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8: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导论

---------------------------- 1.地理信息系统(南大9

5、南大9

6、南大0

3、中科院0

3、中科院0

4、华东师00、中南0

3、浙大99)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

2.地理信息(中科院0

3、北大0

2、西北99)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

3.地理信息科学(南大9

8、南师99)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4.地理数据(武大04)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

5.地理信息流(武大06)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6.数据(北大06)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7.信息系统(北大98)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8.四叉树数据结构(南大9

6、南大9

8、南大00、南大0

3、北大9

8、北大00、北大01)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9.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武大0

1、北师0

2、北大9

9、北大0

2、西北01)简称TIN,它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10.拓扑关系(武大0

1、北大9

9、北大0

1、西北01)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位置关系,拓扑数据也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方法》)

11.拓扑结构(南师00、北大00、西北99)为在点、线和多边形之间建立关联,以及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这种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12.游程编码(南大9

5、南大0

6、浙大98)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网格的值及合并网格的长度,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3.空间数据结构(南大9

9、南师0

6、华东师01)是指适合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地学图形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14.矢量数据结构(华东师00、华东师0

4、北大99)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这种数据组织方式能最好地逼近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高,数据存储的冗余度低,便于进行地理实体的网络分析,但对于多层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5.栅格数据结构(中科院0

3、中科院0

4、北大99)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6.空间索引 (北大00、中科院0

6、南师06)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空间数据结构,空间索引介于空间操作算法和空间对象之间,它通过筛选作用,大量与特定空间操作无关的空间对象被排除,从而提高空间操作的速度和效率。(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17.空间数据编码(西北9

9、河海05)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编码的目的是用来提供空间数据的地理分类和特征描述,同时为了便于地理要素的输入、存储、管理,以及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需要。(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8.Delaunay三角网(南大0

3、华东师06)即由狄洛尼三角形组成的三角网,它是在地形拟合方面表现最出色的三角网,因此常被用于TIN的生成。狄洛尼三角形有三个最邻近的点连接而成,这三个相邻点对应的Voronoi多边形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此顶点同时也是狄洛尼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9.Voronoi多边形(华东师06)即泰森多边形,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边界内插方法,只用最近的单个点进行区域插值。泰森多边形按数据点位置将区域分割成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含一个数据点,各子区域到其内数据点的距离小于任何到其它数据点的距离,并用其内数据点进行赋值。(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20.栅格数据压缩编码(华东师01)有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21.边界代数算法(南大96)边界代数多边形填充算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算法,它适合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它不是逐点判断与边界的关系完成转换,而是根据边界的拓扑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代数运算将边界位置信息动态地赋给各栅格点,实现了矢量格式到栅格格式的高速转换,而不需要考虑边界与搜索轨迹之间的关系,因此算法简单、可靠性好,各边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复计算。(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22.DIME文件(南大95)美国人口普查局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双重独立地图编码文件。它含有调查获得的地理统计数据代码及大城市地区的界线的坐标值,提供了关于城市街道,住址范围以及与人口普查局的列表统计数据相关的地理统计代码的纲要图。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TIGER取代了DIME文件。(gisforum)

空间数据的处理------------------------ 23.空间数据内插(武大0

1、西北0

1、浙大99)即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方法。(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24.空间数据压缩(武大0

1、华东师0

6、河海05)即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S中抽出一个子集A,这个自己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25.坐标变换(中科院04)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几何纠正和投影转换,他们是空间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26.仿射变换(南大03)是GIS数据处理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几何纠正方法。它的主要特性为:同时考虑到因地突变形而引起的实际比例尺在x和y方向上的变形,因此纠正后的坐标数据在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将发生变化。(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27.数据精度(华东师04)是考察数据质量的一个方面,即对现象描述的详细程度。精度低的数据并不一定准确度也低。(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 28.空间数据引擎(南大0

