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做强科学特色 打造优质幼儿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0: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做强科学特色 打造优质幼儿教育 郭 颂

契诃夫说“科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美好的和最需要的东西。”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些与生俱来的特点正是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几年来,我园重视开展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科技特色“五星级”先进集体,也是我市唯一一所省“科学教育特色”幼儿园。我园遵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核心理念,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游戏精神融汇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真正做到教师有品质地“生活中教”和幼儿有收获地“游戏中学”。

一、创设科学特色环境,营造缤纷乐园

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我们要从幼儿实际出发,打造一个想看、能看、乐于看;想玩、能玩、乐于玩;想说、能说、乐于说;想摸、能摸、乐于摸,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空间。

1.温馨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尊重中成长

《指南》中提到:“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在活动实施中,我们非常重视给每个幼儿提供大胆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幼儿在被接纳、被肯定的积极向上的喜悦中,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徜徉。在一次泥塑活动中,瑄瑄把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了一起,他发现橡皮泥“变色”了,周围的幼儿看到了,有的也好奇地模仿起来,有的就报告了老师,说瑄瑄把橡皮泥弄坏了。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去批评瑄瑄,而是为了让幼儿明白其中的奥秘,给他们准备了多种配色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共同动手参与,自己探索发现,以“变、变、变”的游戏方式开展了“花裙子”、“变色鸟”、“玻璃滚画”等一系列活动,利用玻璃、积木等作为作画工具玩玩画画,利用三原色两两结合变成其他颜色的原理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知识。

2.回归自然的户外环境——让幼儿在阳光下成长

户外环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可选择的、具有挑战性的和创造性的活动场所。我园因面积限制,户外活动场地有限,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墙面、角落等空间,巧妙构想、精心设计,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快乐的探究乐园。

我们在边角区开辟了“种植园地”、“养殖区”,从播种到照顾植物,再到收获全部自己完成。幼儿会在收获了萝卜之后把叶子拔下来喂兔子;他们会观察叶子上为什么有洞;会试图寻找蚯蚓的家„„园地的周围是鹅卵石铺设的石子路,幼儿经常赤足在上面行走,让小石子刺激孩子们的穴位,也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和思考:为什么小石子那么光滑?为什么光滑的小石子踩在脚下会疼„„这些活动都是因为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而引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并开始主动学习和探索。

3.多元开放的室内环境——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

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进行一日活动的主要场所,活动室的探究化环境创设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及主体性。

1)“跟随幼儿”的墙面

室内的墙饰是幼儿探索活动的载体。它可以是科学探究活动之前的铺垫认知;也可以是活动过程的记录展示;还可以是活动成果的总结归纳,在这里一切都是缘于幼儿的需要。我们将从以往的着眼于墙面美化而转变为将主题墙饰变为幼儿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墙饰的布置成为幼儿自己的主张,看到的是幼儿探索的步伐,记录了幼儿真实的操作和活动后的奇思妙想。

2)“紧扣主线”的操作区

为了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真正感到乐在其中、乐在趣中、乐在奇中、乐在参与中,我们在每个班级都特别设置了紧随幼儿探究兴趣、紧扣集体教学主线的“科学操作区”。使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无法顾及的个别指导机会得以实现,引导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探索发现、学习成长。

3)投放适度的活动材料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是物质环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探索的主要对象。我们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充分的机会,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直接“对话”。我们“科学操作区”中都有一个“材料超市”。这个“超市”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材料满足幼儿不同的操作需要,所提供的工具材料也尽可能集学、做、玩、用为一体。教师还会根据幼儿的使用情况和兴趣点、知识点,经常对“超市”中的操作材料进行调整和补充,幼儿可以在这里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各种小实验、探索和设计、制作、记录活动。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多样化的材料,都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

4.丰富多样的功能室——让幼儿在个性中成长

设施完善的功能室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传统活动室及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令我园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更加的个性化。

1)奇幻科学宫,在游戏中探索科学

我园有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的“科学宫”,设有关于磁、光、力、水等领域的科学探索区等。根据幼儿年龄设置主题课程,通过幼儿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打造了一个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去主动探索、乐于探索的科学新天地。

2)幼儿智能活动室,在游戏中个性学习

幼儿园智能活动室是指依靠云端技术和移动互联创设的功能增强型活动室。我们投资60万元打造了一间90平方的智能录播教室,配有智能录播系统、定位追踪摄像仪、触摸屏电视等。我们还增设幼儿用设备,包括内置各种学习资源和平板电脑等,逐步完善智能活动室的设施配备。教师和幼儿可以在这里围绕主题进行探索性学习,家长也可以通过相关系统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甚至远程参与教学活动。

二、科学探究生活化,感受多彩生活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自然的生活中,抓住每一次机会,细心观察,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把幼儿在不同场合获得的科学经验系统化、整体化,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

