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面塑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7 08:32:47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面塑教案

乡村传统艺术鉴赏——面塑

目 录

一、起源面塑起源

二、面塑特点

三、面塑的教学目标

四、面塑的教学重难点

五、课时教案

一、面塑起源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捏面人真正始自何时已不可考。但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二、面塑特点

面塑艺术的特点:

1、颜色丰富;

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经过李同忠老师对面塑的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此面塑结合农村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抓住特征进行塑造,既给孩子们玩乐又增强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面塑教学目标

1、学习面塑的基本常识和历史,学习面塑造型方法,感受面塑的艺术的独特 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和创造能力,产生对形态的敏感性。

2、培养学生对本土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树立艺术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面塑的教学重点、难点

1、面塑的造型手法,如搓、捏、刻等。

2、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塑造。

五、面塑课时教案

第1课时:面塑小老鼠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老鼠图片,欣赏,并说一说老鼠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小老鼠),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小老鼠。

二、学习新课: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比较可爱,或黄色、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一端)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 3 、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小水滴状。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尖肚大。 C捏眼、鼻、耳 D:捏四肢,尾巴。

E剪开嘴巴,用白色细丝作为胡须。 F把尾巴缠绕在筷子上。 G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师激发学生课堂的情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究的好习惯,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大胆想像。 创作之前老师要提几个小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自己创新;

2、同学在制作时要保持卫生,工具不要随处乱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从制作过程;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从创。作的扔;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以鼓励。

第二课时:面塑牛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牛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牛),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牛),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牛》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牛头。 3 、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 C捏眼、耳(压出耳窝)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牛尾巴上细下粗。 E嘴巴,用圆形黄色按在嘴上,在上方扎出鼻孔,再剪出嘴巴。 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3课时:面塑小老虎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老虎牛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虎),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虎),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老虎》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黄色、白色、黑色、红色。

2、师讲解制作过程:

: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3 、捏面:

a:选择面团进行揉搓,形似椭圆状。

b把面糊在筷子头上,捏圆润,头上稍窄下宽。 C捏虎肚,上细下粗,再用白色贴到虎肚上

D:捏面部:眼、胡须(用白色的面搓成形似水滴状,然后捏扁,压出痕线)、耳朵要压出耳窝。

E嘴巴,用红色搓成圆形,在挑出嘴形,用白色搓成细条放在嘴里,用塑刀压出牙齿。

F对虎身、虎尾进行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4课时:面塑小兔子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兔子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小兔子),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兔子),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兔子》

二、学习新课:

师讲解小兔子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白色,玫红色、绿色、大红色。

2、: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3、捏面:

a:选择白色面后进行捏头,形似椭圆状。上头稍窄下头宽。与虎头相似。 B捏耳,耳朵长是兔子的主要特征,用白色的面搓成长圆柱形,上头尖,下头粗,再用细铁丝穿到耳朵上,安在头上。压出耳窝,再搓出两条红色细线压在耳窝中。

C胡须与老虎胡须相同。 D肚子圆、稍短。

E嘴巴,用圆形红色安上,再用塑刀压出嘴形。 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5课时:面塑龙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龙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龙),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龙),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龙》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6课时:面塑蛇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蛇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蛇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蛇),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蛇),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蛇》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7课时:面塑羊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羊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羊),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羊),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羊》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羊头。 3 、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 C捏眼、耳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 E嘴巴,在上方扎出鼻孔,再用剪刀剪出嘴巴。 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8课时:面塑小猴子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猴子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猴子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猴子),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猴子),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猴子》

二、学习新课:

是讲解小猴子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黄色、大红色等。

2、: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3 、捏面:

a:选择黄色面后进行揉搓捏脸形,上宽下窄,下巴微翘。用红色搓出三个圆(很小),形成三角形状(三个圆点要紧靠在一起)沾在面部上。然后把三个圆点压扁。安上眼、嘴,最后额头压出线,挑出鼻孔

b身体,同兔身,但要瘦。然后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上细下粗。 C捏耳,搓两个圆点安在面部两侧,最后压出耳窝。 D:捏四肢。尾巴,猴子的尾巴较长,让它卷在竿子上即可。 E嘴巴,用白色圆球安上,再压出嘴巴。 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9课时:面塑鸡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鸡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鸡),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鸡),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鸡》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鸡头。

3、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

C鸡翅是难点,应选择三种不同颜色中间粗,两头细,然后用手朝一个方向搓(注:两头搓)再压扁即可。 D: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10课时:面塑狗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狗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狗),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狗),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狗》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狗头。 3 、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 C捏眼、耳(压出耳窝)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狗尾巴。 E嘴巴,在上方扎出鼻孔,再用剪刀剪出嘴巴。 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11课时:面塑小猪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猪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猪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猪),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猪),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猪》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白色。

2、扎架:

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3 、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捏出脸型,如兔脸。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 C捏眼、耳(捏似小水滴状,然后捏扁,绕在头上) D:捏四肢,在四肢头上接黑色作为猪蹄。

E鼻子,用圆形白色按在脸部,在上方扎出鼻孔(注:鼻子稍大),再用红色搓成圆点安在鼻子下方,用竹签戳出嘴巴。 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12课时:面塑马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马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马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马),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马),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马》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或黄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马头。 3 、捏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与牛相似,只是在马头部安上马鬃(注:搓成细长条安在马头及背部,用剪子剪出马鬃) C捏眼、耳(压出耳窝,可参考牛的制作)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马尾巴上细下粗。 E嘴巴,用圆形黄色按在嘴上,在上方扎出鼻孔,再剪出嘴巴。 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推荐第2篇:面塑教案

第一课

面塑简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了解)

2、试一试,学一学,做一件面塑作品。重、难点:

重点: 是欣赏中国的民间面塑。

难点 :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民间面塑的表现手法,如夸张等。 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作品实物,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面塑作品实物,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简单介绍: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2、出示投影,欣赏各类面塑: (1)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色彩妍丽,热烈又强烈的对比)

(2)看“孙悟空”哪些地方特别精巧?(服装,头饰,色彩斑澜,多姿多彩。) (3)看书中范图,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喜欢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三、提出作业要求:请你用彩泥也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范作,能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制作较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B类作业: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构思新颖,制作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五、课堂小结:

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全国各地。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

反思: 民间艺术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自然朴实,天真淳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心灵纯真,有一课没有受到世欲观念污染的“真心”,他们满怀兴趣观察眼前的一切,艺人的一招一式,魔术师般的手,使他们惊奇。艺人塑造的作品,生动而富有情趣,色彩妍丽、热烈的对比,迎合了儿童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难怪孩子们一见钟情。

面塑塑造的主题大都从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攫取,难能可贵的是艺人的手中,常常将自己对“是非善恶”的感情因素体现在对人物造型的“夸张”处理之中,使小小的面人也带有充沛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感情色彩正是今天大都市中流行的机制电子玩具所缺少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面塑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课

面塑基本手法 活动目标:

1、初步会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三、难点:

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团圆

怎样把面团得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二、压扁

分别学会几种不同的压法,注意掌握压的力度。 三

搓条

分为两种

一种为单色泥条,搓时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可反复搓,直至搓至粗细一致。第二种为彩色泥条的搓发,在搓的时候只能按一个方向搓 四

粘合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尖刀轻压 五

认识工具 面塑主要用双手来制作,但为了我们把作品做的更好,我们会要一些辅助工具,如小型塑刀,剪刀,梳子,镊子等

学生用一团面泥练习各种技法,熟悉面泥,感受面泥带给我们的乐趣

第三课

面塑—太阳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制作太阳娃娃。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3、在面塑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粉团,泥工板,一次性小盘子若干,牙签、剪刀、活动过程

一、

示太阳娃娃,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一次性盆子),噢,他们在这里,怎样能让他们更加漂亮呢?(自由讲述)

1、(出示装饰好的太阳娃娃)提问:你们瞧,这些娃娃漂亮吗?有眼睛、鼻子、嘴巴,谁知道是用什么做的?(讨论、讲述)

2、用彩色的面团做的,教师示范用面团做娃娃的脸、嘴巴等器官。复习巩固团圆、压扁、搓等技能。

三、学生制作太阳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要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脸和其他器官不要用一样的面团。

2、播放优美的音乐,创设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3、指导个别学生制作娃娃。

四、评价作品

启发和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后将娃娃布置在主题面板上

第四课

脸谱制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脸谱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脸谱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脸谱?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

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

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

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五课 花卉的制作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花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泥.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二 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塑花呢。同时介绍面塑花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 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 用面来制作一朵 玫瑰花

教师演示花的制作 五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六 评评我们的作品:

第六课 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 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花卉。 三 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花卉形象。 四 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五 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说说我的课堂感悟:

第七课

面塑《吉祥猪》

活动背景:

面塑是学生最喜欢活动之一,通过制作一件件生动的作品,传达学生想说的话。根据学生喜欢面塑活动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面塑的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分为美术和手工两个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在面塑方面的练习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相对薄弱。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都较棒,结合学生对小猪的喜欢,我设计了这个面塑活动,满足学生对面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猪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竹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猪胖胖的,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用面来做一做吧!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猪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猪的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猪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猪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小猪的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因为小猪是胖胖的,这回面要多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小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椭圆形状。

2、小猪的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猪的两只耳朵。小手打成八字行,在椭圆行的一头轻轻的捏一下,再轻轻的捏一下。轻轻的弯一下,尖尖的小耳朵就做成了。小猪有个大大的鼻子,我们把它这里捏一个长方形的形状,用你的小牙签(棉棒)在上面弄两个洞。小猪还有四条短短的腿,这里捏一下,一条腿,两条腿,后面再捏两条腿,轻轻的捏一下,小猪就做好了。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猪的眼睛,把它加在小耳朵的下面。千万别忘记小猪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弯弯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绕一个小圆圈,把圈的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猪身体的后面。

4、选择色彩进行装饰

用棉棒沾调好的颜料,给小猪的身体进行装饰。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猪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猪的动态和完善猪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猪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2、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

第八课

小白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白兔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牙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还记的小白兔的儿歌吗?谁告诉我小白兔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白兔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样图案装饰方法?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白兔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白兔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身体。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这回面要少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圆形状。

2、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先撮圆球,再把它分成两份,搓成两根一样长的泥条压扁,再轻轻的捏一下。小白兔有个小小的红鼻子,用你面塑工具在鼻子下面压出嘴。腿的做法可以分出手和脚。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白兔的眼睛,把它加在小鼻子的上面。千万别忘记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把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白兔身体的后面。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小白兔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它的动态和完善白兔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白兔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第九课

小动物小组研究

1.欣赏引入

视屏显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注:这些小动物是用面塑造出来的)

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请几个同学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 2.概括分析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简单地说出或模仿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 欣赏书中老虎作品,引出课题。 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 3讲授新课

问:你们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动物形象。 板书课题:民间面塑——小动物小组研究: 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老虎的特征。 4.人文鉴赏 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书中的民间艺术家制作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5.讲解、演示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教师: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们要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出的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学生结合制作彩泥的经验,小结: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了。(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6.自主创作

及时辅导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思考:面塑的“小动物”和现实中的小动物一样吗?在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塑造你喜欢的某一动物。 两人一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7.鼓励、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那些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 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学生课堂评价:

第十课

西游记人物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认识和经验,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捏等泥工技能,表现西游记各种人物的形态特征。

2.发展塑造能力和立体形象表现力。

3通过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加以塑造。

活动准备:

1.《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2.面泥若干、剪刀、切刀。

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用面泥来做西游记人物,你想做谁?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发言。(我想做孙悟空,先团个圆形做他的头,再做个椭圆形的身体,最后搓长条形的胳膊和腿。)

2引导学生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教师提问:“孙悟空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

学生 讨论后回答。(孙悟空的脸是红红的,可以先做三个红色的小圆,压扁后排列好,在加上两个黑黑的小眼珠;

孙悟空瘦,猪八戒胖,唐僧带帽子,穿袈裟。沙和尚带着一串大大的 佛珠;猪八戒的鼻子和嘴大大的,突出来。可以用手把鼻子拉出来,再用切刀切出嘴巴„„)

