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学写作训练”之“联想拟题法”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6: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王海莉

一、背景与原因

绝大多数中学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提起写作文,当今的中学生普遍恨不得自己突然成为隐身人,或者像哈利·波特一样会巫术,而如何为自己的作文拟个好题目更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之一。究其原因,不是现今的学生缺少生活素材,而是因为他们普遍缺少恰当的“理”“象”结合能力,即没有给自己对事物具体的想象和感悟之后抽象的道理找到最佳结合点,写不出好作文是此因,拟不出好题目也是亦然。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七~九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有“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老师有关写作的教学建议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

而现实中,我们却耳闻目睹了太多学生写作文时的异口同声,甚或千人一腔,鲜见“有创意的表达”和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题目。究其因,不外乎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想象力。但事实上,就生理发展和身心发育而言,中学生应该是有能力具备比小学生更令人振奋的想象力的,只是,其可能更多的表现为发散的、潜在的能力,因而,怎么激发和培养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就成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工作重点之一。

纵观整个初中阶段的一系列写作训练,我们不难发现,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拟题能力,是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必备环节之一,尤其是对于初中生,在平时的练笔写作中,重视如何拟题,对于提高创新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若想要拟出好的作文题,学生的思维就不能只是单向的、静止的和孤立的。我们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大胆地展开联想与想象,将文题拟得活泼灵动,明目善睐,点亮整篇文章。

二、特点及依据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足见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可以奠定一篇文章的半壁江山,达到画龙点睛、先声夺人的效果。而怎样的作文题目才能算是好题目呢?笔者认为,好的作文题目不外乎要体现“精”、“巧”、“美”这几个特点。所谓“精”,就是要语言精炼恰当;而“巧”,是要求在形式和点明主旨上做到巧妙,浑然天成;至于“美”,则是要求题目体现其灵动性和艺术美。 怎样才能使学生拟出“精”、“巧”、“美”三者兼备的作文好题目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训练学生的思维入手,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从而打破他们思维方面的瓶颈。

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联想。发散思维主要是通过联想来完成的,所以发散思维也可以称为联想思维。从心理学上来说,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而产生认知的心理过程。从过程上分析,联想就是通过思维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或事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新的认识(或成果)的思维过程。

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联想就是学生努力让自己的思维发散开去,充分调动自己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充分打开自己的视野,多维度地展开联想与想象。中学生虽然年龄小,生活阅历少,阅读积累不是很多,但他们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从甲物到乙物引发联想。因而,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怎样让他们充分运用联想,利用拓展性思维,学会拟出体现“精、巧、美”特点的作文题目,就成为我们老师探讨的重点之一。

笔者认为,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思维的主动意识,就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根据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特点,启发和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拓展性思维的开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内容,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与欲望,启发他们学会通过丰富的联想而为自己的作文拟出令人叫绝的题目来。

三、策略与方法 事实上,对于知识层次尚且薄弱的中学生而言,要想使文章的主题深刻、新颖而又富有时代气息,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插上联想的翅膀(联想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它可以丰富和加深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我们人类的思维之所以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翱翔,正是依靠联想这双有力的翅膀。它使我们可以由此及彼、由浅及深、从小到大„„,把形似或神似的不同事或人进行巧妙联结,形成新的东西。

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对作文题目进行巧妙构思,不仅可以体现“精、巧、美”的特点,为文章增添不少亮丽的色彩,而且可使作文主题随之深刻化、新颖化、个性化。所以,在写作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跳出某些定向思维的桎梏,让他们把自己思维的触角伸到大自然中,伸到自己所学的其他知识领域中,比如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名著、电影、网络等,利用联想和想象,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与众不同的题目,为文章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是怎样具体地在写作训练中和学生去实践“联想拟题法”的。