1.内容选择生活化

科学教育的内容支撑着科学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因此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来充实和调整原有的科学教育内容。在观察小兔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突然发现只有白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而小灰兔的眼睛是灰色的,这个发现让他们惊奇不已。这是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幼儿产生的新问题,于是,教师抓住幼儿提出的问题,作为形成和丰富主题的生长点,及时跟进,调整了原先的设想和计划,设计了科学活动《谁是红眼睛》。幼儿对不同颜色兔子的眼睛进行比较,并和老师一起查找有关资料,最后得出了结论:一般说来,兔子眼睛的颜色和它们皮毛的颜色是一致的,比如灰毛兔的眼睛,就呈灰色。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白兔眼睛里的血丝(毛细血管)反射了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此外,对幼儿在生活中进行科学知识渗透,是一种潜在的科学课程,日常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很好的课堂:洗手时候,感知水的特性;进餐时候发现食物的变化,大虾变红了、青菜变小了;散步的时候,观察植物的变化„„这样,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诸多环节来渗透科学教育,既能使幼儿轻松、自然地获得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又能让幼儿随时随地地感受生活中科学的有趣和用途。

2.活动方式游戏化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告诉我们,幼儿早期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非正规的学习,幼儿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他们的学习大多是发生在自发的活动和游戏之中。用游戏的方式来设计、组织科学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发挥创造的潜能,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也是我们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如在感受“光滑和粗糙”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买来了一些小泥鳅,提供给幼儿各种材质的材料(薄膜手套、毛线手套、菜叶、塑料袋、洗碗布等),组织幼儿玩“捉泥鳅”的游戏,通过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捉泥鳅,感受光滑与粗糙的特性。还有《有趣的影子》《有趣的光》《认识磁铁》等活动,教师都可以运用游戏法(如踩影子、你追我赶、小猫钓鱼„„),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再如:幼儿天性爱玩土、沙,教师们就让幼儿过足了“粘土”瘾。在土山上,孩子们有的像轮子一样滚下来——感知坡度;有的下滑——感知土质;有的挖洞——感知土的软硬度;有的让水从山上流下——感知高低;搓粘泥人——感知泥土的黏度和可塑性;最后,孩子们挑拣粘土做盘子、小碗、小桌子、椅子,做出了一套套“娃娃家”用品,泥乎乎的小手,脏乎乎的衣服,但孩子们在活动中无比愉悦、满足„„

四、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三位一体”打造科教平台 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已形成当代教育的格局。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首先我们鼓励家长主动为幼儿参与科学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使家长知道每一种教育资源都是孩子开阔视野的最好的学习课堂。在教师的发动下,家长积极行动起来,如:在“手机用处大”活动中,电信局工作的家长把孩子们带到电信局,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向幼儿介绍了不同型号、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各色手机,让孩子们试拨、试拍。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仅了解现在一些手机的多种用途,还讨论设计出电视直播手机、潜水手机等未来产品„„

其次,家长中也不乏有较高科学理论水平的,我们就把这些有职业专长的家长请来幼儿园指导科学教育活动,促进教育活动的互补性。请家长进课堂给孩子们当“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演示,会使孩子们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如我们请在消防队工作的家长来园讲解防火灭火的知识,进行现场表演,增强幼儿对火的感性认识;我们请来在气象局工作的家长来为幼儿讲解天气预报制作的常识以及如何进行天气预测等。

此外,我园周边社区蕴涵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集特色美食与传统工艺为一体的“老街坊”街区;有鸟鱼花木集中的“花鸟市场”;有热闹的“宣武市场”;有超市、有小学、有邮局、手机市场„„这些资源为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社区资源。

2.走进“微”时代

我们致力打造信息化的儿童乐园。建立了自己的科学课程资源库,将优秀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游戏设计、科技小制作、精彩的课件、照片等在每个班级共享,使大家不断地相互学习。我们的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平台中搜集、分享了许多适宜亲子参与的科学探究小活动,供家长学习交流。

QQ、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网络资源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开辟了我市第一个幼教领域的微课社团,教师将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录制下来、剪辑、上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校园网和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平台观看微课视频,寓教于乐的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 科学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关注周围生活、回归幼儿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魂”。如今,科学教育已然渗透在我们的环境、区域、课程、资源中,我们愿将这积累的点滴汇聚成河,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究的河水中快乐徜徉。

打造中职汽车专业优质特色品牌

凝心聚力打造幼儿教育特色品牌

打造特色

如何打造特色优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探索特色教育模式 打造优质品牌学校

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做强蔬菜产业 打造菜篮子工程

做强德育特色,提高育人实效

龙城区立足区域特色打造旅游强区

团林乡打造特色强镇工作汇报

做强科学特色  打造优质幼儿教育
《做强科学特色 打造优质幼儿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