1、华东师0

6、南师0

5、南师06)是一种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即在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添加一层空间数据库引擎,以获得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之外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能力。代表性的是ESRI的SDE。(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空间数据引擎在用户和异种空间数据库的数据之间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接口,它是一种处于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中间件技术。使用不同厂商GIS的客户可以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将自身的数据提交给大型关系型DBMS,由DBMS统一管理;同样,客户也可以通过空间数据引擎从关系型DBMS中获取其他类型GIS的数据,并转化成客户可以使用的方式。(李满春、陈奇、周炎坤、李响,《基于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GIS数据组织与处理》)

29.数据库管理系统(南大9

6、南大98)是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提供可被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调用的软件系统,支持可被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调用的数据库的建立、更新、查询和维护功能。(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30.空间数据库(中南03)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31.空间数据模型(南师06)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为描述空间数据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GIS空间数据模型由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所组成。(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32.分布式数据库(武大06)是一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在物理上分布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而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它具有分布性,同时在逻辑上互相关联。(刘耀林,《土地信息系统》)

33.对象-关系管理模式[/型](武大06)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扩展,通过定义一系列操作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的API函数,来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 34.缓冲区分析(南大9

9、武大0

1、中科院0

3、华东师0

2、北大9

9、北大0

1、西北0

1、浙大99)是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他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35.叠合分析(南大00、武大0

4、北大9

9、华东师05)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36.空间分析(华东师00)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空间演变等信息。(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37.网络分析(浙大98)是运筹学模型中的一个基本模型,即对地理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筹划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行效果最好。(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38.透视图(华东师04)从数字高程模型绘制透视立体图是DEM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应用。透视立体图能更好地反映地形的立体形态,非常直观。与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形态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更接近人们的直观视觉。调整视点、视角等各个参数值,就可从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绘制形态各不相同的透视图制作动画。(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39.网络(中科院04)是一个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间上的运动。(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40.变量筛选分析(浙大99)是通过寻找一组相互独立的变量,使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多变量数据得到简化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主因子分析法、关键变量分析法等。(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41.变量聚类分析(浙大98)是将一组数据点或变量,按照其在性质上亲疏远近的程度进行分类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两个数据点在m为空间的相似性可以用这些点在变量空间的距离来度量。(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42.数字地面模型(南师9

9、中南0

3、西北9

9、河海05)简称DTM,是定义于二维区域上的一个有限项的向量序列,它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43.数字高程模型(南师0

2、北大9

9、浙大9

8、南师05)当数字地面模型的地面属性为海拔高程时,则该模型即为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 44.GIS应用模型(南大06)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于GIS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45.OGC(南师04)即OpenGIS 协会(OpenGIS Consortium)其目的是使用户可以开放地操纵异质的地理数据,(李满春、陈奇、周炎坤、李响,《基于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GIS数据组织与处理》)促进采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来提高地理信息处理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lity),OGC 会员主要包括GIS 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制造商,数据生产商以及一些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其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46.数据结构(南大95)是地理实体的数据组织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47.空间数据质量(北大01)是对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空间关系、专题特征以及时间等要素时,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统一性的度量,一般描述为空间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用误差来表示。(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 48.数字地球(南大00、南大0

6、南师9

9、南师0

1、南师0

2、北师0

2、北大9

9、西北01)是把浩瀚复杂的地球数据加以数字化、网络化,变成一个地球信息模型计划。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种分辨率、三维的地球表达,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顾朝林、李满春,《“数字城市”建设漫谈》)其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49.虚拟现实(南师00、南师0

2、华东师00、中科院06)也称虚拟环境或人工现实,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演练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方法》)

50.地图投影(中科院0

4、北大0

6、华东师05)是建立平面上的点(用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和地球表面上的点(用纬度和精度表示)之间的函数关系。(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51.投影转换(西北0