联想一 和自然生灵相约 一直以来,“作文没什么可写”是我们从学生那里听到最多的抱怨。学生每听到要写作文就皱眉头,在这种不良情绪影响下,学生的一般思维尚且可能会受到压制,更别说有什么创造性思维了。笔者曾有过这样批阅作文的郁闷经历:一次以“感恩”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全年级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是一些没有丝毫新意的选材,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产生。 其实,“感恩”这样的话题并不是不能写出新意,只要选好了叙述的角度,一样可以在貌似普通中写出感动人的好文章。正如同样写父子情深,朱自清就选准一个巧妙折射父爱的角度——背影,这个题目就比普通的人物正面描写要高明许多。其实,要想让自己的“感恩”作文更富有新意,胜人一筹,就要大胆地拓展自己的思维,不能只囿于我们人类这一普遍的叙述角度,可以将自己的思维与自然生灵相约,感受到自然界的种种“感恩”:如“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池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我们只有善于将自己的眼光放到广阔的自然天地中去,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因为粒沙瓣花皆可入文。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一木一浮生”。我们都知道,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着属于它们的或喜悦、或悲伤的情绪,甚或可能像我们人类一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竞争意识等,当然,这些自然界生灵的情绪与情感,我们普通人是不可能破译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感知这些。也正是因为我们有想象,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的呼吸,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自然生灵的美好,并能把这种自己体悟到的美好用文字更好地呈现给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幸福原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幸福”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 这是我们的一次作文训练题目,有了笔者先前的几次“怎样学会在作文时拓展思维”的指导,这次,学生思维明显比以前活跃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几乎整齐划一地将目光局限于我们人类身上,有的学生虽然写的是自己体悟到的成长中的“幸福”,但他们巧妙地将叙述视角转化到一些自然生灵身上,出现了好多令人眼前一亮,体现了“精、巧、美”特点的好题目。 以下简单概述几位同学佳作: 《一只猪的旅行》——一只叫阿伦的猪,因为长得太丑,很能吃却又不太长肉,因而不大受主人及同伴的欢迎。有一天,趁着主人没关好圈门,他偷跑出去准备闯世界。在惊险刺激的旅行中,他不仅再次尝到了被嘲弄、被排挤的滋味,也体会到了一些淡淡的美好,尤其在他把一个在小河边玩耍而不慎跌落的5岁小男孩奋力用嘴叼上来后,听着人们着急中不住感叹的“多亏那只猪”,带着对自己命运的释然,还有对幸福的理解,他开心又默然地奔回自己的家。

《听,花开的声音》——这位学生写到,自己平时忽视了父母的爱,但在一次和父母的冲突后,本想去篮球场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流汗来缓解心情,但却看到同在球场的同学因为对来叫他回家的母亲的不理解,乱发一通脾气,别人的言行无意间触到他敏感的神经,他突然理解了父母的苦心,也体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听到了自己心底里那朵“幸福花”花开的声音。 《两个苹果》——爸爸从甘肃出差回来,由于行李过多,当地特产中很有名的苹果不能多带,就只带回两个苹果送给奶奶,可奶奶没舍得吃,一定要等着周六回到余杭奶奶家里的我回来一起吃。虽然在杭州城区很多水果店几乎都可以买到这种甘肃特产苹果,但我在奶奶慈爱的目光下,啃着这充满爱的味道的苹果,幸福感几乎淹没了我。 这些学生的习作,正是因为不将思维仅仅局限于人,而是巧妙地将思维拓展开去,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我们再细究郁达夫的这句话,可以分析出,它在极其准确地启示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要有一颗善于触发的“慧心”。中学生要善于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对自然的种种体悟活用到写作中来。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因为我们用自己的想象与体悟,在这些自然界的生灵身上倾注了我们种种美好的情感,才会格外引起阅读者的注意,激起他们强烈的共鸣,从而远比那些一般只停留于我们人类这一普通叙述角度的作文题目要鲜活、灵动,且更引人深思。 联想二 同数学原理牵手

