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绪论:民族和民族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6: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当今世界有两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一个是民族问题,一个是宗教问题。民族问题,非常突出、非常复杂、非常敏感,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也是影响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在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时,我们感觉离我们很远,但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2009年发生的新疆“7·5事件”,就使我们感觉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安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因此,我们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介绍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况、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中的宗教因素、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热点、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演变对我国民族工作的警示等内容。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概况,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民族问题的困扰;掌握民族问题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国际关系乃至世界和平的影响;认知和理解中国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增强从国际视角看待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能力。

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穿插讨论。期间,观看1—2部相关民族问题的电影。

考核方式:论文考核。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绪论:民族和民族问题(2学时)

本章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之一:关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包括民族的定义、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发展演变和民族的消亡。通过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揭示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为科学认识民族现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民族

(一)民族定义

1、人们对民族的不同认识

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但它是一种古老的历史现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人们对民族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古希腊学者曾使用“民族”一词,并开始记述民族的一些特征。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西方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使用日益普遍,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开始对民族进行新的界说。nation——民族;

中国古代有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也对民族的特点有过记述。《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北面、东北——胡;东面——夷(东夷);东南、南方——越(东越、南越等);南方、西南——蛮(南蛮);西北——狄、戎等。“东夷、西狄、南蛮、北戎”

中国使用和定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是在19世纪后半期。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1913年,斯大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民族特征论述的基础上,在分析当时欧洲和俄国民族实际情况,批判国际机会主义者唯心主义民族理论过程中,给民族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标志。

共同语言是民族的一个特征。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在民族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共同地域是民族的又一个特征。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是民族形成的物质条件之一,对民族的其它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有制约影响作用。

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的第三个特征。它主要是指经济的联系性,或叫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第四个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历史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综合反映,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是抵御民族同化的深层堡垒。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维族、回族中一个人受侮,视为整个民族受侮辱。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

民族共同体不同于氏族、部落共同体。民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氏族、部落是以血缘联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血缘联系不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

民族共同体不同于种族共同体。民族是具有四个共同特征的人们共同体;种族是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们集团,它是以生理特征为区别的标志的。

民族共同体不同于国家共同体。国家不—定要有共同语言,如多民族国家;民族则必须有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体也不同于宗教共同体。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宗教共同体是基于同一宗教信仰组成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是基于四大特征组成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与宗教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一个民族的人们可以同时信仰多种宗教,可以改信不同宗教,几个民族也可信仰同一种宗教,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是同一个民族;宗教不是组成民族的必备条件,也不是划分民族的基本标准。

5、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实践运用

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大贡献,在中国的民族识别等工作实践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的民族识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取得很大成就。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o年到1954年,经过识别,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间,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民族早已被确认外,其他被确认的少数民族有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侗、东乡、纳西、拉古、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 。民族学家黄现璠对壮族的确认,方国瑜对纳西族的确认,都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第二阶段是从1954年到1978年年底,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么佬、布朗、讫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哈巴等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7年。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

现时,在全中国的未识别民族人口大约有73万人。

被归纳为未识别民族的中国国民,其居民身份证上民族栏目会填上人群(未识别民族)的名称。例如僜人在居民身份证上民族栏目为:僜人Dengren。僜人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积累与发展,衍生出灿烂辉煌的多民族文化,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数千年代代相传,绵延不息。在众多的民族之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民族成分因其独特的习俗和文化而尚未识别,如夏尔巴人、克木人、白马人、摩梭人等。这些特殊的民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旅游的拓展,激发了人们的地理发现热及民间和传媒自发的考古兴趣,使得深居深山老林的少数民族慢慢被熟知。夏尔巴人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世代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夏尔巴人,是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群,至今仍属中国的未识别民族之一。他们深居深山老林,过去几乎与世隔绝,后因为向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各国登山队当向导或背夫而闻名于世。 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让英国登山家亚瑟·韦克菲尔德感叹不已,他写道:“这是老人、妇女、男孩和女孩组成的花花绿绿的搬运队伍,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上,他们背着80磅的器材设备却能攀登自如,一些妇女甚至还背着孩子!晚上,这些„高山搬运工‟睡在帐篷外边,只找一块大岩石挡风,他们似乎并不在乎夜里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