1、河海05)是从一种地图投影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其实质是建立两平面场之间及邻域双向连续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52.虚拟地理环境(南师04)简称VGE,是基于地学分析模型、地学工程等的虚拟现实,它是地学工作者根据观测实验、理论假设等建立起来的表达和描述地理系统的空间分布以及过程现象的虚拟信息地理世界,一个关于地理系统的虚拟实验室,它允许地学工作者按照个人的知识、假设和意愿去设计修改地学空间关系模型、地学分析模型、地学工程模型等,并直接观测交互后的结果,通过多次的循环反馈,最后获取地学规律。(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53.高斯--克吕格投影 (北大99)是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它是将一椭圆柱横切于地球椭球体上,该椭圆柱面与椭球体表面的切线为一经线,投影中将其称为中央经线,然后根据一定的约束条件即投影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规定范围内的点投影到椭圆柱面上从而得到点的高斯投影。(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54.utm投影(华东师03)全球横轴墨卡托投影的简称。是美国编制世界各地军用地图和地球资源卫星象片所采用的横轴墨卡托投影的一种变型投影。它规定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96。(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55.电子地图(华东师02)当纸地图经过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光——电转换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经图像处理和曲线矢量化,或者直接进行手扶跟踪数字化后,生成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显示、修改、标注、漫游、计算、管理和打印的矢量地图数据文件,这种与纸地图相对应的计算机数据文件称为矢量化电子地图。(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书外--- 56.[空间]元数据(武大0

4、中科院0

3、中科院0

4、华东师0

2、北师0

2、北大9

9、北大00、中南0

3、西北0

1、北大0

6、河海0

5、华东师05)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

57.Web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南师9

9、南师0

1、南师0

2、中科院0

3、华东师00、北大0

2、北大06)是Web 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即利用Web 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从WWW 的任一个节点,Internet用户可以浏览WebGIS 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方法》)

58.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南师9

9、南师0

1、北师0

2、北大98)OpenGIS(Open Geodata Interoperation Specification,OGIS-开放的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由美国OGC提出。其目标是,制定一个规范,使得应用系统开发者可以在单一的环境和单一的工作流中,使用分布于网上的任何地理数据和地理处理。它致力于消除地理信息应用之间以及地理应用与其它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藩篱,建立一个无“边界”的、分布的、基于构件的地理数据互操作环境,与传统的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相比,基于该规范的GIS软件将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可移植性、开放性、互操作性和易用性。(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59.GIS互操作(南大00、华东师0

3、北大00、中科院06)互操作是指在异构环境下的两个或多个实体,尽管它们实现的语言、执行的环境和基于的模型不同,但仍然可以相互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这些实体包括应用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环境等。(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方法》)空间数据的互操作针对异构的数据库和平台,实现数据处理的互操作,与数据转换相比,它是“动态”的数据共享,独立于平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60.组件式GIS(华东师00、华东师0

2、西北0

1、华东师06)是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的GIS 系统(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其基本思想是把GIS 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 组件之间,以及GIS 组件与其它非GIS 组件之间,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 基础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方法》)

61.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南大9

9、南大01)即C/S结构,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结构,在该体系中,客户端通常是同最终用户交互的应用软件系统,而服务器由一组协作的过程构成,为客户端提供服务。客户机和服务器通常运行相同的微内核,一个客户机/服务器机制可以有多个客户端,或者多个服务器,或者兼而有之。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基于简单的请求/应答协议,即客户端向服务器提出信息处理的请求,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并将请求解译后,根据请求的内容执行相应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传递回客户端。(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62.NSDI(北师0

2、西北01)1994 年美国政府开始发展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通过确定元数据标准,要求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元数据的方式在网络上对其所生产的数据进行描述,达到各机构间数据生产和共享的目的。(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6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北大00)简称NII,是一个能够给用户随时提供大容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的网络系统。目前全球被广泛采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因特网。

64.3S技术(浙大98)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的集成应用,构成为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图12-9),以从RS和GPS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65.GML(华东师04)即地理标识语言,它由OGC于1999年提出,并得到了许多公司的大力支持。GML是XML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应用。利用GML能够表示地理空间对象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可以存储和发布各种特征的地理信息,并控制地理信息在Web浏览器中的显示。(田宇民,《GML:地理信息管理的飞跃》) 66.LBS(南师05)移动位置服务(简称LBS),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它是移动互联网和定位服务的融合业务。(中国信息产业网)

