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5: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学习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本文中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引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问一问大漠,对苦难的忍耐能持续多久?问一问苍穹,对寂寞的坚守能坚持多长?2000年前,有位汉子用19年大好时光演绎了那份坚守,虽凄婉却感动了这片热土千年,他,就是瀚海青天中守望的灵魂苏武。今天,我们来学习《苏武传》,体会忠诚、胆气、坚忍和顽强的力量。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善属文、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以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后因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入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

三、整体感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明确】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

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鞋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具体描写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接着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而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

第二课时

一、继续感知课文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二、讨论研探究:

1、苏武的人物性格:苏武的人物性格。

明确: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首先,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苏武留胡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对于表现苏武的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

其次,对比手法的使用。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3.如何看待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自杀,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苏武的形象? 【明确】第一次是为国家尊严宁愿而死。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苏武在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

第二次是为以死表示决心,宁死不屈。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

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

三、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取”,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通“强”,强壮。 重点实词。 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打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起事,动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揭露,暴露) 及还,须发尽白(名词,头发) 会:

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动词,会同) 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聚集) 及:

及卫律所将降者(连词,以及) 事如此,此必及我(动词,牵连) 及还,须发尽白(动词,等到) 当:

汉亦留之以相当(动词,抵押) 副有罪,当相坐(动词,应当) 始: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动词,开始)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副词,刚刚) 始以强壮出(副词,当初)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非汉所望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皆为陛下所成就 板书设计 :

副将阻拦,未遂

两次自杀

围炉救活,重伤

出使匈奴 北海牧羊

卫律:威逼—不动

利诱—不应

两次劝降

李陵:国——统治无道,皇帝昏庸 家——家破

十九年(须发近白)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必修四《苏武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学年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备课讲义:必修四 第12课 苏武传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1

第四单元第12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4单元12苏武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版]

高二必修四语文《苏武传》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12 苏武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