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简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8: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长顺县代化中学:刘星刚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学者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体现,这些知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精神面貌、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更是我们进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被放在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本文笔者就数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表达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见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教学

经验

一、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研相比较,古诗词教研则显得相对比较滞后。在我看来,当前的古涛同语教学基本存在三种不良倾向:

首先就是“语言化”倾向,大多数教师都把古涛同观赏课当做文言串授课来上,甚至和文言文课一起来上,这是因为他们只看重诗文的句义和诗文的静态解释,却轻忽了学生本身对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有着不同的理解。

其次就是“看法化”倾向,许多人还会把古诗间简单地赏析为“诗物”与“诗情”的简略比,告诉学生说本文就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但却轻忽了此阶段学生审美观、世界观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

还有就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分成了单调的诗词文句的局部解释,忽略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效果。

这些问题也仅仅是我个人认识到的一部分,可见当前古诗词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做好它呢?

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过程应当是教会学生艺术审美的过程。要教会学生发现其中的美,体验其中的美,并运用其中的美。

二、重视学生审美心理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教会学生一种认知态度、一种审美态度、一种学习态度,让学生了解一种规律、一种方法,就会让教学变得顺畅的多。学生以适当的情感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他们的能动性必然会很强,教学效果必然会有所提升;以不妥的感情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平常人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的,如果我们对作者的身世、观念、志向进行解释,再告诉作者当时所处的大背景,同时对学生进行见解、视 野方面的扩充认识,相信教学就会容易的多。

审美心理的教育是个庞大的生理工程。一般说来,好的教学导人是其中的第一步工序。导语的情绪色彩应该和诗词的情绪色彩息息相通。我们用可

1 以适合的导语去涤荡学生的心灵,以求获得先声夺人之妙。其次,要特别注意吟诵对培养审美心理的特别效果。古诗词毕竟是一种语言艺术,古诗词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又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我们吟诵就要吟出诗词的情绪味、音乐味,让学生在听吟或自吟中孕发特定的审美心境。再次,要注意教 学辅助手段的适当运用。如在教学历程中随机使用挂图教学、乐曲欣赏或幻灯片等教学于段,去扩展表达诗境诗情。

三、重视教学步骤的实施

其一为“传播阶段”,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研讨课本,归类好本文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条件下,对将要温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剖解,拟成具有开导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大概和全部内容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一步,要求老师必须把知识进行重复讲解,抓住要害,理出规律,让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只有这样老师才气发挥启示和引导作用。

其二为“反刍阶段”,即让学生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的启示、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平常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带着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自身的理解。把知识重复品味。知识梳理、唤起影象的这个开端目的就到达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要领举行具体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到真正的念书。

其三为“消化阶段”,即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理解,当然这远远不够,还必须牢固消化,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牢同踏实,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要真正到达目的,就必须举行一定量的学习练习。但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以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

其四为“反馈阶段”。学生学习后,不能一了百了,老师一定要进行一定的考试、调研,实时进行查缺补漏,或单个批改,或全班批改,或老师抽样批改等,批改后的试卷,要迅速总结,对实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题目必须实时“回炉”,举行个体指导或是全班补习。

四、重视全面教育的实施

一般说来,艺术审美具有相互关联、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光要学生读出“诗言”的表义,而且还要门生读出“诗言”的韵律、节奏、色彩美等。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

2 “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两个“而”字是连同,用在状语和动词谓语之间,表示前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间的“地”。“日与其徒上高山,人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日”,天天,每天。“其徒”,泛指同游的人,不一定专指他的仆从。“人”,走过,穿过。“穷”,本义终极、尽头,这里用作动词,是寻根追源的意思。“回”,弯曲。“穷回溪”.意思是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前走,一直走到源头。“幽泉怪石”,这就是作者所要寻访的自然山水。为了表示他追求的心之切,游兴之浓。这里连用了三个短句,“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每个句子里边都用一个动词,与“高山”“深林”“回溪”相搭配。读起来有一种运动节奏感。这三个短句又简洁地概述了游览过程。本文构思精巧,结构非常严谨。本文全文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在开元盛世的大社会背景下,诗人李白空有满腹才华、满腔抱负,却只是皇帝的弄臣。诗人恃才傲物之际,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那“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的苦闷,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在学生的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一刻,学生即诗人,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诗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语文教师可在不断的实验和总结中寻找适当的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调动自身经验感受,体会诗词的内蕴美,同时要能体现教师的独特个性,那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心天地。 参考文献:

[1]谢福成,中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02期 [2]刘秀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第03期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谈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拾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谈初中语文字词教学

授人以渔——谈初中语文教学

简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简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