67.网格GIS(南师06)是利用现有的网格技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空间信息网络协议规范,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信息管理与处理环境,将空间地理分布的、异构的各种设备与系统进行集成,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平台。(GIS海洋网)

68.空间信息格网(中科院06)简称SIG,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金江军,《网格技术在地球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69.嵌入式GIS(南师05)是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代表方向之一,它是运行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PDA、手机、机顶盒等)上高度浓缩、高度精简的GIS软件系统。(电力GIS交流网)

70.4D产品(南师05)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是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数字正射影像图(简称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 / 遥感相片(单色 / 彩色),经逐象元进行纠正,再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影像数据。数字线划地图(简称DLG)是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且保存要素间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数字栅格地图(简称DRG)是纸质地形图的数字化产品。每幅图经扫描、纠正、图幅处理及数据压缩处理后,形成在内容、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形图保持一致的栅格文件。(河南省测绘局网站) 71.地理编码(华东师03)是为识别点、线、面的位置和属性而设置的编码,它将全部实体按照预先拟定的分类系统,选择最适宜的量化方法,按实体的属性特征和几何坐标的数据结构记录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

72.空间信息可视化(武大04)是地理信息处理的窗口与处理结果的直观表达形式,因而是决策的直观依据。只有把空间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转换为直观的图形信息,地理信息处理结果才能为规划、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73.空间数据仓库(南师02)空间数据仓库是指支持管理和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和随时间变化的、持久的和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理数据的集合。(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74.数据挖掘(中科院06)是从数据中提取隐含的、先前不知道的和潜在有用的知识的过程。(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75.空间数据融合(南师04)是指多种数据合成后,不再保存原来的数据,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综合数据,数字地球的多种数据融合,包括多种分辨率数据,多维数据以及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并且需要将融合得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表现,通常是将数据叠加在数字高程模型上,形成三维立体景观影象。实现数字地球中的空间数据融合,需要地理数据互操作以及高速网络的支持。(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76.扫描矢量化(北大02)在扫描后处理中,需要进行栅格转矢量的运算,一般称为扫描矢量化过程。扫描数字化采用高精度扫描仪将图形、图象等扫描并形成栅格数据文件,再利用扫描矢量化软件对栅格数据文件进行处理,将它转换为矢量图形数据。(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77.屏幕跟踪矢量化(华东师01)扫描矢量化可以自动进行,但是扫描地图中包含多种信息,系统难以自动识别分辨,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交互跟踪矢量化,或者称为半自动矢量化。(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78.元胞自动机(北大02)简称CA,是定义在一个具有离散、有限状态的元胞组成的元胞空间上的,按照一定局部规则,在离散的时间维上演化的动力学系统。元胞自动机的基本单元是元胞(Cell),每个元胞具有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只能取有限状态集中的一个;这些元胞规则地排列在被称为“元胞空间”的空间格网上;它们各自的状态随着时间变化,根据一个局部的规则来进行更新,即一个元胞在某时刻的状态取决于且只取决于该元胞周围邻域元胞的状态;元胞空间内的元胞依照此局部规则进行同步的状态更新,整个元胞空间则表现为在离散的时间维上变化。(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79.计算机网络(南大99)是指实现计算机之间通讯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统称,从广义上讲,利用磁盘在两台微机之间拷贝数据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它的更加具体的定义是“以共享资源为目的,通过数据通讯线路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而组成的系统”,共享的资源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软件或者数据。(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80.等值线(中科院04)等值线系指在地图上通过表示一种现象的数量指标的一些等值点的曲线。等值线法宜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或强度。(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81.层次分析法(华东师04)即AHP法,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它把相互关联的要素按隶属关系分为若干层次,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各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指标,利用数学方法综合专家意见给出各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作为综合分析的基础。(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82.ODBC(北师02)是一个用于访问数据库的统一界面标准。它实际上是一个数据库访问库,它最大的特点是应用程序不随数据库的改变而改变。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驱动程序(driver)来提供数据库独立性。而driver 是一个用以支持ODBC 函数调用的模块,应用程序通过调用驱动程序所支持的函数来操纵数据库,不同类型数据库对应不同的驱动程序。(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方法》)