老师示范孙悟空脸和猪八戒嘴的做法。

3.交代要求,学生捏塑,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如果需要工具,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

老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制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塑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构思。

鼓励多塑几个人物,并尽量塑出不同人物的

3 .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创造谈谈我的 创作心得:

推荐第3篇:面塑制作

面塑制作

面塑,又叫捏面人,是起源于民间的一种工艺制作。

面塑有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可供陈列观赏的工艺品;另一类可作为盘饰,为餐宴增色添彩。还有可以食用的精巧别致的小点心。

因此,面塑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做面塑常用的工具有:

面塑雕刀,俗称拨子。有不同的型号,供选择使用。 磙子,也分大小不同的型号,为使用提供了方便。

还有梳子、剪刀等。为了保证观赏面塑不干裂,不起皱,必需将面团配制好。

一般面团的配制比例是:雪花粉与糯米粉、蜂蜜、防腐剂的比例是10比2比1比1,食盐少许。 把这些材料搅拌均匀。加上沸腾的开水,要边加边搅拌。搅到没有干面后再反复的揉,要揉均匀,揉到里面没有疙瘩,再放回盆里,用湿布盖住,醒面2个小时左右。

面醒好后,还要反复的揉,揉均匀揉光滑。然后上锅蒸。为了防止面团堵死蒸屉的汽孔,要在蒸屉上放几双木筷子,再垫上屉布。把醒好的面压扁,放在屉布上,摆均匀。用旺火蒸约30分钟。

蒸好后,等面稍凉一些,就趁热反复揉面。如果面凉了就揉不动了。揉到面团有弹性,表面光滑,拉一拉,有柔韧感,就可以配色了。

观赏类面塑可以配食用色素,也可以配水彩颜料。用水彩颜料配色的面塑作品色彩鲜艳、美观,但是不能食用。

面团配色的方法是:取一小块面团,压成薄片,然后把染料或食用色素均匀的抹在上面。包裹起来,拧成麻花状,反复揉捏,反复拧拉,让颜色分散均匀。把面团揉光滑后,拉开看。没有色点,颜色分布均匀,这块面团的颜色就配好了,可以使用了。

这是调好的各种颜色的面团。 让我们先学习做玫瑰花的方法。

取一块黄色面团,把它揉圆,再揉成长条,包在竹签上,就成了花心。

再取一块红色的面团,揉光滑,揉成水滴状,稍压一下,然后再用手的鱼际肌压出花瓣的形状。包裹在花心上,第一个花瓣就做成了。 做第二个花瓣的面团要稍大一些,用同样的方法做出花瓣的形状。包在第一个花瓣的斜对面,整理一下,第二个花瓣就做成了。

用同样的方法做出外面的花瓣,一层比一层稍大,一层比一层舒展。最后整理一下,这朵玫瑰就展妍盛开了。

常言说,红花还要绿叶扶。

做绿叶时要把面团揉成光滑的橄榄形,从中间分开,再把一半揉成水滴状,压成薄片,用拨子压出叶脉,一片绿叶就做成了。

在花下衬上绿叶,这朵玫瑰就更显娇美了。

做双色月季花与做玫瑰花不同的是,要把粉、白两个面条并在一起,红色稍粗,白色稍细。从小头开始掐,做花瓣时,让白色的在上面,就能压出上白下粉的双色花瓣。像做玫瑰一样,把花瓣依次包在花心上,让花瓣更展开一些,一朵艳丽的双色月季就做成了。

做牡丹花与做月季花不同的是,把花瓣压得更宽更薄,还要捏出皱褶来,把捏好褶的花瓣一层一层的包在花心上,就成了富贵牡丹。

大丽花的做法是:

先揉成一个紫色的面球,再把一块黄色的面片包在外面。然后在外面包一层白色的面片,注意接口都在同一方位上。把面球揉圆揉光,稍压扁一点,这个球怎么变成花的呢?这时候剪刀就派上用场了。 把面球的接口朝下,用剪刀一剪,再往外稍一压,一个花瓣就翻开了,依次剪出第二个、第三个……剪一圈,第一层的花瓣都开了。

剪第二层花瓣时要注意,在第一层花瓣之间下剪刀,使每层的花瓣都错开。

依次剪到花心,最后调整一下花瓣的姿态,把花瓣捏的更尖一点,就更能显出大丽花盛开的姿态来。

做鹦鹉的方法是:

先揉成一个胡萝卜形的锥体,再捏出鹦鹉身体的大型。再把一点黑色面团粘在头上,捏出嘴形,用拨子压出嘴角,再把嘴尖往下一压,勾形嘴就出来了。扎出鼻孔。再把一点白色面球,压在头部,做出眼圈。再用黑色面球点出眼珠。

因为鹦鹉是彩色的。做翅膀时,可以把几种颜色的面条并在一起,搓成中间粗,两头尖的花条。从中间分开,一半做尾巴 ,一半做翅膀。把这一半花条再搓细搓长,两端搓尖。从中间对折,粘在背部,就成了尾巴,调整一下,让尾巴向上翘。把剩下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做出翅膀,粘在身体两侧。最后用一块水滴状的红色面团压扁,用拨子压出花纹,粘在头顶上,做出一个羽冠。色彩斑斓的鹦鹉都是这样做出来的。

做宠物小狗要首先做头部。

先把揉圆揉光的面团捏出头的大形来,再用磙子分出眼眶和额头,并压出眼窝来。用剪刀在嘴部的下三分之一剪开,分出上下嘴唇。上嘴唇往上推一推,再用拨子压出嘴角。把下唇稍捏宽捏短,使嘴巴张开。在鼻尖上粘上一个黑面球,做成俏皮的鼻头,再扎出两个鼻孔。嘴唇上扎出汗腺。再把一个红色的小舌头粘在嘴里,压出一条小舌沟。把一个白色的小球点在眼窝里,做成眼白。再点一个黑色的小球,做成眼珠。小狗的头就基本上成型了。再做身子。

取一块较大的面团,搓成胡萝卜形,插在竹签上当身体。再取一块小一些的面团,做后腿。搓成腿的形状,捏出腿关节和脚腕,分开粘在身体的两侧,调整出坐姿的形态,用拨子在脚上压几道花纹,脚趾的形状就出来了。

前腿的做法和后腿基本上一样,粘在身体前面,调整好姿态,让前腿直伸,双足踏地,同样要压出脚趾。把做好的头插在上面,再搓一个细长的面条,这么一卷,翘着小尾巴讨好取宠的姿态就出来。再做耳朵。把水滴形的面团压扁,粘在头上,往下翻卷,使耳朵下垂。再装饰上一个项圈和铃铛,一只形神兼备的大耳朵宠物小狗就做成了。

做小猴和做小狗的主要区别在头部。为了表现出小猴的灵动,我们把它做成白脸猴。捏出头部大形后,在面部贴一块白色的面片做嘴脸。为了做白眼圈,在眼部贴两块白色面片,压出眼眶和眼窝。用剪刀剪出口型,用拨子把上下嘴唇分开,用磙子压出个大嘴角。然后用拨子扎出两个翘鼻孔,再粘上尖尖的小舌头。点上眼珠,猴头形状就出来了。

做猴子的身体跟小狗的相似,只是前面加了块白肚皮,把猴子的头装上就可以做耳朵了。 机灵的猴子,耳朵总是支棱着的。先做一个圆形的面球,从侧面用磙子扎出耳窝并粘到头上。就成了一个灵动的耳朵。再装上一条卷曲的小尾巴,装饰一条漂亮的彩带,一个笑脸张望的灵猴就坐在我们面前了。

由于面塑的色彩艳丽,造型丰富,做出的神话人物格外优美、灵动。 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散花的仙女。

取一块肉色面团,包在牙签上,注意要在下边收口。再捏出上宽下窄的瓜子脸型。然后在上三分之一处横着压出眼线。再竖着压出两道鼻沟,往上推出鼻头,并随时注意把脸型修捏端正圆润。然后压出唇纹,再用一小点红色面团,点出樱桃小口来。把一点黑色面团搓成细长条,做成眼线,点上眼珠。再搓一条更细的黑线,做成柳叶细眉。

为了增加粘合力,在头顶上刷点水,准备装头发。把黑色面团搓成球,再压成片,贴到头顶上,做出发型的大样。然后用拨子分出发型,压出发丝。再搓一条黑色的面条,做成发髻,装在头上。

再用一小点粉色面团做成头花,黄色面团做成花心,绿色面团做成叶子,装饰在发髻周围。另用一块白色面团,搓成均匀的细长条,用梳子在上面搓几下,提起来镶在花上,就成了一串漂亮的珠环。

仕女头部造型基本上就塑造完了。

由于我们塑造的是飞天的仙女,要事先做一个支架,使她的身体形成腾空飞翔的姿态。 把做好的头固定在支架上。接着用肉色面团塑出脖颈,脖颈要塑得圆润挺拔。然后捏出胸部的造型,胸部要塑得圆润丰满。用肉色的面团包在支架上,塑出身体的大形。

下面再做衣裙。

取一块黄色面团,压成薄片,围在胸部,做出胸衣。再把一串珠子粘在胸前,做成项链。

再用一块较大粉色面团,搓成粗长条,压成薄片,围在身上,做成上衣。把多余的部分剪掉。

下面做裙摆,先做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片,把它宽松的围在脚部,留出做褶的宽度,在上沿打几个褶包紧身体,下沿要往上挑,挑出飘扬的动势来。再用绿色面片做外裙,粘的时候要把接口留在背后,与做裙摆一样也要挑出飘扬的动势来。

再用一条白色的面片,围在腰上,稍打点褶,做成裙腰。再在腰间系一条红腰带,系出杨柳细腰。

为了更加美观,再把多种颜色的面条并在一起,搓成彩带,粘在前腰上,让它和裙摆一样飘荡起来。为了增加动感,再装饰几条更细的红丝带。

下面做衣袖。仍然用粉色的面团先搓成锥形,再用磙子在大头滚压出宽大的袖口,在肘部压出几道褶纹来,就可以把袖子装在肩膀上了,接口要圆润。古人以削肩为美,袖口也要做出动势来。再用椭圆形的白色面片粘在袖口,做出飘动的水袖。

再用肉色面团揉出小臂和手的大形,用剪子剪出手指,然后粘到水袖里。右手调成托物形状,左手调成兰花指。

装上发辫之后,再做一个小花篮,放在右手上。 再点上一点肉色面团做耳朵,再加上两缕飘逸的鬓发,增加飞扬的动感。

仙踪花雨,美不胜收。

认识他们吗?面塑肖像,同样形神兼备。

做法也是先捏出大形,当然关键还是善于观察和捕捉人物的神态和特点。你看他,瘦长脸,高鼻梁,大耳朵,都体现出来了。

面塑肖像也是很有发展的一项技艺。

食用面塑,必需使用可食用的天然色素。带颜色的蔬菜、水果都可以作为配色的原料。

做法是:把配色的蔬菜榨成汁,再倒入锅内烧开。做甜点时,加入白糖和蜂蜜,用量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增减,要搅拌溶化。上面的浮沫要撇干净,以免和出的面团里出现白色的小球。撇干净沫后,继续烧煮备用。

和面的方法是:澄粉和淀粉的比例是3比1。混合均匀后,再逐次加入烧开的蔬菜汁,边加边搅拌,直到盆里没有干粉。再加入少许色拉油,搅拌均匀后,反复揉压。直到面团表面光滑,没有疙瘩。就用湿布盖上,醒面约10分钟,就可以使用了。

比如做豆馅小紫茄。

先把一个紫色的小面团揉光压扁,然后包馅。包好后再用一点白色面团,贴在收口处做茄白。接着揉捏出茄子的形状。再把两条两头尖的面片交叉贴在根部,做成茄蒂。扎个眼,再插上茄把,豆馅小紫茄就做好了。 放到烤箱里烤熟,就可以食用了。

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制作出多种水果和蔬菜形状的小点心。

推荐第4篇:面塑教案

少年宫面塑教学设计

第一课

面塑简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了解)

2、试一试,学一学,做一件面塑作品。

重、难点:

重点: 是欣赏中国的民间面塑。

难点 :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民间面塑的表现手法,如夸张等。

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作品实物,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面塑作品实物,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简单介绍: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2、出示投影,欣赏各类面塑:

