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生哲学要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5: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2.3.4.5.6.人生 就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和完善人自身的实践过程。 人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人生内容:概括的说,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人的精神、理性。

人生的基本内容,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概括,即生存、享受和发展,这是人的三种需要。 生存和享受是人生最基本内容和基本需要,求发展是人生最重要、最高级需要,也是人生的内在动力。

7.人生的基本特征:矛盾性、主体性、社会性

8.主体性表明人是自己生活的拥有者和体现者,表明人作为主体,有自己的主见,能主动支配自己行动,能主宰自己命运,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及目标,并能主动地创造生活,还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9.社会性,个人作为主体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但个体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分子,作为阶级、民族的一员,他又具有阶级和民族的共性。必须遵循阶级的道德观念、民族的伦理意识。 10.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对精神不朽追求的典型概括,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11.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2.人生观是对人生关系、人生活动、人生过程的反映。 13.人生观的特点:时代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14.人生观在人生中的意义:1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观决定他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做人的标准;2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人生目标前进。3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制约这实现人生价值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贡献。4此外,人生观对调节个人与他们、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5.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16.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 17.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P6 1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与根本途径。

19.人生实践疾驶检验人生理论的唯一标准,又是发展人生理论的动力。 20.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 21.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 2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3.人有三大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 24.自然属性:食性、性欲、自我保存

25.社会属性:阶级性、民族性、劳动性、群体性 26.思维属性:理性、意识、语言、思维 27.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本质属性

28.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的重要方法:科学抽象法、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 29.剖析“人的本质自私论”P39:

30.个人: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的个体,是指一个现实的人。

31.个人既是物质生产时间活动的能动的承担者,又受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本身制约,这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 32.个人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实体,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具体的现实的人。

33.社会,是指以一定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形成的经济、政治、思想互相联系的人类生活的有机体。 34.社会本质特征:1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关系。3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5.个人和社会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1.社会离不开个人,没有许许多多的个人存在,便没有社会。2个人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个人的存在。3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4个人与社会的区别性

36.个人利益:是指一定社会中,个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总称。

37.个人利益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的特征。

38.集体:由有着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人们而联合起来的有机的整体。 39.集体利益:指满足集体的需要和欲望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总称。 40.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P50 41.弘扬集体主义精神:P50 42.“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观点批判:P56 43.主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类。 44.主体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

45.客体是作为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 46.客体存在的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自我客体 47.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P60 48.主体性:主体在对客体实现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点

49.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自在自然阶段、自知自觉阶段、自强自为阶段。 50.自强的主体性具有双重性质:1它是主体在认识领域中的自我丰富,体现着主体对知识、智慧的渴望和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2它又是在实践领域中对主体现实的把握客体能力的自觉训练。

51.自强的主体性标志着人的主体趋于成熟。

52.个体主体性发展演化经由自在、自然、自知、自觉、自强、自为的顺序。

53.人的主体性的个性结构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它们是人的主体性赖以存在和发挥的内在机制,也是衡量人的主体性高低程度的标志。 54.主体意识是主体性的发生机制。

55.主体意识:人作为主体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标志着人自身的发展水平。

56.主体意识是自我意识的升华。主体意识对主体性的发挥起着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作用。主体意识是人的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也是人的创造性地来源。 57.主体能力是主体性发展的机制。

58.主体能力就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所必须具有的能够表现、实现和确证自己的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它既包括在实践中认识、把握和操纵对象的能力,也包括主体把自身作为客体、支配自身的能力。

59.具体来说,主体能力包括:体力、智力、自我调控能力 60.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的核心

61.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62.能动性是人能够成为主体的根本特征

63.人的能动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主体在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它自觉的调动起潜藏在自身的生理、心理能量,并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这表现为活动的激情、需要和动机俄力量。二是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 64.创造性是主体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65.创造性包括观念的创造与实践的创造

66.自主性指的是主体具有不依赖于外在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活动的意志和能力 67.人的主体性对人生的意义:首先,人的主体性使人生活动具有目的、意义和价值。其次,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自己人生活动的主人。再次,人的主体性使人创造了人生的价值。 68.人生责任的三个层次:自我责任、角色责任和社会责任 69.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主体素质:P68 70.价值的本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而生成的意义关系。 71.价值分为三大类型: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 72.人的价值就是人的生命、生活的价值,即人生价值

