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层农技推广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3: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技论坛:基层农技推广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我县在湖北省“以钱养事”改革大框架下,为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乡镇农技中心管理,强化农业公益推广服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但目前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当前应承担起的责任相比,无疑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有农业部门自身问题,但更多的却是单纯依靠基层农业部门自身努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与解决,农业就难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基层农技推广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部分政府领导对农业实际重视不够,对基层农技推广的地位与作用更是缺乏认识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与“领先”地位,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而粮食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农业稳则基础牢,粮食足则天下安。我国作为一个耕地资源十分紧缺的超级人口大国,粮油生产要算安全帐,要算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帐,而不能只算经济账、效益账,粮食供应不能过分依赖于他人。对抓好农业生产、保证粮食供应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都十分清楚。

正因如此,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粮食生产更是被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其目的就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具体到基层,特别是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生产规模偏小的山区,在市场粮食供应短期内相对充裕,农村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种粮比较效益偏低,靠抓粮食生产增收难度较大,赴外打工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上级对基层政府、政府对农业部门考核无粮食生产相关指标情况下,政府领导很自然地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大型项目建设上,放在抓财政收入上,放在有考核指标、容易出政绩的工作上。

有的领导从内心里就认为,粮食生产是其它地方的事情,本地只要埋头发展经济就行,有“钱”就能买到粮食,有“钱”就有一切。这种将粮食生产视为他人(或其他地方)“责任”、对农业实际重视不够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有的地方领导就是关注农业,也只是关注一下农业企业,关注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产业,真正关注粮食生产的领导并不多。由于新一代县乡领导干部,大部分都是“科班”出生,熟知行政管理与工业技术的比较多,真正了解农业与农村情况的很少,有的领导甚至认为山区粮食生产可有可无,有时关注一下,也是应付形势与上级检查。正因如此,在我国才有“口号农业”这一专有名词。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山区目前不仅是领导对农业实际重视程度不够,新一代农村青年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厌农、弃农现象也十分普遍。由于山区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自然灾害多,竞争优势弱,比较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几乎没有人愿意种地,绝大部分都常年在外打工,山区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种粮积极性不高问题非常突出,而且这种现象在今后10—20年内将更加突出。

农技推广行业的特殊性,使部分领导对基层农技推广的基础地位与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农业技术与其它行业技术相比,在普及对象与传播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首先,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因此推广农业技术必须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尽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听得懂、做得到;其次,农业生产最终效益高低,不单取决于技术,还要受当年年景(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农户自身栽培水平、市场价格等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这就使有的领导错误地认为搞农业“普通农民都会”,“没有什么技术”,进而认为农业有没有技术人员指导并不重要。

虽然中央一再强调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落实科学技术必须依靠掌握科学技术的农技人员,尤其是要依靠身在基层、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指导与服务的县乡农技人员,但种种因素却导致一些基层领导视农业技术为可有可无,关心甚少。

由于以上原因,致使国家高度重视的农业生产,实质上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粮食生产更是“弱质”中的“弱质”,为农业生产提供规划、指导与技术服务的农业部门,也自然成为“弱势”部门,农业部门的基层农技人员,则成了“弱势群体”。在近年来的几次基层改革中,每一次农业部门都首当其冲,基层农技人员的合法身份与正当权益受到的侵害最为严重,有的地方甚至被改掉原有事业单位、改掉原有干部身份,致使基层农技推广 “网破、线断、人散”,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公益职能难以发挥。

2、农业部门无权监管农业资金,农业资金“非农化”导致基层农技推广缺乏手段

发展农业离不开投入、离不开项目资金支持,这一点国家非常清楚。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地方农业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农业优惠政策多、建设项目多、资金额度大,但这些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到基层后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唐僧肉”,很多被“强势部门”分割拿走,真正由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很少。就是由农业部门实施的项目,专项资金也是先进入地方财政,至于什么时候能用?到底能用多少?实际由地方领导与财政部门决定,农业部门的“话语权”很小。由于大量农业项目不由农业部门实施,基层农业部门对这些项目也没有指导与监管的权利,项目盲目决策上马、盲目组织实施,甚至将支农资金改变用途,导致基层农业资金“非农化”、大量浪费与流失等问题非常突出。就是由农业部门实施的项目,资金在流经各个渠道时,被捆绑、挤占、迟拨或克扣也在所难免。

