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煤矿关闭退出后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8: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富煤矿、新墨煤矿、长冲煤矿二号井 关闭退出后环境恢复治理的报告

一、煤矿基本情况

该矿区属中低山侵蚀斜坡地貌,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区内最高点高程为+350m,最低点+145m,区内地形高差+205m,地势较平缓,森林成片,植被茂密。矿区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坡度角10~35°,一般25°,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灰岩层中,为岩溶水。据观测,开采区只有少量的滴水和淋水。由于矿井浅部有大量采空区,构造裂隙及采动裂隙成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通道,大气降水通过裂隙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的补给水源。

二、井田范围内的地表塌陷沉降现状

煤矿已开采近25 年,矿山开采薄煤层,多年来采矿未诱发地质灾害发生,未引起地面开裂和地面下沉现象,塌陷裂隙等不良地质问题。该区现状整体稳定。

三、矸石山现状

煤矿已开采近25年,地表已形成矸石山堆填物。矸石山由井下生产产生的矸石堆积而成。矿井目前的排矸量主要为掘进时的矸石,量少,年排矸量为0.6万吨。掘进时产生的矸石临时堆积在工业广场的南侧,现矸石场高约15m左右,宽约50m。矸石山无截排水沟,矸石山前已建挡矸墙,并在矸石山山种植了树木和草种,在雨季受雨水的冲刷,不会污染矸场旁的林地,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下述三个过程:

过程一,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如开采会直接摧毁地表土层和植被,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破坏;

过程二,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煤矸石、废弃泥土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上述对煤矿开采及开采期满后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途径分析,该煤矿生产营运期间、闭坑后造成的生态负面效应对植被、动植物、土地利用和景观等方面的影响是很小的,现简要分析如下。

1.地表塌陷预测

地表变形深陷裂缝影响因素很多,涉及面广,既有自然因素的控制,又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但不论何种原因,最关键的是环境地质基础。如果地质条件好,构造简单,岩性组合以坚硬岩层为主,单层厚度大,岩石力学指标强,则难以发生地质变形,即使发生,其影响程度也较轻,反之则易于发生,影响程度比前者严重。该矿地质构造简单,经多年采矿未诱发地质灾害发生,未引发地面开裂和塌陷变形。该区现状稳定。

煤矿井田范围内无居民居住。据实地调查,该煤矿采矿未发现民房墙体开裂和地面裂缝等破坏现象。

2.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煤炭开采、施工带平整、道路开通、生产服务设施等工程,会造成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侵蚀状况,新增一定量的土壤侵蚀。临时性占地,也将破坏植被和扰动原地表,使土壤变得疏松,以及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等,不会新增一定量的水土流失。

3.对植被的影响

尽管煤矿建设会使原有植被遭到局部损失,但于本矿建设的规模很小,占用的土地十分有限,不会使评价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的消失。且该矿已开采25年,经现场调查并询问当地居民知道,地表植被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据此也可类比认为,煤矿的开采对地表植被影响很小。

五、本矿对于闭矿期生态恢复,现拟定以下几点: a、矸石渣场停止使用,对于不能外运进行综合利用的部分应立即压实覆土,栽种树木、花草;

b、工业广场内所有建筑物全部拆除, 并对场地进行平整,然后覆土植树;

c、生活区所有建筑物拆除,绿化地和树林留存,其他土地植被采取其自然恢复方式,但必须将建筑垃圾全部清理干净。

六、结论

本区域三个矿井规模都为4万t/a,采动对地表的影响较小,预计在采空区和采动影响范围内产生大的地表塌陷及地裂缝等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破坏影响的现象可能性很小。

在开采期及闭矿期,业主必须落实好生态保措施和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减小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杜绝掠夺式开采,可将该煤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闭矿后通过对采空区的回填和进行覆土复植,可基本消除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

关闭退出煤矿申请资料(版)

新密市退出煤矿关闭工作情况汇报

煤矿环境治理方案

)煤矿开采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研究

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总结

关闭煤矿监管方案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白家梁煤矿生态治理恢复方案

煤矿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退还所需资料目录

煤矿关闭退出后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煤矿关闭退出后环境恢复治理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