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绘画中永生》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赏析

一、教学目标:

欣赏部分外国肖像画代表作,了解肖像画诞生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研究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的一些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以作品产生的年代为轴,引导学生了解肖像绘画的作用和演变风格。体会不同时期的绘画审美。

难点:用辩证的眼光来理解和接纳外国肖像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快速浏览全课的欣赏内容,找找他们描绘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

(画人物)——由此引出肖像画的概念(参考小卡片)

2肖像画可以画几个人?画哪些部分?(肖像画的分类) 3课题分析:“永生”是什么意思?怎样在绘画中获得“永生”? 看书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和绘画把人物有形或无形的因素捕获并细致地描绘在画布上,使他们获得“永生”。 (设小问题:“有形”和“无形”的因素指的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分析具体绘画作品,体会不同时期肖像绘画的作用。

在照相技术诞生以前,要记录一个人物的相貌,除了文字,绘画是最直观的方法。 ① 观察作品《少女肖像》,分析其中的有形和无形的因素。

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明了少女美丽的容貌、矜持的神态和不凡的气质;而无形的因素就通过道具展示给了我们:手中的书本向我们展示了少女的上流社会的身份,因为当时读书是一种高尚的娱乐。我们可以推断出肖像画最早的作用:记录上层社会人物的样貌。 ② 观察作品《蒙娜丽莎》,分析肖像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

教师介绍中世纪绘画的选材特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改进,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歌颂“人”的价值的原因。

从几个相关故事了解绘画:a画面中蒙娜丽莎的身份以及“神秘微笑”的来由(弗洛伦撒贵族夫人、丧子之痛),b达芬奇自画像之谜(达芬奇的身世及创作意图),c无形因素的体现(“无眉”之美)。通过分析和理解,对肖像画早期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③ 观察作品《雅典学院》和《达芬奇自画像》,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群像画)的作用

教师介绍画面的构成和主要人物,学生讨论分析画面的主要内容,猜测画家自画像所在的位置。通过分析,得出群像画的作用:进行加工和创作,表达对先贤的崇敬和对自己的肯定。 随着时间推移,继续欣赏和分析作品 1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延续 观察作品《马拉之死》。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讨论题“我是侦探”:马拉是怎么死的?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阅读文字介绍,找出答案。教师介绍作者大卫所处的艺术创作年代,提出“新古典主义”的绘画流派,根据绘画得出肖像画另外一个重要作用:记录历史事件的发生。

2 问题:肖像绘画和照片的异同之处 同:记录人物样貌;

异:照片还原真实,肖像绘画可以艺术加工,表达个人情感。 提醒学生注意:变化就要来了!

3 观察近现代肖像绘画作品,分析各种不同的作品给人的感受

19世纪之后,照相技术诞生,肖像绘画是否就此推出历史舞台呢?肖像画家们开始做更新的尝试,可是初期的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真正优秀的革新总会被我们肯定。 ① 观察梵高的系列自画像,了解一位悲情的艺术天才。

教师同时展示梵高的照片和自画像,请学生说说画的像不像。教师展示梵高的多幅自画像,学生们自由观察,说说哪里比较像,那里不像,教师重点引导颜色、笔触的那个几个方面的观察。

学生观察得出:颜色不同,但色彩感觉都很浓烈,笔触流动感强,线条简短粗犷。

回顾梵高悲情的人生,学生从侧面了解肖像绘画革新初期的艰难,指出梵高的个人性格(外冷内热,不善沟通),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个人情感。 ② 观察作品《带帽的芙劳》和《女子像》,感受“变形的忧伤”

许多画家的绘画无不带着浓烈的个人特色,莫迪里阿尼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人物。观察莫迪里阿尼的不同作品,归纳其绘画特征(长长的脸型和四肢,刻意夸张脖子和身体的长度等)。画面中似乎都带有一丝悲伤。解释画家关注人物特殊情绪的表达。

②观察作品《朵拉玛尔的肖像》和课外作品《哭泣的女人》,体会更为个性的立体主义绘画。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做了更远的尝试,欣赏和观察立体主义绘画,说说其特色(不求形似、夸张等)。教师讲解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构原理。 4.传统与现代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比较伦勃朗的《自画像》和莫迪里阿尼的《女子肖像》,体会其中相似的情绪。 问题:近现代的肖像绘画和传统的肖像绘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更喜欢哪种?

传统追求写实,近现代追求个人特色和情感宣泄。

(三)课堂总结:

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对欧洲史上产生的有代表性的肖像绘画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追求细致逼真的文艺复兴时期到回归正统严谨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再到追求个性、注重个人情感宣泄的近现代,肖像绘画正在沿着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道路前进。不管绘画形式如何改变,画家总能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自己的意图,感染观画者的心灵。而这些出现在画面中的人物则通过被人认知和了解获得了“永生”。

在绘画中永生教学反思

绘画中的透视 教案

绘画中的点线面 教案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11.《绘画中的光与影》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

《在绘画中永生》教案
《《在绘画中永生》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