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议网络用语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5: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议网络用语

彭仕雄 2011年2月20日

摘要:网络用语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网络用语,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网络符号的深刻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它具有使用不规范的特点。本论文从网络用语的定义、分类、来源、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使网络用语健康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网络用语,分类,来源,影响 ,健康发展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一些颇有创意的语言一旦跟网络带上勾,在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的推动下,就会迅速散开,成为一种流行。它代表了这个时代的记忆,或调侃,或幽默,或搞怪,或深思,对现代汉语都是一种另类的极大丰富。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用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用语中,以网络用语的影响为甚,网络用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随着网络交际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上网聊天及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上的流行语亦日益丰富,成为网民们上网交流必用语,而且也逐渐走到网下,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等社会流行语,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网络用语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早在几年前,国内就已经有许多语言研究者对网络用语进行研究。200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网事2008》一书,由多年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工作、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工作、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王刚和张鸫主编。本书的第十三章是“网络雷词:撼倒一大片的流行语”。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网络用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用语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就此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使网络用语健康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

“网络用语” 是个相当含混的概念,从广义上讲,网络用语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等,这是网络用语的最基本成分。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博客、播客、QQ、MSN’等。三是在各论坛、QQ、MSN等聊天室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拍砖、顶、晕’。狭义的网络用语仅指第三类。 本论文研究的网络用语特指狭义的网络用语,即人们通过网络媒介(QQ、论坛、贴吧等)进行网络交际时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用语,是网民约定俗成的用来表达特殊含义的符号、词语和句子。

二、网络用语的分类

(一)汉字符号类

网络用语中比比皆是的修辞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强交际效果,提高交际效率,它们从表意特征、辞格上大概可分为这几种类型:

1.谐音类。如:斑竹——版主,新蚊连啵(新闻联播的谐音)——被无数蚊子咬了。

2.省说类。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3.仿拟类。仿拟是经济社会中造词的主要手段。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用语,而且积极创造网语,使网络用语不断推陈出新。

(1)仿拟童言童语,主要用重字方式模仿儿童语言。如:漂漂——漂亮,片片——照片。

(2)仿拟台湾普通话腔调。如:酱紫——这样子,迷有——没有,稀饭——喜欢。 (3)仿拟名言名句。如: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对我不屑一顾。

(4)仿拟声音、情状。主要是利用一些象声词或这些象声词的拼音形式来表达说话人当时的心态、表情或动作,十分生动形象。如:笑声:呵呵(HeHe),赫赫,嘻嘻(CC),西西(xixi),哈哈(Haha),嘿嘿, hoho (爽朗的笑声),hiahia(怪笑)。哭声:呜呜,wuwu,55555。其他:咔咔(KaKa),厚厚,吼吼,咣当(晕倒发出的声音)。 4.隐喻类。这类词语是以两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常常借助原有的形象,赋予其特定的比喻意义。网络用语中有很多是生动形象的隐喻。例如:马甲——一个人的多个ID地址。楼主——发起某主题、某帖的人。潜水——指呆在聊天室里不说话。灌水——指在网络上发表一些篇幅长、内容空洞和意义不大的文章。

5.飞白类。这些借助于飞白手段将错就错构成的词语最初产生于谐音输入法引发的错误,后来蔓延开来并逐渐在网络上约定俗成。如:

偶—我,素—是 。

(二)字母符号类

1.汉语拼音缩略。如:SJB——神经病, PMP——拍马屁 , LS——楼上,LZ:——楼主,JJWW—— 唧唧歪歪,指人说话的样子。

2.英语字母。用英语字母来表达一种状态和声音。如ZZZ„„(睡觉的状态)、HaHa、HeHe、HoHo。

3.英语单词缩略。如: DL——download(下载),PS——Photoshop(一种图像处理的电脑软件)。

(三)数字符号类

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表示汉语的词、短语和短句。如: 86——拜拜喽!74——去死。7456——气死我了。94——就是。

(四)标点符号类

在网络用语中,标点符号往往能表示词语或短语的意思,多个重复的标点符号则能起强调作用。如:“?”表示“为什么”、“什么意思”、“什么”等疑问之意,“!!!”表示强烈感叹,“„„”则表示无语等。

(五)非语言符号类 1.象形符号:(1)表人物的动作情态。有一种源于日本网络的象形文字,也叫失意体前屈,原始用意带有悔恨、悲愤、无力回天等含意,后引申为“正面的对人拜服、钦佩”。如:orz=跪拜(五体投地)(利用了象形法,仔细看那三个字母,就像一个人跪倒在地)。由这个基本格式引申出orz——是小孩、OTZ——这是大人、or2——这是屁股特别翘的、Or2——这是头大身体小的翘屁股、orZ————这是下半身肥大的,or2=3——这是放了个屁的,On——这是婴儿,OTL——这是完全失落。还有混合型,表示无可奈何的“囧rz”(囧,读音jiǒng )。”“囧”在古时的含义,大致有4种说法:

