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期末考试题(五)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2011年上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题

(五)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

1.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继承和发展关系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坚持与时俱进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7.实事求是的前提是()

.解放思想

8.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0.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农民阶级

11.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革命领导权不同

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是()

全行业公私合营

1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大力发展生产力

14.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初步确立

15.社会主义本质中摆到首要地位的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6.邓小平在领导全党重新解放思想,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

社会主义的本质

17.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发展问题的最著名的观点是()

.发展是硬道理

18.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

已经转变为()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在()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邓小平最早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2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改革

2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由()

A.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2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收入

25.按劳分配是()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2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是()

有法必依

27.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前提和基础

28.政治体制改革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这是为了()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31.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32.“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名言出自()

A.《共产党宣言》

33.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会议是()

C.十六届四中全会

34.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①民主法治 ②公平正义 ③诚信友爱 ④充满活力 ⑤安定有序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

.政治保证

36.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的时间是()

2005年

37.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是实现()

A.和平发展

38.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胡锦涛

39.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一大优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的

是统一战线

40.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不断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

4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C.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D.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4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3.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A.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4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B.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D.只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去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45.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

D.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46.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B.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C.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D.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47.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

A.为了解放生产力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8.股份制是()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D.判断其所有制性质的关键是看哪种所有制掌握控股权

4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A.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B.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

C.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D.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5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51.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有()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52.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就是()

A.用经济交流的手段来解决

B.用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D.力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但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

5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战略思想有

()

B.两个中间地带

C.三个世界的划分

54.我国社会新阶层出现的具体原因包括()

A.经济制度发生了变化C.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55.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是因为()

A.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B.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

C.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

D.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三、判断题(对下列观点或命题进行正误判断,每题1分)

56.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A.正确

57.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A.正确

5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错误

59.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其实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

A.正确

60.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理论和学说的总和()

错误

6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一国两制不动摇()

错误

62、武装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唯一形式 ()

错误

63.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A.正确

64.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A.正确

65.和谐社会所强调的充满活力就是身体健康、热爱体育()

.错误

四、材料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材料一: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末来》,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这份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给出了一个确切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1989年5月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全面而权威的论述。《声明》认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持、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材料二: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惩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目前,我国的发展与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不断加剧。面对增长的人口、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自然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66.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作出的正确选择是()

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7.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

A.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

B.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

C.它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D.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8.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

A.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B.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C.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D.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倡导生态文明

6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A.经济建设B.人口增长

C.资源利用D.生态环境保护

7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A.发展循环经济

C.发展低碳经济

7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考虑()

A.人口承载力B.资源支撑力

C生态环境承受力

7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文明发展道路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

73.我们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

A.从重经济增长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

B.从环境保护滞后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

C.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

D.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74.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

A.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

B.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C.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

D.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75.低碳经济是指()经济模式

低能耗B.低污染C.低排放

期末考试题

期末考试题

公共关系期末考试题

期末考试题(四)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

高二期末考试题

信息技术期末考试题

弟子规期末考试题

期末考试题(二)

期末考试题(三)

期末考试题(五)
《期末考试题(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