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融机构发展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金融机构发展与社会发展

我国的金融机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早期的银行雏形——票号,到解放后央行体系的建立,再到商业银行的逐步融入扩大健全,最后成为了现在这种多形式金融机构的并存共进模式。我在本文中主要从我国金融机构的历史演进,以票号,央行,银行体系改革为脉络,最后介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来分析金融机构的发展。

以日升昌、蔚泰厚为首的19家票号,每年都会给这座县城带来不小的收入,也带动了镖局、当铺、茶楼、酒肆、车马店生意的兴隆,在平遥城中,甚至有了专营洋货的铺户。平遥、太谷、祁县这几座山西中部的县城,成为中国北方财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假设推算,在光绪三十二年的时候,日升昌每个分号平均年汇兑量是231万两。那么按一家分号230多万两,当时最少也有400家分号。因为有22家票号注册的时候,说他们的总分号有358家,还有4家没有注册。358家加上4家的总分号,那么最少也有400家。400家,一家230多万两,那就是8亿多两。

票号的兴起,甚至引起了一些朝廷大员的注意。山西巡抚申启贤在一份奏折中说,“西北诸省陆路多而水路少,商民交易势不能尽用银两,现钱至十千以上,即须马驮车载。自不若钱票有取携之便,无路远之烦,甚便于民。”

战争对票号最致命的影响是商路、汇路的断绝。当时许多官员的奏折都谈到了这种情况,福建方面说,“南北商船,闻风裹足”;江西巡抚说,“闻风鹤之警,舟楫不通”;安徽巡抚李嘉端形容长江水道当时的情况用了这样的话,“下游销路未通,而上游之来源已竭”。中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甚至因为“外地商贾皆携货以归”而变得“民穷财尽”。这种局面,使得各家票号处于无生意可做,有生意也不敢做的地步。

票号代替政府收解银两、汇兑,而且他吸收了很多王公贵族的存款,就是大笔的存款,不是小额的,是大笔的。那么辛亥革命,清朝政府倒台以后,他的两大业务,一个汇兑业务没有了,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存款来源,甚至他贷出去的款,有一些王公贵族,比如说跟他们发生关系,长期建立的这种信用关系,贷出去的款收不回来,在战乱中对他造成的损失很大。在山西商人与清朝政府合作的早期,这种危机虽然已经存在,但是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相反,那时候由于汇兑官银、票号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发展空间。从同治三年,1863年开始,山西票号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此后的10年时间内,票号数量从14家发展到28家,票号业务由经营民间银两汇兑,逐渐转为汇兑巨额公款为主。这些存放在山西商人手中的公款是不计利息的。通过汇兑和经营这种没有成本的资金,山西商人获得了很大的利益。由于与官场有了十分密切的往来,一些创业时严谨朴素的山西商人,此时也开始染上了一些官气。

山西商人一步步迈向了财富的顶峰。大德通票号在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每股分红850两,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每股分红达到17000两。据当时的户部档案记载,到光绪三十二年,户部有三分之一的银两存在各家山西票号之中。

可见,从很早以有银行雏形起,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对其产生影响,包括政府,战争

对其的影响,可见,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单纯的内部战争与政府干预往往对机构造成的是消极影响,所以政府需要审时度势的对经济进行引导,同时给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随着解放的脚步临近,中央银行的建立也变得尤为重要。我国央行体系的建立发展到目前为止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1948--1952年)

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8年

三、从国家银行过渡到中央银行体制(1979--1992年)

四、逐步强化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993年至今)

今天,央行进一步强化了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重大的责任,中央银行在履行新的职责过程中,视野要更广,思路要更宽,立足点要更高。特别是要大力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不仅要加强对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规范、监督与监测,还要从金融市场体系有机关联的角度,密切关注其他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综合、灵活运用利率、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金融宏观调控。要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研究、规划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业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货币政策决策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金融业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仍然较重、改革与重组任务十分艰巨。在此情况下,中央银行要更善于擅于准确把握影响经济金融发展全局的因素,注意研究新情况、开发新工具、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识大局、讲宏观、懂技术、胆识兼备,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突出作用。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等非银行金融业通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似乎正受到过分的偏爱,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过快发展中已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如下:

一.基本功能定位和业务范围的界定不清。

二.业务发展总体水平过低。

三.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

四.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不高。

五.内部控制十分薄弱。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绝对不是某一方面能作用改变的,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是中国加入WTO的一项基本义务和承诺,也是中美协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中美双边协议,加入WTO后,保险公司5年持股最多为50%,第6年起外资可持股51%;在证券业方面,外国金融公司允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持股33%,3年后增至49%,外国股票包销商可在合资承销公司中占33%股份。站在WTO门槛前幼稚的、需要保护的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

资源和资金相对贫乏,技术与管理相对落后,在其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全球经济化、竞争国际化、联系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国外市场上缺乏参与竞争的优势,在国内市场上越来越遇到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一些功能齐全、信誉优良、实力雄厚、手段先进的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进入,必将使金融市场出现市场份额争夺的局面,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总体来说,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虽然解放前的票号体系只是尝试,但是也暴露出社会面存在的许多问题,所以对社会的发展与关注是尤为重要的,在现行世界大背景下,我国若想谋求世界舞台上更多得发言力,那么经济的发展必将占据重要影响地位。政府不单单应只关注经济基本面的运行,还应该更多关注社会矛盾与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只有关注到不同群体不同单位在社会中的运行,才能读懂经济运行的规律。

金融一班 史雨田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人发展 教育学论文

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

材料与社会发展

人生价值与社会发展

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与自动化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发展与社会发展
《金融机构发展与社会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