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4: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促进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必然需要环保产业大发展。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党和政府把环保产业提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前进中面临的首要困难和问题,把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我国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

我省正处于工业全面推进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能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两难境地。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在继续做好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污染治理的基础上,更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环境友好型新材料,这既是有效缓解我省目前资源和环境压力,变两难为双赢的最佳选择,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使我省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环保产业亟需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为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产品(设备)和服务支持的产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

我省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这既加大了环境保护的难度,同时又为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当前“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又给环保产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只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并作为支柱发展环保产业,既可以为防治污染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同时对于拉动国内市场需求,促进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1、是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我省是一个以重化工和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大省,产业结构偏重,产品技术层次不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对资源能源依赖性较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在防治环境污染、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废物资源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是我省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虽说去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但部分行业和地区主要污染物边削减、边增长的问题仍然存在,且前两年节能减排任务欠账较多,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环保产业的技术推动,环保产业作为世界公认的高技术产业,已不仅局限于污染治理,而将在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引领河北省各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3、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我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一定要找准突破口,按照科技含量高、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市场前景的要求选好增长点。环保产业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涉及领域广,从产品设计、制

1造,到资源利用、保护等,几乎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环保产业本身既有第一产业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又有第二产业的环保工业机械加工、设备生产等,也有环保咨询服务、工程设计施工等环保服务第三产业,还涉及到环保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等领域。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会诱发新的产业,而且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4、是撬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环保产业已不再是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概念,局限于简单的废品回收、垃圾焚烧与填埋、污水治理、噪音治理、空气治理,而是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生物质能(秸杆发电、乙醇汽油等)、环境友好型新材料、绿色农产品、节能等新兴行业。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而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尤其是通过发展新技术、新能源,有效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我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具有独到的发展优势

我省的环保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全国发展环保产业较早的省份之一。经历30多年的发展,我省环保产业呈现出市场整体需求较大、技术储备和企业实力较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环保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省的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直保持20%的发展速度,比全国平均高五个百分点,面临一系列的发展优势。

1、技术优势。我省有一批从事环保科学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具有一定的环保系统、环保产品、环保设备、环保设计的开发能力,拥有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中,我省建立了5个国家级、9个省级、25个市级高新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新能源及国家行业标准80项、科研成果300多项,专利450项,多项科技成果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2、产业优势。我省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从小向大、从弱向强,在规模、数量、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是拥有一批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和高起点的环保产品,形成了天威英利、晶龙集团、中航惠腾为龙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集群,成为我省环保产业快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我省环保企业1000多家,产业产值达到105亿元,从业人员9.3万多人,有8家企业成为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12项技术获得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8种设备荣获国家环境保护优秀装置。

3、资源优势。我省近几年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随着一批重点项目与基地的建设,发展环保产业的资源优势日益凸现。保定的“中国电谷”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成为大北京经济圈中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新能源高地。廊坊燕郊的光伏产业园、张承地区的风力发电、文安东都的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基地、秦沧地区的海上风力发电等,都为我省的环保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

4、政策优势。我省对环保产业历来重视,是发展环保产业最早的省份之一,节能减排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几年,省级财政投资3.4亿元重点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和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新兴产业项目,争取国债专项资金23亿多元,对钢铁、煤炭等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多方筹资1.5亿元,用于电力需求管理新技术、新项目的贷款贴息。所有这些,极大促进了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

5、区位优势。我省所处的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人口高度密集、

重化工产业高度集中、经济超常增长,是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京津集中了全国最为优秀的环保科技力量,有雄厚的人才智力优势和科研创新能力,无疑为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我省又处于环京津生态圈,有首都的生态屏障、“护城河”和后花园之称,也是京津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工业配套加工基地,充分依托全国首善地区的生态区位,围绕京津冀一体化联合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实现与京津环保产业的对接,势必会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另外,我省工业门类齐全,钢铁、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纺织服装、信息、现代物流、旅游较为发达,这是我省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明确发展优势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河北环保产业的不足。环保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较,仍有差距。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过于强调末端治理,导致我省环保产业结构不太合力,增长方式粗放,结构调整缓慢。多数地区以生产传统环保设备为主,而在支持节约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产品、洁净技术与产品方面还相当滞后,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二是产业集中度低。我省近90%的环保企业均为小型企业,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环保企业寥若晨星,更缺乏在行业内具有辐射能力和吸引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小型企业设备陈旧,资金不足,无力开发新产品,无力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既不能满足我省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近几年我省环保企业年平均淘汰率为5.5%。

三是综合竞争力弱。我省多数环保企业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不能有效地参与国内、国际环保市场的竞争。环境保护产品中多为传统型产品,多年一贯制,无创新、无升级换代,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如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河北省只有个别企业能提供部分设备,严重影响了环保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是规模效益差。我省环保产业在贯彻存量调整和要素优化组合方针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军工企业、民营企业,没有按照“工艺相近、结构相似”的原则,以资产重组等形式形成大型产业集团,发挥规模效应。

三、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抓手

环保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考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对于我省尚未发育完全的环保产业而言,必须要认真分析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才能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掌握抓手。近期,我省必须把以下技术与领域作为环保产业发展重点给予政策扶持。