73.重视人的价值的要义,一是要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人道主义的对待每一个人;二是要发挥个体生命的潜在的创造价值的能力,使之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做出贡献。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是人的价值或人生价值的全部内涵。 74.人的价值问题的明确提出,是在17-18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

75.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第一,人的价值具有创造性,第二,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第三人的价值具有社会性

76.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观念 77.人生价值观由三个要素构成:价值心理、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标准

78.价值心理:它是人生价值观最低层次的要素。它是主体内在结构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直接生发出的心理活动,具有自发性等特点。

79.价值认识:以价值关系为对象客体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80.价值评价标准:是价值观的核心要素。

81.社会价值就是指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活动等对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效用或有用性,也就是对后者的需要的满足、对后者的有效付出

82.自我价值则是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或他人)产生的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效用或有用性,即对自身需要的满足。

83.进行价值评价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立足于整个人类的立场之上,并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坐标。2.在价值评价上,应该既反对绝对主义倾向,又反对相对主义倾向 2.对于人生及其行为活动,不仅要看其客观效果、外在价值,还要看其主观态度和内在品性,看其内在价值。3.人生价值的评价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有量的规定性,应将二者适当地结合起来。4.在确立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后,加之评价应该是经常性的。

84.如何确立人生价值目标:正确的价值目标,是一种与历史前进方向一致的社会定向,它给人们指出符合历史必然性和人民利益要求的总方向,给人们提供“应该如何”的人生目的和行为准则。

85.价值目标可以分为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

86.个人的最优价值选择就是按照社会价值目标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得选择

87.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其次必须培养良好的人生价值能力 88.为民服务价值观的科学依据:第一,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是以唯物史观作为科学基础的,第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第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是无产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89.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第一,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立场上立身处世。第二,维护人民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自己言行的宗旨。第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90.人生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91.人生目的: 是人生理性的重要标志

92.人生目的: 是人生实践所要创造的未来人生在观念上的想象对象,是人自觉意识到的人生最终奋斗目标,是全部人生实践所要遵循的宗旨,也是整个生命历程所追求的境界。 93.人生理想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人生理想包含着人们对社会发展前景的构想,具有超前性的特征。第二,人生理想包含着人们的愿望、要求和奋斗目标,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的特征。第三,人生理想包含着人生奋斗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特征。 94.人生理想萌发于童年,确立于青年中期

95.人生理想的作用:第一,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人生力量的源泉。第四,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96.为什么必须选择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对自我人生有什么能动作用:第一,一个人如果真正想为人类解放和幸福、为社会进步服务,他必然会选择共产主义理想。第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三,“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第四,人在自我塑造中需要追求理想人格。总之,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生自我实现活动的指导思想,它是人通向 理想的未来,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和价值。

97.人生理想:可概括为四大类: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98.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 方面的消费性生活的向往,它包括人们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

99.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 100.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是做人的楷模和标准。 101.道德理想通常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指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其二,指一定或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的道德品质,人们往往把这种道德上的完善典型称之为理想人格。

102.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设想和规划。

103.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是最根本的,它规定和制约着个人的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104.信念:就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为实现某种理想,对某种理论、学说、思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它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105.信仰 :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一切言行的准则和指南,甚至深信不移。

106.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但信仰不是一般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107.社会主义信念:一般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和真诚的信仰。 108.社会主义信念包括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理想信念和道德信念

109.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第一,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二,实现理想要有献身精神,第三,实现理想要有真才实学。第四,实现理想要有学习前人并超越前人的民族气概。

110.对人生影响重大的选择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其次是社会职业的选择。再次是生活方式的选择。第四是人生观的选择

111.现实社会中青年的生活方式的类型:承受生活型、应付生活型、占有生活型、糊弄生活型和创造生活型。

112.人生选择具有社会性,根据自己的目的、意识和需要,自觉地选择自己活动最现实的可能性、途径和形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目前的和长远的利益,这是人的选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人生选择是客观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第二,人生选择与被选择的统一。第三,人生选择与责任的统一。

