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题 目

武汉东湖学院期中论文

浅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院 (系) 管理学院 专 业 ???? 年 级 ???级

学生姓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曹雨

二○一一 年 十 一月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 键 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概述„„„„„„„„„„„„„„„„„„„„„2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含义„„„„„„„„„„„„„„„„„„„„„2

(二)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践„„„„„„„„„„„„„„„„„„„„„2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以及发展趋势„„„„„„„„„„„„3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3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发展趋势„„„„„„„„„„„„„„„„4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5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影响„„„„„„„„„„„5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6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

四、结论„„„„„„„„„„„„„„„„„„„„„„„„„„„„„„14 参考文献„„„„„„„„„„„„„„„„„„„„„„„„„„„„„15

内容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美联储向市场注入1.7万亿美元。但由于美国经济指标持久得不到改善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于2010年8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花费6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使美国国债增发量、美元贬值以及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进一步加大,给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动荡,也扰乱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秩序,更给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关 键 词:美联储 量化宽松政策 通货膨胀 影响

Abstract: In 2008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order to ensure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ty, the Fed launched the first round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From September 2008 to July 2010, the Fed injected $ 1.7 trillion to the market.However, due to sustained U.S.economic indicators did not improv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remains high, the Fed announced its launch in August 2010 the second round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spend $ 60 million to buy U.S.Treasury bonds.Fed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the additional amount the U.S.Treasury, the U.S.dollar depreci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 rises further increase, to the U.S.and the world economy more volatile, but also disrupted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more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currencies of other countries has brought tremendous preure.

Key Words: Federal Reserve System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Inflation Influence

3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概述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含义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

(二)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践

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其来稳定银行体系。

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1: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宽松:第二次量化宽松。美联储在11月份例会上决定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到2011年6月份,以延长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措施,进而以降低美国高达9.8%的失业率,并预防通缩。在14日的例会上,美联储重申将继续执行国债购买计划。这就是美联储推出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期望通过购买国债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1http://www.daodoc.com/zhuanti/finance/lhks/

4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

2010年4月份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令人不满意,失业率一直保持在接近l0%的水平,而通货膨胀率几乎都低于2%,这两个重要数据都不在政府期望目标内。一方面,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国会决议程序复杂的特点依然明显。甚至在通过了医疗改革方案之后得到了加强。寄期望于财政政策难以解决美国当前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名义利率依旧保持在接近于零的区间内,但长期利率保持着较高的水普通货币政策也难以凑效。出于这样的国内局势考虑,美联储2010年11月4 日宣布在2011年6月30日前再购买6000亿美国国债,拉开了美联储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序幕。其购的国债主要是中短期国债,预计在此后的6个月里每个月购买1000亿美金,如果算上美联储所拥有的在该段时间内到期的美国国债,其在此后8个月内购买美国国债的总量会达到近8800亿美金,平均每个月高达1100亿美金。

第二轮量化政策的正式出台,使美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与一年前有相似之处。美国经济增长在第二季度几乎陷于停滞状态,二度衰退阴影重现,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目前,大宗商品价格虽然降低,但由于海外商品价格上涨,美国市场食品、服装等商品价格都在走高。目前美国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近来就业、房市等数据虽然令人沮丧,但经济中不乏亮点。美商务部24 日的报告显示,7月耐用商品订单上升4%,达到今年3 月以来最大增幅。虽然,这一信息暂且缓解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心。但是从二次量化政策的开启到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在2011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失业率仍然高达9.2%的失业率,美国的经济形势仍旧没有得到预期的好转。

可见,美联储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沿袭了第一次量化宽松中灵活机动的特点,这一轮量化宽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维持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来刺激资产价格和物价,抵消低通胀预期,防止信用危机发生,从而达到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可能才刚刚开始,其操作创新性还远远没有达到第一轮量化宽松操作的水平。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仍然会继续发展深化,将对美国及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5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发展趋势

美联储未来的政策取决于二次量化宽松的政策效应。美联储公布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时并表示,将根据未来事态的进展对债券收购计划的节奏以及资产收购计划的整体规模进行定期评价,在必要时候对该计划作出调整。美国经济复苏的实质性改善仍需较长的时间,美国定量宽松政策或常态化。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美联储已经没有空间降低利率,唯一应对经济复苏不利和失业率持续高位的政策措施就是量化宽松。如果美国经济复苏的局势没有实质性好转,预计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仍将持续并常态化。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4月27日下午2点,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了自其成立98年以来首次新闻发布会,伯南克宣布将于2011年6月份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表态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很小。

