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的民间面塑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1: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5册

第二课 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艺术种类繁多,大致有“面人”、“面花”、“面盏”等。面塑源于民间的面食艺术,也吸收了泥塑的技艺手法。现存最早的面塑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面塑俑。清代出现以做面塑为生计的手艺人,如山东菏泽的王清源、郭湘云。

“面人”题材多为嫦娥、孙悟空、关公等神话人物和戏曲人物,制作原料主要是特白小麦粉、糯米粉。一般先将面粉、糯米粉、蜂蜜、防腐剂等加水拌和蒸熟,后以品红、品黄、品蓝、大白粉、锅烟黑分别加入面中做成色面。工具主要是一把塑刀和竹针,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有的还用羊毛、羽毛、棉花等制作人物的胡须、装饰之类。我国近代出现了许多面塑艺师,如汤子博、郎绍安,有经验的面塑老艺人能捏出上百种人物,在现实中寓入想象,现实与浪漫相结合。

汤子博(1882—1971),捏塑艺术家,创造出“核桃面人”(把核桃壳修饰后,在其内陈设面人),代表作品有“钟馗”、“三英占吕布”、“洛神”等。他可以制作出细如发丝、薄如纸片的面塑形象,形神兼备,色彩明快,风格通俗而不媚俗、富丽而不失典雅。

“豆面灯”,俗称“面盏”。我国黄河流域一代农村,在正月十五前,用玉米粉掺以豆粉、白面粉制成面灯,民间称“灯花”。这种制作与民间占卜丰收与否有关。有的制作按月进行,共捏十二盏,上盘小面龙,寓意风调雨顺、五谷满仓。还有种面灯根据家庭成员生肖捏制而成,既可观赏也作油灯使用,也有些地方过了正月十五将这些面灯蒸熟吃下,以示祈福免灾。

“面花”也称“花馍”,我国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制大馍、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做面燕;七巧做“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做“面鱼”,象征丰收;寒食节上坟做“蛇盘盘”以示灭毒消灾;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因不同岁时和用途而各有不同。

春节民俗民间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春节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陕西面塑

面花,俗称“花花馍”、“礼馍”,属面塑艺术,广泛流传在陕西民间,是四时八节、人生礼仪中亲戚往来的必备礼品,是联结亲友关系的纽带,是陕西农村使用最广泛的民俗礼品。

在民间由于面花具有浓厚民俗特色艺术,村村户户的普通百姓家都能做一手漂亮美观的“花馍”。华县农村女儿出嫁时,娘家要送集虎头、龙身、鱼尾为一体的“大谷卷”花馍。澄城县过春节讲究蒸双鱼、双鸡的坠灯馍、虎馍、枣山和十二生肖造型的面花习俗。彬县正月十五有“追婿看女”送面花的习俗。西府岐山县二月二有送“花花”的习俗。合阳县洽川清明节娘家有给第一年出嫁的女儿送“娃女”面花的习俗。端午节是看女的重要日子,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做一对娃娃插花馄饨。韩城农村七月七———乞巧节,传说中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给男孩子蒸“砚台馍”,给女孩蒸“簸兰馍”,祝愿女儿心灵手巧。八月十五和九九重阳节,长安和渭北有送“九座糕”面花的习俗,讲究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面花,一直送到女儿生育。九座糕主糕有三四层高,像竹筛那样大,每层都垫有红枣,意在日子红红火火。八个糕是:鱼儿变娃糕、狮子糕、老虎糕、鸭子糕、桃糕、鹿糕、石榴糕、秋叶糕。还有一些民间纪念活动的精美面花,如大荔县阿寿村纪念大医学家孙思邈的系列面花。农村造屋上梁时,亲戚要送花贡馍和鸡造型的面花,意在“上梁大吉”。清明节有祭祖面花,造型很大,要两个人抬,颇为壮观。

这些面花贴近生活,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洁白如玉;大的有一米多高,要用三四十斤面做成;小的则玲珑剔透,只有几厘米大。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在勤劳的农妇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合阳面花以其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等特点被国家文化部授予“面花之乡”的称号。

工具: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笔帽、瓶盖、各种或直或弯的铁皮等等。这些工具都很普通,但到了老人的手上,似乎被赋予某种魔力一般。只见老人随手捏起一点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在手掌的揉捏之间,一个个动物的雏形便已形成。她再用木梳在上面压出鸟儿的羽毛,用剪刀铰开小鱼、小鸟的嘴巴,用汤匙按出鱼或龙的鳞片,呆板的面团便在瞬时间改头换面。“插花馄饨”、“鱼变娃”、“十二生肖” 。

人们一见到面花,从外形上便可分辨出要派什么用场。比如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老人过世了,当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从这简单的面花上,我们不能不惊叹于民间艺人的智慧及丰富的想象力。

面花不论是做成飞禽走兽,鱼鸟花虫,还是牛羊鸡猪,人物造型,大多有一定的寓意和寄托,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更多地是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而吉祥、平安、喜庆、祝福、和顺则是永恒的主题。总之,造型百态,内涵丰富的面花是陕西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特别是食文化最直接的表示,因此,有人将陕西的面花艺术冠以“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称号

《民间面塑》参考教案

民间面塑美术课反思

《民间面塑》教学反思

面塑教案

面塑教案

面塑教案

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2课 民间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研究综述

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及反思

第10课 人美版美术三上《民间面塑》教案(2课时)

我的民间面塑教案
《我的民间面塑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民间面塑教案 面塑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