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媒体在危机中的舆论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7: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媒体在危机中的舆论作用 以09年甲流H1N1为例

摘要:在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中,整个世界都受到了艰巨的考验,媒体也是一样。众所周知,媒介在危机传播中起到了重大的舆论作用。正文通过分析我国媒介在这场考验中的种种表现,提出了媒体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媒体如何强化自身的功能与责任以及媒体在危机治理中遇到的困难与不足等。

关键词:甲流H1N1 媒体 舆论 责任 公众 政府 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媒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大众媒体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结构、教育发展、精神世界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公共危机,媒体首先要做好全面报道,尽可能及时地将真相告知公众,廓清谣言,稳定人心。其次做好舆论引导。当危机来临时,由于社会有较大变动和震荡,导致刺激意见的出现并汇集为舆论,而舆论又反过来影响着公众的意见和情绪。此时,如果进行正确引导,舆论就有助于危机的解决,而如果引导不善,舆论就有可能形成阻力。认清危机的存在情况和现实,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危机后的处理工作是媒介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并且迅速蔓延至全球各个国家,2009年5月,甲型H1N1流感传入我国境内,截止2009年底,全球死亡人数超过9500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攀升。事实证明,在公共危机中,中国的新闻宣传在应对突发性危机时,还是富有成效的。如何发挥好媒介功能,对于处理任何公共危机,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国媒体在甲流H1N1危机中的做法

(一)及时发现危机,保障信息流通通畅性,第一时间传达事件真相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的基本工具,其功能在于把握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准确捕捉、及时梳理和传播信息,引导人们把握真实情况,增强人们的选择能力和参与能力,保障危机治理的成效,要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如果媒介能在广泛的信息搜集和对外界环境进行敏锐感知、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报道对公共危机进行预警,就能及时引起公众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

当灾难来临时,媒介的第一要务在于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引起全社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普遍警觉。尽可能提供政府和社会足够作出合理判断的对称信息,并通过积极的报道引导,化危机为转机,克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

这让我们想到了在2003年的“非典”和2004年的禽流感中,媒体的做法。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我们初期的传播政策延续以往的做法,延报、瞒报、谎报。结果全球有127个国家宣布抵制中国的人流和物流,并造成社会上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的后果。媒体的迟钝带来了网络传媒的空前活跃,从第一条手机短信发出关于“非典”的信息,短短三天之内,广东移动的短信流量从4000万条增加到4500万条。面对集体失语的传统媒体,诚惶诚恐的人们只有依赖网络,于是,网络流言肆意泛滥。2004年禽流感疫情暴发,国内媒体从一开始就保持高度的敏感。禽流感疫情发生时,政府及时发布消息,媒体及时跟进报道。疫情暴发地点、危害范围以及有没有导致人员感染,信息完全透明,没有悬念,也就没了供流言滋生的土壤。

2009年甲型H1H1疫情发生后,中国平面媒介、网络媒介、电子媒介在第一时间开始了对疫情进行全方位的实时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大部分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均在每日的重要时间段新闻中播出甲型H1H1疫情的最新发展情况。这样高频度宽覆盖的信息播报,使得大多数的人们清楚知道疫情的发展状况,世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各国人民在全球性疫情中所表现的不慌不乱的良好状态党和政府在面对疫情的情况下的高效行动及其所体现的对人民的负责人态度过媒介向世界传递。这一行为使内地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媒体从消极回避、极端报道,到如今的积极应对和平衡报道,体现了媒体对如何更好发挥纽带桥梁作用的新认识。

(二)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合理引导公众情绪,保证公众关注度

媒介对于危机事件的报道,必然会引发、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在甲型H1H1疫情危机由潜伏转化为爆发的关键时期,媒体总体上克服了“非典”危机时期的功能缺位,有效地降低了疫情对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力。在疫情迅速蔓延时,媒体的大量集中报道,对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避免了主流媒体的报道缺位情况,使网络的负面作用明显小于“非典”时期,在甲型H1H1疫情爆发期间,主流媒体功能到位,网络媒体的正面作用也逐渐发挥出来。

从2009年3月,墨西哥发生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开始到2009年5月11日,我国四川发现第一例外来携带甲型H1N1疫情情况,我国媒体一直在第一时间对疫情进行全方位的实时报道,这样的做法及时的缓解了民众的紧张情绪,使疫情不会快速蔓延,同时也不会造成如“非典”时期的恐慌。

而在甲型H1N1疫情转入爆发高峰期后,媒体的报道不但在量上保持了很高的水平,在报道内容方面也更加全面,疫情通报更加及时准确,媒体在危机管理中所应具备的功能基本发挥出来。媒体对疫情大量、及时、准确的报道,使民众能够了解真实情况,抑制了谣言的产生和蔓延。报道了中央领导的活动,向世人展示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安危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树立党和政府了良好形象。媒体及时通报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对指导各地防治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媒体广泛地宣传防治甲型H1N1的各种科普知识,教会民众科学地认识和应对甲型H1N1,从而消除盲目恐惧心理和迷信活动,稳定社会秩序。媒体及时发表社论、报道在与甲型H1N1斗争中表现出的先进事迹,有助于保证人民的稳定情绪。媒体通过这样的信息预警,是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起来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及时的控制了疫情,发挥了媒体的舆论功能,既提升了政府的正面形象,又使事件平息。对有效控制疫情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针对媒介在危机治理中出现的不足做出的对策

我国大众传媒凭借以往多次灾害或危机报道经验,对此次“甲型H1N1流感”事件的报道有着较出色的信息整合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此赢得了国内外受众的普遍赞赏。但在赞誉之余,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大众传媒在危机新闻报道中的种种问题,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首先,单纯地进行网络媒体的监测并不全面。媒体还需要进行报刊、电视、广播、户外广告以及其他传播渠道监测,监测渠道越密集,信息就越全面,对于危机处理越是有积极意义。

在阶段监测上则重在预防。危机的发展周期一般有潜在期、突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危机潜在期,是危机处理的最容易的阶段,因此政府要利用既有的各种传播渠道和条件,去发现萌芽中的危机,越早发现危机,就能越早获取相关负面报道,也就为危机处理提供了越多的宝贵时间。

在危机的结束期里,公众有可能出现麻痹大意的思想。这时媒介必须负起危机瞭望的职责,及时传递政府或者专家的声音,让公众保持警惕和理智。及时总结危机事件的经验和教训,以提供一些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混乱的机会。修改风险评估机制,改进风险防范措施,增强自身对危机的免疫能力。

其次,要正确树立“事本位”思想,客观真实的报道,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改革应急传播机制媒体要增加责任感,讲究传播艺术,不断提高危机传播的引导水平。危机传播不同于一般新闻的传播,它是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媒体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国家利益观念,努力提高危机传播的引导水平。关键时刻要保持冷静,不能在公众群情激愤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迷失方向。要传递事实真相,传达政府解决危机的办法和措施,形成权威声音,在正确引导中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与媒体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协作关系。建立恰当合理的应急机制,将有助于化解危机,最终在良性互动的协作中使社会和人们转危为安。同时也为树立良好的政府与传媒公信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论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论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媒体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苏丹红事件浅析媒体在社会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论现代企业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策略

论团委在企业中的作用

论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论背景音乐在广告中的作用

论媒体在危机中的舆论作用
《论媒体在危机中的舆论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