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南京和上海职业学校考察随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17:31: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模式·专业••教师•培训•政策•管理

12月6日至16日,我参加了广东省中职校长任职资格班第二阶段的学习。在学习期间,分别参观了广东省工业技术学校(南海)、南京市职教中心、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工商外语学校、上海市贸易学校。在参观过程中,与学校相关领导及随行各校领导进行了一些沟通与探讨,感悟颇多。现撷取其中的几个片段写出来,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关于办学模式

时下,关于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问题有两种看法,其一是还原中职学校的办学本质,直接培养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人;其二是面对现实,搞高职考试。从参观的学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搞所谓的“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抓专业,另一方面抓升学。而且基本上是成绩好的考大学,成绩差的学专业。有的学校将它归结为“分层教学”,有的学校名之为“综合高中”。随着高职学位的日益增多和中职本地生源的相对减少,未来可能走向高职考试这条路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基于这一认识,可否将我校的办学模式作一个调整呢?初步的构想是: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不与分专业(幼师班除外),按入学成绩和男女生比例呈“S”型时行编班。这样会避免因专业问题造成事实上的班级差距,同时亦可部分避免学生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出现厌学现象,对稳定学生及班级管理均有利。一年级学生的主要课程为英语、计算机、阅读和一门专业基础课(选修),开设一些音乐、写字、心理辅导等课程。其中心任务是考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将学生的劳动实习放在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在二年级再对学生进行分班,按高考班(不同专业班)、专业班对学生进行重组,在高考班只开一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与考证有关的课程),对专业班削减文化基础课。这样,对高考班而言有两年的准备时间,对专业班而言有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大家都提前做好了准备,效果应该会好些。

这种模式可能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学校现在教师结构能否满足这种思路,基础课教师会不会严重欠缺;其二是所有差生集中到一起会不会影响专业教学?

二、关于专业

专业建设是每间职业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创建有特色的专业是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参观的几间学校中,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开设了数控、模具专业,这可以说是符合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国情的。与此同时,象南京职教中心的建筑专业、上海市工商外语学校的商务外语(含英、日、韩、德等语种)、上海贸易学校的烘焙专业,由于它们的差异化,所以颇具吸引力。

这里面有两点启示,一是如何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特点培养适合本地区需要的人才,以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其二是如何创建差异化的专业以吸引到更多的关注。计算机专业作为我校的强势专业,从去年开始招生有了大面积的滑坡,说明了它的专业特点已不突出,难以吸引到学生,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细分(分别叫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设计?),要抛弃“计算机应用”这种模棱两可的专业名称。另外,过多的学生涌入会计、金融专业也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如何开设既能符合当地人才需求又能吸引到学生报读的专业是当务之急。

三、关于教师

教师对于一间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管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提供发展空间,它对应于教师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在这方面,上海市工商外语学校可以说是做得最好。在教师的选聘上,该校做到了五点,一是面向全国,五湖四海汇聚人才(上海籍教师很少);二是高新起点,名牌高校为主渠道(该校不招师范类学生);三是立足长远,大力引进高学历者(以博士和硕士为主);四是严格测试,专家把关科学选拔;五是突显外语,引进一批外籍教师。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该校主要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包括学历、技能、出国进修等。在提供发展空间方面,该校委托复旦大学开发了教师评价量化评比系统,该系统对行政、教师、职员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连续多年获“A”级的教职工进行重奖,使各级各类人员都能安于岗位。当然,该校能够有这样的气魄源于其经费充足。讲句玩笑话,他们好象有花不完的钱一样。

然而,以我校现在的待遇,起码可以引吸到一些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内地的一些重点本科院校的人才来任教。我个人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基本功(专业与业力)扎实、一专多能、敢于创新、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在过去的试教中,我们只是听一堂课,无法全面了解一个人。在今后,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师考评体系,从源头上把好关。另外,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育教学,而教育是通过教

学手段来完成的,因此应该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要大力提倡与表彰在教学在有创新、出成绩的教师,而不是将他们的主要精力吸引到其它工作上来。我经常在思考:优秀的教师是否就是优秀的管理人员呢?是不是一定要“教而优则管”?教师在教学上就不能有所建树吗?优秀教师的利益能否高于管理者的利益?我们能否提供一个大的空间供教师进行“专业性成长”?

还有,我个人的看法,学校存在一种重管理轻教学的现象。比如,班主任的补助是不是一定要高出那么多?可不可以提高教师的课时费?可不可对重奖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包含对优质课的奖励)?另外,对教师的使用上,应该给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公开公平的机会。正如某校长所讲,不能使得某些教师在校长面前有优越感,某些教师在校长面前有自卑感。现在有一些教师承担着学校的其它工作,这是必需的,但有三个问题,一是不能因其它工作而荒废教学,二是不能有其名而无其实,三是不能兼太多工作(一是对本人不好,二是工作效率不高,三是影响教学)。工作上的贫富不均对贫者富者心理都会产生不平衡。

由于性格的原因或者能力差异,不是每个教师都善于交往,会积极主动找领导谈工作。对于这一类教师学校要尤为关注,弄不好会产生一些“边缘化”的人群。对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是过程性的、成长性的评价。一般教师需要成长,素质高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成长。

四、关于培训

此次考察,印象极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各间学校的对外培训搞得轰轰烈烈,象南京职教中心,他们承担着建筑业的劳务输出培训工作,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的劳务机构在该校有专门的办公室,用于考核外出务工人员。上海贸易学校以上海粮食集团为依托,大力开展在职培训,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从国家的政策来看,开展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既是产业的需要,又是实现劳动力转移的需要,还是职业学校做强做大的一条必然途径,因而也是职业学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师资、设备、场地;二是可经结合新技术新形势的要求,更新技术与理念,使教学与生产服务一线相结合;三是教师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实际问题,在教中学;四是弥补中职生因参加高职考试导致专业教学滑坡;五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