(1)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色彩妍丽,热烈又强烈的对比) (2)看“孙悟空”哪些地方特别精巧?(服装,头饰,色彩斑澜,多姿多彩。) (3)看书中范图,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喜欢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三、提出作业要求:请你用彩泥也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范作,能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制作较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B类作业: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构思新颖,制作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五、课堂小结:

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全国各地。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 反思:

第二课

面塑基本手法 活动目标:

1、初步会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三、难点:

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团圆

怎样把面团得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二、压扁

分别学会几种不同的压法,注意掌握压的力度。

搓条

分为两种

一种为单色泥条,搓时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可反复搓,直至搓至粗细一致。第二种为彩色泥条的搓发,在搓的时候只能按一个方向搓 四

粘合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尖刀轻压 五

认识工具

面塑主要用双手来制作,但为了我们把作品做的更好,我们会要一些辅助工具,如小型塑刀,剪刀,梳子,镊子等

学生用一团面泥练习各种技法,熟悉面泥,感受面泥带给我们的乐趣

第三课

面塑—太阳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制作太阳娃娃。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3、在面塑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粉团,泥工板,一次性小盘子若干,牙签、剪刀、活动过程

一、

示太阳娃娃,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一次性盆子),噢,他们在这里,怎样能让他们更加漂亮呢?(自由讲述)

1、(出示装饰好的太阳娃娃)提问:你们瞧,这些娃娃漂亮吗?有眼睛、鼻子、嘴巴,谁知道是用什么做的?(讨论、讲述)

2、用彩色的面团做的,教师示范用面团做娃娃的脸、嘴巴等器官。复习巩固团圆、压扁、搓等技能。

三、学生制作太阳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要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脸和其他器官不要用一样的面团。

2、播放优美的音乐,创设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3、指导个别学生制作娃娃。

四、评价作品

启发和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后将娃娃布置在主题面板

第四课时:面塑蛇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蛇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蛇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蛇),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蛇),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蛇》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二)学生自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五课 花卉的制作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花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泥.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二 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塑花呢。同时介绍面塑花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 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 用面来制作一朵 玫瑰花 教师演示花的制作

五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六 评评我们的作品:

第六课花卉 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 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花卉。 三 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花卉形象。 四 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五 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第七课

面塑《吉祥猪》

活动背景:

面塑是学生最喜欢活动之一,通过制作一件件生动的作品,传达学生想说的话。根据学生喜欢面塑活动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面塑的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分为美术和手工两个方面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在面塑方面的练习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相对薄弱。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强、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都较棒,结合学生对小猪的喜欢,我设计了这个面塑活动,满足学生对面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猪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竹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猪胖胖的,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用面来做一做吧!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猪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猪的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猪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猪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小猪的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因为小猪是胖胖的,这回面要多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小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椭圆形状。

2、小猪的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猪的两只耳朵。小手打成八字行,在椭圆行的一头轻轻的捏一下,再轻轻的捏一下。轻轻的弯一下,尖尖的小耳朵就做成了。小猪有个大大的鼻子,我们把它这里捏一个长方形的形状,用你的小牙签(棉棒)在上面弄两个洞。小猪还有四条短短的腿,这里捏一下,一条腿,两条腿,后面再捏两条腿,轻轻的捏一下,小猪就做好了。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猪的眼睛,把它加在小耳朵的下面。千万别忘记小猪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弯弯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绕一个小圆圈,把圈的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猪身体的后面。

4、选择色彩进行装饰

用棉棒沾调好的颜料,给小猪的身体进行装饰。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猪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猪的动态和完善猪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猪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2、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

第八课

小白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白兔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牙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还记的小白兔的儿歌吗?谁告诉我小白兔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小白兔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样图案装饰方法?

二、师生共同欣赏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白兔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白兔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这回面要少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圆形状。

2、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先撮圆球,再把它分成两份,搓成两根一样长的泥条压扁,再轻轻的捏一下。小白兔有个小小的红鼻子,用你面塑工具在鼻子下面压出嘴。腿的做法可以分出手和脚。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白兔的眼睛,把它加在小鼻子的上面。千万别忘记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把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白兔身体的后面。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小白兔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它的动态和完善白兔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白兔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第九课

小动物小组研究 1.欣赏引入

视屏显示: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注:这些小动物是用面塑造出来的)

问: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请几个同学模仿不同动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猜。 2.概括分析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简单地说出或模仿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 欣赏书中老虎作品,引出课题。 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 3讲授新课 问:你们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动物形象。

板书课题:民间面塑——小动物小组研究: 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老虎的特征。 4.人文鉴赏

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书中的民间艺术家制作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5.讲解、演示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教师: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们要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出的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学生结合制作彩泥的经验,小结: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了。(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6.自主创作

及时辅导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思考:面塑的“小动物”和现实中的小动物一样吗?在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塑造你喜欢的某一动物。

两人一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7.鼓励、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那些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 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

学生课堂评价:

第九课时:面塑牛

一、欣赏:

1、学生自己收集小牛的图片,欣赏,并说一说牛的主要特征。

2、欣赏老师的作品(牛),说一说像不像?(生:、、、、、、),哪里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小牛),我们今天就利用这种材料来学习制作一件简单的作品。出示课题《面塑小牛》

二、学习新课: 小牛制作过程:

(一)师讲解制作过程:

1、选色,玫红色、黄色或大红色。

2、扎架:

a:选择一根一次性的筷子

b:用一根细铁丝在筷子头上扎大约三指长的铁丝(两端)。再折出牛头。 3 、捏

面:

a:选择面后进行揉搓,形似长条状。肚稍大 b把面糊在架上,捏圆润,头稍尖肚大、圆润。 C捏眼、耳(压出耳窝)

D:捏四肢,(在四肢下方扎架,便于四肢站立)牛尾巴上细下粗。 E嘴巴,用圆形黄色按在嘴上,在上方扎出鼻孔,再剪出嘴巴。 F装饰修正。

(二)学生自

主活动 创作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添加自己创意;

2、同学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制作时注意卫生。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评价学

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予鼓励。

第十课

西游记人物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认识和经验,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捏等泥工技能,表现西游记各种人物的形态特征。

2.发展塑造能力和立体形象表现力。

3通过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加以塑造。

活动准备:

1.《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2.面泥若干、剪刀、切刀。

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用面泥来做西游记人物,你想做谁?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发言。(我想做孙悟空,先团个圆形做他的头,再做个椭圆形的身体,最后搓长条形的胳膊和腿。)

2引导学生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教师提问:“孙悟空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

学生

讨论后回答。(孙悟空的脸是红红的,可以先做三个红色的小圆,压扁后排列好,在加上两个黑黑的小眼珠;

孙悟空瘦,猪八戒胖,唐僧带帽子,穿袈裟。沙和尚带着一串大大的 佛珠;猪八戒的鼻子和嘴大大的,突出来。可以用手把鼻子拉出来,再用切刀切出嘴巴……)

老师示范孙悟空脸和猪八戒嘴的做法。

3.交代要求,学生捏塑,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如果需要工具,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

老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制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塑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构思。

鼓励多塑几个人物,并尽量塑出不同人物的

3 .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创造谈谈我的 创作心得:

第十一课

脸谱制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

面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脸谱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脸谱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脸谱?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

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

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

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推荐第5篇:面塑发展情况

一、引言

山东面塑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山东作为粮食作物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因而面塑艺术也成为山东地区独特的民间技艺,历来被人们喜爱。面塑作品中的题材与文学作品题材一样,也反映了作品的核心主题。一团普通的面团,在工艺者手中成了艺术品,这除了与制作者们高超的捏制技术相关外,更重要的是面塑作品题材的选用,面塑通过融入题材概念而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山东面塑的题材富于变化,多姿多彩,以面塑题材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丰厚的材料基础。面塑的题材主要有神话传说人物、历史人物、动植物形象以及圣虫一类的吉祥物等。在当今广阔的发展空间中,题材选用范围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扩大,面塑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思想。面塑与时俱进,结合现代文化元素,呈现出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发展趋势,研究面塑题材问题便具有了现实意义。研究这种民间艺术的题材问题,能够更好地传承面塑这项民间工艺,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这对保护和传承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动植物题材

(一) 面老虎

1.面老虎来源的传说:

山东郎庄面塑中的面老虎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山东冠县郎庄面老虎的来源有个家喻户晓的传说:

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西南2.5公里处,有一个人的小村——郎庄。她西面漳河卫河,东邻黄河故道。这里,至今保留着—种闻名遐迩的古老民间艺术——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在当地俗称“面老虎”。关于“面老虎”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此地古名“狼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火连绵。这里遍野荒芜,常有野狼出没,咬死小孩。人们为了驱除狼患消除狼灾,便用面粉制作“面老虎”来镇家宅、保平安。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洪武年间,有郎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安家,村名便定为“郎庄”。后来感到这个“郎”字和“豺狼”的“狼”字同音,凶气太重,于是就有巧手的村民用蒸馒头的面粉捏成百兽之王——老虎,来克制“狼”字,以保平安。

郎庄面老虎的这一来源传说就反映了人们将老虎作为题材进行面塑创作的文化心理,那就是借老虎的天性达到驱邪避灾的目的。 2.老虎的天性

民间其他与老虎有关的传说还有许多,如《白云山老虎的故事》、《老虎和药王的故事》、《布琨迪和老虎的故事》、《武松打虎的故事》、《老虎救人的故事》、《老虎与老太婆的故事》、《老虎生肖的故事》等。从这些传说故事当中分析出老虎的天性,老虎的形象在这些传说中,除了凶猛之外,更有许多人情味。 (1) 凶猛凶残

老虎是百兽之王。老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凶猛,老虎那强有力的外形给人以凶猛之感。人们也常用“虎背熊腰”来形容一个人身形健硕。在关于老虎的诸多故事中,老虎的凶猛随处可见:从老虎报答人类恩情的方式上看,基本上都是送给人们咬死的猪、鹿、狍子等。这说明老虎是比其他动物都凶猛的动物;在与人类的搏斗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并非等闲之辈,可谓是异常凶猛,武松打虎之所以流传甚广,也正是由于老虎在人们观念中的凶猛程度高,进而表现了武松的勇猛;老虎作为生肖之一,也是其凶猛的见证。老虎击败了狮子、熊、马,并且咬死了东海鬼怪,得到了玉帝的嘉奖,从此成了管辖百兽的大王。头上的“王”字保存至今,成了老虎凶猛的显著标志;老虎的凶猛使其承担了更大的责任,电影《蜘蛛侠》当中有句话:你的力量越大,你的责任就越大。老虎因其具有凶猛的个性和庞大的体型,在村民们遇到庞然大物的骚扰时,必然肩负起拯救村民的重任。在《老虎救人》的故事中道士的法术也是在彰显老虎的凶猛这一个性,并且利用这一个性造福村民。同时,这个故事也充分显示了老虎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这与老虎的凶猛相得益彰。 (2) 知恩图报

故事当中的老虎都是通人性的,它们与人类交往,与人建立联系。老虎在遇到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困境时便向人类寻求帮助。在《老虎和药王》的故事中老虎的咽喉卡了骨头之后向药王求救;在《布琨迪与老虎》的故事中,母老虎为救被困洞中的虎仔,一连几个晚上向布琨迪求助;在《老虎和老太》的故事中,老虎掌下扎了木刺,也向木屋中的老太太寻求援助。当得到人类的帮助之后,老虎感激在心,用实际行动答谢人类的救命之恩。人类的滴水之恩,老虎都以涌泉相报,其中的感情实在令人感叹。与故事当中的老虎相比,人类尚不如之。就像《布琨迪和老虎》的故事当中的人说的那样:老虎是个直心眼,并不像人类的心思那么善变和邪恶。老虎的感恩戴德与人类的忘恩负义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对知恩图报美好情感的向往也顺理成章地落实到对老虎的喜爱上,老虎被选作面塑题材也符合人们对感恩这种美好情感的憧憬。同时,这也是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体现。

