产业链

煤炭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要延长整个煤炭产业链,从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开始,强调对污染的预防;紧接着在生产阶段,强化环境负荷的抑减机制,进行清洁生产,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最终在消费、使用阶段,建立废料残渣回收体系,通过再利用、无害化的废弃物处理环节,大量减少处理后的排放量。

4.把环境成本的外在化与内在化相结合

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指把企业的环境成本计入到生产或交换成本中,从而反映在价格机制中。通过“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污染者要付费,通过环境管理政策对企业的行为制约,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增加都累积在生产成本中,反映在最终的产品价格上,进而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市场控制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成本外在化,就是让企业与环境责任脱离开来,从而建立一个独立的环境产业集约化治理环境。环境成本内在化之前是被外在化着,但是,内在化之前的环境成本外在化,是资源被无偿使用,环境被无偿污染的外在化,而环境成本外化,是资源被循环利用,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外在化。

我国现今普遍要求各企业建立与生产配套的环保措施,而很多企业建立环保设施的成本可能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难以收回,造成企业经营的不经济性。但可以通过增加我国环境产业的方式,由环境企业向生产型企业收购污染、废弃物等,利用专业的回收再生技术和设备,对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再生,产出有价值的新资源卖给生产型企业,从而创造利润。在此过程当中,生产型企业能够节约大量环境治理成本,只需支付更少的费用去购买环境企业的产品,从而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刘金平.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评估[J].能源环境保护,2003,(1).

[2]甄国红.基于作业管理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2008,(5).

[3]项晶.浅谈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国矿业,2009,(2).

[4]李秀香,刘俊文.论环境成本内在化与外在化[J].生态经济,2007,(3).

[5]濮津.煤炭环境成本构成与变化规律分析[J].煤炭学报,2004,(2).

浅谈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途径

新时期国有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再思考

浅析国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_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的创新

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探究

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谈国有煤炭企业论文
《谈国有煤炭企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