一、窗户;

二、粮仓;

三、祭名(祭祀仪式上的专用名词);

四、地名。后来也许因为“囧”的外型实在是很像窗子,所谓窗口通明,于是渐渐引申出了“光明”和“通彻”的意思。据有关研究成果表明,甲骨文、金文里已经出现过此字。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副主任何宛屏认为,该字最早是个象形字,现在也是象形字的用法,被网民活用了。在网络文化中,囧字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

一、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

二、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而在失意体前屈文化(网络流行的表情符号)中,则表达“悲伤”、“无奈”的情绪,另外还有“佩服”、“钦佩”的意思,也有较反面的如“被你打败了”、“真受不了你”等这类意思。除此以外,还有其它一些象形,曾rz——这是假面超人,益r2——这是闭起眼睛,很痛苦且咬牙切齿的脸,口rz——豆腐先生,prz——长发垂地的„„“‘囧’字的相关网页高达12,000,000篇,其中‘囧论坛’就有500个,如‘大囧村’、‘囧字营’等。”

(2)表人物表情的符号。网络交流中,表情符号的本质是通过各种符号组合,以人脸为轮廓,表示一定意义的符号。如:*^ˍ^*——笑;=^_^= ——温馨的微笑;*^◎^* ——呵呵大笑(厚嘴唇的)。(3)表方位的符号。用所指的方向来代表意思,如:→:,代表右;←:代表左;↑:代表上;↓:代表下,有时用来代替吓人的吓。

(4)表动物植物的符号。 =^ω^=——狐狸; (‧‧)nnn ——毛毛虫; (。。)~—— 蝌蚪。

2.实物图像。实物图像不属于语言符号,也不是一般符号,它只是以实物图像形式对文字信息的替代。现在网络交际中流行互相发送一种GIF格式的动态图像,来生动、形象、直观、幽默地表达聊天者的情绪、意图,模拟现实交际。这种实物图像主要有表情类、动作类、动植物类、物品类、名星人物类、节日类。此外,还有论坛专用、QQ群专用、路过系列等。

(六)混杂类 这类网络用语以字母、符号、汉字等混合组成,如:+U——鼓励、加油;= = 我——等等我;发呆ing——正在发呆。

三、网络用语的特点

(一)创造性

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吸引了无数网民在线聚集。网民们在网络中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随心所欲、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

(二)简洁性

网络用语大量采用字母、数字,通过谐音、缩略等方法将复杂的汉字输入转化为简便的字母、数字和符号,提高了打字交流的速度。如道别时用“88”,鼓励时用“+U”等。

(三)形象性

网络用语的形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民们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特殊字符,以人脸为轮廓,形象地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二是把一些抽象的网络词语所指的内容赋予了形象化的表述。如:*^ˍ^* 笑,(●-●) 太阳眼镜等的形象符号摹拟人或物的状态,充分体现了网络用语的形 ①尚杰.“囧”字背后有深意[J].网络传播,2008,51:92. 象化。“灌水”、“造砖”在网络上都是只写文章,但“灌水”是指随意写写,“造砖”则指潜心写一些有深度的东西,带有很强的比喻色彩。

(四)直观性

一些网络用语由于受交际条件的限制,网民要想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表现丰富的感情、鲜明的个性,就必须在形式上有变通、有创新。如使用表情符号、图像的使用比汉字的表达方式更为直观,交谈的双方立刻就能清楚对方的状态,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给双方带来更多情感上的交流与满足。

(五)诙谐性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是网络用语充满活力,他们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用语,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气氛。如:黑旺财——《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条狗,狗者,犬者,黑犬,就是默。

(六)混杂性

网络用语,中外词汇被大量使用,数字、字母、符号大兴其道,为的是方便快捷。如“==我”(等等我)。

(七)受限性

网络用语做为一种网络交际语,它的口语化和非正式化使其使用范围难免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一些纯属网络诞生的流行语,只限于在网络交际时使用,不能运用于正式场合。

(八)不规范性

从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看,网络用语中的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同时还夹杂着方言谐音字,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流行语的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网络用语由于受网民“自我”意识和追求新异思想的影响,在语法上表现出淡化语法和打破常规语法规则的现象。如“„„的说”、“我走先”等。

四、网络用语的来源

(一)来源于网民独创

目前,网民大多数是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追求时尚,富有个性,喜欢创新,他们出于不同的心理,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情。一些独创的语句一旦使网友产生共鸣,被大部分网民所接受,就会迅速流行开来。如:顶、狂顶——支持、强烈支持;小P孩——年轻人;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二)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

