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B.《幼儿园教育纲要》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管理条例》

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生理成熟因素

3.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B.家长教育程度的差异 C.家长教育能力的差异 D.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

4.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A.欧文的幼儿园 B.奥伯林的幼儿园 C.福禄贝尔的幼儿园 D.别茨考伊的幼儿园

5.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6.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 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

7.幼儿在认识“方”“万”和“日”“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由()所致。 A.观察的无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 C.观察的跳跃性

1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8.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 B.重学记忆 C.习惯化 D.有意记忆

9.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认知地图 B.探试搜索 C.尝试错误 D.顿悟

10.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 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11.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1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

13.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行动研究

14.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欧文 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15.幼儿对美的东西总喜欢动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这说明幼儿的审美感知() A.具有丰富的感受性 B.具有行动性 C.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2 D.具有表面性

16.我国幼儿在园的年龄范围是() A.3~6岁 B.2~6岁 C.4~6岁 D.3~7岁

17.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特别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 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18.用腋下表给婴幼儿测体温,表示发烧的度数是() A.35℃ B.36℃ C.37℃ D.38℃

19.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20.下列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启蒙教育 B.义务教育 C.基础教育 D.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开端计划 2.质的研究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发育 5.社区学前教育 6.注意转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2.性格有哪些特性?

3.蒙台梭利将幼儿发展分为几个敏感期? 4.幼儿想象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3 1.简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简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因。

五、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

在“照相馆”活动区里,老师投放了玩具照相机、相册、镜子、裙子等材料,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参与照相的幼儿摆出各种姿势,对照相过程乐此不疲,活动区一度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场面。为了找出问题的原因,老师便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幼儿园所在社区的一家照相馆,了解了照相馆里的区域划分、物品摆放、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等。回到幼儿园里,老师立即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照相馆”进行讨论,看看自己的照相馆和社区的照相馆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经过认真讨论,幼儿发现应该把“照相馆”设置成几个功能不同的小区域,还应该增加材料等。

接下来,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各种材料,把“照相馆”分成了四个小区域,工作人员也各行其事,活动有序而深入地进行,没有了拥挤、争抢角色的现象。

1.你认为幼儿园开展的照相馆游戏属于什么游戏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2.结合材料谈谈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

2.D【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证明生理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3.D【解析】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引起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 4.C【解析】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5.B【解析】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6.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不断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不断上升,逻辑言语与对话言语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7.D【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 8.C【解析】习惯化是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当婴儿注意一个对象时,他的心率会放慢且会将头转向刺激源,但当同一个刺激持续呈现的时候,婴儿的心率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或将头转开。

9.C【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和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10.B【解析】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这种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

11.B【解析】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出版的比纳—西蒙量表。 12.B【解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3.D【解析】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

4 14.D【解析】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

15.B【解析】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得到美感。幼儿感知事物时,总喜欢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甚至抱一抱、亲一亲,手舞足蹈。幼儿是在“活动”中感知美,而不是“静静地”品味美。

16.A【解析】我国幼儿的在园年龄范围是3~6岁。 17.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18.D【解析】儿童体温(以腋下温度为准)超过37℃可认为发热,体温在37℃~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3℃以上为超高热。新生儿负责大脑体温调节的中枢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有时体温高于37℃,但在37.5℃以下,仍为正常体温。

19.B【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20.B【解析】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之中。

二、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是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2.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4.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5.社区学前教育是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学前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三、简答题

1.(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提倡终身教育; (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现代化。 2.(1)性格的完整性; (2)性格的复杂性; (3)性格的稳定性; (4)性格的可塑性。 3.(1)秩序敏感期; (2)细节的敏感期; (3)行走的敏感期; (4)手的敏感期; (5)语言敏感期。

4.(1)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 (2)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3)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本身;

5 (4)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四、论述题

1.整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不高,仍处于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阶段,其自我评价表现出以下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的评价。幼儿初期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都是成人简单的复述,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基本上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对自己内心品质进行自我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不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带有主观片面性。

2.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主要原因如下:

(1)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理、认知、社会性、自我表现发展的需要); (2)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主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创造性活动); (3)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

五、分析应用题

幼儿园开展的照相馆游戏属于角色游戏。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参加游戏,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以间接指导为主;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以间接指导为主。

(3)按游戏发展规律和游戏类型不同而指导。

由于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还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和特点。

