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永恒的空间艺术》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3 01:00: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永恒的空间艺术——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1、本节课是吉林市“学苑杯”高中美术教学大奖赛参赛课,利用吉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学生上课。

2、本节课以充分体现利用草根资源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在尊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吉林市当地的雕塑作品进行授课。

3、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身边的雕塑作品,欣赏大师的作品,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内在情感。(情感价值观教育)

4、本节课将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二、课堂实例

例一:通过视频进行课程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情境。(情感价值观教育)

教师:上节艺术课你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让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是什么时间的事喽?(同学们一片笑声)哦,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雕塑的艺术特点,在正式讲课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向生命致敬——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雕塑作品展》) 教师:看完这段视频,我想问一下同学们,通过这段视频,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说一下?(找一名同学说一下)

学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事件

教师:同学说的非常的好,我也把我编制这段视频的感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下。(面对灾难,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帮助别人。在灾难中抢救每一个生命,是生命对生命的礼赞、尊重与终极关怀。人性的坚强与人性的光辉,在礼赞生命中得到升华与光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正是一部与各种灾难抗争的历史。而用雕塑这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个特殊的事件,更让我们铭心刻骨。)

(对永恒的直观阐述)这就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雕塑及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师:看过了刚才的短片,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什么是雕塑?他和绘画作品有什么重要的区别?

学生:(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雕塑的概念(大屏幕展示雕塑的概念:是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运用于各种成型手段,制作的可以观赏、触摸并且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例二: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充分体现我的教育思想——利用草根资源来解决本节课存在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我们知道了雕塑的概念,那么同学们能告诉一下我,我们经常看到雕塑或你身边的雕塑吗?我记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的眼睛。

学生:大卫、思想者…… 教师:这些是你们身边的吗? 学生:不是,是书上看到的。

教师: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坐的各位同学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却看不到身边的雕塑作品,我建议让罗丹老先生改一下他的那名名言了,改成:生活中并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一片笑声)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一下我记忆中的几张雕塑作品(大屏幕展示《摇橹人》《伟大领袖毛主席》《天女散花》《江边护栏浮雕》。说心里话,有一些雕塑作品真的会珍藏于我们的脑海里,成为一段永恒的记忆。(讲述我对这些雕塑作品的感受,体现草根资源的丰富性。)

(略)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圆雕作品《舵与锚》(放置在临江门广场)

2、浮雕作品《团圆龙》这是由我市易拉罐艺术创史人由守义先生创作的,(放置在吉林市博物馆)

同学:老师我们也没有时间去看呀,我们的功课这么多。

教师:这也不怪你们,但是从实际学情来看,我们还是建议罗老先生把他的名言再改动一下吧,改成: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术,也是缺少发现美的时间。(同学们一片笑声)

同学们,有一种金属浮雕作品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生活中还离不开,你们猜一下是什么东西呢?

学生:(在猜想) 教师:我听到有同学说了“硬币”,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浮雕作品呢?(展示图片一元硬币)

教师:雕塑作品不论它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成为使用它的人表达思想的载体,它才是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

例三:再次用身边的草根资源让学生认识到雕塑作品的生活化(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展示二中校园雕塑《百年树人》,这件作品你们熟悉吗?谁能告诉我她叫什么名字?是谁出资建造的?

学生:一片议论……(没有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么熟悉的雕塑作品你们居然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是谁出次建造的?(表现出惊讶)我告诉你们吧,是你们的88届的校友为你们学校出资建造的,为了纪念他们曾经在这里渡过的岁月,感谢曾经培育过他们的老师。在坐的各位你们能不能在毕业以后,功成名就之时也为二中建造一座雕塑,来纪念你们曾经的岁月和感谢培育过你们的老师呢?

学生:我们一定会的(声音很齐很响亮)。

例四: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的同时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的好。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今天学习的东西。学会欣赏的同时,如果也能创作那就更好了,余下的时间我现讲一下雕塑的创作,请看图片《永不放弃》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并且高于生活。下面我们将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搞一次雕塑作品展,让你们来感受一下创作的过程。有的同学说:用什么材料呀?就用你们这些有血有肉有呼吸有思想的材料,用瞬间的定格来表达你们的雕塑作品。请看大屏幕:(

1、建党九十周年人物作品展,

2、当代雷锋雕塑作品展)学生展示5分钟。

学生:其中一名同学上台来展示他的雷锋作品《伸出手去》(同学疑惑) 学生:我认为雷锋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总是主动的伸出手去帮助别人。

教师:同学说这件作品表现的好不好?(异口同声的喊到“好“)其他略。 教师:艺术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来源于我们的创造。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公开课,让学生从身边的艺术作品出发来感受艺术作品存在的意义,充分体现雕塑作品被称之为永恒的空间艺术的名副其实。存在的不足:我认为学生关注的生活范围太小、关注事物太少,对身边的艺术作品视若无睹。缺了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青年人的朝气,如何通过美术欣赏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感受美好、去感受生活、去感受艺术这将是我们美术老师必须担当起来的任务。

教学案例:交换空间

西村艺术空间

拓展生命空间教学案例

空间居住环境设计空间艺术

《古希腊雕塑艺术》教学案例

室内设计 环境空间艺术培训

环境艺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受限空间典型案例

艺术教育案例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听课笔记

《永恒的空间艺术》教学案例
《《永恒的空间艺术》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艺术教学案例 艺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