83.质心(北师02)是描述地理对象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定义为一个多边形或面的几何中心。在某些情况下,质心描述的是分布中心,而不是绝对几何中心。(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84.地图符号(中科院03)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不仅能表示事物的空间位置、形状、质量和数量特征,而且还可以表示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域总体特征。(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85.节点(node)/顶点(vertex)(华东师02)节点表示线的终点和起点。在图中的数据元素通常称作顶点。(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

86.地籍(中科院04)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 87.多媒体技术(南大98)是指能够同时捕捉、处理、编辑、存储和播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空间实体和空间目标(武大04) 分类码和识别码(武大04)

一般聚类法和统计聚类法(武大04) GPS(南大9

5、中科院0

3、北大98) 分配结构模型(中科院03) 地理位置(中科院04) 弧段(中科院04) sql查询(华东师03) 可视性分析(华东师03)

空间分析函数(5×4)(北大98) 空间对象(实体)(北大00、北大01) 层次数据库模型(北大00)

地理空间中栅格表达方法(北大01) DEM分辨率(西北01) 窗坐标索引(武大06)

多边形统计叠置分析(武大06)

点密度法表示专题地图与独立值法表示专题地图(华东师06) XML(南师04) SIG (南师04) 时空数据库(河海05) 地理数据可视化(华东师05) NVDI(华东师05) 数据采集(华东师01) ARC/INFO(华东师01)

数字插值与拟合(南大9

6、南大9

8、南大00、南大01) 多边形边界和多边形区域(南大01) 部件对象模型(南大01)

