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规划验线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2:4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规划验线总结

1) 规划验线流程:领取基础资料→判读基础资料(编写判读简述)→外业测绘(外业笔录)→内业绘图编写测绘报告→检查审核→提交报告 2) 内业人员判读规划局提供的基础资料(规划红线图、定位单、总平面图、一层平面图),并填写验线项目内部记录单(基础资料判读简述部分),以供外业人员参考。判读内容及笔录要求如下:

① 查阅基础资料是否完整,笔录基础资料的文件类型、会签、盖章,以及是否提供四至尺寸、坐标、±0.00高程等情况。

② 判断规划红线图与放线定位单、总平面图标注的尺寸分别是轴线尺寸还是外墙尺寸;

③ 判断放线定位单与总平面图标注的四角坐标分别是轴线交点坐标还是外墙角点坐标;

④ 判断规划红线图上标注的坐标、尺寸经换算后是否一致;

⑤ 判断规划红线图与放线定位单、总平面图标注的四至距离及自身尺寸是否一致,若未标注在同一位置,则需换算至同一位置后比较; ⑥ 判断放线定位单与总平面图标注的四角坐标是否一致,若未标注在同一位置,则需换算至同一位置后比较;

⑦ 判断总平面图上所标注的±0.00高程采用的是何种高程系统,均需换算至“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外业测绘人员需重视内业审图笔录所反映的情况,尽可能在外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处理情况做好笔录。外业实测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① 实测验线对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一般测量基础资料上标注的轴线交点坐标)。验线建筑物未标明轴线位置时,需用钢尺测定轴线位置,经现场施工人员确认后实测其坐标。如果轴线位置不易测量,则采用测量轴线延长线、测量外墙角点坐标并钢尺量测外墙厚度,经内业处理确定轴线交点坐标。

② 红线图上标注的四至尺寸不能确定验线对象的唯一性时,需实测验线对象周边固定地物(如道路、非同一开发商建设的建筑物等),用于比较规划红线图图上量取的距离与实测距离。 ③ 外业±0.00位置高程测量均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现场高程测量流程图:

④ 验线建筑物未施工至±0.00处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1.根据现场“▼±0.00”的红色油漆高程标记和询问现场施工人员来判断±0.00位置,并拍摄实测位置照片及±0.00油漆标记照片。 2.询问施工人员现场施工平面是何位置,实测其高程,在测绘报告中加以说明。

⑤ 外业测绘情况如果比较复杂则需做好外业笔录。笔录的内容一般包括:⑴实测轴线编号⑵实测高程的位置(可附照片)⑶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4) 内业人员编写测绘报告需如实反映基础资料及外业测绘成果的情况。测绘报告编写的内容与要求如下:

① 验线测绘图成图比例一般为1:300~1:500。验线测绘图文字字体采用宋体,图名字高为4~5,图例文字字高2~3,路名及周边房屋名称字高为2.5~3,验线对象名称字高为3~4;角点坐标标注、自身尺寸、四至尺寸标注统一采用HZ字体,字高为1.5~3,轴线标注字高为2~2.5,轴线线宽0.3~0.6;高程标注字高2~3。实际文字字体、字高、标注字高、线宽以用A3纸打印清晰、美观为准。

② 验线报告文字字体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行间距为1.2。内容包括:验线对象、基础资料描述、测绘平面高程基准、±0.00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

5) 内业人员填写验线项目内部记录单(实测结果与基础资料比较简述部分)。比较的内容及填写要求如下:

① 经换算至同一位置后,规划红线图与放线定位单、总平面图若比对结果一致,则实测成果只需与任意一份资料比较;若比对结果不一致,则需如实说明提供资料不一致的地方,实测成果则需分别与各个资料比较;

② 若设计高程非“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需换算至同一高程基准后比对。(昆山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633m≈吴淞高程基准) ③ 高程测量成果需说明采用何种测量方法(GPS测量或者水准仪引测)、水准点来源、水准点高程检测记录。

④ 若实测高程为±0.00高程,则直接与设计高程比较;若实测高程非±0.00位置高程,则需换算出±0.00高程后比较。

⑤ 若最大四至尺寸、角点坐标偏差小于30cm,则描述“四角尺寸、角点坐标相差均≦30cm”;若偏差大于30cm,则需详细描述最大偏差的具体数值及出现偏差的具体位置。(高程偏差以10cm为限)

⑥ 内部根据实测情况与验线资料比较情况评级,暂分四级:

A:实测成果与设计要求一致,误差满足限差要求。(坐标偏差≦10cm;自身尺寸和四至尺寸偏差≦10cm;) B:实测成果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误差略超限差要求,对公共利益没有影响。

C:实测成果与设计要求有较大偏差,对公共利益没有影响。主要情况包括:建筑物整体偏移,未超出红线范围且周边无相邻建筑;±0.00绝对标高有偏差,而相对标高误差满足限差要求。

D:实测成果与设计要求有重大偏差,且未设计变更。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主要情况包括:建筑物整体偏移超出红线范围或与周边建筑的间距不满足设计要求;±0.00绝对标高有重大偏差,对建筑物排水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⑦ 出现C和D情况的处理流程:

1) 首先对内外业成果进行复查确认。确认无误后,告知建设单位。询问建设单位是否进行设计变更,确认产生C和D类情况的原因。 2)

验线工作进度安排和实施预案

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全站仪4台,GPS3台,水准仪一台,对讲机一组。现有人员情况:技术负责人2名,测量操作员2名,待用人员若干。人员和设备允许分成2个或3个验线小组。 1.时间核算