(二)民族形成

1、民族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民族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形成的特定人们共同体存在形式。

第一,民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地缘关系的确立是基础。 第三,国家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形成提供了政治保障。

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的民族,其社会性质是不同的。

2、民族形成的过程和时间

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氏族、部落之分。

从氏族部落解体到民族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社会过程。

到原始社会末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发生了两次社会大分工。分工又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一切加速了氏族制度的瓦解,为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逐渐向民族的地缘关系过渡,前者最终被后者所取代;氏族部落的分散的地方局限性逐渐被民族的统一性所取代。

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逐渐形成;民族是人类社会最初形成的国家的伴生物。 民族形成的过程,是和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部落制度向国家制度过渡的过程相一致、同其始末的。

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确立初期的过渡时期形成的。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第一,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原生民族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一般都经过了血缘部落到地域部落的过程和部落联盟的阶段。

第二,从原生民族分化组合形成次生民族。在原生民族形成后的演变过程中,有分化、同化、组合现象,这一过程中民族重新组合或形成有它自己的规律。

第三,资本主义殖民制度下形成再生民族。在资本主义殖民制度下,大规模的洲际移民,在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大洲混合催生了许多新的民族类型。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三)民族发展

1、民族发展的一般动力和制约因素

民族形成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社会生产力,分工及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由落后转向先进,民族由低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 民族结构是影响和制约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因。 民族关系是影响和制约民族发展的重要外因。 自然条件对民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民族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类型

民族形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民族在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形成以后,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发展阶段。民族和它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不同的民族类型,标志着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第一,民族社会的正常发展。按照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正常的民族发展模式。

第二,民族社会的滞后发展。民族过程长期滞留在某种社会形态中,未能及时实现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和过渡,被认为是落入了滞后或畸形发展的轨道。

第三,民族社会的跳跃发展。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民族的跳越性发展。民族跳越性或跨越式发展,只有在具备一定内部条件,同时受到外部因素强烈影响和刺激的推动下才能发生。民族跳跃性发展对民族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这种发展也可能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

4、民族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一,物质生产的发展与物质文明。民族发展的主要内容与社会生产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制度文明。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第三,精神生产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包括民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思想、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精神信仰等。

第四,族体形态的发展与体质文明。包括族群生命力和个体生命力的增强和优化。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民族发展,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质量的提高,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5、社会主义社会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为民族融合创造条件的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前进道路。 社会主义时期,在保持社会主义原则和内容的前提下,民族特点得到发展,各民族之间共同性日益增多,差别性日益减少,各民族日益接近。但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历史时期,民族和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

(四)民族消亡

1、民族消亡的含义

民族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将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走向消亡,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民族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世界各民族的特征和差别的最终消失,即民族融合的实现。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实现的标志和结果。

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缓慢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不能用人为的、强迫的、爆发式的突变方式来实现。

民族融合是一个过程。民族融合因素的不断积累为民族融合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民族融合因素是指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相互交往联系中出现的共同性的因素,是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心理、习俗、信仰等各方面逐渐形成的实现民族融合的某些必要条件。

民族融合因素和民族融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是有区别的概念。

民族的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然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民族消亡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民族消亡的条件和时间

民族融合是在全世界民族范围内实现的世界性过程,是民族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民族消亡的决定性因素。民族消亡这一自然历史过程的根本动因在于生产力这一物质力量的高度发达。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消亡不可逾越的物质基础和历史阶段。 社会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是民族消亡的重要条件。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灭,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融合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任务之一。

总之,全世界各民族高度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民族融合必要的前提条件。

3、民族消亡的途径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根据民族发展的规律,指出了民族消亡的途径。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历史规律。

民族消亡是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的。

民族特点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客观发展过程,决定了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的独特的过程和特点。

民族发展与民族消亡间是辩证关系。民族特点的充实与民族融合因素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是互为条件的。民族越是发展,民族间共同性的东西越多起来。到了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种情况将更加明显。

但是,民族融合是客观规律,民族融合不能作为人们的行动纲领和口号。人为地干预和违背民族发展规律是非常有害的。在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理论上曾出现过差错的历史教训应该记住。