3.文化心理机制

老虎的凶猛,知恩图报等是其主要品质,因此,中国人对老虎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既畏且敬。面塑用老虎作为造型题材也受到人们这种心理机制的影响。人们把老虎作为坚毅、果敢的载体,来对抗恶势力。从郎庄面塑的来源到关于老虎的各种传说,都说明老虎是权威的化身;老虎是勇敢、不畏强暴的象征;老虎的民俗含义是辟邪驱灾,逢年过节,大人们都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寓意孩子能像小老虎一样茁壮成长,祝愿孩子没有疾病和灾祸。这是老虎被选作面塑题材的深层动因。

(二)圣虫等吉祥物形象

1.吉祥物的特点

吉祥物通常是代表一定美好寓意的动植物等,人们在节日中往往借助吉祥物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人们的某种美好的愿望。吉祥物是吉祥的象征,是福、禄、寿、喜、财的代表。山东面塑以吉祥物为题材,在造型上选取了鹿、兔子、鸡、龙、桃子等,以此来表达人们期盼吉祥安康的美好愿望和辟邪除恶的思想观念。这从很多有关吉祥物的传说故事中就能得到印证,如《九色鹿的传说》;《文王吐子》的传说;《提鸡报喜》的故事;《岑海白老龙》的故事;《孙膑尽孝》的故事等。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寓意吉祥的事物数不胜数。吉祥物的寓意常常是平安幸福、健康长寿、财源广进等。一团普通的面团,正是以代表着吉祥的事物为题材,才具有了独特的文化蕴意。 (1) 生命的传承

生命赋予人类只有一次,然而生命又是一条无止境的长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对生命的敬畏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人们对生育的重视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延续的重视。鸡是延续生命的吉祥之物,母鸡生蛋是生命不断连续的象征。鸡生蛋,蛋生鸡,是个无穷无尽的连续过程。在《提鸡报喜》的故事中,樵夫风趣地对妻子说:“你看,我俩还不如这对活鸡,他们都会产卵生蛋,孵化小鸡,传下子孙后代。”这一句无心的调侃说明了母鸡生命传承的象征意义。樵夫夫妇最终是吃了母鸡的肉之后喜获双胞胎,这正是对生命开始的最直接诠释;桃子代表长寿,这要源于《孙膑尽孝》的故事,孙膑离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拜鬼谷子为师,勤奋学艺。十二年没有回家探望母亲,孙膑深感有愧于母亲的养育之恩,所以在母亲八十大寿之日告假还家,临行前,师傅鬼谷子给了孙膑一个桃子。母亲尝过桃子之后,居然返老还童了,乡里人也都纷纷效仿孙膑给自己的母亲买桃子吃,都希望自己的母亲能长命百岁。桃子能使人青春永驻,生命不绝,于是桃子成为了使生命得以传承下去的又一吉祥物;人们相信灵魂不灭,是出于对自己已故亲人的怀念。在有关兔子的故事当中,伯邑考被妲己害死之后,灵魂化作三只白兔,从其父文王的口中吐出。《文王吐子》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得到永生。“吐子”与“兔子”谐音,因此人们认为兔子是生命延续的象征,于是便把兔子当成是象征生命延续的吉祥物;在有关吉祥物的神话传说当中,都可以看到生命传承的影子,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在很多故事中都有所体现。 (2) “仙”化意味

从有关吉祥物的传说故事中,具有吉祥寓意的事物往往带有“仙”的意味,即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又超越平凡的事物。九色鹿周身九色,双角洁白如雪,异常漂亮,并且通人性,懂人情、说人话。已经是一只具有奇幻色彩的仙鹿了;文王口中吐出的那三只白兔更是不凡,那是伯邑考的三魂所化,已经成为了仙兔;能使孙膑母亲返老还童的那枚桃子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水果,而是能使人青春永驻的仙桃;平日里只会产蛋的母鸡也成了仙,说了人话:“我们是王母娘娘派来的,你妻子的病需要我们的肉来补,方能痊愈,而且还能抱上一对双胞胎婴儿。”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在传说中变得不再普通,都沾上了仙气,成了仙家。这种仙味主要体现在为人们带来福禄安康,因而人们习惯上把它们当成吉祥之物。 (3) 蕴含美好的情感

所有的吉祥之物都蕴含着一种美好的情感,无私救人的九色鹿是正义与勇敢的化身,调达的忘恩负义和国王的贪婪无耻侧面折射出九色鹿的高贵品质;寿桃寓意长寿;鸡与吉祥的“吉”谐音,代表吉祥,同时,母鸡产蛋,也代表了人们希望多子多福的愿望;石榴因其“多子”的特点在民间有“榴开百子”的说法,自然成为象征多子多孙的生命符号 [1](P83-84) 。;兔子谐音“吐子”,也是人们期盼子孙满堂的象征;重阳节的花糕上塑两只羊,取“重阳”之意 [2](P44-45) 。这些事物中都蕴含了人们美好的情感。

2.文化心理机制

面塑以吉祥之物作为题材的深层次文化心理机制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封建思想因素,同时又受到宗教的影响。“象征一般是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3](P1-2),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动植物等便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内涵,如母鸡代表生育,鸳鸯代表恩爱,月亮代表团圆等。这些都与事物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如母鸡能产蛋,鸳鸯成双成对,生死不离,正月十五月亮正圆等。人们选择此类吉祥之物作为面塑题材有着深层次心理机制。自古以来,人们崇尚美好,摒除邪恶,对美好的事物的趋向性和对邪恶事物的摒弃性由来已久。 (1) 祈求吉祥

吉祥如意是人们不变的追求,在面塑作品中,融入吉祥如意的因素,符合人们的内心对吉祥的美好向往。一个普通的面团,以吉祥物作为造型题材之后便具有了吉祥之意。在面塑作品中,寓意吉祥的作品不胜枚举,典型的是过年时捏制的圣虫。关于圣虫,有一个感人的传说[4](P261)。

从前,有一户家境富裕的人家在寒冬腊月娶亲。在路上,有一只神虫冻得哆哆嗦嗦,新娘子见它可怜,便把它抱起来藏在怀里取暖。抬轿的8个壮汉在路上感觉轿子越来越沉重,左肩换右肩,好不容易把轿子抬到新郎家。众人喜气洋洋地把新媳妇迎进新房,而新娘却惦记着怀里的神虫,忙追问婆婆粮囤在哪儿。婆婆心里十分欢喜,认为新媳妇能持家、会过日子。婆婆就领着媳妇挨个粮囤转了一圈,新媳妇趁机把神虫放到粮囤里。后来这村子闹饥荒,新媳妇劝说婆婆开仓三天,救济全村的人们。让全村的人到粮仓取粮食,能取多少取多少。因此,全村人都得救了。三天后,新媳妇领着婆婆到粮仓一看,粮囤里的粮食丝毫未减。原来,神虫为了报答新媳妇的救命之恩,把粮囤又给填满了。从此,人们为了纪念神虫,也为了祈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逢新婚、春节等喜庆日子之时,人们都要用面粉做成神虫的样子放在粮囤里供奉,并称其为“圣虫”。

圣虫的的寓意是祈求粮食满仓、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圣虫的“圣”与剩余的“剩”谐音,寓意连年有余。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人们要制作圣虫灯,摆放到粮仓,寄予来年风调雨顺、粮食满仓的美好愿望。

吉祥物的又一作用就是驱邪除恶,这也从侧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这一天,点亮的狗灯要放到门口,保家护院;点亮的鸡形面灯放到鸡栅旁边,祝愿家鸡不生病,多产蛋;鱼灯要放到水缸上,祝愿合家幸福,财源广进;猪灯要放到猪圈旁,祝愿家畜兴旺;龙灯要放到粮食囤上,祝愿五谷丰登。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元日》道出了过年情景:“爆竹一声一岁除,春风送人入屠苏。千门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换上新的桃符,成了过年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在桃木上写有咒语文字的符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互悬桃符”(2) 驱邪除恶的记载。“宋代流行桃符,除了继续写有咒语和禳灾的字句之外还写有祝福之语;有的除画有神荼、郁垒二神外,还画有狻猊、白泽等传说中的吉祥物。” 这是过年是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写照。

(3)平安长寿

面塑作品中的一部分是寓意平安和长寿的,如给老人祝寿要送面桃,人们希望老人都能长寿;胶东烟台地区的人们和出海的渔民们要祭祀海神娘娘,制作各种吉祥物塑像,为出海的亲人们祈祷,希望神灵能够保佑一方平安,亲人们能平安返航;元宵节,老人们的屋里挂的面灯都雕刻着“寿”字和蝙蝠,寓意“多福多寿” [5](P44-45),期盼老人能长命百岁,福如东海。

在这样的心理机制下,人们捏制的面塑选取吉祥之物不仅是为了祈求吉祥如意和平安幸福,还有驱邪除恶,远离灾难困苦的初衷。吉祥之物的吉祥之意,代代相传,面塑艺术也带着人们的这种期盼吉祥的愿望传承至今,成为了山东人民美好愿望的载体和心灵的寄托。当代也有许多新的吉祥之物,都成为了面塑的新题材。如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新形象,表达了人们期盼美好的愿望。

三、神话传说人物

(一)神话人物的特征

山东面塑的题材选择广泛,不仅有动物,还有人物。其中以人物为题材进行捏制的面塑以曹州面人为主要代表。曹州面人以其形态多姿,人物栩栩如生而倍受人们的喜爱。人物题材有卡通人物、历史人物等。常见的取材有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逐日英雄夸父、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衔石填海的精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这些都是来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当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形态各异,故事也不尽相同,但从中可以总结出神话人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1.造福人类 人类之所以对神话中的人物怀有独特的感情,原因之一是神话人物是人类的造福者。盘古石人类的老祖宗,他劈开宇宙,是天地分开,并奉献自己的全部力气和全部身躯,形成了美丽的天地自然。人类在感叹世间万物美好的同时,也会想念始祖盘古;女娲造人,并且使人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更是在人类面临危难困境时挺身而出,炼石补天,为人类创造了安宁的生存环境;精卫虽然没有做出惊动天地的事迹来,但她用自身微小的力量实现着 “为后来人保障生命安全”的诺言,凡此种种,都是说明神话人物都是有着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精神。 2.勇敢坚毅

神话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具有勇敢坚毅的精神。夸父追逐太阳,始终向着太阳的方向奔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被黄帝削去头颅的刑天,仍然挥舞着兵器,与黄帝进行着最后的殊死搏斗。这种勇敢的“亮剑”精神和不服输的英雄气概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辉;水神共工为了使日月星辰正常运行,将不周山拦腰撞断,勇敢正义之举为世人称颂。精卫以其弱小的身躯,对抗大海的狂狼劲风,不把大海填平绝不甘心的坚毅品质历来为人们赞颂。 3.纯洁美好

人类情感中,爱情是最美好的。亲情给人温暖,友情给人幸福,只有爱情让人觉得美好。因为这其中饱含了人类情感中最真实、最善良、最美好的因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为爱情付出的真心日月可鉴,感天动地。他们真挚的爱情在人间得不到生存,便化成一对蝴蝶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白娘子是人妖一体的神话人物,她尽脱妖气,成为美丽善良、忠贞勇敢、为追求幸福生活百折不挠的白素贞。她为报答许仙多年前的救命之恩,历经千年修炼,终成人形,与许仙相依相伴。在许仙落入心术不正的法海和尚手中后,想尽一切办法营救许仙,最后被压在雷锋塔下二十年。这足以彰显白娘子对爱情的忠贞和甘愿献身的高尚情怀;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如梁祝;爱情可以不分人妖,如白娘子和许仙。爱情也可以超越仙凡的界限。勤劳本分的牛郎和善良贤惠的织女一见倾心,结为夫妻,后来虽然不为天条所容,但他们真挚的感情是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阻隔的。鹊桥相会,也是爱情强大感召力和撼动权威的代表。

(二)文化心理机制

神话人物身上都承载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情感。这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缩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感人篇章。从情感上来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所代表和承载的正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那份真、善、美,是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共鸣的那份纯洁和美好。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诱惑层出不穷,人性在世态炎凉中已经失去了光彩。其实人心中都住着天使和魔鬼,不论人的前生是魔鬼还是天使,也不论人死后会上天堂还是会下地狱,当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时,就避免不了要承受内心天使与魔鬼的矛盾斗争,人的挣扎和痛苦也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正面积极、健康美好的东西便会使人心中的天使苏醒,战胜内心的魔鬼,产生美好的情感态度。从这个角度看。人们选择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作为题材,是人类高度文明和高尚情感的体现,是人们向往美好的心理机制促成的。