关系数据库(南大06)

~~~~~~~~~~~~~~~~~~~~~~~~~个人补充~~~~~~~~~~~~~~~~~~~~~~~~ openGis的特点

答:OpenGIS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所建立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厂商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异构分布数据库能相互通过借口交换数据,并将他们结合在一个集成式的操作环境中。它具有以下特点:

² 互操作性 不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之间连接方便,信息交换没有障碍

² 可扩展性 硬件方面,可在不同软件不同档次的计算机上运行,起性能和硬件平台的性能成正比;软件方面,增加了新的地学空间数据和地学数据处理功能。

² 技术公开性 开放的思想主要是对用户公开,公开源代码及规范说明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² 可移植性 独立于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因此它不需要修改便可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

² 兼容性 通过无逢集成技术保护用户在原有数据及软件上的投资,他将现有的信息技术和以有的地学处理软件熔为一炉;同时他对用户是透明的,应用程序稍加修改便能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 ² 可实现性 随着操作系统、通讯技术及面向对象方法技术在分布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将变的易于实现。

² 协同性 能够尽可能的兼容其他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共享信息技术的标准。

Gis的基本功能

答:基本功能:

1) 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GISDB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逻辑一致、无错等。

2) 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数据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 数据的存储与组织。这是数据集成的过程,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融为一体。

4) 分析。包括最基本的分析功能如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功能和高级功能如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

5) 显示。GIS为用户提供了许多用于显示地理数据的工具,其表达形式既可以是计算机屏幕显示,也可以是诸如报告、表格、地图等硬拷贝图件。

空间坐标的转换方式和方法

答:所有空间数据最终都要以平面坐标方式在显示器上显示,为了将数据从他们存在的坐标系统转化为GIS中的平面坐标系,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转换。

矢量转换

1) 表格坐标到投影坐标的转换

a) 投影类型已知,并且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控制点被用来连接表格坐标和投影坐标。此种情况,通过利用适合控制点的经验多项式函数来将表格坐标转换到输入地图的投影坐标。在控制点,表格坐标(u, v)和输入数据的投影坐标(x, y)都是已知的,转换的仿射方程如下:x =a + bu + cv y= d+ eu+ fv 这里,系数a,b,c,d,e,f的确定至少需要三个控制点。如多于三个,则上面一对方程的系数可由最小平方根求出。

b) 投影类型未知,从表格坐标到已知投影类型的平面笛卡尔坐标的转换将需要知道更多的控制点和高阶多项式方程。

2) 投影坐标到地理坐标的转换

通过使用逆转换方程使输入数据的投影坐标(x, y)转化为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Φ,λ)。

3) 地理坐标到工作投影坐标的转换

通过使用正转换方程将地理坐标的经度、纬度(Φ,λ)转化为工作投影坐标(x’, y’)。

栅格转换

包括栅格数据的重采样,重采样后的栅格数据的坐标轴和像元坐标与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投影相一致。如果输入栅格数据的地理投影类型已知,那么其数据转换将使用正转换方程;如栅格数据没有经过地学编码处理,那么将使用适合地面控制点的高阶多项式。

2、比较GIS与CAD、CAC间的异同。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规则图形的生成、编辑与显示系统,与外部描述数据无关。

CAC??计算机辅助制图,适合地图制图的专用软件,缺乏空间分析能力。

GIS??地理信息系统,集规则图形与地图制图于一身,且有较强的空间分析能力。

3、图层:将空间信息按其几何特征及属性划分成的专题。

4、地理数据采集??实地调查、采样;传统的测量方法,如三角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现代遥感技术;生物遥测学;数字摄影技术;人口普查。

5、信息范例??传统的制图方法,称为信息范例,即假定地图本身是一个最终产品,通过使用符号、分类限制的选择等方式交换空间信息的模式。这个范例是传统的透视图方法,由于原始而受到很多限制,地图用户不能轻易获得预分类数据。也就是说,用户只限于处理最终产品,而无法将数据重组为更有效的形式以适应环境或需求的变化。

6、分析范例(整体范例)??存储保存原始数据的属性数据,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数据的显示、重组和分类。整体范例是一种真正的用于制图学和地理学的整体方法。