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的文章,在一般人看来,好像没有什么可写,“无非就是些琐事,有什么可写的价值”。孰不知“处处留心皆学问”,若能细观察、勤思考,照样可以“以小见大”。而某些以弘扬社会主旋律为主的文章,又常被个别人讽为“唱高调,更难出采”,因为通常弘扬主旋律类的文章若把握不好,就或是拾人牙慧,或是空洞无物,而要想推陈出新、言之有物,更要细心打理。那我们何不换个角度,展开联想将我们的思维发散出去,把别类学科的原理、公式等与文章的主题、立意等联系起来,这样会收到较好的写作效果。这里只从数学原理的引入效果略作说明。有时,可能文章已经写好,而且就文章主体看,还是颇值得自己自豪的,但怎么苦思冥想,也想不好个令自己满意的好题目,这时,若将数学原理引入进来,不仅可使这些苦恼迎刃而解,而且可以令文章主题得以拓展,回味无穷。

一次笔者要求学生写有关“家庭生活”内容的随笔,一部分同学就抱怨家庭生活枯燥而又微不足道,要成文更是无从下手。笔者就将一本杂志上的范文读给他们听。其文主要借“妈妈可以管爸爸,我可以指挥妈妈,爸爸则可以训斥我”(《我>妈妈>爸爸>我》)这个“循环不等式”的横向比较来阐述“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哲理,然后告诉学生“此文将我们所熟悉的家庭生活和数学原理巧妙联结,进而生发联想,阐明事理,文虽浅而意无穷,且数学原理的运用使文章顿生华色”,学生听后都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收上来批改时就发现了傅天笑同学的文章立意不错,且行文流畅,将一个“家里唯一一个有硕士文凭、学历最高却整天在我和妈妈努力学习时要么躺着看报,要么遥控电视的爸爸”写得活灵活现,不仅在幽默风趣中善意地“曝光”了貌似缺点不少的爸爸,而且文意隽永(由一般的家庭生活中生发出对人生的某种领悟)。但他作文的原题目很普通,不仅缺少一定的概括性,不够简洁,也未能凸显文章的主旨,达不到言简意深的效果,自然也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在笔者的启发与指导下,他联想到我曾经提过的巧用数学原理,随即灵光一现,根据自己文中的立意与文风,将文章题目改成“1+0

还记得一次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征文比赛,笔者刚给学生一宣读,就收获叹息声一片。其实,学生的心理,笔者也很能理解。因为,对于此类征文,若没有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积累,对美德本身精神上的深入把握,是写不出打动人心的好作文的,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流于“落俗套,唱高调”的弊端。记得沈洁同学交上来的征文,却在众多不起眼的作文中让笔者眼前一亮。这里笔者将她文章的大致内容概括如下:

沈洁妈妈是个普普通通的超市收银员,平时工作忙碌而辛苦,但再苦再累,沈洁妈妈对已瘫痪在床三年的奶奶都尽心尽力地服侍。作为女儿的她,看着妈妈的疲惫与辛劳,难免会替有着三兄妹但唯独为奶奶做得最多的妈妈“打抱不平”,而妈妈的一席话却触动了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此文无论是从真实质朴的选材,还是生动细腻的人物、细节描写,以及文章主旨的把握上,都有着诸多的闪光点和较强的感染力,但原题目的确很不出彩,硬生生掩盖了文章原来的诸多优点。在随后指导她修改时,笔者就指出她原征文题目的不足。沈洁是位文字领悟力不错的同学,她第二天交上来的作文题目就改成了《妈妈的孝=奶奶的笑》,我在为她的领悟力表示赞叹之余,还是很中肯地指出:改后的题目虽然已经大有进步,但在主题上还欠挖掘、欠拓展,少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希望她能将题目向这两点要求靠拢。经过一番启发,她又将题目改为《你的孝十我的孝=一位老人的笑》。她再次交上来后,笔者虽然眼前一亮,但感觉还是不够到位,经过仔细斟酌,笔者拿起笔划去了“一位”两字,最终的题目成为《你的孝十我的孝=老人的笑》”。虽然仅仅只是两个字的差别,但主题上却颇值得玩味:“一位”老人只能代表“一个家庭的美德”,而“老人”却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经过这几次反复地修改,笔者和学生一起体会到:原来文章的深度和广度竟可以凝结在这简简单单的一两个字之上,怪不得古人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这样的文坛轶事流传下来。