推荐第6篇:面塑社团活动计划

面塑社团活动计划

本学期,为更好的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丰富学校兴趣社团活动内容,特增设面塑兴趣社团。手工捏塑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感受到捏塑的快乐。使学生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经过认真研究,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任务:

1、通过手工捏塑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手工捏塑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

3、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要训练方面:

1、学会一些捏塑中的最基本的符号说明。

2、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合作竞争的分组形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捏塑技巧,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创设捏塑活动区,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

2、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学习捏塑有多种方法:有模仿他人,也就是学生刚开始时比较喜欢的“你做一步,我跟一步”的方法;有独立研究,提供图谱,引导学生自由探索、研究;还有折装重组,是由教师先做好成品,引导学生把它拆开,再重新拼装。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年龄特点,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方法,捏塑活动是学生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它简单,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捏塑活动特有的性质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喜欢捏塑,掌握捏塑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充分掌握捏塑活动的教育价值。期末我们将捏塑内容组合成一幅图展示出来。

四、人员设置

负责教师: xxx 成员组织:因初次设置面塑社团,根据我校实际,将以初一年级学生为主,吸收对面塑兴趣浓厚,且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生,成立初期人数限制在15人,视活动开展情况可逐步增加,但不超过20人。

五、活动保障

A:场地保障:捏塑活动室需置一定数量且适合活动用的桌椅或工作台。

B:原材料保障:根据我校的实际,初期以橡皮泥为主。活动成熟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根据活动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水粘土,以便于作品的保存。 C:工具保障:

1、制作板30张,具有一定厚度,表面平滑且利于清理的平板即可;

2、捏塑刻刮用具20套;

3、上色用笔刷或毛笔、广告色、清漆(或亮漆)各若干。

4、围裙、套袖由学生自备。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每双周的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美术教室辅导。

七、辅导教学内容

面塑根据制作内容大致可分三类:瓜果蔬菜、动物及人物。人物又分传统人物与现代人物,在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以瓜果蔬菜、动物及人物为主。动物、人物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为主。

八、学生名单

推荐第7篇:面塑创作心得

面塑创作的心得

李爱萍

对于面塑创作,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以前面塑对于我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民间艺术,对于南方特别是我们这一地方是一个新事物。从07年一次在电视上看见面塑制作我被它深深的吸引,在后来自己慢慢的摸索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谈谈自己对面塑制作的一点心得吧。

一、认识面塑:

面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虽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在民间艺人的走街串巷中传承,缺乏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精彩纷呈的流派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捏面塑用的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掺和而成,并需要加适量的蜂蜜、甘油等,这样不容易腐裂。然后经过揉匀、调色,制成各种彩色的面。面有粘性,在捏面之前可以用黄蜡润手。

二、面塑常见问题

最初进行尝试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直接导致的就是以前做的很多作品不能保存,比如:做的时候挺好的,过几天就裂口或者发霉。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敢动手,看见自己做得挺满意的作品慢慢的坏掉是怎样一种心情呀。但还是抵挡不住面塑对自己的吸引。不气馁坚持每次和面做记录,找材料,换和面的手法。在这几年的摸索中解决了以下问题。

1、首先,面团过干,这会造成面塑各部件之间不易粘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和面时水加得过少或面粉加得过多。在多次的摸索中终于有效的解决了面粉,汤圆粉和水的有效比例,并且制作了自己需要的各种面团,软的,硬的,软硬适中的,并且充分利用它们的特性进行创作。

2、其次,面团太软,就是说面团失去了骨力。主要是因和面时水或糯米粉加得过多所致。其解决的办法是:将面团臵于阴凉通风处,吹至面团不粘时即可。面团弹力过大,这可能造成无法刻画面塑的细微部分。如用塑刀刚压好的眼窝,马上又会弹起恢复原状等。其解决的办法是:将面团重新入笼再蒸一次或者多醒几天面。

3、如何解决面塑作品存放时干裂或长虫

制好的面塑作品存放时出现干裂或生虫长毛。加入精盐和香油或甘油后,有增加面团筋力、使面团不开裂绽口的作用。因此,只要和面时将上述两种原料放够了,让它使面塑作品慢慢的收缩。并与其它原料充分揉匀,即可防止作品干裂。致于作品生虫长毛,则是防腐剂用量不足所致。在制作过程中我一般用可以食用的防腐剂。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在进行面塑创作。

三、面塑创作

最初进行面塑的几年由于材料的问题,一直进行小型的花卉、小卡通、生肖的创作。经过多年的摸索解决了面泥的许多问题以后慢慢的尝试了人物创作,在创作的时候先要认真观察你要捏的动物或人物,掌握住他的特点,并进行夸张、修饰。我认为,捏面塑先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并有兴趣,细心塑造,你的面塑风格就脱颖而出了。而且还要敢大胆创新,摆脱出思想的圆圈。例如在一次看见一老人和自己的孙子的玩耍过程中创作了《祖孙乐》,并且夸张了老人的五官,使作品具有生活气息。在平时的创作过程中我喜欢对中国传统的仕女进行创作,我喜欢传统人物(尤其女性)或者古装人物的服饰,头饰进行无限想象和考究。对各朝代的服饰在创作中进行学习,并进行色彩的创新。

面塑和捏面人虽然同出一源,但其根本不同,捏面人属一种手艺,由师傅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徒弟认真背下来每一个操作细节,照葫芦画瓢,学成之后自立门户,走街串巷养家糊口。面塑不同的地方就在一个“塑”字,“塑”不等于简单的 “捏”。所谓“塑”就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从动脑到动手,作品起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创作之冲动引发构思腹稿,经几番孕育胸有成竹,制作过程中瞬间将作者的情绪完全宣泄于面团中,完成后作者获得一种莫名之快感,才是最大的回报。所以说捏面人易,做面塑难。我初学面塑时常患无和面配方,而解决问题后才觉得面塑作品之关键并非只有配方而已。作者首先要具备有美术知识,有扑捉生活中美好情节的能力,基本的绘画功底,还有色彩的运用技能等等。然后学习传统面人技法,结合现代美学知识,提高个人美学修养,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方能完成好的作品。

面塑艺术是一门综合造型艺术,更是一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她那独特的表演魅力就在于经过面塑艺人灵巧的手使平淡无奇的面团,几乎是转瞬之间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这就是面塑这门民间绝活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出手快,一气呵成。也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泥塑所无法比拟的。面塑作品用料考究、做工精美,既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又带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使面塑作品就具有了可把玩、可馈赠、可收藏的艺术特性。对于面塑本是自己闲暇之余的一个爱好,但面塑作为我国的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真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为面塑,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推荐第8篇:面塑活动《未来汽车》

活动名称:(大班艺术——面塑) 未来汽车 执教者:叶爱华 活动目标:

1.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挥想象,综合运用面团及多种材料设计塑造未来的汽车。

2.能说出自己设计的未来车的优点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3.能大胆想象、积极动手进行面塑创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玩具车布置“车展”、新型汽车ppt、停车场”快乐的小司机音乐;2.彩色面团、牙签、筷子、卡纸、毛根、毛线、瓶盖、纽扣、彩色吸管等辅助材料;

3.幼儿有用面团搓圆、压扁、变方等相关经验 ; 4.教师自己尝试做一做各种造型汽车便于有效指导幼儿 。

活动重点: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挥想象,综合运用面团及多种材料设计塑造未来的汽车。

活动难点:能用面塑造型表现出自己设计的未来车的特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着《快乐的小司机》的音乐进入到布置好的“交通工具大展会”,仔细观察,讨论不同的汽车的形状、结构,并请幼儿动手玩玩.2.再次欣赏一些未来汽车ppt,说说各自喜欢的车,为什么?

二、想象讲述:《未来世界的车》。(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想象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

1.请幼儿当设计师设计一下未来汽车!请幼儿相互讨论 2.分别请几个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形状、功能)。 同时进行问题探讨:

设计的车能飞,那该怎样做?(翅膀、螺旋桨、)

设计的车能在水里游,那该怎样做? 最后师总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设计的未来汽车都体现了高科技,,它的本领也更大了,它们不仅能在天上飞,地上跑,还能在海里航行!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做出最新型、最特别的车。(老师巡回指导建议)。

四、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车的形状和功能。给每位幼儿一人发一小贴画,将小花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师引导幼儿评价:我们每位设计师制作的汽车都很好,但这辆小汽车最特别,请他来介绍介绍。

五、听音乐开汽车回班。

推荐第9篇:《民间面塑》参考教案

《民间面塑》参考教案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 橡皮泥、牙签等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1 / 2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三、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四、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五、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札记:受到幼儿园自治教具的启发,我鼓励有条件的家庭用面粉、凡士林和水粉色自制捏面人那种面。因为这种自制的彩泥手感好色彩鲜艳,关键是量大。孩子们喜欢,制作效果也不错。

2 / 2

推荐第10篇:面塑作品画(推荐)

吴彩鸾跨虎入山

关 公

关 公

入 定

美人鱼的故事

仙 乐

关 羽

虎 娃

荷 塘

繁花似锦

弥 勒

第11篇:面塑玫瑰花教学设计

面塑玫瑰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面塑的基本技法.2.学习面塑技法中”压”的技术,并运用揉搓捏压等面塑技法塑花.3.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学习面塑技法中压的技术,并运用揉搓捏压等面塑技法塑玫瑰花.学会面塑玫瑰花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塑其他类型的花.

三教学难点: 将玫瑰花形塑得生动逼真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具:彩色面团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出示:玫瑰花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玫瑰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面塑玫瑰花。 (二) 观察玫瑰花:

玫瑰花的花瓣有什么特点?(片状,椭圆形交错排列) (三)出示课件:玫瑰花步骤图:

1、观察玫瑰花步骤图:

2、面塑玫瑰花需要几步?(压片、卷花心、整理、粘花瓣、插花枝)

3、第一步:压片 讲解:塑一朵玫瑰花大概需要

三、四片花瓣,将泥团分成四等分,然后压片。压片是我们 这节课要学的新技法,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示范压片,先用手掌心将面球压成片,用手 指捏面片的边缘,把面片捏薄。学生试着做一片。

4、第二步卷花心

把花心卷成小喇叭形状,教师示范。

5、第三部:整理。

把卷完的花瓣向外翻,让其充分的开放。

6、第四步:粘花瓣

粘的位置不同会出现不同效果的玫瑰花,教师示范展示:粘的位置靠上花开的小。

7、第五步插花枝,抿和自然。

(四)、学生操作,玫瑰花

(五)教师辅导:重点辅导将玫瑰花形塑的生动逼真。

(六)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七)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虽然形态各异但他们的花瓣大多都是片状的也可以用塑玫瑰 花的方法塑出来

(八)出示课件:自然界的花

学生观察花瓣的形状及花心的形状,塑出自己心中喜欢的花。

(九)展示学生塑的花,组织学生评价。

第12篇:民间面塑美术课反思

民间面塑》一课的教学与反思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我们细细地思考。

在《民间面塑》一课时,我准备了橡皮泥、牙签、废旧物品,课件等。课堂上,我通过形象回忆,作品赏析,问学生: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当第一课时完成时,有以下反思:

首先,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其次,应该注重生本,以学生为主,课前准备应该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会比老师通过课件与讲解好得多。

第13篇:《民间面塑》教学反思

《民间面塑》教学反思

张文利

《民间面塑》是一节立体造型表现课。通过面塑这种形式重在培养孩子的动手造型能力与概括想象力。面塑是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所以我感觉在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介绍。所以我把这节课分为“看”“说”“做”“再说”四个部分。