1) 已完成验线项目的统计分析。现已完成15次测绘项目,37件建筑物。平均每个项目2.5件建筑物。除去特殊复杂的项目,平均每幢建筑物需测10个点,平均每幢建筑物周边需测一幢建筑,一条路,约测10个点。 2) 计算每次测绘项目需要的时间统计:

 基础资料获取时间:40min,折合每件建筑需0.25h。  判读基础资料时间:20min,折合每件建筑需0.12h。

 一天跑1处测绘项目路上往返时间约为1.5h(折合每件0.6h);

一天跑2处测绘项目,往返时间为1.5*1.5=2.2h;(折合每件0.44h) 一天跑3处测绘项目,往返时间为3h。(折合每件0.4h)  测绘时间:GPS做控制点,仪器架设对中整平、对后视、录入数据、整理耗时约0.25min(折合每件0.1h)。验线测量耗时:假定每个点测量耗时0.5min,步行耗时0.5min,每次测绘需25个点,约耗时20min。周边建筑与周边道路测量耗时约为15min。现场耗时总时间约为50min(折合每件0.35h)。

3) 内业编写测绘报告耗时每件约为0.5h。

4) 经上述时间核算可知,一个测绘小组上午、下午均可完成一处测绘项目(建筑物小 于5幢)或者两处测绘项目(地点相距小于10KM,每处项目建筑物为1~3件)。

2.人员安排分析

根据计划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本等方面做人员安排。 1) 1~2处测绘项目:外业测绘一组4人,现场分成2组;

2) 3处测绘项目:可外业测绘一组4人,现场分成2组;也可外业测绘分2组,一组2人,先完成的小组或者离较近的小组负责完成第三处项目。 3) 4处测绘项目:外业测绘分2组;一组2~3人(可能需要借用规划人员);每组各负责两处项目。

4) 5~6处测绘项目:如果项目地点相距小于10KM,每处项目建筑物为1~3件,或者项目较为简单,外业测绘分2组;每组负责2~3个项目。 5) 大于6处项目:按照现有人员配置,一天内完成所有项目比较困难。

按照上述人员安排可以粗略估算:一般每天可以承担4处测绘项目,完成10件建筑物验线(假设平均每处项目2.5件建筑物)。

3.可额外利用时间、可节省时间

遇到验线项目很多的情况,需要利用额外时间,并充分挖掘可节省时间。 1) 充分利用路途中的时间:可以判读基本资料,做好与现场人员的联系工作。

2) 当所有测绘小组在外面施测,若有测绘项目需要及时领取可请规划人员帮忙领取资料;若返程顺路进过规划局,可以顺便领取资料。若非急需交送资料,可在出去验线时进过规划局交送资料。

3) 关注天气预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以充分利用雨天时间完成内业资料。

4) 做好仪器设备、车辆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的充电、维护;车辆的加油等。

5) 上班前,要争取早点去现场;下班时,争取当天的工作当天尽力完成,以免再跑现场。如有需要,内业可以利用晚上加班时间。

6) 如果内外业都比较繁忙,可采用滚动作业法。现举例如下:假设6个人分两组,每天有10件项目(连续一周)。

周一白天:A、B两组各完成5件(A

1、B1为组长), 晚上:A1完成3件内业;

周二白天:A1完成剩余7件; B

1、B2为一组,A

2、A

3、B3为一组各

完成5件;

晚上:B1完成3件内业;

周三白天:B1完成剩余7件,A

1、A2为一组,B

2、B

3、A3为一组各完

成5件;

晚上:A1完成3件内业;

测绘仪器使用技术及问题处理

现有测绘仪器包括南方GPS与苏一光全站仪各一台。常见使用技术问题如下:

1.GPS设置要求:

配置→坐标系统→4canshu;天线高2米;

配置→仪器设置→移动站设置→(解算精度:HIGH;解算模式:NORMAL;差分数据格式:RTCM;Network mode:disabled;SBAS control:disable;GLonNASS:enable)

配置→端口设置→端口(COM0);波特率:115200。

问题情况:坐标数据采集是屏幕正常显示P:固定解。如显示P:基准站,则可能是流动站模式误设为基准站模式,按一下GPS的F键看是否左边显示红灯,中间显示绿灯;

如一直:P:单点解,则可能差分数据格式未调至RTCM。 2.苏一光全站仪使用

⑴ 设站:对中整平(对中误差:≤5mm);建立文件名;输入测站坐标;输入后视点坐标,瞄准后视棱镜(一般采用倒镜)后确定。必须测量后视点坐标,并与已知GPS坐标对照(点位限差为≤±3cm);如果此检查在限差范围内,可开始测量,否则检查原因。

⑵ 搬站后需重新设置测站及后视坐标,碎部点或支站点坐标查找办法:全站仪存储管理→查找→测量数据→点号→MENU。

问题情况:如果测量时发现水平气泡跑偏2格以上或者屏幕显示TILT OVER时,需重新整平对中全站仪,并重新对后视。

如果一测站测不全需要测的点时,需测一个碎部点作为支站点。然后仪器架设至支站点,原测站点作为后视点。支站点作为一个新控制点。

申请规划验线所需资料

建筑工程放线、验线总结

建设工程规划验线

放线验线复线

建筑物验线(±0.00验线)

建筑物验线(±0.00验线)

实验线工作总结

验线报告审批申请

放线验线管理规定

建筑工程规划验线申请材料

规划验线总结
《规划验线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规划验线报告 规划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