与过去“偶”、“稀饭”、“94”等网友自娱自乐独创的网络用语不同,2008年的网络用语均是“背后有故事”,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若不了解这些热词的出处,仅从字面上很难理解他们的社会含义。如“打酱油”、“很黄很暴力”、“做人不要太CNN”、“做俯卧撑”、“范跑跑”等,这些网络用语蕴涵着人们的爱憎与喜悲,表达着态度与意见。或许它们稍纵即逝,但在这些词语背后透露出公众对公共事件抱着怎样的心态和意味,反映出怎样的舆论“切口”与“暗号”?值得玩味和思考。

范跑跑——“汶川震后10天,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在博客上发帖详述自己在地震中弃学生而逃的经历,一周内该帖在天涯社区上的浏览量达14万余次,并被众多网友斥责,范美忠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 “范跑跑”不仅用来形容那些溜之大吉的人,更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是那些不顾责任与道德的人的形象代言。

(三)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

② [DB/OL].http://news.sina.com.cn/s/020415697760.shtml/2008.作品的热播,文学作品的出版,常常让其中人物的经典台词进入网络交际中,成为网络用语。网民引用过来,增强了表达的意义。如:非诚勿扰——2008年12月上映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葛优饰)在网上发了一则征婚启事:“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有意者电联,非诚勿扰。”不管在什么场合,“非诚勿扰”四个字都有可能随手拈来,既是自己的准则,又提醒了对方,因此,这个符合大众心理的词语也迅速流行开来。

(四)来源于春晚经典台词

每年的春晚都会出现一些经典的流行语,无论是网络媒体的推荐还是老百姓自己的理解,一些经典语言都会流传开来,作为大家日常交流沟通的一个常用工具。那些春晚相声小品节目的台词笑料百出,成为流行语的很多。如:长的挺委婉的——毕福剑对小沈阳穿着打扮的评价,网民借用此语来形容一个像小沈阳一样的男人,或者开玩笑的时候用,隐藏的含义较多。

(五)来源于娱乐节目

2005年夏,随着大型娱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全国范围内的热播,PK(PK即 Person-killing,单挑,原指要出虚拟人命的网上决斗。超女选秀节目把它引用过来,指选拔选手所用的方法,即双人对决)等词瞬间流行开来。

(六)来源于方言和外语 网民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时候将自己的家乡方言带到网际交流中,这些方言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有默诙谐,因而在网上广为流传。同时,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也使网语容易受到外语的影响。雷——出自江浙一带,指听到别人的话或看到某些现象后很惊异、惊吓,类似“晕倒”、“无语”的意思。有“雷人”、“雷文”等词。山寨——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由“山寨”一词所引发的一系列山寨行业陆续被网友们挖掘出,像似“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电影”等,都是“山寨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网络中出现山寨版鸟巢、山寨版春晚、山寨一条街等,甚至出现山寨网、山寨吧。

五、网络用语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流行和普及,网民队伍日益壮大,网络用语的使用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加上近年来手机短信飞速发展的推波助澜,使网络用语和现实生活再度贴近。 “我国手机用户超过6亿,每年发送8000多亿条短信息,手机上网用户7305万。我国即时通信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到1.95亿人,远高于美国(39%)和韩国(47.8%)。腾讯即时通讯QQ注册账户超过7亿,单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亿,同时在线用户数最高达6000万。”③ 互联网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障碍,降低了交往成本,很多网民从素不相识到无话不谈。网上交流已经成为许多网民的基本沟通联络方式。交流中,不同兴趣和话题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友圈子,拓展了网民的社会交往。网民创造出许多简洁形象、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和表情符号,形成了便捷、生动的网络用语,这些流行语对现代汉语造成极大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因此,网络用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网络用语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弥补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不足,使现代汉语更具活力。网络用语生动、活泼、形象、简约,许多网络语词极富形象力和创造力,如“美眉”、“恐龙(长相难看的女生)”、“青蛙(长相可怕的男生)”,便把漂亮和丑 ③ [DB/OL].http://zhidao.baidu.com/.陋这一对抽象概念具体化了。符号图像不仅简约生动,节约了网络用户的时间,而且更含蓄、幽默,避免了规范汉语表达中的生硬和尴尬。

2.网络用语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互联网为网络参与者提供了开放、自由和平等的尽情发挥个人创造和表现才能的虚拟空间,现实社会中领导、专家学者的话语霸权在网络空间失去了耀眼的权威。自在的网民们基于交际和表达的需要,而反传统地、创造性地运用汉语中固有的修辞手段(如仿拟、比喻、谐音等),构造成了大量网络新词语,并因其表意丰富、形象简约等成为网络交际中的“行话术语”。而且其中部分已经走出网络成为人们实现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成为现代汉语体系中的新元素。