7、栅格??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特点:属性明显,定位隐含,即数据直接记录属性本身,而所在的位置则根据行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即定位是根据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得到的,在栅格结构中,点用一个栅格单元表示;线状地物用沿线走向的一组相邻栅格单元表示,每个栅格单元最多只有两个相邻单元在线上;面或区域用记有区域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集合表示,每个栅格单元可有多于两个的相邻单元同属一个区域。

8、矢量??它假定地理空间是连续,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多边形等地理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对于点实体,矢量结构中只记录其在特定坐标系下的坐标和属性代码;对于线实体,用一系列坐标对的连线表示;多边形是指边界完全闭合的空间区域,用一系列坐标对的连线表示。

9、“拓扑”(Top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意是“形状的研究”。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拓扑属性(拓扑属性: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非拓扑属性:两点之间的距离,弧段的长度,区域的周长、面积)。这种结构应包括: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地理空间研究中三个重要的拓扑概念(1)连接性:弧段在结点处的相互联接关系;(2)多边形区域定义:多个弧段首尾相连构成了多边形的内部区域;(3)邻接性:通过定义弧段的左右边及其方向性来判断弧段左右多边形的邻接性。

10、矢量的实体错误??伪节点:即需要假节点进行识别的节点,发生在线和自身相连接的地方(如岛状伪结点??显示存在一个岛状多边形,这个多边形处于另一个更大的多边形内部),或发生在两条线沿着平行路径而不是交叉路径相交的地方(节点??表示线与线间连接的特殊点)。摇摆结点:有时称为摇摆,来源于3种可能的错误类型:闭合失败的多边形;欠头线,即结点延伸程度不够,未与应当连接的目标相连;过头线,结点的线超出想与之连接的实体。碎多边形:起因于沿共同边界线进行的不良数字化过程,在边界线位置,线一定是不只一次地被数字化。高度不规则的国家边境线,例如中美洲,特别容易出现这样的数字变形。标注错误:丢失标注和重复标注。异常多边形:具有丢失节点的多边形。丢失的弧。

11、空间分析方法??

1、空间信息的测量:线与多边形的测量、距离测量、形状测量;

2、空间信息分类:范围分级分类、邻域功能、漫游窗口、缓冲区;

3、叠加分析:多边形叠加、点与多边形、线与多边形;

4、网络分析:路径分析、地址匹配、资源匹配;

5、空间统计分析:插值、趋势分析、结构分析;

6、表面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可见度和相互可见度分析。

12、欧拉数??最通常的空间完整性,即空洞区域内空洞数量的度量,测量法称为欧拉函数,它只用一个单一的数描述这些函数,称为欧拉数。数量上,欧拉数=(空洞数)-(碎片数-1),这里空洞数是外部多边形自身包含的多边形空洞数量,碎片数是碎片区域内多边形的数量。有时欧拉数是不确定的。

13、函数距离??描述两点间距离的一种函数关系,如时间、摩擦、消耗等,将这些用于距离测量的方法集中起来,称为函数距离。

14、曼哈顿距离??两点在南北方向上的距离加上在东西方向上的距离,即D(I,J)=|XI-XJ|+|YI-YJ|。对于一个具有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规则布局的城镇街道,从一点到达另一点的距离正是在南北方向上旅行的距离加上在东西方向上旅行的距离因此曼哈顿距离又称为出租车距离,曼哈顿距离不是距离不变量,当坐标轴变动时,点间的距离就会不同。

15、邻域功能??所谓邻域是指具有统一属性的实体区域或者焦点集中在整个地区的较小部分实体空间。邻域功能就是在特定的实体空间中发现其属性的一致性。它包括直接邻域和扩展邻域。

16、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在水平方向得以扩展的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在某种程度上受控于目前存在的摩擦表面、地形、障碍物等,也就是说,尽管缓冲区建立在位置的基础上,但是还有其他实质性的成分。确定缓冲区距离的四种基本方法:随机缓冲区、成因缓冲区、可测量缓冲区、合法授权缓冲区。

17、统计表面??表面是含有Z值的形貌,Z值又称为高度值,它的位置被一系列X和Y坐标对定义且在区域范围内分布。Z值也常被认为是高程值,但是不必局限于这一种度量。实际上,在可定义的区域内出现的任意可测量的数值(例如,序数、间隔和比率数据)都可以认为组成了表面。一般使用的术语是统计表面,因为在考虑的范围内Z值构成了许多要素的统计学的表述(Robinson et al., 1995)。

18、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地形模型不仅包含高程属性,还包含其它的地表形态属性,如坡度、坡向等。DEM通常用地表规则网格单元构成的高程矩阵表示,广义的DEM还包括等高线、三角网等所有表达地面高程的数字表示。在地理信息系统中,DEM是建立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的基础数据,其它的地形要素可由DEM直接或间接导出,称为“派生数据”,如坡度、坡向。

19、空间插值??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它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它包括了空间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空间内插算法: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未知点数据。空间外推算法: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推求其它区域数据。20、泰森多边形??通过数学方法定义、平分点间的空间并以直线相连结,在点状物体间生成多边形的方法。

21、线密度??用所有区域内的线的总长度除以区域的面积。

22、连通性??连通性是衡量网络复杂性的量度,常用γ指数和α指数计算它。其中,γ指数等于给定空间网络体节点连线数与可能存在的所有连线数之比;α指数用于衡量环路,节点被交替路径连接的程度称为α指数,等于当前存在的环路数与可能存在的最大环路数之比。