首先“看”的部分,有针对性的出示了传统的面塑图片,漂亮但不复杂。作品艳丽的色彩一般采用红黄蓝绿紫黑都是常见色,创作题材都与日常生活有关。介绍制作方法一般有搓、揉、捏、压、剪等方法。这些都是和我们面塑是民间艺术有这独特的关系。通过欣赏课本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艺术特点,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说”让学生说面塑的特点。——外形美观而且奇特,有些具有夸张性。 “做”这个部分我鼓励学生尽量塑造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用橡皮泥捏制造型,体验揉、搓的制作方法。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将面塑和绘画同时进行互补,能使受常规约束的丰富想象释放出来,塑造出各种有创意的东西,尤其是有童趣,有创意的作品来。

“再说”主要是指活动后的评价。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并不能仅限于对技能技巧的评定上,对充满童趣作品,尤其是合作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同时,评价时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引导学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评价能力,产生自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思面塑教学活动中的“看”、“做”、“说”,是在尊重、了学生的基础上,我与学生充分互动的体现,注重在面塑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面塑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面塑活动中体验无穷的乐趣。

缺点:对于初学面塑的孩子,我想让他们抱着玩的心理,掌握制作方法,把握偶然效果,感受成功的喜悦。这节课个别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比较差,作品缺乏新意。

第14篇:面塑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总结

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面塑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辅导资料

目录

1.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期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辅导计划

(2-4) 2.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期面塑兴趣小组辅导总结

(5-6)

3.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期面塑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7) 4.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期面塑兴趣小组辅导计划

(8-9) 5.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期面塑兴趣小组辅导总结

(10-11) 6.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期面塑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12) 7.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期面塑兴趣小组教案(含后记)

(13 -31) 8.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期面塑兴趣小组教案(含后记) (32-49) 9.活动图片

(50-61)

2010-2011学年度上期

104中学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辅导计划

李爱萍

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活动作为学校的科技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同时适应课改要求,活跃学校的科技制作,把科技和民间艺术有机结合。面塑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如下:

(一)、兴趣小组一小组成员凭学生自愿参加。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保护好公物。不乱涂乱画,保持教室的清洁,干净卫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事要举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面塑是一种民间艺术,在过去的日子里面塑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当今面塑称之为艺术,并且以它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这正是因为它所注入的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创作者绝无的功利思想的热情和才思,使得它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也正是借助于世代少有的“重视”,且落身于广大的民间,才使得它有了条件自由地按照自身规律生存和发展,有了它少受污染的乡间特色,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对流中以其独特、完整的形象俏立于民间艺术之林。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但以前的民间面塑保存时间不长,容易裂开,现在通过学校的科技特色的打造在制作中着重解决这两个问题,使我们的面塑作品更生动,形象,保存时间更长。

(三)、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研究民间艺术的方向。有了一定绘画基础的,再以想象为辅。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所想象的用制作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养成对听到、看到,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的习惯。先定好想象主题,然后用自己的想法用艺术语言--点、线、面等表达出来。由于绝大多数同学以前没有接触过面塑,在上课时让其先临摩自己喜欢的作品,而后培养学生记忆制作,想象创作等。使学生对面塑产生深厚的兴趣

(四)、做好点评工作。对每位学生每周作的作品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中使学生对美妙的传统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知科技对民间艺术的影响。

(五)、学生作品到一定的时候。举行小组赛。作品进行观摩。 (六)、鼓励学生配合班主任或宣传委员。出好班级板报。美化校园环境等。使学习兴趣与应用相结合起来。 (七)、定时开展一些美术展览和制作比赛,针对学生的一些生活实际和一些节假日,让学生的才能有用武之地。也借此得以充分展现。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绘画积极性。鼓励那些有新意的作品。同学之间可以展示、交流作品,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别人的意图。学习到新的艺术语言。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新的创意,逐步完美构思。在期末举办一次小一画展。

开设科目 :面塑制作(周

一、周

二、周

三、周四) 上课地点:美术教室 上课时间:

① 第2周至第17周(除去期中考试及放假) ② 共开课12节

③ 星期二下午17:00—17:50 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学生主要由新一届的初一年级的学生参加为主。

2010-2011学年度上期

重庆市第一0四中学校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辅导总结

李爱萍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开展我校的科技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学生的科技改变生活能力,满足一些对面塑有天赋或对面塑感兴趣的孩子的学习要求,本学期我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每周的第二课堂时间,创办了“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

让他们在学习各面塑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通过这学期的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下面就这学期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传统面塑的兴趣:

本学期我安排的是初一年级面塑初级班的学习,通过对面塑蔬菜和面塑花卉的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们对传统面塑的兴趣。圣诞节前,我特地安排他们制作可爱的圣诞老人学生们制作的圣诞老人或憨态可掬,或有些凶煞,甚至画的像小丑,但都是他们用心捏出来的。因为每天第二课堂的时间仅仅四十分钟,时间有限,所以孩子们明显感觉没有制作够,加上期末临近,孩子们只好全身心投入到期末复习的“洪流”中去。 在面塑工艺的面泥的揉制方面,我们试着改良了面塑色彩,传统的面泥一般用水粉颜料,我们本期试着加入了丙烯颜料,结果面泥的色彩更纯了,制作效果也很好。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面塑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面塑的制作工艺程序,面泥的软硬度,如何加入色彩,以及面塑工具的基本手法等,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工具有限,家长和班主任意识不够,时间有限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本着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期中学校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兴趣小组名单:李玲玉、刘青、付玉、霍红莉、白艺旋、王春雨、王一尧、刘冰洋、唐遥、田紫研、娄方琴、李香、杨雪、陈露、罗兰、韦胡吉、李珺洁、娄琴、张含、

2010-2011学年度下期

104中学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辅导计划

李爱萍

为了给爱好面塑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更的完成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活动任务,我将本期面塑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情况计划安排如下:

基本情况分析:

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是学校针对传统面塑保存难的问题特开展的,面塑小组成员凭学生自愿参加。活动过程中由教师统一筛选学生,保证学习时间,定点进行面塑教育的研究,活动过程中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面塑创作特有的魅力。

工作目标:

通过面塑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民间面塑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面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课外面塑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对传统面塑的改良,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面塑传承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经常开设面塑知识讲座:

优秀的面塑作品对于学生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上、审美能力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日益突出,缺乏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现代人,将不可避免出现困惑和缺憾。通过面塑鉴赏和知识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和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我们经常举行美术知识讲座,诸如如何和面,如何进行作色、如何提高面塑作品的保存时间、如何制作各种精美的面塑作品等。

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防止一阵风、形式主义,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校的科技教育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并结合学校科技活动月进行比赛。

开设科目: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周

二、周四) 上课地点:底楼美术教室 上课时间:

① 第2周至第17周(除去月考及放假) ② 共开课12节

③ 星期二下午17:20—18:00 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

2010-2011学年度下期

重庆市第一0四中学校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辅导总结

李爱萍

在面塑作品创作指导顺利结束的同时,本学年的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活动也得以告终。以展现中学生热爱祖国、欢乐校园、努力学习、敢于创新的风采才华,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开创具有科学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面塑活动。为了这目标的实现,我注重在每节活动课中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即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在表现传统面塑材料创新行为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职此学期末之际,我从以下方面总结了本学期兴趣小组工作:

本学期兴趣活动主要是针对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兴趣爱好,将兴趣小组培训的主题为面塑创新制作。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上期的这些训练提高了学生在面塑中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对面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初二年级的学生对面塑的新配方已有了一些基础,因此,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对面塑人物和环境结合的作品创作,在本学期中进行面塑花卉制作训练,面塑小动物的制作。丰富了学生对面塑工具、材料的认识,也丰富了作品的效果。同时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面塑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面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民间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面塑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面塑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将加强面塑与科技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许多收获、许多进步,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期中学校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兴趣小组名单:姚雨欣、付玉、霍红莉、白艺旋、王春雨、刘冰洋、唐遥、田紫研、娄方琴、杨雪、陈露、罗兰、韦胡吉、李珺洁、娄琴、张含、霍红丽

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期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兴趣小组教案(含后记)

第一、二周

面塑简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了解)

重点: 是欣赏中国的民间面塑。

难点 :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民间面塑的表现手法,如夸张等。 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作品实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面塑作品实物,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简单介绍: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2、出示投影,欣赏各类面塑:

(1)色彩搭配上有什么特点?(色彩妍丽,热烈又强烈的对比) (2)看“孙悟空”哪些地方特别精巧?(服装,头饰,色彩斑澜,多姿多彩。) (3)看教师范作,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喜欢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三、提出作业要求:写一段自己对面塑的感受。

活动后记:对于新一届的学生面塑对他们很新奇,兴趣浓厚对面塑学习的感受很真实。

(第二课时)

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范作,能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制作较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B类作业: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泥试做一件面塑作品。色彩鲜艳,构思新颖,制作精细,有儿童生活情趣。

五、课堂小结: 面塑也叫“面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广泛流传全国各地。通过欣赏民间面塑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传统。

活动后记:

民间艺术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自然朴实,天真淳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心灵纯真,有一课没有受到世欲观念污染的“真心”,他们满怀兴趣观察眼前的一切,艺人的一招一式,魔术师般的手,使他们惊奇。艺人塑造的作品,生动而富有情趣,色彩妍丽、热烈的对比,迎合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难怪孩子们一见钟情。面塑塑造的主题大都从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攫取,难能可贵的是艺人的手中,常常将自己对“是非善恶”的感情因素体现在对人物造型的“夸张”处理之中,使小小的面人也带有充沛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感情色彩正是今天大都市中流行的机制电子玩具所缺少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面塑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三周

面塑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体会面塑艺术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了解)

重点: 是面塑起源和发展 难点 :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面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它的起源和发展。

二、教学新课:

1、面塑的起源和发展

说起面塑的起源,其实很平常。我国古代很多地方在民间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的风俗,这些面食一般是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这些用面做的“果实花样”既好吃,又好看,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慢慢的也就出现专门的捏面人的师傅,用模子或者手捏成各种人物、动物摆到街市上,沿街叫卖,那些彩色的面人儿逐渐就成了专供欣赏的民间工艺。

面塑起源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证,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的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到了宋代,捏面人已经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当时面点,有“甲胄”人物、“戏曲”人物、“孩儿鸟兽”、“飞燕形状”等,可谓“奇巧百端”。

明清时期,艺术面塑已经成为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面塑艺人最重要的谋生手段。清代咸丰三年(1854年),山东菏泽穆李庄做泥塑的王清源、郭湘云等人采用染色的糯米粉捏面人(当地俗称“江米人”)销售,很受欢迎。光绪年间,天津出了一位“面人张”。他早年抄录戏曲,擅长校勘,人称“百本张”,捏面人的艺术精湛,可惜其技艺在晚年失传。

2、欣赏民间艺人的面塑作品

三、作业:用我们的橡皮泥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形象。

活动后记:知识掌握没有制作的兴趣高,学生能制作一些简单的形象,我下节课发现问题做铺垫。

第四周

面塑的材料、基本工具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材料,会基本掌握工具。 重点: 感受面塑材料和橡皮泥的区别 难点 :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工具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工具、面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面塑,同学们也用橡皮泥制作了作品,告诉老师你们橡皮泥的作品现在怎么样了?

学生:当时制作的时候很漂亮,现在已经裂开了。

今天老师带来了民间面塑作品用的面泥,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面塑的材料:

捏面塑用的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掺和而成,并需要加适量的蜂蜜、甘油等,这样不容易腐裂。然后经过揉匀、调色,制成各种彩色的面。面有粘性,在捏面之前要用黄蜡润手。有时还要采用羊毛、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的胡须、头发、冠顶之类,增加面人的生动性。

2、面塑的工具

所使用的工具极其简单,主要是拨子、梳子、竹签、篦子和剪刀。

3、学生体会并对面塑的材料进行不懂的提问。

三、学生感受材料:

看看和我们平时的橡皮泥有什么区别。

教学后记:面塑对于学生都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民间艺术,对于南方特别是我们这是一个新事物。学生兴趣较浓,希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这一批的孩子学有所得。

第五周

面塑浮雕—太阳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团圆、压扁、粘合、搓等技能制作太阳娃娃。

2、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3、在面塑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粉团,泥工板,一次性小盘子若干,牙签、剪刀、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太阳娃娃,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我心中的太阳哪?