(二)消极影响

网络用语在便利网民信息交流、愉悦和丰富人们网络生活,促进汉语更新发展的同时,也给汉语本身带来了某些消极的现实影响,对现行的语言规范体系形成了一定冲击,妨碍其健康发展。

网络用语损害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规则。造成了语义的混乱,破坏了汉语言的纯洁。网络用语杂糅使用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极不规范。一是聊天室语言使用整体格调不高,相当粗俗的词语在网上时有出现。如TMD(他妈的)、TNND (他奶奶的)等粗口话,难免给人粗俗、没有涵养的印象。二是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网民们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错字、别字出现频率较高。如好康(好看)、灰常灰常(非常非常)、油墨(幽默)等。三是“目前网民渐渐向低龄化发展,一些中小学生网民出于对另类语言好奇在现实生活中也刻意模仿、借用狭义网络用语,甚至将一些谐音、数字、缩写、符号用到作文、日记、试卷中。据了解,这一现象并不普遍。”④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语言的鉴别力弱,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受网络用语影响并逐步使用其中一些仅适宜在聊天室使用的另类表达方式,长此以往将会对其接受规范词语和语言表达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晁继周这样分析,“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学习和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可见,在如今的网络社会里,青少年可以任意选择使用网络用语,对我们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势必会对青少年的母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六、网络用语的健康发展

网络用语是网络用户在约定俗成的使用中形成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和其它语言一样,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容纳网络用语;以积极的行动去引导、规范网络用语;以发展的理念去建设、繁荣网络用语。因此,为了限制网络用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它们健康地发展,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一)研究

国家语言文字研究部门应对每年的网络用语进行了解、记录和研究。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用语研究工作组,成立网络媒体语言监测中心,及时掌握网络用语的发展动态,加强对网络用语丰富文体的深入研究,探索其规律。同时,把那些健康的、有生命力的、符合条件的的网络用语收录进汉语词典,以丰富汉语词库。此外,国家语言文字研究部门还可以号召一些强势网站(如百度、谷歌、新浪等)建立网络用语网页,发挥网民的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对不断变化的流行语做出整理分析,这样既使他们认识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加文化保护意识,又给网络用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二)规范 ④于虹.网络用语的发展现状、影响分析以及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网络用语的构成和使用十分复杂,不能用同一尺度来衡量,而要区分不同组成成分、不同应用场合规范地使用,发挥其特有的丰富语言词汇和表达手段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信息化的手段和平台,健全网络法规,大力宣传倡导语言规范。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公文尤其要注意语言规范,对网络用语的使用应严格遵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另外,在一些比较严肃的论坛,现在也禁止使用网络用语中的恶劣词语,这种严格的管理对净化论坛是有效的。

(三)引导

首先,应注重思想引导。要更新观念,正确看待网络用语影响日常语言的趋势,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加强监控和引导并行的方式,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网络用语和语言文字教育予以正确指导。培养他们正确选择、分析、判断网络用语的能力,引导他们不盲从网络潮流,学会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那些充满活力且已约定俗成的语言,摒弃那些类似江湖黑话、迎合少数人低级趣味的语言,正确借鉴网络用语研究的成果,掌握和运用相对规范的网络用语。从而促使其使用规范、健康的语言文字,不搞一味的强制扼杀。

其次,应加强道德自律。来自对现实世界关注的网络流行词汇,都隐含着一种批判色彩,对于没有分辨能力的网民而言,这种信息污染极易造成认知迷航。要分析网络用语产生的社会背景,探寻网民的网络伦理观念和道德自律机制的培育之道,通过加强网民的个人修养,提升网民对网络流行信息的选择、鉴赏、批判能力,从而达到不盲目散播非健康网络用语的目的。

不可否认,网络用语已不再是网虫们标新立异“不足为外人道”的专用语言,它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甚至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论坛、贴吧等网络空间,一部分网络用语已经传递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交际中,社会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开始向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渗透。网络用语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个年度都有新的流行语成为主流,集中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目前,网络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网络用语的发展前景和深刻影响难以预测、难以想象,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深入研究。为了限制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网络用语,提出具体规范方略,以使其生动、活泼、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马利.网络用语的语义变异探析[J].官兵学院学报,2007,10:94.何英生.怎样看待网络用语[N].金华日报,2005-10-22(003).《中国网事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试议准确计算网络广告费

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数据

经典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浅析

网络最新用语

网络用语演讲稿

wps——网络用语

网络议课

试 读 协 议 书

试议网络用语
《试议网络用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网络用语测试 用语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