沈洁同学的这篇征文最终荣获省级一等奖。笔者认为,除了她整个文章的闪光点较多外,更应该主要归功于她这一篇征文的题目,它不仅足够简洁洗练,夺人眼球,而且主旨鲜明,意味深长,更能将数学原理和语文上的谐音巧妙地揉合到一起,几乎称得上匠心独运,为整篇征文获得好评奠定了极好的开头。

“通常重大题材反映重大意义,一般题材意义也相应较小”,这是大多数人的写作观点之一。其实不然,大量的写作实践证明,我们若能细心观察,从众多的“小题材”中尽量拓开自己的思路,善于进行纵向、横向的拓展或联想,“小题材”有时同样可以揭示“大道理”。以上几例正是以数学原理为纽带,联系真实的生活片断,在语言俏皮、形式幽默中,又深藏生活的智慧或悠久深远的美好传统。这样的文章,既有感染力与说服力,又别致新颖而余味深远,绝对称得上是巧用联想的佳作。 其实,我们不光可以让自己的作文题目与数学原理牵手,也可以再将自己的思维大胆拓开去,让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科学名人、化学原理、历史故事等来与我们的作文题目联姻,一样可以拟出言简义丰、令人称奇的好题目。 联想三 与流行歌曲共舞

流行歌曲之所以能流行,就意味着它的显著特点是:好听、易学、有时代感。少男少女们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也想找个释放的窗口,放松放松自己那一直绷紧的弦,于是,“喊他个几嗓子”无疑成为减压的最好方式之一。而通俗歌曲的特点也正吻合年轻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更何况现今的流行歌曲歌词不仅通俗平实,而且从内容上来说,很贴近少男少女的生活,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也正因为这样,流行歌曲才得以在现今的校园大行其道,深得“生”心。 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学唱流行歌曲只是自己在繁重的学习之余,用来减压的一个方式而已。但有的同学却很有心,他在学唱之余还注意到了流行歌曲也有其一定的文学性,就会去仔细品味歌词的美妙。由于其平时对流行歌曲歌词的赏析与玩味,有时,在兴之所至时就随手拈来几首流行歌曲,稍事加工,就可来歌唱自己身边的人或事,生动、贴切地以之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于幻化到作文中来。有的用流行歌曲作题目,有的用在开头、结尾,有的用作过渡,有的用在转承„„

例一:有同学在作文中写自己爱幻想、爱看科幻小说,却因为有着临近的升学压力,这些兴趣与爱好得不到家长许可,只能转入“地下”。该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这种烦恼情绪时,巧妙地在文中多处串用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中的歌词,从而使文意盎然,文采顿生。

例二:某杂志刊登消息称一位家庭将要濒临崩解的女孩,在劝解父母互相忍让、互相包容而不被接受时,就含泪写了一篇《我想有个温暖的家》(串用潘美辰《我想有个家》中的歌名及歌词)交给父母看,读着女儿的心声,听着女儿的真情呼唤,父母最终又“花好月圆”了。流行歌曲用于文章的力量可见一斑。

例三:一位懂事的、善解人意的女同学想在父母劳累时帮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常常被他们以“你只要学习好,什么活都不用干”的言辞来来推辞掉时,内心的苦闷就自然地流泻成《我要飞》(活用李玟《我要飞》歌名及曲意)一文,渴望成长,渴望自立的激情跃然纸上。

例四:一位处在叛逆期的女同学,因为某些原因,一直对父亲怀有成见,哪怕母亲怎么给她解释父亲的苦衷,她都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父亲不喜欢她这个女孩,后来发展到有两周都不和父亲说话,但某个半夜起来上厕所,无意中发现父母房里的灯光,听到父母的对话,看到父亲在灯光下那透着无助的眼神和有点佝偻的背,她才知道原来她一直误解了父亲,才知道原来父亲的爱犹如空气一般,一直包围着她只是她不自知而已。这篇《父爱如空气》就是化用了孙俪的《爱如空气》。