2011年7 月1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出席众议院金融委员会就上半年货币政策情况举行的听证会。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美联储可能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他同时指出,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临时因素,预计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加快。伯南克当天在国会就上半年货币政策情况作证时说:“近期经济疲软持续时间将比预期 更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通货紧缩风险可能重新出现,表明有采取新政策支持的必要。”他说,美联储可能继续增加收购美国政府债券,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也可能降低银行向美 联储支付准备金的利率,以帮助降低商业贷款利率。去年11月,美联储推出总额为6000亿美元收购国债的所谓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这项政策到今年6月底已经到期。伯南克表示,如果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美联储将继续把原先的6000亿美元重新用于收购国债。

2011年9月22日,北京时间22日凌晨,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维持0—0.25%的现行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并将推出价值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这些举动基本符合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此声明的宣布也意味着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落空,但是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对全球各国经济的影响也更进一步的加深。

6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影响

2010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减速趋势。三大经济体除欧盟外,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速较第一季度相比明显回落,韩国、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减速现象。全球工业生产增长持续放缓,对外贸易增速回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随着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的“尘埃落定”,非美货币则纷纷应声上扬。2010年12月10日与11月3日相比,欧元兑美元上涨56点,澳元兑美元在0.988水平交易,英镑兑美元已升至1.5723,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也随之大幅走高至6.6653。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国出口和美国整体经济复苏。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很可能令美元成为套息交易的货币,将流动性输送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新兴市场地区。海量货币供应量,必定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资产价格飞涨,致使大量投机者进入市场,尤其是对能源和有色金属类价格的影响更为巨大,可能造成比目前还严重的泡沫。亚洲经济在这方面曾有过惨痛的教训。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资本流向亚洲国家,到90年代中期之后,美联储开始加息,资本回流美国。那些亚洲国家便经历了泡沫从形成到破灭的过程,最后演变成东南亚金融危机。

另外,美元通过投资、贸易、基金等途径大量流人他国,美元输入国可能会出现美元供过于求的市场现象,导致该国本币的升值,进而又会影响到该国的出口贸易,出口减少,造成进出口贸易的失衡。因此美元输入国的央行不得不用大量本币兑换美元。而美国因为大量向外输出货币,换取大量的物资回流美国,加之美国政府又在国内控制纸币的流量,就可能出现他国通胀,美国通缩的怪象。另外,由于受投机资本冲击的风险加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更加脆弱。美联储已经将利率降低到0—0.25%的低水平。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央行为抑制通胀,仍在继续升息。利差的扩大以及对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预期的提高,使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人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大了这些国家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风险。可见,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大结果是全球虚拟经济再次出现泡沫,大宗商品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基本面大涨,风险投资基金纵横于全球市场,泡沫破灭将导致二次经济危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在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

7

下,向市场输入大量的资金,使资金的流动性加大。在市场信心缺失,投资萎缩的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一旦经济好转,投资信心恢复,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则可能会转化为通货膨胀。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虽然短期内对市场有振奋作用,但是更对全球经济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主要阐述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给美国和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复苏不力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是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根源。美国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经济虽有所恢复,但在“流动性陷阱”的质疑和美联储资产不断膨胀的过程中,美国经济仍然处在低增长的边缘。2010 年一季度以来,随着一些财政刺激政策效应减弱甚至退出,美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开始二次探底,经济增长乏力;同时,美国失业率已经长期处于高位,就业疲弱抑制的消费和投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美国济复苏的重要因素。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之势。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6年时间里,美元较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已累计贬值40%。与一年前相比,美元与其他世界主要货币相比现已贬值9.1%。美元贬值的最主要推手,就是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低利率意味着低回报,这损害了美元的吸引力。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发行国,美元贬值给美国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美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加强,出口大幅增长。但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则是全球性的,美国自身也不例外美元贬值直接导致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值的提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美元贬值带来的出口优势,也引发了通货膨胀的担忧。

8

下图1 是2005-2011美国的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情况2

如图1 所示,尽管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已经连续4 个月下降,在2011 年3 月达到8.8%,尽管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失业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导致的(即一部分劳动力退出寻找工作的队伍)。虽然美联储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失业率下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美国的失业率仍然很高。

