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1: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臧忠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市场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能,具有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双重性质,涉及面广泛,有着完备的组织体系,管理手段多样化,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商部门既有责任和义务,义不容辞,又有基础和优势,大有可为。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政才书记在吉林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中承担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历史重任。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核心是群众工作。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范围涉及千家万户,服务对象千差万别,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民生的改善息息相关,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在党委和政府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举措。社会管理是执政党的重要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都对社会管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工商部门在政府的四大职能中,主要承担市场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部分行使或参与行使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其他三项职能。构建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都与工商部门法定职责紧密相关。工商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依法行政、推进职能到位的必然要求。营造和维护健康规范、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社会管理工作重要的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通过市场秩序表现出来,人民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问题的市场秩序要求更高,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价值观念问题对社会管理有一定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舆情管理带来新的课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有许多任务。充分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作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在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突出利益问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队伍战斗力的客观需要。通过近年来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省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热情饱满,素质明显提高,执法效果不断增强,工商工作也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是,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在完善服务举措、强化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努力改进和优化各项服务措施,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密切各级工商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基层干部做好工商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工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认真总结全省工商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经验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省工商系统在服务民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组织引导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完善举措,有序推进,初步建立起了具有工商机关特点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一)抓职能转变,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认识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和改善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工商部门的立业宗旨,着力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由传统的强势型、收费管制型向现代监管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大服务总量、促进服务升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吉林省工商工作实际,省工商局相继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实施意见》等20多个重要政策性文件,全省10个市州工商局共制定出台近百个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涵盖了重点企业、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农村改革发展、文化、应对危机帮扶市场主体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服务举措,在全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创新服务发展工作机制。在全系统建立了登记会商、工商联络员、年检扶持、优化登记、助推全民创业等一系列重点帮扶工作机制,促进重点企业、非公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合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再就业;突出抓好商标权质押、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出资助企融资三大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全力打造服务发展工商“品牌”。 经过积极努力,2010年全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12.74万户,比上年增长14.2%,是五年前的2.1倍。注册资本(金)达2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是五年前的2.7倍;个体工商户75.37万户,比上年增长14.0%,是五年前的1.6倍。资金数额26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是五年前的2.3倍;外商投资企业4305户,投资总额223亿美元,注册资本122.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5.5%和15.7%。企业法人户数和注册资本在我省首次出现双增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发展到11347户,出资总额达135.39亿元,带动40多万农民走上了合作生产经营之路;商标品牌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全省被认定驰名商标已增至51件,比上年增长75.9%,是五年前的3.25倍;共有413件商标申请认定省著名商标,比上年增长70%,是五年前的1.46倍;全省地理标志商标达到20件,全省的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农产品共实现销售额76亿元,产值40亿元,为14个区县160余万农业人口的就业提供了条件。仅去年全省工商系统就支持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506户,兴办个体工商户2940户,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万余人。

(二)抓效能提升,在维护市场秩序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高效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实现市场监管职能到位的需求,不断创新监管服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一是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严把市场商品质量关,加大重点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仅2010年,全省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2万多人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21057个次,检查食品经营者191万余户次,查扣、退市不合格食品6.5万公斤,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9个,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334件,案值498万元,罚没款445万元,确保了全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零事故”。二是切实加强市场规范管理。积极开展高密度、全方位、地毯式的市场巡查,努力做到广覆盖、无死角。集中组织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执法、治理商业贿赂、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农资市场监管、“三下乡”市场整治、“打假护软”、创建“平安市场”、取缔无照经营等重点市场整治活动,2010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6000人次,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43138件,案值达46879.7万元,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全面持续好转。三是切实加强消费维权。充分发挥12315指挥调度平台作用,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精心组织“3.15”消费维权系列活动,深入开展12315“五进”活动,积极推进“一会两站”建设,不断延伸消费维权触角。努力扩展外部协作范围,推行多方维权机制建设。2010年,全省各级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申诉投诉案件771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合计达1241.91万元。四是切实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完善充实了企业登记监管信用分类数据库、法定代表人数据库、综合执法信息数据库,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失信惩罚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针对不同管理类别分别采取激励、警示、惩戒和淘汰等监管措施进行跟踪监管,切实规范了企业行为,增强了企业信用意识,营造了诚实守约的信用环境。五是切实加强市场应急管理。制定出台了《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关于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和处置工作的通知》,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市场突发事件管理演练,完善了市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了工商部门市场监管能力。