1、教师简单介绍浮雕的相关知识。用浮雕的形式来制作,学会最简单的面塑基本手法。

2、用彩色的面团做的,教师示范用面团做娃娃的脸、嘴巴等器官。复习巩固团圆、压扁、搓等技能。

三、学生制作太阳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要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脸和其他器官不要用一样的面团。

2、播放优美的音乐,创设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3、指导个别学生制作娃娃。

四、评价作品

活动后记:学生制作形式好,采用浮雕的形式主要是让学生从基础做起,更好的掌握面泥的属性,为今后的制作奠定基础。

第六周

脸谱制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目标: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

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欣赏图片,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

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

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

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后记:学生能继续掌握面塑浮雕的制作,巩固上周的学习。

第七、八周 花卉的制作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立体制作,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花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泥.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 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老师手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四、用面来制作一朵 玫瑰花

教师演示花的制作

五、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六、评评我们的作品:

活动后记:终于制作了立体的玫瑰花,学生兴趣浓厚,异常兴奋。

第二课时

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 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花卉。 三 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花卉形象。 四 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活动后记: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第九、十周

如何制作面塑的面泥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面泥材料,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面泥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揉、蒸等不同方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粉、糯米粉、甘油、防腐剂等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制作了几周的面塑,想不想学习一下面泥的制作。(学生异常兴奋,都想学习面泥的配方)

二、讲授:

1、面塑的配方:面粉400克、糯米粉100克、水300克、蜂蜜100、克防腐剂苯甲酸钠50克、甘油100克、盐30克

2、教师具体讲解面泥的制作方法。

3、学生练习揉面。

4、教师具体指导。三:教师小结:

面揉好后要上笼蒸40分钟,装入密封的口袋中醒面5到6天上色,我们下周进行调色。

活动后记:在活动中学生学习认真,但揉面的环节女同学力度不够,应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我们上周亲手制作的面泥今天是什么样子哪?观察面泥的软硬程度。

二、新课:

1、教师讲授加入的颜料:

水粉颜料调色时应少量的加入慢慢和面团揉和,一直到颜色均匀为止。

色彩的调配以红、橙、黄、绿、蓝、紫、黑、白为主,色彩之间可以互相调配。

2、学生练习色彩的调和,老师指导。

3、看看谁制作的面泥色彩最好。

三、学生创造:

尝试用自己调和的彩色制作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师指导具体的手法的应用。

活动后记:学生兴趣浓厚,亲手感受了面泥的制作,感觉很神气,同时被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折服。

第十一周

吉祥猪 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猪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准备:

揉好的面、牙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节课我们制作了面泥,今天我们就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面泥来制作看看吉祥猪,看看小猪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猪的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二、师生共同欣赏教师作品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小猪身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

3、请你们给小猪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小猪的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因为小猪是胖胖的,这回面要多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小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椭圆形状。

2、小猪的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猪的两只耳朵。小手打成八字行,在椭圆行的一头轻轻的捏一下,再轻轻的捏一下。轻轻的弯一下,尖尖的小耳朵就做成了。小猪有个大大的鼻子,我们把它这里捏一个长方形的形状,用你的小牙签在上面弄两个洞。小猪还有四条短短的腿,这里捏一下,一条腿,两条腿,后面再捏两条腿,轻轻的捏一下,小猪就做好了。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猪的眼睛,把它加在小耳朵的下面。千万别忘记小猪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弯弯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绕一个小圆圈,把圈的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猪身体的后面。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猪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猪的动态和完善猪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猪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合影留念。

1、请学生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2、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

活动后记:学生能完成比较完整的在作品。 第十二周

思考面塑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面泥材料面团过干,面团太软。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面塑艺术面泥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 在过程中的实际揉、蒸等不同方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制作了一学期的面塑,想不想学习一下如何克服面泥的弊端哪?

二、讲授:

1、面塑的配方:面粉400克、糯米粉100克、水300克、蜂蜜100、克防腐剂苯甲酸钠50克、甘油100克、盐30克

2、教师具体讲解面团过干,这会造成面塑各部件之间不易粘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和面时水加得过少或面粉加得过多。其解决的办法是:可适当再加一点水进行揉和,也可用502胶或白乳胶对部件进行粘接。

3、教师具体讲解面团太软,就是说面团失去了骨力。主要是因和面时水或糯米粉加得过多所致。其解决的办法是:将面团置于阴凉通风处,吹至面团不粘时即可。面团弹力过大,这可能造成无法刻画面塑的细微部分。如用塑刀刚压好的眼窝,马上又会弹起恢复原状等。其解决的办法是:将面团重新入笼再蒸一次即可。

4、教师具体指导。三:教师小结:

活动后记:在活动中学生学习认真,但揉面的环节同学们在假期应多训练力度不够,应多练习。

重庆市第一○四中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下期面塑中的科技教育兴趣兴趣小组教案(含后记)

第一周

学生假期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欣赏学生的面塑作品,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为本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什么是一件好的作品。 教学难点: 会理解各种技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学生作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假期制作了什么样的作品哪?想不想互相学习一下哪?

二、欣赏:

1、学生拿出自己假期的作品照片,互相欣赏。

2、每位面塑组的成员谈谈自己的制作过程,用了什么手法,工具,创作构思。

3、说一说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1、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鼓励做的不够好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兴趣。

2、对学生的作品提出一些色彩知识的引导。活动后记:本次活动是开学后的第一次活动课,通过对学生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二周

解决面塑作品存放时干裂或长虫

教学目标:解决制好的面塑作品存放时出现干裂或生虫长毛。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学难点:会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变质的作品。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在开学初,我和面塑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面塑室进行了作品整理,在那时候我们丢弃了很多的学生创作,同学们都很失望,我们努力了,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活动。

二、讲授:

1、教师讲授

制好的面塑作品存放时出现干裂或生虫长毛。加入精盐和香油或甘油后,有增加面团筋力、使面团不开裂绽口的作用。因此,只要和面时将上述两种原料放够了,精盐一般500克面粉要加入35克左右,让它使面塑作品慢慢的收缩。并与其它原料充分揉匀,即可防止作品干裂。致于作品生虫长毛,则是防腐剂用量不足所致。防腐剂的用量要用量要用50克左右。作品长虫,发霉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学校的面塑作品在存放的过程中,在作品保存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培训我也及时的和学校领导取得一致,今后学生的优秀作品尽量用玻璃罩进行隔离,或是用有机玻璃进行保存。

2、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找找还有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学生作业:

每位学员回家以后制作一小团面泥,做好记录,观察材料的性能,找一找原因。

活动后记:加强传统面塑保存难的问题,在制作面泥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第三周

小白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小白兔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牙签、棉棒、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谁告诉我小白兔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一下,看看小白兔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样图案装饰方法?

二、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1、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的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

2、请你们给小白兔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这回面要少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圆形状。

2、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捏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先撮圆球,再把它分成两份,搓成两根一样长的泥条压扁,再轻轻的捏一下。小白兔有个小小的红鼻子,用你面塑工具在鼻子下面压出嘴。腿的做法可以分出手和脚。

3、眼睛和尾巴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做小白兔的眼睛,把它加在小鼻子的上面。千万别忘记的尾巴,它的尾巴是短短的、我们取一点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长条,把一头轻轻的固定在小白兔身体的后面。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小白兔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它的动态和完善白兔的形象。

2、学生给做好的小白兔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

五、展示、分享

活动后记:学生能完成比较完整的在作品。

第五、六周

小动物制作

学习目标:了解面塑小动物的制作,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制作,掌握面塑制作小动物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形体。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泥.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动物哪,说一说,并谈谈他们的特征。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简单地说出或模仿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问:你们想不想用彩面做个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动物形象。

2、教师出示老虎的面塑作品:这些可爱的老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些作品是如何突出表现老虎的特点的?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老虎的特征。

谈谈你准备做什么,怎样表现他们的特征哪?

三、学生制作

完成你最想制作的形象,学生制作。教师加强个别的辅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讲授

1、人文鉴赏

讲解作品,渗透人文知识。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书中的民间艺术家制作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2、讲解、演示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

教师: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们要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出的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3、学生结合制作彩泥的经验小结:通过揉、捏、搓、粘等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爱的小动物了。(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方法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三、自主创作

及时辅导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思考:面塑的“小动物”和现实中的小动物一样吗?在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塑造你喜欢的某一动物。

两人一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四、鼓励、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那些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

活动后记:学生制作作品新颖,创作大胆。

第七周

生日蛋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这课的学习,能大胆地运用面泥创作蛋糕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捏制方法,能较大胆地表现蛋糕的色彩。

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与面泥色彩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边欣赏边随意地做简单的泥条。然后通过透叠,交叉,重组等手法进行配置,只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匀称即可.。

二.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中的图案的表现方法,分清图案纹样的技法,即运用点、线、面来表现。

修 改。

三.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方式,提倡随意性但要注意空间的 疏密均匀。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自由变化。 四.注意对比色的运用,并做到色彩鲜艳。 五.用面泥捏制点、线、面。 六.作业要求:

(1)根据自己最喜欢的风格捏制生日蛋糕。 (2)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全班创作一幅作品 七.说一说你做的蛋糕,你想把它送给谁哪?

活动后记:活动效果好。

第八周

我的伙伴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面塑立体制作,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人物。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面泥.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下自己的好朋友,我们天天一起的同学哪,今天我们来制作我的小伙伴。 二 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欣赏老师带来的作品,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样的制作手法,色彩搭配是怎样做的。 三、探究

1、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2、具体分析人物五官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项。

四、学生制作

1、教师具体指导

2、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给学生活动留影。

活动后记:人物的五官制作是学生的难点,应加强引导。

第九周

西游记人物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认识和经验,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捏等泥工技能,表现西游记各种人物的形态特征。

2.发展塑造能力和立体形象表现力。 3通过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加以塑造。

活动准备:

1.《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2.面泥若干、剪刀、切刀。

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用面泥来做西游记人物,你想做谁?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发言。(我想做孙悟空,先团个圆形做他的头,再做个椭圆形的身体,最后搓长条形的胳膊和腿。)

2引导学生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教师提问:“孙悟空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孙悟空的脸是红红的,可以先做三个红色的小圆,压扁后排列好,在加上两个黑黑的小眼珠;

孙悟空瘦,猪八戒胖,唐僧带帽子,穿袈裟。沙和尚带着一串大大的 佛珠;猪八戒的鼻子和嘴大大的,突出来。可以用手把鼻子拉出来,再用切刀切出嘴巴„„)

老师示范孙悟空脸和猪八戒嘴的做法。

3.交代要求,学生捏塑,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如果需要工具,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

老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制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塑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构思。

鼓励多塑几个人物,并尽量塑出不同人物的

3 .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创造谈谈我的 创作心得:

活动后记:制作人物不够生动,应加强训练

第十周

树木制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目标: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树木形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

面塑配备工具、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面塑的树木,请学生欣赏面塑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树?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欣赏图片,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

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

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

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后记:学生能继续掌握面塑浮雕的制作,巩固上期浮雕学习。

第十一周

童年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面塑造人物的形象,感受用面塑形的乐趣。

2、装饰面塑作品。活动准备:

揉好的面、牙签、棉棒、人物形象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谁告诉我人物制作有什么难点。我们来看一下,看看身体、头都是什么样的?再看看人物身上有什么样图案装饰方法?

二、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1、引导学生观察头、身体的位置以及大小比例。

2、请你们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设计呢?

