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亲历记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3: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亲历记

建设兵团的前身

组建兵团是有传统的。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1个师转为建设师,其中15个师在甘肃、宁夏、山东、江苏和新疆等地建起一批军垦农场。1954年12月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为发展军垦事业提供了模式。到1965年,农、军垦系统已经拥有2062个农场、146个工厂等。就在这一年,中共华北局书记李雪峰在视察时发现山西、河北、内蒙古都有一些面积不小的荒地,可以建设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粮食。这个建议被山西、河北的领导接受,而内蒙古领导不同意,因为此时内蒙古军区和北京军区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1966年2月,内蒙古军区筹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同时北京军区筹建横跨山西、河北的华北农垦兵团。可是华北农垦兵团耕地有限,大片的白泥地寸草不生,也再无荒地可开,而且雁北地区的气候并不适合大面积耕种,所以始终没有达到设计指标。内蒙古军区主管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倒是守着大片荒地,却无人开发,同样艰难。1967年出现了两个新情况,不愿意联合办兵团的内蒙古领导被撤职;因中苏交恶,内蒙古军区从大后方变成前线,因所属军队甚少,划归北京军区领导。

筹办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三年,积压了近千万“老三届”毕业生,1969年还将增加400万,仅靠到农村插队是插不完的,各地中学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国务院出于寓兵于农的考虑,商定在军垦和农场的基础上筹办兵团。

内蒙古开始了积极行动。66军政治部主任倪子文回忆:内蒙古军区政委吴涛再三对他说,华北农垦兵团条件不怎么样,前途不大,你们不是为缺少土地发愁吗?到内蒙古来吧,这里有劳改农场和79个农牧场,加上开发草原,有将近100万亩的土地,不仅可以干农业,也可以大胆上工业。 1968年9月4日,吴涛列出新兵团的架子和名单,将内蒙古直属机关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总校、分校及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华北农垦兵团,以及一大批靠边站的干部都囊括其中。北京军区只作了个别删节就上报了。而军委办事组考虑到内蒙古很难在短时间内上马大批国营农牧场,责成北京军区牵头。10月,倪子文带着华北农垦兵团干部处长王勇智、宣传处长张敬文以及秘书,到呼和浩特研究新兵团的编制。然后他们坐着军用吉普車勘察地形,看了几个劳改农场,并找当地老乡询问,定下师团驻地,以及可以开荒的地方,还敲定了化纤厂、电厂、造纸厂的厂址。11月27日,倪子文向北京军区汇报,认为在内蒙古建立生产建设兵团,具备基本条件,有发展前途。12月24日,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吴先恩在会上宣布,华北农垦兵团和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合并,建立新兵团。

新建立的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列入北京军区序列,正军级,兵团司令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兵团司令员由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何凤山兼任,第一政委由野战军政委兼任,因未到职,第二政委倪子文就成了实际上的政委。 6000名现役军人奔赴内蒙古

北京军区以紧急战备的名义,从各部队抽调了6000名现役军人,组成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各级领导班子。1969年2月在兵团干部调配会议上,北京军区领导专门强调内蒙古很冷,要尽量选调北方籍干部。从兵团的花名册看,团以上干部大多是河北人,南方人仅有24名。他们大都经历过战争年代,不少人立有战功。接到通知时他们有的在支左,有的在接兵,而仅仅三两天后就出发了。北京军区包了一趟专列,从西直门出发,沿途到一个站上一批人,二三十节车厢很快就装满了。4月11日,2师政委田益国接到通知,他带着行李来到北京解放饭店参加座谈会。北京军区首长陪大家简单吃了顿饭,就和家属奔赴内蒙古了——领导不扎根,别人怎么扎根?

5月7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呼和浩特召开成立大会,兵团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党校院内。短短几个月,接收了5000多名复转军人,还派出接兵小组分赴北京、天津、保定、上海、浙江等地,接来5.843万知识青年,组建了4个师、24个团、246个连队。1970年又组建了两个师和15个团。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着几大本介绍信,来兵团的理由五花八门。不过所有来者都必须经过严格政审,出身不好、本人表现不好、海外关系复杂等均被拒之门外。 1师师部设在巴盟磴口县,除了在包尔套勒盖西新建一个点外,接收了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五个农场和一个林场,以及在乌兰布和大沙漠中开垦8万亩土地。2师位于河套平原的乌拉特前旗,解放后这里建起若干劳改农场,关的都是10年以上的重犯。经倪子文向吴涛建议,劳改犯被迁徙到黄河以南。笔者所在的2师11团6连,就住进了乌海劳改农场的土坯房。