在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进入金融市场,美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速已经由2010年下半年的月均1.2%上升至2011年第1季度的月均2.1%,2011年3月份的CPI 同比增速更是达到2.7%。然而美联储更加关注的核心CPI(即扣除能源与食品的CPI 指数)同比增速,尽管最近3 个月以来不断上升,但截止2011年3月依然位于1.2%的低位,仍显著低于美联储核心CPI2%的隐含膨胀目标。

2 http://www.daodoc.com/

9

下图2 是2006-2011美国的CPI与核心CPI情况3

CPI表示消费者的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话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物价指数在经过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进一步的影响下,美国的 CPI同比增速已经由2010年下半年的月均1.2%上升至2011年第1季度的月均2.1%,2011年3 月份的CPI同比增速更是达到2.7%。在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进入市场后,致使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一度上涨。这就说明在大量流动性资金的进入市场后,给美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

3 http://www.daodoc.com/

10

下图3 是美国2005-2011短期、中期与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情况4

如图3所示美国3 个月国债收益率目前依然位于零利率附近。3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虽然有所上升,但依然低于危机前的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仅为3.4%,这说明市场上的长期通胀预期依然处于低位。

如以上3幅图表我们可以看出美联储二次量化政策在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对美国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对美国的失业率、消费者的物价指数和短期、中期和长期国债都有一定的帮助。大量的流动性资金的流入美国的金融市场,给美国金融市场补充了新的活力,使美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再一次的实施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以及更进一步的加速了美元贬值的进程。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美联储若采取新的定量宽松政策就会使得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出国门,给其他国家带阿里汇率波动、资产泡沫、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等诸多冲击。作为拥有巨额美元资产的美国最大债权国,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此次美联储更是在一次量化政策结束后又启动了第 4 http://www.daodoc.com/

11

二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用创造更多货币的方式来抵消外债,无疑会极大地稀释中国的外汇资产,使中国遭受难以避免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这还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1.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弱势美元将使得中国被迫面临大规模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中国面临的实际利率为负的问题也将更为显著,并且带来资产泡沫的隐忧。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仍然低迷,投资与消费需求尚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导致短期内美元供给相对过剩。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转变为热钱,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实际上,2009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导致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超过20%。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扭转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强调平衡国际收支,加大了进口的力度。实证研究表明,中国2/3的物价上涨是国际价格波动造成的。一旦进口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就会面对巨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还可能通过影响市场预期,产生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效应。在预期进口商品将要涨价时,中国的微观市场主体将理性地调整其经济行为。消费者将扩大或提前消费,投资者将加大短线商品投资,厂家将囤积居奇或提价销售,从而加重未来的通胀,结果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热钱的流入和过多的美元追逐有限大宗商品引起的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热钱的流入加速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必然带来外汇占款的增加,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形成了基础货币的内生性增长,央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如果此时央行不采取冲销的政策,并且在国内信贷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使得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的关系为:Ms=B*K5式中,Ms表示货币供应量,B表示基础货币,K为货币乘数。随着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发生了改变,外汇占款已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减少对金融机构、政府及非金融机构的债权来抵消外汇占款对货币投放的压力,通过发行中央 5 王克华、陈雨露:《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12

银行票据等方式回笼货币,或者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但是在热钱加速涌入,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2.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央行在一月内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按照宏观调控要求合理投放贷款。这些都旨在回收市场多余流动性对物价冲击及其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但因为美国大肆印钞和美元持续贬值将使得热钱大举进入中国,从而抵消了加息回收市场流动性的目的。

因为热钱流动与货币政策方向和目标往往不一致。当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热钱会大量涌入,迫使该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抵消了相关货币政策的效应。而当国内经济形势低迷或恶化,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的政策,热钱又会转换成外币迅速撤离,使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操作效应减弱。同时本币面临更大贬值压力,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降低公众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成效。不过,在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的国家,当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较大逆差时,中央银行有时会调节短期利率吸引包括热钱在内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促进实现外部均衡,因而具有较强的货币政策主动性。

而我国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控完全是针对经济内部失衡或为改变国有企业利息负担,因此由利率调整所引起的热钱流动与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内部平衡目标通常不一致。而热钱的隐蔽性使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央银行难以区分所结售外汇的性质,因而加大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的难度。当中央银行的调控措施经过一段时滞产生效果时,具有高度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热钱很可能因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又突然调转方向,使货币政策失效甚至适得其反。

