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保基苗族彝族乡概况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0: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保基苗族彝族乡概况

中共保基苗族彝族乡委员会书记 陈万能 保基苗族彝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张从文

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4°50′—104°58′,北纬25°53′—26°02′,地处盘县东北部,东与普安县罐子窑镇、龙呤镇隔河相望,南抵盘县羊场乡,西及西北与盘县淤泥乡、普古乡紧邻,北面与水城县花嘎乡接壤。乡政府驻保基乡冷风村大坝地组,电话区号0858,邮政编码553543,距县城红果82公里。

●地形地貌

地处乌蒙南端,盘县与水城县和普安县交界的乌都河畔,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地形复杂,海拔落差较大,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上、中、下梯形状态,形成独特的立体生态结构,最高点长山箐海拔2375米,最低点格所大河边海拔735米,平均海拔1557.5米,东西高差164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地貌。

●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东南风,雨水集中,冬季寒冷湿润多雾,多偏北风,全国雨水充足,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378.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

7、8月最多。海拔较高的西南部属典型高原气候,东北海拔较低属河谷湿热气候。冬夏季稍长,春秋季略短。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8℃,年积气温3967.5C,无霜期282天。

●土地资源

可供农业开发利用土地为1.078万公顷(16.30万亩),占总面积的73.9%,其中:耕地面积1786.7公顷(26800亩),水田126公顷(1890亩),旱地1660.7公顷(24910亩),林地7350.7公顷(110261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3.2%。

●水文

境内乌都河过境28千米,其中暗河伏流6千米,两岸地势极险,经垤腊村落水洞至陆家寨村大河边流入水城县花嘎乡,流域面积70平方千米,水流量最大时1770立方米/秒(1979年),最小时1.42立方米/秒(1966年),多年平均流量24.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7.83亿立方米。属北盘江支流。流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乌都河保基段中游左岸一级支流清水河,经淤泥乡嘿白村流经保基乡风座村流入乌都河,保基段全长16.09千米,流域面积31.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801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254立方米/秒。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水盘东线五一桥旁边的白雨洞424米(经中法专家探明为世界第一深竖洞)、格所河大峡谷中罕见的梯级伏流瀑布(2003年经中法专家探明)、冲天眼、脚踩洞竖洞、落水洞一线天、洞中瀑布、出水洞、刀砍山、蛤蟆山、天生桥清代土司总兵官龙天佑墓、陆家寨有50多棵600年以上的古榕树群、大坪千亩枫叶林、谷中谷、冷风小石林、千亩天然原始森林中发现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近十万株、布依风情村寨、格所梯田等。格所河峡谷中奇石资源也很丰富,有水冲石、花纹石、黄蜡石、龟纹石、墨石等。全乡森林覆盖率现已达63.2%。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涝洪、干旱、病虫、泥石流、火灾等,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陆家寨村、雨那洼村和垤腊村,其他各村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干旱灾害最容易发生的地方主要是陆家寨、雨那洼、黄兴、垤腊等村的大部分区域。农作物容易发生的病虫灾害主要有:鼠害、玉米钻心虫、蚊、蝇、蝗虫等。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雨水较集中的夏季,森林植被受破坏严重的地方发生严重。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森林、灌木林、草坡等地方最容易发生。

●政区划分

2012年末辖冷风、厨子寨、黄兴、风座、雨那洼、陆家寨、垤腊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4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人口面积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14725人,其中常住人口12596人,另有流动人口2129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8121人,占55%;女性人口6604人,占45%;14岁以下3023人,占21%;15-64岁10651人,占72%;65岁以上1051人,占7%。总人口中,以少数民族为主,主要有苗、彝、汉、白、川青人、布依族等6个民族,共12997人,占总人数的88%;其中苗族人口7498人、彝族人口2568人。2012年人口出生率16.25‰,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8.45‰。辖区总面积14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0.2人。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保基苗族彝族乡在明清时属于普安州管辖。明末清初,吴三桂进剿水西彝族地方政权,兵犯普安州,时州同知居住善德营,其地深受其害,州同知龙天佑将营址迁至簸箕营(保基)去居住。传说龙天佑土司选择居住地时,背了一个大簸箕到八大山择地,上到山顶后正值狂风大作,龙土司将簸箕随风抛出,簸箕随风飘了三天三夜才落地,簸箕落地的地方就定为居住地,此地四周群山环绕,“尤如营垒”,中间平坦,形似“簸箕”,故称“簸箕营”,故名为“簸箕营”,此名沿续至解放前夕,后发生了变化,叫其谐音得名“保基营”,简称保基。

历史文化

●政区沿革

明末清初时叫“簸箕营”,一直沿续到解放前夕,后叫其谐音“保基营”,1950年后改称过保基乡、保基公社、保基彝族苗族乡,属原羊场区。1992年“撤并建”时,格所苗族乡并入,建保基苗族彝族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10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7个村民委员会。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主要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为主,2012年生产粮食6504吨,其中玉米4136吨、小麦428吨、水稻1042吨、马铃薯375吨。2012年农业总产值3820.56万元。

●主要经济作物

种植茶叶共2850亩,种植核桃共2070亩,种植油茶1556亩,实现总产值750万元。

辖区内有1个种植基地,设立1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产值70万元,带动就业25人,促农增收3100元/人/年。

辖区内有8个养殖基地,设立1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产值140万元,带动就业150人,促农增收5700元/人/年。

辖区内有5个农业企业,实现产值155万元,带动就业64人,人均月工资1600元。 ●本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全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群山连绵,地形复杂,是典型的卡斯特结构地区,海拔呈上、中、下阶梯状,形成独特的立体地形,海拔落差大,最高海拔为2375米,而最低海拔只有740米。主要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为主。目前,全乡成立茶叶专业生产合作社种植面积2235亩;发展以鸡﹑猪为主超过100头以上养殖大户5户,成立1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年孵鸡苗2万羽,为全乡今后大规模发展林下养殖提供有利条件。

●推进本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严重制约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瓶颈。

二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产业发展项目。

三是以奖代补,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按照“集中养、分散养”相结合原则,扩大养殖面,壮大养殖规模。

●本乡下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和打算: 一是采用“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即公司负责品牌打造和产品销售;支部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和农业产业化引导;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基地负责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在“专”和“精”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是加大扶持农村微型企业力度,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学习种养相结合新技术,不断增强群众科技意识,提升农业产业化,变单程线性结构为循环利用,走出一条以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效﹑增收的新路。

民族(宗教)事务工作

●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保基苗族彝族乡历届党委非常重视选拔培养少数民族,截止2013年10月,我乡在编干部中,共有少数民族干部59人(其中女性6名),占全乡干部总数的63%。男性53人,34人为中共党员,12人为非党,3人为正科级级职务,9人为副科级职务。大专学历25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21人。

●民族教育

保基苗族彝族乡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 ●民族文化

保基苗族彝族乡少数民族中彝族、苗族和布依族有自己语言,其他少数民族均以汉语为主。

●民族宗教工作

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将宗教事物管理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向村民开展宣传党的宗教政策,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在火把节等节日中,清查摸底走访民族宗教人士,掌握其活动动向。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共同为辖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民委关于做好我省少数民族古籍普查工作的实施意见》(黔族发〔2008〕12号)和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等工作。

保基苗族彝族乡工会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

石场苗族彝族乡乡情简介

中共协和乡彝族苗族乡委员会

大平苗族彝族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奎香苗族彝族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省委组织部到铁石苗族彝族乡

大平苗族彝族乡整脏治乱工作总结

双坪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

铁石苗族彝族乡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地方财政

保基苗族彝族乡概况
《保基苗族彝族乡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