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环境的教育意义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幼儿精神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也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的教育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

(3)社区文化的教育意义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更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相对较好,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

6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个案研究

2.下列关于错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心理原因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3.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转移

4.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 A.机械识记 B.形象记忆 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记忆

5.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6.下列选项中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的是() 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7.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容易辨别的是() A.正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圆形

7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托儿所保教任务的是() 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B.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艺术陶冶 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 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9.下列选项中适合对学前班幼儿进行教育的做法是() A.应该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B.每天至少上三节课以适应小学教学 C.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D.与幼儿园大班没有根本的区别

10.个体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 A.性格 B.能力 C.个性 D.气质

11.下列选项中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

12.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 A.1~2个月 B.2~4个月 C.6~12个月 D.10~12个月

13.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是()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4.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 ) A.二部制幼儿园 B.完全幼儿园 C.学前班 D.巡回辅导班

15.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刺激 D.表象

8 16.下列最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 B.行为操练法 C.发泄法 D.表扬鼓励法

17.实现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 A.自主化 B.社会化 C.虚构化 D.教育化

18.提出“白板说”的思想家是()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19.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是() A.0~1岁 B.1~1.5岁 C.1.5~2岁 D.1.5~2.5岁

2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性格 2.幼儿园课程 3.手眼协调 4.敏感期 5.想象

6.儿童发展的危机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哪四个基本要素?

2.如何辨别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3.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4.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包含了哪些教育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教育各层次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 2.简述幼儿园活动的类型。

9

五、分析应用题(共14分) 新学期开始了,鹏鹏和明明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幼儿园。鹏鹏出身于农民家庭,而明明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人说,明明将来肯定比鹏鹏有出息。

请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以上是质的研究的定义。

2.C【解析】由于儿童发展水平不一样,错觉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3.A【解析】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4.D【解析】语词逻辑记忆也称逻辑记忆或词的抽象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5.B【解析】观察法是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 6.A【解析】玩沙和玩水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又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属于感觉运动游戏。

7.D【解析】对幼儿来说,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8.C【解析】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不是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9.B【解析】学前教育应注意与小学的衔接。 10.D【解析】气质是个体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1.A【解析】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心脏发育不完全,心肌收缩能力较弱,主动脉口径相比肺动脉小,故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少,因而只有增加搏动频率才能适应机体组织的需要。因此,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

12.C【解析】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6~12个月。

13.A【解析】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阶段是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

14.C【解析】农村在没有幼儿园的地方可建立学前班,目前,学前班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15.A【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6.B【解析】行为操练法最有利于儿童亲身体验,内化行为规则。

17.D【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真正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18.B【解析】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19.D【解析】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1.5~2.5岁是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20.A【解析】发展的关键期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

1.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10 3.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4.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6.儿童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三、简答题 1.(1)成熟;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从总的发展过程来说,这些阶段的先后次序和时距大体上是恒定的。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从一定年龄阶段中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它只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而不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

3.(1)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 (2)兴趣比较肤浅且容易变化; (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4.(1)儿童的健康活动; (2)儿童社会活动; (3)儿童科学活动; (4)儿童艺术活动; (5)儿童文学活动。

四、论述题

1.(1)把目标的制定当作幼儿园教育过程的起始环节,目标的确立要先于过程。 (2)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

(3)目标主语要统一,表述要前后一致。目标主语最好以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

(4)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目标制定的越明确、具体,实施起来就越容易,这样也更有利于活动之后目标评价的进行。

(5)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6)目标制定要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制定目标时要考虑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发展目标,尽量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

11 (7)目标制定应体现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特点。幼儿教师要深入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所教领域出发,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潜质。

(8)目标制定适宜幼儿的发展需要。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目标,让孩子有更多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2.(1)生活活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关系、如厕等,所占时间约为幼儿在园生活时间的一半。

(2)保育活动。保育是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保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3)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4)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盥洗等。

(5)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五、分析应用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主要是按照遗传的程序进行,但是环境对生理成熟也有相当有力的影响。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影响。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幼儿的生理成熟进程。

(3)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综合的分析。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起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对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的影响大大超过环境因素;在一些肌肉力量和对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上,环境因素则常常大于遗传因素。

12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全国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三

幼儿园教师招聘招聘考试真题试卷4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福建省教师招聘幼儿园教育综合真题

德宏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大理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临沧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