(三)抓依法行政,在加快“法治工商”建设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服务发展、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从解放思想入手,着力培树具有工商特色的依法行政理念。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系统推行行政指导落实“四个统一”现场会、强化执法监督与法制保障工作座谈会等专项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指导性意见,逐步在全系统破除了不适应、不符合形势发展变化的思想观念,把依法行政融入到了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着力筑牢依法行政基础。研究制定了《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一系列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监督制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内外普法工作。“五五普法”期间,全系统累计举办培训班473期,培训人数达到37500多人(次)。组织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1100多次,参与活动的社会群众近四百万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普法学法氛围。三是从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入手,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推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同时,注重推进行政执法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在全国首创了“四段式”行政执法模式,全面推进行政指导,普遍实施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建立健全自由裁量规则和制度,积极搭建由12315指挥调度、广告监测、网络监管、移动执法平台组成的吉林省工商系统综合执法平台,推动了全系统监管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四是从强化层级监督入手,着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规范。通过采取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加强专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多种方式,全面拓展工商干部接受监督途径,促进了工商系统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四)抓基础保障,在提升自身素质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努力造就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工商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明确了凡属于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必须纳入集体研究范围的规定,做到班子多数成员思想不统一不决策,不赞成不决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采取成立省工商局政风办公室、市州局和省局主要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在网上开展述职述廉、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测试、加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等措施和办法,加强警示教育,规范从政行为,杜绝了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推进优化干部队伍的“亮盾工程”。建立了干部更新、强化锻炼、竞争上岗、培训提高、年轻干部培养五项机制,明确了干部竞争上岗、跨区域跨岗位交流、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凡进必考、凡上必考、凡提必考的规定。近两年,省工商局空缺的7名处室领导干部全部通过这种办法产生,占省局机关编制序列内处级领导职数的31%。全省系统共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361名,使全系统干部年龄结构逐步优化。同时,注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号召全系统围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这条主线,努力在突出“实践”特色上下功夫,在促进发展上求实效。开展了“解放思想促转变,争先升位创一流”、“服务长吉一体化,专题调研促落实”等八项活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三化统筹”、实施“三动战略”的实践中学先进、比贡献、当先锋;坚持与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紧密结合,去年和今年都立足工商职能确定了10件民生实事,引导全系统在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坚持与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组织省直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争、创活动。2010年在省直81户较大私营企业新建了党组织,总数达到了100户,党员数量由260名增加到792名,创先争优的积极效果在一些党建工作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开始逐步显现,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四是全面提升基层建设工作水平。在全系统实施了提升基层建设标准的“1100”工程。大力推进以树立“四可”形象、努力提升“五气”、争做“六个表率”为主要目标的基层党建工程,突出搭建具有基层特点、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党建工作载体,在全系统营造了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敬业奉献的良好风气。

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全省系统要紧紧围绕《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主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显著提升;以探索改进监管执法方式为重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效能有显著提升;以提振消费者消费信心为核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作用有显著提升;以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工商监管执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应用的水平有显著提升;以打造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导向,自身建设的深度、广度有显著提升的“五个显著提升”奋斗目标,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全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一)适应全省经济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构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五大体系”。

一是构建“兴业强企”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认真落实国家“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继续组织实施“兴企业、促发展”等活动,大力支持汽车、石油、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传统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矿产资源、独特生态资源产业的发展。通过健全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加快发展。同时,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企业,加快依法淘汰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二是构建“区域经济”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做好服务推进长吉一体化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重要节点和中小城镇建设的各项配套政策,制定促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政策环境。积极引导石油、人参、矿泉水、生物秸秆等区域特色经济板块以商标为联结或使用统一品牌战略,形成一批融入国内外产业链的知名产品群。着力培育大型专业市场,促进板块特色经济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积极助推地方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做优特色、做大品牌、做强产业。

三是构建“三农发展”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组织实施“兴三农、保增收”重点工程,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安全、畅通的农资生产和流通体系。进一步加快连锁配送经营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强农村经纪执业培训,加快推进订单农业发展,加大涉农格式合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模式,促进土地规范流转。

四是构建“品牌兴省”服务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驰名著名商标的申报和商标保护维权工作,深入开展“三书五进”行政指导和“商标服务进民企”活动,实施“老字号商标复兴工程”和“商标国际化工程”。规范和完善驰名、著名商标的推荐认定工作规程,建立省、市、县三级商标培育梯队。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基地“创建工程”,提升壮大区域品牌的整体效应。