2师参谋长是江树和,他为了省出农田,把师部设在乌拉山脚下,顺山势盖起平房。本来2师参谋长另有人选,那人推说腰痛没有来。参加革命30年的江树和二话没说,连春节也没过,就直奔乌拉特前旗,这时2师师长、政委都还没有到位。江树和忙得团团转,要派工作组去北京等地接兵,要接待报到的现役军人,还要确定团址、连址,组织营建施工,架电线,铺道路。一年后,2师扩展到2万多人,组建了7个团和一个医院,还上马了煤矿、地毯厂、制药厂等。2师在兵团六个师中自然条件最好,人数也最多,到兵团撤销时拥有11个团近4万人,主要是北京知青。2师师长孟昭贤原是北京军区装甲兵技术部部长,有过两次大功,他非常注重人才。守总机的中年人宋魁,是位无线电工程师,让他去2师的无线电元件厂搞电子元件;在菜地干活的张鸿贞是高级会计师,调到2师军人服务社管账;还有来自北京电报大楼的、首都国际机场的、二龙路医院的、新华社的,都让他们专业对口。

3师师部设在临河县,除接收临河劳改农场外,还接收了巴拉亥和改改召林场,以及石兰计公社。2师和5师也分别接收两个公社,这在全国兵团中是绝无仅有的。3师师长张绍喜是参加长征的老红军,1933年参加革命时才13岁。兵团8名老红军中仅他一人在师部,他职务低是因为工作太好领导不放,三次错过提升。张绍喜身体不好,有冠心病、结肠炎,还曾两次心绞痛,病情一稳定他就返回师部。3师政委调任兵团政治部主任后,在他领导下,3师班子最齐整,兵团撤销时除孙副政委因严重心脏病提前几天离开,其他都是下了交接命令才走的。 5师副师长江树和

1970年3月,2师参谋长江树和调任5师副师长。兵团考虑5师地处高寒牧区西乌珠穆沁旗,条件艰苦,又远离兵团,有的连队甚至在边防连前边,必须能够独立指挥。江树和虽是工农干部,但能写文章,脑子好,主意又多。他在呼和浩特三言两语接受了任务,立即出发了。坐火车只能绕道东北到赤峰,而赤峰离5师最近的连队还有700公里。为尽快到任,江树和坐飞机到4师师部海勃湾市,4师师长王本固用吉普车把他送到5师驻地西乌旗。5师各团相距七八十或上百公里,全是草原路,这么大距离,没有公共汽车,人怎么跑得过来?江树和首先给各团架电话线,并与车队说好,凡是咱5师的人,不管哪个团的,都捎回来,一个不许丢。本来兵团要把5师师部放在山沟里,江树和坚决不干,他对司令员何凤山说:打起仗来,周围那么多山洞,再跑也来得及。何凤山说:“你这个江树和真顽固!”江树和说不顽固没办法,2师师部放在乌拉山脚,因为四周有人烟,不愁供应。而5师连包卫生纸也要从赤峰运,师部不设在西乌旗怎么办?旗里有商业网,团里到师部办事,顺便把日用品拉回去了。5师医院也设计在山沟里,江树和坚决撤到西乌旗,并在西乌旗多盖几栋房子,建成转运站,赤峰搞个物资站,张家口搞个招待所,这样就盘活了进货渠道。

兵团每接收一名知识青年,国家就发给400元安置费,所以兵团的指导思想是人越多越好,而江树和则认为人越少越好,兵团拨给5师3万人指标,江树和只接1万人,锡盟一平方公里平均只有4个人,1万人就很不少了。他要求一个连队最多150人,坚决不能突破。江树和组织连队脱土坯,找石头,还请了一部分民工烧砖瓦,研究怎么盘火道和烟囱省煤,怎么烧炕更暖和。整整干了三个月,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10月兵团询问,江树和说住上了,兵团似乎不相信,全住上了?江树和重复了两遍:全住上了!

为准备过冬,江树和联系煤矿,5师的五六台车每天去拉煤和牛羊粪。他早想好了万一煤矿出不了煤,万一路断了怎么办,甚至准备摆不开就赶快撤退。江树和又自作主张,从承德、张家口、赤峰以及锡盟当地接兵,他说:“兵团也是糊涂蛋,叫我去杭州、上海接兵,来回多远?占干部占车不说,冬天零下50度,南方人保暖稍差一点就冻死了。5师从赤峰接了三四千人,他们生活水平不高,耐寒力又强,万一冬天连队取暖出了问题,叫他们带上伙食费回家过冬,放三个月‘鸽子,大家都高兴。”谢天谢地,5师安全度过了第一个冬天,没有冻死一个人。

江树和到任时,正值内地春暖花开,而西乌旗仍是冰天雪地。江树和在盖房子、拉煤的同时,用兵团给的几十台大型康拜因开垦荒地70万亩,兵团第一年只有5师上交了400万斤公粮。5师在牧业上也有贡献,几千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细毛种羊,一万多元的高加索种马、种牛,都十分娇贵,全国各地都来购买,经济效益相当不错。几年过去,5师每个团都建起了学校,有了相当的规模。

1974年江树和代师长兼党委书记,但直到兵团撤销,也没有正式任命,只能以副师职离休。江树和说:“组建兵团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到现在也说不清,上山下乡到底对不對?也没有一个所以然。但是,我们在高寒区安营扎寨,坚持‘8年抗战,这就是胜利。”过去一到冬天,锡盟几百里渺无人烟。有了兵团后,长达千里的荒漠地区,五六十公里就有一个村落,还有了煤矿,发电厂。兵团平时生产,战时就成了战斗队。