3.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

热钱流入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联系密切,只要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依旧,热钱涌入中国的冲动就将保持。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国采取了小幅、渐进升值的政策。然而,人民币升值速度慢导致大量游资涌入,并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流入→新一轮升值预期→更多热钱流入的恶性循环。

13

美联储为刺激个人以及企业增加支出而大幅下调了利率,随着借贷成本日益接近于零,但是经济活动并未见明显改善,政策制定者通过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长期基准利率。美联储首先创造一定量的新货币,然后用它向商业银行贷款或购买金融机构票据。

实行此政策的正面作用:一是资产配置再平衡效应,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大量资金后,金融机构积极将其用于贷款、债券和股票投资,有效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二是告示效应,资金投放增加可能使人们走出悲观心理,促进消费和投资;三是时间轴效应,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长期利率等于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风险溢价,央行承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证实施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能够降低当前的长期利率,从而达到提高资产价格、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目的。

该政策也有其负面作用:一是对微观经济扭曲。美联储一旦介入国债甚至是企业债资产,将给经济带来扭曲。中央银行直接购买资产,等于行使了商业银行的职能,一定程度地参与到微观经济主体。在未来如何卖出国债的难题同样也将考验美联储,其买卖差价将可能给央行带来损失。特别是,如果买入国债而无人跟随的话,经济风险将都集中在中央银行身上。二是逆向操作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央行需要保持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复苏将会长时间地保持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因而会增大通胀风险。货币政策的逆向操作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未来回收流动性的时机和方式都将是一个大问题。

4.中国的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出口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又是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美国经济的放缓以及美国货币流通量放大导致的美元贬值,将会抬高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还会进一步迫使人民币升值,因此对我国出口以及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中国的货币投放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贸易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差,为了促进贸易稳定发展,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承担着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责任,购买外汇储备成为人民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将从两个渠道促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增加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其一是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贸易

14

顺差。2010年11月,中国的出口增长达到35%,贸易顺差增加229亿美元,彻底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霾。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望继续扩大,如果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变,外汇储备增加就会导致更多的货币投放。其二是给中国造成热钱冲击。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继续保持极低的利率和贬值的趋势,迫使美元持有者采取行动规避汇率风险,经济增长显著而且具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中国首当其冲,最容易成为热钱冲击的对象。按照常用的计算热钱的方法,即“在国家外汇储备增加额中,减去贸易顺差额和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来估算,2009年我国热钱流入规模超过1400亿美元,2010年热钱流入规模更是逐月增加。就在美国宣布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11月,热钱流入量就高达841亿,创下年内新高。大规模的热钱流入将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为了打击热钱的套利动机,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防止资产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中国央行不得不维持较低的利率,进而刺激贷款和货币数量增加。笔者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AR方差分解的研究发现,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2年,美国的货币数量增加与中国的广义货币增加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中国1/3的货币数量增减变化是由美国货币政策导致的。因此,在不采取其他特殊政策的情况下,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无疑会提高中国的广义货币增幅。结果是中国GDP增长更快,局部地区或者局部行业物价上涨更高。

随着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如期结束和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的开始实施,使美元信用的进一步放大,美元将会面临再度贬值,从而导致中国持有的美国长期国债未来面临更大价格下降的风险,我国外汇储备将会再次面临较大缩水,使我国的贸易出口面临更严重的形势。

15

四、结论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内部的经济问题,而且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世界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影响,更进一步的加速了美元贬值之势,影响了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经济秩序。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反映了美国“以邻为壑”的政策取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经济问题,但是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也扩大了全球流动性泛滥范围,迫使他国的货币急速升值,加大其通货膨胀的压力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同时政策本身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有限,反而会加大美国长期通胀预期,动摇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特别是作为最大的储备美元货币的国家中国,更应该将流入的资金按照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差异化的治理方式,运用多种政策组合以规避该政策的影响。同时,应以此为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并积极为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国门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美国,不断的向金融市场加入流动性的美元资金,虽然使本国的经济问题的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也致使全球经济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不仅动摇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而且也扰乱了世界经济的秩序。世界各国应积极面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为自身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美国大量流入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资本能为其所用,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6

参考文献:

[1]穆争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3]李德峰:《金融市场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解读

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美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QE3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出背景及对中国经济影响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材料]

QE是什么 美联储历次QE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浅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浅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