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2: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中共襄樊市委 襄樊市政府

2009年第9期 ——政治建设

近年来,襄樊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在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适应形势变化,把加强基层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维稳任务艰巨繁重。在这样一个阶段,有些基层组织的状况与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本应在基层解决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越级上访,矛盾上移;有些矛盾纠纷本应得到及时化解却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导致矛盾激化;一些本应能够及时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造成工作被动。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做好维稳信访工作。而做好维稳信访工作,必须以加快发展来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赢得民心;必须努力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必须加强政法和综合治理工作,牢牢掌握维护稳定的主动权。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最迫切的是增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功能,最关键的是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维稳信访工作格局和制度体系。为此,襄樊市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形成了网络健全、整体联动、信息畅通、事态可控的维稳信访工作格局。

二、整合力量资源,构建基层维稳三级联动工作体系。针对基层工作存在的部门配合不力、相互协调不够、上下衔接不紧、力量资源分散等问题,从2007年开始,襄樊市把县、乡、村三级维稳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以县市区为主导,以乡镇街道、村和社区为重点,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整体联动、运转高效的基层维稳信访工作体系。在县市区:以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为依托,从纪检、监察、维稳、综治、信访、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抽调人员,实行集中联合办公,统一协调本地区维稳信访工作,预防处置突发性事件,协调处理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在乡镇街道:建立综治维稳联动中心,由党委分管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配备一名专职副主任,整合综治、信访、公安、法庭、司法、民政、土地、城建等部门力量,实行集中联合办公。实行群众来访联接、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发事件联动。在村和社区:建立综治维稳联动工作室,由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治保调解主任兼副主任,社区民警、治调人员、治安协管员、村民小组组长和群防群治队员等参与,实行纠纷联调、治安联防、重点人员联管。每个村和社区都建立群众治安巡逻队,同时建立治安中心户,推举老党员、老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担任治安中心户长,组织群众开展联防、联调、联教等活动。维稳信访“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强化了维稳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明显减少。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视察襄樊时,对我市建立“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加强维稳信访基层基础建设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三、完善制度,保证基层维稳信访联动工作有效运转。主要是建立、完善四个方面制度。一是各级党政领导接访制度。每周二为市级党政领导接待日、每周一为县级党政领导接待日,各乡镇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坐班接访,保证市、县、乡每个工作日都有领导接访。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在全市推行“纠纷在一线调处、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落实”的“一线工作法”,县市区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村和社区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限期调处,就地化解。属于跨区域本级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按程序向上一级报告处理。三是村级“说事”制度。全市统一将每月5日、15日、25日定为村级“说事”日,让有诉求、有困难的群众到村委会(居委会)“说事”表达意见,村里(居委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上级反映解决。四是相关配套制度。主要有四项:(1)市、县两级维稳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维稳信访形势,研究解决重大维稳信访问题。(2)督查督办制度。组成11个督导组,常年对各地各部门解决信访问题情况进行督查巡视。(3)化解突出不稳定因素专项工作制度。在国土、建设、教育等部门设立8个工作小组,预防和化解涉及本部门的突出不稳定因素。(4)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制度。一旦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确保做到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向上报告、第一时间掌握事件起因、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四、加强保障建设,增强基层维稳组织的功能与活力。一是探索建立村(社区)工作保障和干部待遇保障“两保障”机制。市财政从2005年开始,每月为村党支部书记发放100元生活补贴。在试点的基础上,启动了村级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予以补贴。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市级财政拿出903万元补贴资金,分三批新建、改扩建村级办公场所,基本达到了“村村都有功能适用的办公活动场所”的要求。实施了社区建设“111工程”,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对社区工作者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工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对每个社区补贴1万元办公经费。二是保障基层维稳信访经费。按照县级年人均0.4元、乡镇街道年人均0.5元和村每年1000元的标准,落实综治经费预算。投入1600多万元,为公安派出所(队)配备警车、电脑等,改善装备条件。对县、乡两级信访工作经费予以足额保障,各个县市区都单列了信访稳定专项资金。三是努力改善基层维稳信访工作条件。县市区新建和改建了群众来访接待中心,配备了工作用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乡镇综治维稳联动中心都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场所。四是加强基层维稳信访工作力量。抽调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带人带编”充实到县市区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从选调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安排到维稳信访部门工作,对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和拟提拔的后备干部先安排到信访部门锻炼。■

基层基础建设

生态体系:三级联动建美丽家园

构建综治工作联动平台

构建舆情报告网络 打造三级联动平台

基层基础建设意见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三帮扶工作 三级联动 网络覆盖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 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

三级联动大接访综述

文化市场三级联动工作总结

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