五是构建“助企融资”服务体系,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沟通、联系机制,为企业融资设立工商联络员。与金融部门携手开展以《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办理年检、注册登记时机,搞好上门走访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相关企业融资需求,为金融部门提供必要信息。及时督促融资双方履行合同。

(二)适应建立统

一、规范、稳定、有序市场秩序的新要求,健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机制”。

一是健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防控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建立完善吉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系统和食品流通许可电子档案库。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强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实施信用分级管理,完善食品经营黑名单通报制度。大力推进食品经营者自律信息化水平。更新升级监管执法技术装备,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与水平。

二是健全经济违法行为监管的查处机制。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指导。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抓住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性执法领域,集中力量查办具有工商特色案件。加强“快速集结,紧急处置,妥善处理”综合演练,提高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执法办案效率。

三是健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分类机制。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对随意违约、不讲信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服务质量差的各类市场主体,及时划分信用等级,予以失信警示。推动行业部门信用建设为主线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打造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推动信用评级、担保中介、资质认证等中介鉴证机构的市场化健康发展。完善个体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制度,深化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扩大合同示范文本的覆盖领域。在广告、零售、物流等行业推广诚信经营自律公约,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文明集市、诚信市场等一系列信用创建活动。

四是健全重要商品服务监管的长效机制。引导、督促商品经营者完善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明确经营者的进货查验责任、记录责任、商品入市检验把关责任和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责任。推行重要商品协议准入制度,规范商品进货渠道,从源头上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安全。完善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确保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停止销售,下架退市。健全完善商品质量销售责任制度,指导经营单位建立和完善质量承诺、售后服务、投诉处理等内部管理措施。健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制度,依法开展商品质量抽样检测。建立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向经营者、消费者进行市场预警或消费警示。

五是健全市场交易行为监管的创新机制。有针对性地收集、分析市场监管执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执法疑难定性及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探索,着力加强对网络商品服务、行业垄断等新型市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的监管,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集中查办一批商业贿赂大要案件。坚决查处商业欺诈行为。深入开展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及时发现监管执法中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抓小抓早,防患未然,确保不发生大的市场监管事件。

(三)适应群众消费需求快速扩大、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新挑战,打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平台”。

一是打造消费维权平台。进一步完善12315平台的相关功能,建立健全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和消费预警提示的工作机制。

二是打造就业再就业平台。大力支持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个协、广协、消协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会、培训会、咨询会,为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打造高效办事服务平台。试点推动注册官制度,全面实现窗口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将办事窗口打造成为新的服务品牌。推动缩减照前行政审批,推动取消或改备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在企业设立、登记事项、登记程序和服务措施上,巩固和创新针对性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系列服务措施。推行属地年检和团体化年检,借用网络手段推行网上年检,以提高年检验照工作效率。继续推行和完善项目对接、功能区服务、“深入企业解难题”等服务措施,促进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畅通落户,推动开发开放先导区、经济开发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切实做好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打造平安市场建设平台。继续开展“平安市场”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积极参与整治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秩序的专项行动,促进安全生产。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等服务行业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五是打造快速反应移动监管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和突发事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稳妥处置,为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稳定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适应工商职能深度转型、干部队伍结构亟须优化的新情况,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工程”。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亮盾工程”。强化对各级局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推动市、县两级局和基层分局(所)建立年龄梯次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队伍。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大力推行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推行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招录适应工商行政管理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务员,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全员大培训和岗位大练兵活动。突出抓好以提升执行能力与管理能力为重点的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突出抓好岗位窗口、执法一线人员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信息化监管水平为重点的业务培训。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1100工程”。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内务管理建设,做到机构名称规范,责任落实,文化素养提高,班子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健全。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执法业务建设,做到依法办理市场主体准入,掌握经济户口情况,强化市场巡查监管,规范查办案件工作。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政治思想建设,做到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岗位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坚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开展工商文化建设,坚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三是实施“法治工商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严格审查执法主体,加强对重大执法事项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认真开展企业登记档案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积极做好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建立公职律师管理制度。搭建全省系统政务工作信息化平台,全面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办公。

四是实施“金信工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综合平台、全省移动执法指挥平台、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平台、领导决策辅助平台、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全省数据中心运维项目平台。延伸12315投(申诉)系统建设至“五进”,广告监测平台监测能力触及全省县以上所有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实施“党建工程”。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宣传和流动党员凝聚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具有工商机关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强化对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队伍管理权和资金管理使用权等廉政风险点的规范和制约。

吉林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臧忠生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办公室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