1、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所谓静脉产业,是指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与

一、

二、三产业不同,

一、

二、三产业是消耗资源制造废物,而环保产业是消耗废物为

一、

二、三产业创造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环保产业可以说是“第四产业”。针对我省实际情况,发展静脉产业重点应放在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和设备、工业典型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和设备、废旧物资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医疗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等。

2、节能减排技术。要围绕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重点鼓励发展富营养化污

水防治、污水回收利用等技术,研发和生产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发展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与治理为主的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和生产空气污染防治和净化设备;研发和生产核、电磁辐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

3、传统能源替代产业。一是风能领域,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省的沿海和坝上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应加快张家口、承德坝上风电开发,建设张家口百万千瓦风电示范基地,开发建设沧州、唐山、秦皇岛沿海大型风电场,加速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形成张家口、承德、黄骅各地风电开发,形成“雁阵齐飞”的局面。

二是太阳能领域,我省有500公里左右的海岸线,近海滩涂广阔,气候条件好,光照充足,有推广利用太阳能的良好环境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做大做强太阳能产业。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重点发展先进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锅炉和光热发电系统及配套产品;在太阳能光伏方面,重点发展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光伏海水淡化制备系统、太阳能灯具和半导体照明等产品,积极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三是生物质能领域。我省是农作物秸秆大省和油料植物最主要的分布区,为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发展农村成型燃料;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木本油料林基地,发展能源林业;结合中低产田改造,调整农业结构,种植非粮食生物燃料作物;制定有利于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等。

四是农村新能源领域。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突出户用沼气、太阳能利用和秸秆、花生壳、稻壳等废弃生物质综合利用。重点支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示范项目建设,试点推广绿色能源县、乡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用能的高效化、清洁化。

五是地热能领域。积极研发推广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大力开发应用能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和热泵技术,开发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等产品。积极发展地热种植、养殖,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

4、再利用技术。加快发展报废汽车、船舶的拆解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大车用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技术的研发;研发推广废旧轮胎、农用机械、电子仪表、废旧家电的再制造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消费者购买使用再制造产品,扩大再制造产品利用途径。

5、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发展环境污染连续自动和在线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城市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降雨、沙尘、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及快速监测仪器设备。

6、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服务。支持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中介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技术咨询、工程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四、促进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一般规律表明,一个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在市场需求、制度安排、科技创新、知识积累等方面实现有效创新。这也正是制约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实质性障碍。从产业共性来看,我省环保产业快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扩大环保需求、扩张市场容量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从产业个性来看,环保产业具有公益性、被动需求性和政策引导性,对政府的政策与支持有很强的依赖性,是一个政策引导型产业。因此,要促进我省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

要健全、完善环保市场,始终把扩大环保需求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另一方面,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切实把环保产业作为我省的一个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我省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对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一是建议尽快建立以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协调解决全省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要强化相关部门的职责。具体来说,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牵头研究相关配套政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负责环保装备研发、制造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省科技厅负责研究设立省科技专项资金,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省财政厅牵头负责研究落实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资金和财税政策;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研究制定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土地政策;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研究加快推进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建筑中开发利用的办法;海洋和渔业部门负责完善海洋功能区和海域使用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海洋新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省环保厅牵头负责环保相关工作,参与制定环保产业政策、规划;三是形成环保产业发展合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切实提高我省环保企业的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一要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基地、科技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二要注重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三是提升我省环保装备制造水平。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依托骨干企业,建设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平台,增加研发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在重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设备研发制造上有新突破。

3、加强环保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程,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支持省内有实力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注重高级专门人才和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环保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重视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尤其要引进国内外环保领域的知名专家或科技领军人才,从事科研、教学或创办新能源和环保企业,为在短期内突破技术瓶颈、提高科研水平提供人才支撑。三是立足省内,通过设立省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省内优秀人才承担产业化项目,积极营造适宜人才发展和科研创新的节能环境和氛围。

4、精心打造优势环保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一是培育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聚集、推动、带动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向园区集中,进而实现环保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优势产品集群,成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三是鼓励和扶持中小环保企业发展,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中小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

竞争,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格局。

5、创新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式。组建产业联盟是发达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也是我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由多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成员之间优势互补、联合攻关、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为此要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

6、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环保产业投资环境,形成“政府引导、政策调节、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一是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或国债资金,优先安排新能源利用、城市环保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二是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通过设立省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示范工程建设;三是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金进入节能环保产业,利用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四是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通过直接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融资。五是扩大财税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和装备制造以及列入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给予税收优惠。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投入机制。

7、加快环保产业的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进一步开拓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市场,加快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光伏屋顶计划,稳步推进燃料乙醇汽油的推广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乡建设,带动农村新能源发展,继续实施我省六大节能重点工程,加快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加快制订产品测试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三是加强市场环境监督,制订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监管体系、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运作规则,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产品市场。杜绝利用地方保护手段分割市场的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严格环保执法,提高执法水平,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尽快形成。

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杭州发展演艺产业的对策建议

兰花产业发展建议

盐化工产业发展调查及对策建议

临沧市加快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和建议

天津农业科学:天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展资兴旅游产业的对策与建议论文

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
《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