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1: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国各省市幼儿园教师招聘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D )

A.张之洞 B.张汉良 C.张宗麟 D.张雪门

2.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原则的是( C )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日本学前教育研究会

C.美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D.英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3.下列不属于智育内容的是( D )

A.发展智力 B.培养求知兴趣 C.良好的学习习惯 D.热爱祖国的情感

4.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保持一颗( C ),因为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

A.童心 B.真心 C.爱心 D.热心 5.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A)

A.体、智、德、美诸方面 B.美、心、体、智诸方面

C.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D.智、德、体、心诸方面

6.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的活动是( B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活动 D.自由活动

7.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自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幼儿( D )的水平。

A.建构形式发展 B.确定游戏主题 C.运用材料 D.社会性发展 8.在直观形象法中示范性最强的是( D ) 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9.与幼儿园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D ) A.组织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随意性

10.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 A )

A.开放日 B.家长会 C.家访 D.家长委员会

11.“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B ) A.整体性的形成 B.稳定性的增长 C.独特性的发展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2.“童言无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 C ) A.超常的表现 B.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C.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D.儿童心理发展之后的表现 13.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 D )结合起来。 A.色调 B.明度 C.饱和度 D.名称 14.正常婴儿的感觉定位主要依靠( A ) 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运动觉

15.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B ) A.理解记忆 B.机械记忆 C.意义记忆 D.逻辑记忆

16.依据想象活动有无( C ),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A.客观性 B.概括性 C.目的性 D.直观性 17.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C ) A.形式判断 B.客观判断 C.直接判断 D.间接判断 18.从使用频率上看,幼儿对( B )运用数量最多。 18.A.名词 B.动词 C.数词 D.量词

19.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D ) 19.A.传递功能 B.唤起功能 C.调节功能 D.信号作用 20.幼儿能区分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说明他已经( B ) A.产生了性别行为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D.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巴宾斯基反射: 指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2.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3.自我意识: 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 4.保育: 是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

5.幼儿园: 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6.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它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教育目的;(2)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2.简述游戏的作用。

(1)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3)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4)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3.幼儿亲子交往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3)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4.简述庞丽娟对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的划分。

(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幼儿园与小学脱节的根源。

(1)观念的差别;(2)体制的分立;(3)教育实践的差异。 2.试述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

(1)设置的目的性;(2)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持续性;(3)影响的渗透性。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个玩具让他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肥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着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结合案例,分析此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此阶段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汇编试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其“行为课程”理论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2.C【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由美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提出来的。 3.D【解析】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属于幼儿德育的范畴。 4.C【解析】爱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

5.A【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6.B【解析】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 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 7.D【解析】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教师的交往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8.D【解析】范例法是直观形象法中示范性最强的方法。

9.D【解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显著不同之处就是缺少明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10.A【解析】开放日是请家长来幼儿园参加各种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11.B【解析】幼儿心理活动的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12.C【解析】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看,“童言无忌”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13.D【解析】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 14.C【解析】正常婴儿的感觉定位主要依靠视觉来进行。

15.B【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忆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应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

16.C【解析】依据想象活动的目的,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17.C【解析】幼儿使用判断大多是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现象直接进行的。

18.B【解析】幼儿最先掌握的是名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词。 19.D【解析】情绪在婴幼儿的交往中起信号作用。

20.B【解析】幼儿能区分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概念。

招聘教师考试真题试卷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全国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三

幼儿园教师招聘招聘考试真题试卷4

—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全国各省市幼儿园教师招聘招聘考试真题试卷1

全国各省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一

全国各省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二

合肥市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试卷(真题)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