艰苦奋斗的岁月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初期还是财大气粗的。据倪子文了解,内蒙古与黑龙江、新疆、广州的兵团一样,都是中央计委直接拨款。因为想建成60万人的大兵团,一开始上得很猛,这样中央头一年拨款7000万,以后年年如此,没有削减下来,前后投资了几个亿。时任兵团后勤部副部长的郭贤回忆:兵团的物资系统直接到中央计委报计划,中央各大部都表示支持。兵团组建时正赶上有的部门下马,中央有大量积压的物资,还有大批靠边站的技术人员,都积极支援了兵团。兵团气派大了,光水泥就消耗了大几千吨,钢筋木材也是源源不断。不仅盖房子的三大材料,而且陆续上马的化纤厂、化肥厂、电厂等兵团重点工业项目,也是一路绿灯。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工业是盈利的,组建时的五个小厂,年产值533万元。随后化纤厂、化肥厂、发电厂等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还有兵团大力扶持了几十个师属工业,不少项目填补了内蒙古工业的空白,兵团撤销时工业盈利1288万元。但兵团农业则有亏损。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在河套平原屯垦戍边,清代以来这里成了内蒙古的商品粮基地,素有塞上粮仓之称。当年傅作义绥远抗战就在这里解决了大兵团的粮食问题,而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为什么亏损呢?

主要是因为农业连队的定点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大多数连队选址不当。1师干部带足干粮和水,一大早骑骆驼从团部出发,在乌兰布和大沙漠中走个半天,估摸差不多了,停下来插一根树枝,定下一个连址,再往前再定一个连址。幸亏是夏天,先来者风餐露宿,在大沙漠中挖好地窖,才算有了安身之地。1师4团接收乌兰布和大沙漠北端的太阳庙林场,南边是固定的沙丘和半沙丘,北面是数万亩盐碱地。兵团战士靠柳筐、脸盆搬走沙子,种下小麦,并为每颗麦苗撑一个小泥伞。风沙很快埋住了泥伞和麦苗,战士们一边哭一边扒,反复几次,麦苗总算长大了,可是连种子也没有收回来。第二年再种还是颗粒无收。3师23团位于杭锦旗原巴拉亥林场,3连在盐碱滩和沙漠上种麦子,也是没有收成。4连开垦出300亩稻田,秋后收获了半麻袋稻谷。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每年需要国家供应57%的商品粮。笔者所在连队有500多人,刚开始食堂有商品粮做的白馒头,秋天自产的粮食磨成黑面,被兵团战士称为105粉,即100斤麦子出105斤面,而标准粉则是100斤麦子出85斤面。兵团战士一顿吃两个黑馒头,额外靠家里寄来的和津贴费换来的吃食。每天劳动强度大,又正值生长期,所以兵团战士满地扒胡萝卜,嚼麦粒。好在农活干完,全连集体钻被窝冬眠,不说话,也不动,生怕丢了热量。

衣服是兵团发的平纹布“兵团绿”,穿不了几个月就补丁摞补丁。工作条件艰苦,几乎每一位兵团战士都曾经历伤病。1972年5月5日,5师43团4连扑灭草原大火时,69人牺牲,100人被烧伤。 建设兵团的撤销

1972年11月,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基本组建完成,从东到西沿边防线铺开6个师。据总参谋部的统计,接收知识青年最多的兵团是黑龙江、广州、内蒙古、云南,因为内蒙古原农场职工和复转军人不多,所以知青比例最高,达到77%。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因战备而生,机关按军队编制,随着国际形势缓和,现役军人并未减少,仍在全国兵团中排名第一,由此造成机关庞大,非生产人员过多。加上大量接收知识青年,开荒造田,农业却亏损2个亿,影响了国家财政,还影响了全国粮食购销计划,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从1973年开始,兵团从大军区建制中划出来,归省、自治区领导。撤销一些兵团,逐步缩小一些兵团的规模。 1974年8月15日,农林部在听取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处长田际蕙汇报远景规划后,严厉批评道:“从你们兵团的发展情况看,和整个形势的要求差得太远。国家给你们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你们的生产水平太低……你们这么多东西,这么多人,向国家要饭吃,怎么行呢?请你们樊尚科副司令员和各位常委研究,什么时候能结束要饭吃的局面。看来给钱多了也有依赖性的副作用,钱给的少了反而促进自力更生,今后要把投资用在农业生产上。”

没有今后啦!一个半月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讨论撤销方案。1975年6月24日,撤消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部和师部,现役军人除部分复员转业外,回北京军区统一分配。35个农牧业团、宝格达山林场和6师工业团,分别归属内蒙古自治区国营农牧场(局)。11月1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停止对外办公。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始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驻屯杭锦旗40周年纪念大会致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皮书

说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沿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亲历记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亲历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