有段时间,歌曲《隐形的翅膀》很流行,无论走到学校何处,几乎都能听到有人哼唱“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於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这首歌不仅优美动听,易学好唱,而且有很强的励志色彩。正是由于这首歌几乎走进了每位学生的心里,所以,在有次以“翅膀”为话题的写作练笔中,有位同学就巧妙地直接以《隐形的翅膀》为文题,全文用歌词串接,以自己身边一位“身残志坚”的亲戚作为记叙对象,写得生动感人,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类似这样巧妙借用流行歌曲来表露心声,呼唤真情的文章还有很多,笔者在此就不多加赘述。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作者之所以能将“文”与“歌”巧妙嫁接或串联起来,莫不是他们启用了联想这一绝佳的思维方式。正是由于他们平时留心积累,才会有顿悟与发现:自己对人生的某些感悟和流行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有着相通之处。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流行歌曲之间的“神似”之处,即二者主题上的“情感沟通”。这种表面看似跨界的联想,不仅使文章在主题上有了拓展,而且使作品形式上显得更活泼,富有感染力和时代感,也更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联想四 邀名著名片同行

世界文学长河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璀璨明珠,对我们后世而言,这些经典作品给予我们的营养是永恒的。对这一类的作品而言,我们中学生不仅是要认真拜读,仔细品味,而且,我们要明白:在汲取这些丰富的营养时,我们不能光“吃”不“吐”(即会将所汲取的营养活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否则会得“消化不良”的。某种意义上说,“会吃会吐”就是“取其精华,化为己有”的通俗说法。那怎么才能算真正意义上“取其精华,化为己用”呢?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似点,以此为契机,同时恰当地利用联想来拓展自己的写作思维。

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一篇写自己身边人或事的记叙文,并要求必须写得真实生动,细腻感人。初听到这个题目与要求,学生几乎提不起一点写作热情,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看上去实在“太老土”的题目,而要想把这看上去很“老土”题目写得生动细腻,只能想方设法努力去求新。于是,经过一番巧妙地拓展构思,有位学生打破了一贯以“个体”为描叙对象的作文旧框,将叙事视角转向“群体”,一口气写了一千多字的《在路上》,将当代中学生生活分成几个小片断来写,每个片断都巧妙地化用书名、文章篇名或电影名等为作文题目,收获一片喝彩声。其文大致概括如下: 《在路上》

片断一:我的太阳

主要写了她和好友在上学路上的情景。她们二人在观察日出前天空的美景,并因此生发出对自己未来的感慨,以“我的太阳在我心中”来鼓励自己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为主。

片断二:三(2)班的“坏”小子

数学课上三个数学尖子生杜××、潘××、吴××各自抢着回答问题时的热烈情景,并且安排了一贯以“鬼点子”多闻名的杜××来故意为难数学老师这一插曲来突出“坏”小子的个性。以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为主。 片断三:女生日记 自修课上“猴子”(绰号)无意中碰落了同桌婷婷的日记本,捡起时偶尔的一瞥让他好奇心大发,偷看后还和“小胖”(绰号)悄悄交流,被同学告发给婷婷,一场日记**就沸沸扬扬地上演了。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为主,描绘出班级因此“天下大乱”时的“众生百相”。 片断四:零下一度

主要写老师公布期末统考成绩时同学们各自不同的反应,尤其突出几个原本成绩不错但这次却马失前蹄的“倒霉鬼”们,犹如跌入了零下一度的冰窖里,各自复杂微妙的心理反应。以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为主。 片断五:勇敢的心

写校内英语竞赛失利后,班级参赛同学在懊悔中责怪自己,一度情绪很低落,但其他同学的鼓励让他们最终走出了消沉。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为主。 片断六:梦里花落知多少

随着中考脚步的临近,曾经一起经历的拼搏,一起制造的**,曾经的误会与矛盾、理解与帮助,都像缘分的天空,梦里花落,留在美好的记忆里。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为日后支撑我们在路上勇敢前行的营养和能量。以人物语言、心理、神态描写为主。