由于农业部门对农业项目资金既无支配权利、又无监管权利,这就使得基层农业部门在开展工作时缺乏必要的“手段”,低位地下,处处受制于人。国家重视“三农”工作,到了基层实质上只是重视农村与农民,大量的支农资金被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或者直接发到农民手中,真正投入到“农业”上的数量十分有限,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上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导致“农业弱”、“农业部门弱”、“基层农业部门更弱”的又一重要原因。此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层农技推广有责任、缺经费、无手段,工作落实难度大,自身待遇低下,人才外流严重。这些问题,靠基层农业部门自身努力是无法解决的。

3、农业部门自身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推广体系尚需健全。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农技推广业务性强,服务面宽,从上至下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完整的推广体系,很难将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整个推广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尤其是遍布基层、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从事推广工作的县、乡农技中心,作用与地位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整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体系的“基础”,是推广工作的“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建国后,我国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曾经高度重视,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基本建立起机构完整、覆盖乡村的农技推广体系。

由于粮食紧缺,当时基层农技人员被各级视为“财神”,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国人“吃饭”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与农产品供应状况的逐步好转,在后来的基层改革中,农技推广人员逐渐被视为地方财政的“包袱”,乡镇农技中心管理主体随意变更、管理权时收时放,推广经费一再削减,部分农技人员被迫离岗、弃岗,另谋它业,原有的推广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虽经努力情况有所好转,但乡镇农技中心元气大伤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保障不力、基层队伍不稳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到农业部门自身建设,进而给正常的农技推广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真正吃亏的却是广大农民群众。

二是基层农技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一个部门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队伍素质建设实际上也是部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随着农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基层农技队伍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技能弱化、整体素质下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与农民群众新的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非常突出。其主要原因,与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但基层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生存困难,接受培训少、知识更新难有关,同时也与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成长机制,缺乏编制、经费、安全保障,没有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人员难以流动更新、技术推广后继无人等因素有关。农业部门职责多、职能弱,有“为”才会有“位”,无“为”就会被“边缘化”,但没有高素质的队伍,就很难满足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与社会各界对农业部门的期望与要求,很难做到有“为”。因此,新时期加强农技队伍素质建设不仅很有必要,而是势在必行。

三是乡镇农技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以我县为例,全县17个乡镇农技中心,大部分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很多目前已是严重危旧房,有的中心至今没有办公用房。同时,大部分农技中心缺乏必要的办公设施,没有电脑等基本的现代信息传输设备,更没有公用交通工具,进村入户服务全靠个人购置摩托和步行。如今的乡镇农技中心,与同在乡镇的许多兄弟单位相比,有的基础设施与办公条件,恰似“欧洲”旁的“非洲”,五星级宾馆旁的“柴火棚”,中心整个资产加起来,甚至还比不上一个像样镇直单位的花坛,就是与许多新建的村委会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近年来,我县在乡镇农技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每年新建1—2个中心,使中心面貌逐步得到改善。据调查,有的县市乡镇农技中心多年未得到建设,情况远不如我县。

众所周知,让一个贫困户去指导一个富裕户发家致富,是行不通的。同样道理,如果农业部门自身条件太差,是难以肩负起指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重任的。乡镇农技中心这种近乎“寒酸”的基础设施与工作条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乡镇农技人员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影响到农技中心公益性职能的履行与职责的发挥,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社会极不协调。

四是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仍然不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业部门职责加强后,乡镇农技中心服务内容增多、工作任务加重,既要配合农业主管部门,完成各种公益推广服务项目,又要服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完成各种政府中心工作,如移民搬迁、地方建设、扶贫帮困、各种捐助等。但工作增加后,农技中心经费并没有同步增加。

