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上下册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8: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上下册复习题

上册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②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侧:侧面。 ③各不同:不相同。 ④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⑤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⑥缘:同“原”,因为;由于。 ⑦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当山和水不断重复时,我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③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④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⑤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的尽头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①使:到某地;出使。

②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③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④浥:(yì):湿润,沾湿。 ⑤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⑥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⑦君:指元二。 ⑧更:再。

⑨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⑩故人:老朋友,旧友。更尽:再喝完。 译文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①过故人庄:选自《孟浩然集》。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②具:准备,置办。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③邀:邀请。至:到。 ④合:环绕。

⑤郭:指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泛指城外。这里指村庄的四周。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第二声的xia

⑥开:打开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面:面对。场圃(pǔ):菜园和打谷场。

⑦把酒:拿起酒杯。把:端着,拿起。话:闲聊,谈论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⑧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⑨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菊花。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②尽:没有了。

③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④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①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②湖光:湖面的的光芒。

③两:指湖光和秋月。

④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⑤潭面:指湖面。 ⑥相:相互。

⑦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⑧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⑨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⑩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 无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那月光下洞庭湖苍翠欲滴的江山,从远处看,就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②川:山原,平地,河流。

③子规:杜鹃鸟。 ④才:刚刚。 ⑤山原:山陵和原野。 ⑥蚕桑:种桑养蚕。 ⑦了:料理完。 ⑧如:好像。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下的四月人人都在忙碌,养完了蚕,又开始种地。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③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⑥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⑦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⑧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释为回。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娇艳的桃花随着流水漂去,水中嬉戏的鳜鱼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他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境之中,乐而忘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日积月累

小学四年级语文生字表(上下册)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古诗

小学四年级上下册歇后语总结

外研社小学四年级上下册英语语法

小升初语文古诗复习题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一年级古诗整理(上下册)

小学毕业古诗复习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上下册复习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上下册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