23、图形叠加??将一个被选主题的图形所表示的专题信息放在另一个被选主题的图形所表示的专题信息之上。

24、栅格自动叠加??基于网格单元的多边形叠加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区域是由网格单元组成的不规则的块,它共享相同的一套数值和相关的标注。毫无疑问,网格单元为基础的多边形叠加缺乏空间准确性,因为网格单元很大,但是类似于简单的点与多边形和线与多边形叠加的相同部分,由于它的简单性,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活程度和处理速度。

25、拓扑矢量叠加??如何决定实体间功能上的关系,如定义由特殊线相连的左右多边形,定义线段间的关系去检查交通流量,或依据个别实体或相关属性搜索已选择实体。它也为叠加多个多边形图层建立了一种方法,从而确保连结着每个实体的属性能够被考虑,并且因此使多个属性相结合的合成多边形能够被支持。这种拓扑结果称作最小公共地理单元(LCGU)。

26、矢量多边形叠加??点与多边形和线与多边形叠加使用的主要问题是,线并不总是出现在整个区域内。解决该问题的最强有力的办法是让软件测定每组线的交叉点,这就是所谓的结点。进行矢量多边形的叠加,其任务是基本相同的,除了必须计算重叠交叉点外,还要定义与之相联系的多边形线的属性。

27、布尔叠加??一种以布尔代数为基础的叠加操作。

28、制图建模??用以指明应用命令组合来回答有关空间现象问题的处理。制图模型是针对原始数据也包括导出数据和中间地图数据进行一系列交互有序的地图操作来模拟空间决策的处理。

29、地理模型的类型??类似统计同类的描述性模型和与推理统计技术相关的规则性模型。

30、常见模型??

1、注重样式与处理的问题长时间以来用于解释类似农业活动与运输成本间的关系??独立状态模型。

2、最初为预测工业位置点的空间分布的样式而设计的WEBER模型,进行改进后可使参与者寻找最佳商业和服务位置??位置-分配模型。

3、建立在吸引力与到潜在市场的距离呈反比这一基础上的经济地理模型??重力模型。

4、通过空间验证思想如今广泛用于生态群落,通过地理空间跟踪动植物运动??改进扩散模型。

31、专题地图??以表现某单一属性的位置或若干选定属性之间关系为主要目的的地图。专题图形设计的一般程序包括合适的符号和图形对象的选择、生成和放置,以明确突出研究主题的重要属性和空间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参考系统。GIS专题地图输出的规则:不但要有精美的图形,最重要的是去读图、分析地图和理解地图。

32、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对数据库内容的全面描述,其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和充分共享。使用元数据的理由:性能上,完整性、可扩展性、特殊性、安全性;功能上,差错功能、浏览功能、程序生成。

33、聚合??将单个数据元素进行分类的大量数字处理过程。

34、克立金法??依靠地球自然表面随距离的变化概率而确定高程的一种精确内插方法。

35、四叉树??一种压缩数据结构,它把地理空间定量划分为可变大小的网格,每个网格具有相同性质的属性。

36、比较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异同。

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用型GIS,具有一般的功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一般没有地理空间实体,而是由用户自己定义。具有很好的二次开发功能。如:ArcInfo、Genamap、MapInfo、MapGIS、GeoStar。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在较成熟的工具型GIS软件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的用于解决一类或多类实际问题的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理空间实体和解决特殊地理空间分布的模型。如LIS、CGIS、UGIS。

37、详细描述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1、系统总体设计:需求和可行性分析、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设计、方法设计

2、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语言、用户界面、流程、交互

3、程序代码编写:投影、数据库、输入、编辑

4、系统的调试与运行:α调试、β调试

5、系统的评价与维护:功能评价、费用评价、效益评价

38、空间信息系统: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以空间数据为基础,以虚拟现实为手段的集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存储、分析和显示于一体的巨系统,体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

39、地理数据测量标准??命名(对数据命名,允许我们对把对象叫什么做出声明,但不允许对两个命名的对象进行直接比较)、序数(提供对空间对象进行逻辑对比的结果,但这种对比仅限于所谈论问题的范围内)、间隔(可以对待测项逐个赋值,能够更为精确地估计对比物的不同点)、比率(用途最广的测量数据标准,它是允许直接比较空间变量的惟一标准)。

40、根据样本进行推理的取样原则??未取样位置的数据可以从已取样位置的数据中推测出来;区域边界内的数据可以合并计算;一组空间单元中的数据能够转换成具有不同空间配置的另外一组空间单元数据。常用的方法:内插法:当有数值边界或知道缺失部分两端数值;外推法:当缺失的数据一侧有数值,而另一侧每一数值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

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个人简历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

地理信息系统 读后感

地理信息系统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