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循环经济—— 21世纪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0-03-03 00:42: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循环经济—— 21世纪的战略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实践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随着本世纪 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的想法,以使经济系统被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到 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倡导、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循环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德国采取严格的立法手段加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再利用,德国法律明确规定,自 1995年 7月 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回收率必须达到 80%。在德国的影响下,欧盟和北美国家相继制定旨在鼓励二手副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法律,同时规定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或再生的具体。法国法律规定, 2003年应有 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奥地利的法规要求对 80%的回收包装材料进行再利用。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其所有相关的法律精神,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资源再利用,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的社会目标。

从区域上看,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化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国,最为典型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据余德辉司长介绍,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等核心企业,通过贸易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建立产业链,这样在降低企业的治污费用的同时,企业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是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 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它常表现为产品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便化;再使用原则就是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很显然,通过实施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反过来可以强化减量化原则。

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行道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二是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从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二是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数量型增长,这样最终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它要求人们建立“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新思

维,而且要求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经济规范和行为准则。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九五”期间,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我国加大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累计完成环保投资 360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 2300亿元,“九五”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我国生态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这两个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 (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 )粗放型模式,以未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那么只能延缓我国现代化速度。从长期角度来看,良性循环的社会,应从发展阶段开始塑造,才不会走弯路,才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我国消费体系仍在形成阶段,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消费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随着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也必然要求我国选择建立循环经济。朱基总理在这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十五”期间,环境保护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又是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之一。要明确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推进重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根据“十五”计划,到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 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今后 10年的经济依然需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很显然,如果继续沿用传统“三高”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增长,那么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换言之,我国现有的资源和能源供给几乎不可能满足传统“三高”模式下的未来 1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经济,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的进展,更多地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界、科学界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章立制,推行绿色核算,开发绿色技术等措施来推动。在建立绿色资源、绿色产权、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保障体系中,试点并总结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国产业实际,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把清洁生产着眼点由目前单个企业延伸到工业园区,建立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真正在绿色生产、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的产业链中,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21世纪的战略选择
《循环经济—— 21世纪的战略选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