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工工作实践与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4: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的社工之路

-----社工工作实践与总结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首先针对我社区工作的特色方面及创新做一下调查和论述。社区工作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打破仅依靠政府的一元管理模式,发挥社区自治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形成多元参与管理的格局,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产出,以此来满足居民的需求,适应城市化的要求。近年来,河西区紧抓社区建设和服务这个关键,在发展社会组织、探索居家养老、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亮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社区管理有序,服务日趋完善,治安明显好转,环境明显改善,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提升社区老人幸福指数

我社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1638人,是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社区。养老问题已成为社区工作重中之重,2010年开始河西区不断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概括为“设站”“铺线”“建院”。一是“设站”,通过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河西区从2010年试行之初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试点社区开展工作,从社区的下岗、低保及低收入的“4050”人员中聘请服务人员,实行培训上岗,为我社区多名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服务。经过五年多的运营,形成了集清洁卫生、代购生活用品、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服务热线及时接听居民及老人打来的电话,可从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和主动关怀等方面为社区居民及老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全方位呵护社区居民日常生活。

委托员工制服务企业,上门为老人开展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和全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的老人只需依托一部电话,就能24小时享受如同住进养老院的标准服务。

我社区针对这些困难老人开展了1+1+1的志愿者助老帮扶服务,对独居、空巢困难老人实施一个好邻居,一个志愿者帮助一名困难老人,共动员了46名志愿者与老人结了帮扶对子,签订了帮扶协议,同时还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内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参加帮扶队伍,做到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技术的出技术,并把专业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助老专业服务队,服务队专业人员的电话印在爱心助老服务卡上,困难老人人手一卡,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一个电话就会得到很快地解决,实现了对困难老人全面快捷服务,深受困难老人及子女的好评。1+1+1的社区助老服务,得到了市、区、街领导的充分肯定,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我们的做法,荣获全国志愿者协会全国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奖和天津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奖。

我社区还配有综合活动室、老年配餐室、书吧、学雷锋基地、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综合性服务设施,每日服务于社区老年人,每日活动人次达到数十人,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我社区还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充分的做到实处。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营造和谐稳定社区环境

1、实施备案登记。友谊路街西园西里社区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在自治区率先推出社会组织备案制,创造性地开展社会组织工作,研究出台《河西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实施办法》。对尚不具备登记条件,但能正常开展活动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管理(如:合唱队、太极拳队、乐器队等),把大量的社会人转化为社区人,并使这些组织吸附在街道、社区党委周围,引导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娱乐,丰富社区居民业余生活,占领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阵地,防止被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利用,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2、与“精街道、强社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通过成立社区党委(总支)、完善社区服务站、规范社区居委会,实施“一委一站一居”工作格局,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开展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各类社会组织,让社区居委会依托社会组织,贴近群众就近服务,随叫随到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作为友谊路街西园西里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工,我在集体工作中又单独负责妇联工作,近年来我社区妇女组织在社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社区广大妇女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抢抓机遇,注重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我社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妇女自身的发展进步。现将近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西园西里社区家园通过“魅力母亲”评选活动的开展,大力表彰在自强自立、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涌现出的最美女性典型和自强自立、教子有方、奉献社会等方面的魅力母亲。为单身母亲树立了一个又一个自强自立的优秀榜样。

二、在全区妇女儿童中开展“微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传播‘举手做公益、助人即自助’的理念,发掘社区中优秀的妇女儿童志愿者,每月上报两名微公益志愿者,最后将在此基础上推选出河西区“微公益之星”。

三、为迎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展现社区妇女美丽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西园西里社区居委会每年定期举办庆“三八”趣味运动会,设置了投沙包、踢毽子、跳绳、跳棋等五个项目,社区先后共有200余名妇女参加了运动会。让大家重温老游戏的同时,体验健身的乐趣,享受游戏的快乐。其中,2016年母亲节期间,我社区还联合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及交通广播、爱心花店开展 “鲜花速递”活动,在母亲节期间为我社区单亲困难母亲送去了鲜花。

四、进一步增强我社区妇女维权意识,提高妇女工作者维权工作的能力,探索新的维权普法形式,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化解家庭矛盾职能作用,促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为家庭平安、社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几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及妇联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妇联工作取得的点滴成绩,离不开广大妇女姐妹的支持和帮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面对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社区妇联工作更要注重发挥社区妇联组织作用,提高服务社区妇女的能力,提升妇联组织动员妇女的能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宣传教育带动妇女参与社区建设,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社区妇联工作的自身建设;要以\"亲切、友善、和谐、共融\"的社区理念为目标,脚踏实地的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向着新的目标迈进。社区妇联围绕社区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巾帼妇女风采,在社区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配合相应职能部门完成工作的同时,我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下,也本着一名社工应有的职业素养,认真了解网格内民情、处理网格内事务、完成网格内任务。

一、为进一步改善社区消防安全环境,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迎接示范精品小区检查,西园西里社区在近期集中开展楼道堆物清理工作。为了本次清理楼道堆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前期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充分地做好了宣传动员工作。为避免社区居民有用之物被清理,我作为第二网格负责人员提前在每个楼栋门口及各楼层堆物上方张贴通知,要求居民在一个月内自行清理,否则按无主处理。此次清理过程中,在各网格员积极协调作用下,得到90%以上居民的支持。清理出装修遗留物、砖头、花盆、木板、木柜等杂物垃圾等。

二、结合我区的“四百”活动,每天坚持入户走访社区空巢、独居、困难老人,帮助老人联系相关的部门为老人做好服务,使老人在和谐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其中,在我接触社工工作初期,在入户走访活动中了解到辖区网格内海建里59门全楼居民面临自来水管老化,用水吃水困难这一难题。经过与全楼居民长期接触,挨户走访,深入了解到海建里59门居民近年来自来水管严重老化、侵蚀严重,普遍存在漏水、高楼层用水困难等问题,但因为一楼居民拒绝破坏自家地面更换水管,导致全楼面临吃水用水难题。我了解问题的症结后,坚持每天入户,给一楼住户做工作,同时积极联系自来水公司,有的时候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由于制度拒绝我的要求,拒接我的电话,但是我本着为居民解难题的信念,每天一早赶到自来水公司,找负责人协商解决方案,就这样每天往返于居民及自来水公司之间。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及各方配合下,最终敲定了解决方案,在避免破坏一楼住户地面的前提下,通过自上向下引水的方式更换了全楼的破旧水管,为整栋居民解决了用水难题,拉近了居委会同群众的关系,真正体现了以民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

在日常工作中,我认真负责,对居民热情服务,站在居民群众的立场上,听取居民反映的各种为题,为他们排忧解难,我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群众的尊重与信任。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以服务居民群众为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宗旨,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辖区居民融洽相处的能力,克服困难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广大居民服务,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为建设和谐、美丽、魅力、包容、大爱、幸福社区而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西园西里社区居委会 社工 冯志稳

社工实践报告

社工总结

社工小组工作模式总结

社工工作心得

社工工作感言

老年公寓社工工作

社工工作概要

社区沟通工作与社工介入

社工活动总结

社工工作人员总结

社工工作实践与总结
《社工工作实践与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