113.人生责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 所承担的不同社会角色的使命、职责和任务,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过失和不良后果所承担的责任。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这是由人的社会本质所决定的。其二,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负责。

114.人生责任 在人生选择中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首先,责任感和责任心支配着人生选择的动机。其次,责任感和责任心有助于人们形成人生选择的具体方式和具体方案。 115.人生选择的意义:首先,人生选择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其次,人生选择即是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再次,正确的人生选择是一生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关键。 116.选择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本身的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 117.所谓习惯,是指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刺激所形成的人们的行为及思维方式的较为固定的模式。

118.从众,是指在群体的某种压力下,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或选择,而产生于众人一致的行动。

119.为什么人们愿意随大流,愿意自动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第一,信息的压力。第二,信心不足。第三,群体的凝聚力。第四,群体的大小对从众有不同的影响,群体的人数越多,所产生的从众压力也就越大。

120.自知之明:一方面,要知己之短,不自恃,不莽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向别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要知己之长,发扬自己的优势,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121.提高自主性:自主性首先体现为一种生活的目的感、使命感,赋予生活以意义,其次自主性体现为清醒地自我意识。最后,自主性不要求过分的去顺应社会成规。 122.勇敢的拥抱挑战:首先要勇敢的尝试,其次运用情绪免疫消除情绪紧张

123.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24.道德的特征:首先,道德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其次,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再次,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第四,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125.道德行为:是行为者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126.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道德品质。

127.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关系:道德品质首先是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其次,道德品质是自觉意志的结果。第三,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总和体现。

128.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克己奉公,精忠爱国”的爱国主义传统;二“推崇仁爱好礼,强调人际和谐;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道德责任;四“修己慎独”与“勇毅力行”的道德实践传统

129.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参加道德实践。,道德德评价等活动 130.一般来说,道德修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可看作是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31.道德修养可以说是不断促使自我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内省、立志和实践三个环节。

132.进行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质,必须有适当的方法:(1)“知行合一”、“躬行实践”法。(2)批评、内省、知错改过法。(3)慎独的方法。(4)积善成德法

133.慎独:为中国古代儒家所特别推崇,是一种著名的自我修养方法。慎独要求在个人独处时,在无人监督的情景中,恪守道德要求,不作任何对不起良心,对不起公众的事。 134.新形势下应具备的道德素质:确立义利统一论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努力贯彻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攀登道德高峰。

135.爱情:是人类特有的、高尚的、真挚的感情,是男女双方在平等的条件下形成的彼此仰慕、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深沉、稳定、专一的感情。 136.爱情的基本特征:爱情具有自主对等性;爱情具有排他性和专一性;爱情具有强烈持久性。

137.爱情道德的内容:恋爱及爱情生活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恋爱双方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履行自己的义务。其次,忠诚专一是爱情生活中另一个重要的道德要求。最后,爱情生活中的双方应该举止端庄,持之有度,发展健康的交往方式,讲究爱情文明。

138.人际交往指的是人与人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139.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关系,是在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140.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一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141.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创造并提高了优良的环境,主要是其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共同协作,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共同奋斗。其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其三,人们可以从友好协作的和谐人际关系中吸取力量,增强信心,在人生业绩的创造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14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人生需要竞争 竞争有利发展。正确对待竞争。2人生离不开合作 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3 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在竞争与合作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个与集体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143.健康的定义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身体无疾病,无体弱状态;第二,精神康乐的完善状态;第三,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

144.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心身的潜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了解自己,正视自己。二 友善交往,乐与人处 三 接受现实,把握现实 四 心境良好,反应适度 五 热爱生活,积极工作 六 行为协调,人格和谐,七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145.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一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积极心理防御:认同、升华、补偿;二是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增进对自我的客观的认识;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不要过分追求完美;避免盲目竞争;学会调控情绪。三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培养积极的情绪;学会幽默;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信心;学会自我鼓舞、自我激励;建立美好的自我形象;发展与他人的交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46.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第一,心理健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第二,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要点
《人生哲学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