二、民族问题

(一)什么是民族问题

1、民族问题的概念

民族问题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方面讲,民族问题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发生的一切矛盾问题。从广义上讲,民族问题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2、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

民族成员个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民族群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以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形式反映出民族关系。

间接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与非自治地方或其他国家机关的矛盾和问题。 民族问题的内容可以包括:政治对立、经济利益冲突、文化碰撞、军事对抗„„

3、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

民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民族差别的存在。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别通常是指每个民族在四个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差别在民族社会中普遍存在,一旦有条件,它就会在民族之间交往接触过程中,成为产生民族问题最直接、最基本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的诱因。二是人为因素。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内部存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扩展、延伸到民族之间,导致民族问的压迫剥削和矛盾斗争,进而形成为民族之间的对抗关系;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执政党和政府由于某些主观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有关民族政策、措施不当,而出现民族问题。

(二)民族问题的特性

1、普遍性:民族问题在世界多民族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目前,全世界共有2000(一说3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截止2008年,联合国会员国为192,2011年7月南苏丹分裂出去建国,成为第193个)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民族多,国家少,这就决定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是单一民族国家。而且,民族分布地域与国家疆界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历史上的移民、战争、文化传播、经贸往来等各种原因,民族的分布地域逐步扩大,超出一国或几国范围之内。如遍及世界各国的华人现象,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陕西村(这些人被称为东干人,已达近12万)、美国加拿大的唐人街。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纯粹的完全没有任何异族成分的“单一民族国家”。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国家,其实,在日本北海道北部沿海就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阿伊努族,人口仅有2.5万人,还有近70万的朝鲜人。

一个国家多个民族的存在,就必然产生民族问题。由于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乃至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日常交往中,各民族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摩擦,而且很容易上升到民族利益、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的层面上。同时,历史上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殖民时代的民族侵略民族隔阂,以及现行政权对民族问题的处理失当等(如元朝实行的等级制度,日本对华侵略),也造成了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普遍存在的状况。当今世界不存在民族问题的国家很少,只是问题有轻有重,矛盾有大有小,表现是否突出和不突出。

2、敏感性:容易引发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民族问题一般涉及的不是社会的个别或少数成员,而是一个民族的整体。一个民族一旦在诸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受到歧视、干涉和破坏,就会认为是对整个民族的侮辱和损害,往往会因此引发民族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并有可能很快从一方面的问题,波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从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地方,甚至一场足球赛、一次交通事故都可能引起武装冲突,像小孩打架这样的小事也会触发两个民族的仇杀。

新疆“7〃5”事件性质——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起因误导为“6〃25”韶关旭日玩具厂群殴事件。2009年6月25日23时许,在旭日国际有限公司实习的女生黄某某在厂内准备回宿舍时,被一名新疆疏附县男员工追逐,从而引发疏附县员工与其他员工的争执、斗殴。造成120人受伤,其中2名员工死亡。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这次事件是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煽动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发言人迪里夏提向BBC表示,有1万名维吾尔人,因为不满当局对广东韶关玩具厂发生的涉及维吾尔人的群殴事件的处理,走上街头和平抗议,要求当局惩罚幕后黑手,“释放”被强迫到内地工作的维吾尔族人。乌鲁木齐“7〃5”事件已经造成1700多人受伤、197人死亡。其中,无辜死亡的156人(汉族134人、回族11人、维吾尔族10人、满族1人)