制约我校对外培训无法展的因素有:

1、政策因素(后面将予以详述)

2、学校的专业设置问题。专业技能不突出,特别是与生产和服务一线契合问题

3、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匮乏,工科技能型人才的缺乏。

4、设备,现有的设备无法承担专业培训

5、机制,包括培训机构、如何承接培训任务、利益分配等问题。

拓展思路:

一是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在不大量增加经费的前提下,吸引外地生源(包括直接招生和2+1式联合办学);二是进行市场调研,启动一些技能强、争需的一些培训;三是加强与工厂联系,建立人才资源库,增大“订单培养”的力度。

五、关于政策

在我国,办学还要靠政府主导,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块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参观的几间学校来看,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关键因素。我们在谈职业学校的发展时,经常讲需要经费和政策,经费很明确无需赘述,那么倒底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呢?具体到我校,我个人的看法:

一是招生方面的政策。那就是开放办学。这可能是一个很难突破的政策,因为它涉及到办学经费问题。但事实是,其一,本地生源已解决不了专业教学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引来外地高素质的生源,无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整个塘厦的文明程度。其二,塘厦数千家企业也需要高素质的工人,而本地学生又不愿意去工厂(人家也不要),人才缺口需要补充。其三,选择在塘厦就读的学生皆因其家长或亲人在塘厦就业或者创业,解决其子女就读问题也就是稳定家长。最后,东莞和塘厦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外来人口的奉献,解决其子女就读问题也是对他们的一个回报。因此,政府应放开学校的招生,没有充足的学生,一切工作都有很大的限制。

二是培训政策。职业学校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好处前面已提及。然而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无法跨出这一步。或者说,我们承担着培训的具体工作,却无名无利益,这对学校的无形资产是不是一种浪费呢?它又会不会影响到学校开拓培

训的积极性呢?(我们每开拓一项就是成教吃一块,长此以往如何有积极性?)

三是其它方面的扶持,如与兄弟镇区的沟通、与上级的沟通等。塘厦镇既然要打造区域中心镇区,当然包括以理工学校为依托打造职教中心。如今的时代是需要宣传和策划的时代,是需要沟通和联系的时代,我们既要练好内功又要树立形象,这样才能筑巢引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能办优质教育,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六、关于管理

我这里所谈的主要是教学方面的管理,而教学管理又离不开教师管理。通过此次考察,我觉得学校在以下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改进(当然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我理应承担责任):

1、教学督导工作的缺失

上海市工业学校建立了一支由高级讲师、教学骨干为主体的教学督导队伍,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随机听课、及时评课,并经常举行督导会议,对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开展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督导机制的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保证体系的形成,促进了教学民主风气的发扬,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遗憾的是,我校在此方面还是一个缺失。

2、教学竞赛活动的缺失

在其它学校,基本上都有教师教学竞赛的记录,包括教学法的评优、全校性公开课的观摩课、教师打分、嘉奖名列前茅的教师等措施。然而,我们没有做这一项工作。

3、公开课的完整性问题。

由于将公开课纳入科组评优之中,各科组能积极开展公开课。然而存在的问题,一是计划性不强,没有提前通知教务部门并公示;二是结构不完整,一堂完整的公开课除了准备及上好之外,还要有说课和评课两个重要环节,然而很多时被忽略了。三是走过场严重,教师准备不够充分,评课时一带而过,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而且有相互吹捧之风气。公开课是学校最常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然而它正偏离其原始的方向。

4、教师的激励机制问题

关于教师的评价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至少在一两年内我们可能没法达成比较

合理的量化评比机制。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将相关的已制订的制度贯彻落实执行,在执行力上下功夫。比如,对各种教学事故的处理(包括迟到与旷教),代打卡问题,坐班问题,会议制度等方面。

5、工作标准化与流程程序化问题

所谓工作标准化是指各工作岗位要明确,包括责、权、利三个方面的明确。无论是教学还是其它的工作,必须有一些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而不是各人率性而为。所谓流程程序化是指学校管理流程要畅通,各人既要做到“不失位”,又要做到“不越位”。一个问题的处理,从校长到主管副校长到部门主管到执行人,要有一个完整的流程。

6、学校战略管理

学校战略管理是一个在充分占有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学校全局性、长期性发展的系统性决策,并组织实施和评估控制的活动过程。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要运用学校战略管理,主动创设学校发展的目标,及时做出整体规划,通过制定各项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适时调整相应的步骤和策略。它涵盖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方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育教学模式等内容,它通常呈现为学校的长远规划、中期计划、短期目标等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学校的办学思路与日常工作。

具体到我们学校,学校十年规划是什么,五年规划是什么,两年规划是什么。只有做好规划,做到未雨绸缪,才能给学校灌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常说: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只有描绘出学校发展的蓝图,令全体教职工感受到我们在做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教书全为稻梁谋”,才能激起大家的奋斗精神,才能聚集人心。教师是一个职业,职业需要尽职尽责;教师又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全心投入。

在学习和参观的日子,我曾慨叹其它学校办学条件的优越,曾认为他们的经验难以移植。“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而为枳”。但仔细思考之后,我认为模式虽不能照搬,便经验可供学习,最主要的是管理的思路、发展的思路。我们在制造业的前沿,有经济与地域优势,没理由闯不出一条路。当然,很多看法未能作成熟的考虑,未免有偏颇之处。仅供内部讨论。

上海、杭州、南京考察计划

南京、苏州、上海等地考察论文

考察随想1

邹平考察随想

考察与随想

南京考察

职业学校考察学习心得

上海考察

上海考察

南京专业考察

南京和上海职业学校考察随想
《南京和上海职业学校考察随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