同时,我省对乡镇农技中心实施“以钱养事”改革后,只设了“养事”经费,并没有设公用和办公经费(县级农业部门也是如此),有限的经费首先要用在“养人”与“做事”上,根本没有能力再去考虑单位自身建设、人员素质提高等问题,使农业部门难有发展空间。“养事”经费不足,还使得工作干得越多的中心,费用支出就越大,非“劳务报酬”就越多,农技人员的“劳务报酬”就越少,这样不仅不能体现出“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反而是“多劳少得”、“少劳多得”,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基层农技人员从事公益推广的积极性。其最终结果,影响的不仅是部门建设,还有部门公益职能的发挥,直至部门的生存与发展。

五是乡镇农技人员缺乏成长动力与安全保障。单位人员缺乏成长动力,办事就容易出现得过且过,缺乏责任心与长远打算,部门就难以持续发展。过去,乡镇农技人员属“农技干部”,有“身份”,有机构与编制,在编在岗,可以交流、提拔、任用。但现在乡镇农技人员身份非“马”非“驴”,无编制或编制不到人,成了需要一年一聘的“临时工”,交流、提拔、任用路子基本被堵死,致使很多乡镇农技中心,无论是普通技术人员还是负责人,都觉得心里不“踏实”,感到做事再多,在社会上仍然低人一等、前途无望,因此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在自身建设、公益推广上,都很难有长远的规划与打算。

另外,乡镇农技人员身在基层,受工作性质与目前工作条件限制,开展培训、指导与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必须长期骑着摩托奔波于山间小道、乡村农户。由于山区崎岖,路况差、安全系数低,很多乡镇农技人员都有负伤经历,但因公负伤后却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我县为例,仅2008年17个乡镇农技中心就有三人重伤,花去住院费数万元。为此农业局积极向县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当年县政府拿出3万元给予补贴。但若不建立应有的长效保障机制,对乡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必然带来负面影响。

4、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不顺,农业主管部门负担过重

目前对乡镇农技中心管理,基本处于农业主管部门、县配改办、乡镇政府三家共管状态。这种“多方共管、多方有责”的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层次,表面上看是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实际运作时却因环节太多,管理难度很大。县农业主管部门为落实乡镇农技中心“以钱养事”合同制管理,从确定养事项目、拟定养事合同,到建章立制、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考核验收、经费落实、完善档案、迎接上级检查,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致使管理费用明显提高。

乡镇农技中心也由于管理部门多,感到难以应付。例如领取养事经费,既跑乡政府,又跑农业局,还跑财政所,一个环节不到位、一个环节卡了壳就领不到手。同是乡镇部门,同样是做服务工作,如今农技人员劳务报酬比在外打工的农民要低很多,但领取报酬却比在外打工的农民还难,这让他们觉得十分窝囊但又无可奈何。

以上诸多问题,导致乡镇农技人员后继无人,人才明显出现“断层”。尽管湖北省为鼓励农业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基层推广事业出台了远高于目前在职人员的优厚待遇与政策,但近年来实际情况是,有毕业生宁愿到乡镇支教,到基层组织担任“村官”,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目前乡镇农技人员知识、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已很突出,将来谁来从事基层农技推广?更成了一个大的问题。而这些,又使部门建设与发展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二、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基层领导对农业基础地位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发展观,始终将地方农业生产、国家粮食安危、人民群众生活放在心上;

二是对以农为主但又非产粮大县的山区县考核,不宜完全抛开粮食指标,促使基层政府在抓好其它工作同时,也不放松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

三是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山区农业经济效益,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山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调动山区农民生产积极性,要让山区农业生产后继有人、持续发展;

四是在农业项目的立项、资金的分配、项目的监管上,要给农业部门足够的“话语权”,提高立项的科学性,切实加强对农业项目资金的科学使用与监管,确保涉农项目资金真正投入到“点子上”,真正提高农业部门的地位,发挥农业部门的作用;

五是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包括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层农技队伍、中心基础设施、推广能力保障、成长机制与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发挥职能、履行职责的能力与水平;

六是进一步理顺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使乡镇农技中心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高效、具有可操作性。最后,要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与地位,要让乡镇农技人员后继有人,要让农业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

浅谈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考察报告

基层农技推广总结

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

147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与思考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配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