此文联想丰富,巧妙地将中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名著名篇中的“神似”自然嫁接,形式活泼且主题突出,“在结构整齐、语言流畅中又平添了些许幽默风趣,是篇有新意的佳作”。 其实,这篇习作之所以能够获得好评,只是因为在构思之时,作者能够突破常规。一看到要求写身边的熟人熟事,多数同学都自然而然地想到某个单一的“个体”叙事对象,这样想要文章出彩,难度自然就更高。而若能突破“个体”常规,将叙事的对象设为“群体”,无疑就能将难度降低,而且更利于充分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再加上巧妙运用联想,对名著名篇进行嫁接,更使全文显得生动而有韵味。

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就其身心发育而言,他们有着比成年人更善于想象、联想的特点与优势,而且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接触的媒介更宽更广。所以,若我们的学生能做个有心人,也可能从电影、电视等媒介上得到启发。如近两年大热特热的“穿越文学”、“穿越剧”,虽然从历史真实性的角度来看,这些所谓的“历史穿越”绝大多数只能算得上是“戏说历史”,是大家茶余饭后的娱乐与放松的“点心”而已。但若真要和中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也有利用的价值。如要是写作时构思的叙事主体是历史人物,也可以将作文题目拟为“与XXXX(历史人物)相约”、“与XXXX穿越”或“穿越到XXXX”、“梦回XXXX”,甚或也完全可以全文模仿着“穿越”,就可能会明显比没有此类联想同学的习作要更胜一筹。

四、结论与感悟

克里斯托弗·麦瑞尔曾说:“写作坊的教授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技巧练习,如用20种不同方式描述一件事情;一种是想象力联系,如给你一个场景,你能从中看到什么,他们都能很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这足以说明,在我们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摸索相应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们的创造性的“多项思维”而不是“单向思维”,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

本文的所有例析均表明了要想文题、立意出新,就必须拓展思维,而拓展思维的主要方法就是联想。常听同学说“好文章靠灵感,要想拟个好的作文题目,当然也需要灵感才行,可是,我常常苦于没有灵感啊”。

那灵感又是什么呢?灵感是在创作过程中突然产生有关新形象的、充满灵性的瞬间感觉或闪现的全新形象。灵感与顿悟一样,都是联想的飞跃和突现。它们往往是大量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厚积薄发”时,骤然撞击而闪现的神奇的“思维火花”。 因此,要增强联想力,拓展思维能力,首先要“厚积”,即积累丰厚的知识底蕴,而知识底蕴中关于能力的知识又是尤为重要的。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认为,“和音乐家、画家一样,写作是门艺术,但同时也是门技术,掌握牢固的知识根基有助写协作才能得更好发挥”。因此,中学生平时就要多读多背,多分析多思考,同时每次讲话、发言、写作都要有意识地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长此以往,不用很长时间,定会热爱并驾驭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方式,进而增强探求欲和创新意识,养成文理沟通、换角变通等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就会印证晏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王夫之“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的千古名言。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作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若有了一个精巧的题目,就犹如人有了一双明目善睐的眼,常常因为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瞥,也会因为这一瞥而激起观者心底的涟漪,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会让观者看到或感受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种种美好景象。因而,加强中学阶段的“联想拟题法”训练,不仅可以让文章有一双“善睐”的“明目”,提亮文章的色彩,体现题目“精、巧、美”的特点,给读者以充分的美的享受。更可以因为通过这一激趣的拟题训练,能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相应的写作水平,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通过联想与想象去感知美的世界,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最终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绝佳效果。

议论文系列训练之拟题(教案).

高考作文写作面面谈之话题拟题

作文之拟题

作文拟题法教案

作文拟题训练教案

〖作文拟题专题训练〗

话题作文拟题训练

话题作文拟题训练

写作专题训练之友情

作文专题训练之五:“语言幽默法” 写作指导

“中学写作训练”之“联想拟题法”初探
《“中学写作训练”之“联想拟题法”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