3、复杂性:政治化倾向显著,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世界民族问题的政治化倾向显著。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在原有国家内获取的政治空间,而是要彻底冲破现有国家的束缚,建立起完全独立的民族国家。如,阿塞拜疆境内纳卡州亚美尼亚族人企图脱离阿塞拜疆,进而同民族母国亚美尼亚合并而导致的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战争;土耳其境内建立库尔德斯坦独立国家的运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谋求独立问题;南亚次大陆锡克人的分离运动;泰米尔猛虎组织企图建立“泰米尔伊拉姆”的独立国家;车臣的独立运动等,都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政治倾向最为突出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往往和宗教问题联系在一起。在世界范围内,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成为全球的热点和难点。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冲突往往以宗教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宗教之间的差异也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纠纷。对许多民族来说,宗教信仰不仅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宗教组织、宗教礼俗也支配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家庭婚姻。宗教的介入加剧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增强了民族问题的敏感性,使原本就是复杂多端的民族问题难以解决。如在前南斯拉夫,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纠缠在一起,非常复杂。塞尔维亚族、黑山族、马其顿族以信仰东正教为主;斯洛文尼亚族、克罗地亚族以信仰天主教为主;穆斯林族(一部分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因信仰伊斯兰教而形成的一个民族)、阿尔巴尼亚族信仰伊斯兰教。在科索沃地区,塞族与阿族的矛盾分歧不仅表现在民族的不同上,也反映在宗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差异上。 一个美国基督教牧师焚烧古兰经,引发阿富汗数千人示威。联合国驻阿机构遇袭,导致12人死亡,7名联合国雇员被杀(2011.4.1)。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众多的信徒,其中有的宗教在一些国家中被奉为国教。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就会影响民族关系。

4、国际性: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表现之一,世界上跨境民族的存在。跨境民族(或跨国民族),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相邻的国家间跨国境线而居的同一民族。跨境民族久居边境、跨国而居的特点,决定了跨境民族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国外的同源民族发生连锁反应,引起他们的声援和抗议,甚至牵涉到邻国政府的介入,引发边疆地区动荡以及邻国间关系紧张。例如,俄罗斯对中亚五国的2500万俄罗斯人特别关注,声称要不惜一切代价用武力来保护境外俄罗斯人的平等权利。 斯里兰卡境内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斯政府于1997年采取大规模行动时,印度境内的泰米尔人迫使印度政府对此做出积极回应, 9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进行军事协助和食品支援,使猛虎组织得以保存。 泰国南部的马来族在其邻国马来西亚是主体民族,这使得泰国同马来西亚的关系始终存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表现之二,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方面。当今世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是国际社会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少数民族问题往往被放在人权的议题下讨论,从而产生了国际社会中的少数民族人权保护问题。这样,民族问题也就具有了国际性,通常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甚至会形成国际社会的干预和制裁。从现实实践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发达国家,通常会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的内政,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遏制他国的发展等。

如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利用,1999年3月24日,为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北约宣称南联盟在科索沃进行“种族清洗”或“大屠杀”,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当时,欧美为策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闹独立,美国公然将已被其列为恐怖组织的“科索沃解放军”从恐怖名单上删除,使其摇身变成了“自由斗士”,并以暴力行动对付塞尔维亚驻军和塞族人。而当塞尔维亚政府进行反击时,美欧则借此发动科索沃战争,并最终促成科索沃公投独立。(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没有能力挫败自己的敌人,到1997年11月,据估计,被美国正式列为恐怖组织的科索沃解放军只能召集到仅仅的200人。)

5、重要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六个关系到”: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6、长期性:民族共同体将长期存在,其消亡是在共产主义实现以后。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民族交往日益频繁、利益的多元性等因素带来了民族问题方面的许多新情况;同时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关系进行破坏„„,各种民族问题的解决也需要长期的过程,比如民族意识。

目前许多民族问题出现了三个基本动向:一是“明显的政治化倾向。二是“国际化倾向。”三是民族问题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表现在它与恐怖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恐怖主义正在日益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用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手段。在当前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在民族问题上制造事端 推行其“西化 ”和“分化”战略,增加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三)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内容主要是:一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低,与发达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因民族差距的存在,在经济权益、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还时常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和纠纷。“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换言之,主要是缩小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

《世界民族问题概论》讲稿:绪论

同繁荣的问题。其特点主要是四个交织:

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

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

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

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存在将是长期的。这是由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第一,民族特点、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只要民族长期存在,就会有民族差别;只要有民族差别,就会有民族问题。

第二,民族间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这是民族问题长期性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没有消失,国际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第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偏见、民族隔阂的残余,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这也是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第五,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影响的长期存在,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长期历史遗留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也将长期存在。

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专题复习

苏联民族问题12

浅谈新疆民族问题

云南跨境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英语演讲稿

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问题

绪论

绪论

绪论:民族和民族问题
《绪论:民族和民族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