三、示范讲解

1、身体。

师:首先,要取出一团面,把它放在手心里,把它捏软。这回面要少一些。我们把它团圆,如果在团圆的过程中,你看到了缝隙,你可以用手捏一下,然后在团圆。瞧,这样的圆可不行,我们还要轻轻的搓一下,把它搓成圆形状。做人物的头部。

2、耳朵和四条腿 师:接下来我们来两只耳朵。先撮圆球,再把它分成两份,搓成两根一样长的泥条压扁,再轻轻的捏一下。鼻子可以夸张表现,用你面塑工具在鼻子下面压出嘴。腿的做法可以分出手和脚。

3、眼睛头发

师:最后,我们取一点面,眼睛,把它加在鼻子的上面。千万别忘记头发,把它压成片轻轻的固定在头部后面。

四、学生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1、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做出人物大致的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做出它的动态和形象。

2、学生给做好人物进行装饰时,提醒学生设计好并制作背景。

五、展示、分享

活动后记:学生能完成比较完整的在作品。

第十二周

面塑知识讲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体会面塑艺术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重点: 是面塑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 难点 :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民间面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面塑的价值。

二、教学新课:

1、民俗价值。

面塑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塑的品种丰富。“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面塑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含义。比如春节的时候,做成“莲花”和“鱼形”的面塑,表示“连年有余”;婚礼上送龙凤、鸳鸯、石榴形状的“喜饽饽”,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孩子满月,外婆家送给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子”,祈求“圆满”。陕西一带的农村很注重面塑,在拜年、贺喜、祝寿、探亲、祭祀的时候往往带着些“喜庆花糕”(也称“花馍”),这些造型不同的花糕与不同的民俗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

2、审美价值。面塑艺术的特点是造型完整饱满,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面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突出文官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武官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态龙钟、脊背弯曲;女性削肩细腰、亭亭玉立;儿童虎头虎脑、憨态可掬。在一组面塑中,则注重场景气氛的营造,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个性分明,但却紧密围绕着情节,烘托主题。对动物的塑造则突出起温顺可亲、喜庆祥和的一面,而不是夸大其凶猛的生物特征。

3、欣赏民间艺人的面塑作品

三、作业:谈谈本期学习面塑的心得。

活动后记: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第15篇:面塑教案 李蓉梅

中班面塑活动:漂亮的光碟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我们班有很多废旧的光碟,孩子们有时会拿着玩,最后我们进行整理、讨论能用它做什么?孩子们商量了之后,决定用来做他们喜欢的面塑。所以有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名称:漂亮的光碟

三、活动目标:

(一)、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为光碟造型;

(二)、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

四、活动准备:面泥、光碟、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光碟各种造型的图片,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的创意?为什么?”

(二)、请值日生分发光碟和面泥,教师提出要求:利用光碟进行设计,结束要和大家分享你创做的是什么?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春天的花园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正值春天,幼儿园里的小树开始发芽,梨花、石榴花都开放了,孩子们在散步的时候已经进行观察,在其他的活动中也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了一些了解,所以选择了花的主题进行创作。

二、活动名称:春天的花园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团圆、压扁等方法进行创作并组合,把所观察到的花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花的图片、纸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春天你们见过些什么花?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花瓣?

(二)、观察图片,看看春天的花还有些什么不同的样子?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大树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关于自然,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兴趣,动物、植物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我们做过花,他们做出了各种不同样子的春天花园来,很兴奋。所以我们继续观察了大树并进行创作。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不同粗、细、长、短的条状进行组合,再做出不同大小的树叶进行组合加工,把所观察到的树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大树的图片、纸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观察图片,: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特别注意主干、分支的粗细、长短。

(二)、讨论:做一棵大树的步骤是什么?先做粗的,再做细的,先做大的树叶,再做小的树叶。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小椅子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因为随着面塑活动的深入,需要用辅助材料,可以让孩子扩大创作的兴趣点,我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物品——小椅子,让孩子进行制作。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不同粗、细、长、短的条状进行组合,再做出不同大小的树叶进行组合加工,把所观察到的树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火柴棍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二)、观察小椅子,说一说小椅子有哪些部分组成?怎么做?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第16篇:新东方面塑表演,中学生叹为观止

新东方面塑表演,中学生叹为观止

来源: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 发布:2010-05-22 11:39 浏览次数: 469

校园主播大赛现场

5月15日、16日,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应邀参加湖南校园主播大赛益阳分区赛现场互动,素有“面人王”之称的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王祥志大师现场即兴表演,为益阳六中和沅江一中的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一幕。

根据大赛要求,每次比赛都设有美食主播环节,作为全国著名的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应邀参加每次大赛的现场互动,通过新东方大师的讲解和表演,让比赛选手进一步了解烹饪文化,更好地发挥美食主播比赛水平。得知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大师前往,益阳六中和沅江一中及周边学校的同学们早早来到比赛现场,等待现场观摩,当主持人宣布新东方大师上台表演的时候,现场欢呼雀跃,同学们兴奋激动不已。此次校园主播大赛,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王祥志大师为在场的同学们讲解了烹饪文化,并现场表演面塑艺术,娴熟的技艺,快捷的手法,惟妙惟肖的一幅幅作品,让大家一饱眼福。此外王大师还为同学们派发了面塑礼物,并为同学们们现场授艺。

校园主播大赛现场

校园主播大赛专家评委

同学们欢呼新东方王祥志大师闪亮登场表演

观众台上互动,认真观摩

王祥志大师接受主持人的采访

如获至宝满载而归

细致欣赏面塑作品

王祥志大师现场授艺

王大师作品

王大师作品

王大师作品

王大师作品

第17篇:我的民间面塑教案

5册

第二课 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艺术种类繁多,大致有“面人”、“面花”、“面盏”等。面塑源于民间的面食艺术,也吸收了泥塑的技艺手法。现存最早的面塑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面塑俑。清代出现以做面塑为生计的手艺人,如山东菏泽的王清源、郭湘云。

“面人”题材多为嫦娥、孙悟空、关公等神话人物和戏曲人物,制作原料主要是特白小麦粉、糯米粉。一般先将面粉、糯米粉、蜂蜜、防腐剂等加水拌和蒸熟,后以品红、品黄、品蓝、大白粉、锅烟黑分别加入面中做成色面。工具主要是一把塑刀和竹针,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有的还用羊毛、羽毛、棉花等制作人物的胡须、装饰之类。我国近代出现了许多面塑艺师,如汤子博、郎绍安,有经验的面塑老艺人能捏出上百种人物,在现实中寓入想象,现实与浪漫相结合。

汤子博(1882—1971),捏塑艺术家,创造出“核桃面人”(把核桃壳修饰后,在其内陈设面人),代表作品有“钟馗”、“三英占吕布”、“洛神”等。他可以制作出细如发丝、薄如纸片的面塑形象,形神兼备,色彩明快,风格通俗而不媚俗、富丽而不失典雅。

“豆面灯”,俗称“面盏”。我国黄河流域一代农村,在正月十五前,用玉米粉掺以豆粉、白面粉制成面灯,民间称“灯花”。这种制作与民间占卜丰收与否有关。有的制作按月进行,共捏十二盏,上盘小面龙,寓意风调雨顺、五谷满仓。还有种面灯根据家庭成员生肖捏制而成,既可观赏也作油灯使用,也有些地方过了正月十五将这些面灯蒸熟吃下,以示祈福免灾。

“面花”也称“花馍”,我国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制大馍、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做面燕;七巧做“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做“面鱼”,象征丰收;寒食节上坟做“蛇盘盘”以示灭毒消灾;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因不同岁时和用途而各有不同。

春节民俗民间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春节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陕西面塑

面花,俗称“花花馍”、“礼馍”,属面塑艺术,广泛流传在陕西民间,是四时八节、人生礼仪中亲戚往来的必备礼品,是联结亲友关系的纽带,是陕西农村使用最广泛的民俗礼品。

在民间由于面花具有浓厚民俗特色艺术,村村户户的普通百姓家都能做一手漂亮美观的“花馍”。华县农村女儿出嫁时,娘家要送集虎头、龙身、鱼尾为一体的“大谷卷”花馍。澄城县过春节讲究蒸双鱼、双鸡的坠灯馍、虎馍、枣山和十二生肖造型的面花习俗。彬县正月十五有“追婿看女”送面花的习俗。西府岐山县二月二有送“花花”的习俗。合阳县洽川清明节娘家有给第一年出嫁的女儿送“娃女”面花的习俗。端午节是看女的重要日子,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做一对娃娃插花馄饨。韩城农村七月七———乞巧节,传说中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给男孩子蒸“砚台馍”,给女孩蒸“簸兰馍”,祝愿女儿心灵手巧。八月十五和九九重阳节,长安和渭北有送“九座糕”面花的习俗,讲究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面花,一直送到女儿生育。九座糕主糕有三四层高,像竹筛那样大,每层都垫有红枣,意在日子红红火火。八个糕是:鱼儿变娃糕、狮子糕、老虎糕、鸭子糕、桃糕、鹿糕、石榴糕、秋叶糕。还有一些民间纪念活动的精美面花,如大荔县阿寿村纪念大医学家孙思邈的系列面花。农村造屋上梁时,亲戚要送花贡馍和鸡造型的面花,意在“上梁大吉”。清明节有祭祖面花,造型很大,要两个人抬,颇为壮观。

这些面花贴近生活,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洁白如玉;大的有一米多高,要用三四十斤面做成;小的则玲珑剔透,只有几厘米大。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在勤劳的农妇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合阳面花以其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等特点被国家文化部授予“面花之乡”的称号。

工具: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笔帽、瓶盖、各种或直或弯的铁皮等等。这些工具都很普通,但到了老人的手上,似乎被赋予某种魔力一般。只见老人随手捏起一点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在手掌的揉捏之间,一个个动物的雏形便已形成。她再用木梳在上面压出鸟儿的羽毛,用剪刀铰开小鱼、小鸟的嘴巴,用汤匙按出鱼或龙的鳞片,呆板的面团便在瞬时间改头换面。“插花馄饨”、“鱼变娃”、“十二生肖” 。

人们一见到面花,从外形上便可分辨出要派什么用场。比如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老人过世了,当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从这简单的面花上,我们不能不惊叹于民间艺人的智慧及丰富的想象力。

面花不论是做成飞禽走兽,鱼鸟花虫,还是牛羊鸡猪,人物造型,大多有一定的寓意和寄托,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更多地是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而吉祥、平安、喜庆、祝福、和顺则是永恒的主题。总之,造型百态,内涵丰富的面花是陕西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特别是食文化最直接的表示,因此,有人将陕西的面花艺术冠以“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称号

第18篇:大班教案.《泥塑、面塑欣赏》

大班教案《泥塑、面塑欣赏 》

活动目标:

1、了解泥塑面塑的造型和色彩搭配的特点,感知泥塑艺术朴素的美。

2、发展泥塑面塑技能,发展手部肌肉的协调和灵活。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形态的泥玩具或图片,《泥娃娃》的磁带

2、用于泥塑的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欣赏泥玩具

师:小朋友看一下图片,那些玩具都有什么特征?(幼儿举手回答) 请幼儿欣赏《泥娃娃》的歌曲。

2、教会并鼓励幼儿制作泥玩具,指导幼儿。

3、给自己制作的泥玩具起名字。如:可爱精灵、小鲤鱼等等

4、把幼儿制作的泥玩具展示欣赏。

活动延伸:

1、可以把泥玩具图上颜色。

2、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5、认识面塑 教师提问: 小朋友,这些漂亮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谁能告诉我,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并总结。

面塑,也叫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小麦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的面塑大家都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你最喜欢那件面塑作品?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指导幼儿从造型、色彩、神态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第19篇: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研究综述

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研究综述

摘要:山西民间面塑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并不多。而在现代社会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出发,加强对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就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的造型工艺特征,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面塑艺术民俗风情传承 发展 前言:

面塑,又称“面花”,“花馍”,是我国古老民间文化中的一种,对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西面塑艺术作为我国面塑艺术的发源地与传承地之一,风格独特,历史悠久。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流行文化的蔓延,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山西民间面塑艺术更成为当代社会中的“少数”文化。我国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逐渐重视起来,而目前对山西面塑文化的研究并不多。基于这些情况,对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主体:

目前国内学者对山西民间面塑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一、面塑的历史渊源

要想了解山西面塑,必先了解面塑的起源。面塑究竟起源于何时,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学者宋新娟认为它的形成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以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真牛羊的习俗;学者王江认为它最早是在古代殉葬仪式中用来代替木俑、陶俑[2]

[1];也有学者认为山西面塑源于“介子推功高而拒受晋文公封赏,与母亲紧抱柳树被大火烧

[3]死,因为那天正好是清明节,从此以后,在山西就留下了面塑的习俗”的传说;还有学者的观点是“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用面粉做成人头形的馒头来祭祀战斗中死去的‘魂灵’,这种馒头就是最早的面花。”综合这些学者的观点来看,面塑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与祭祀活动有关。从现有资料来看,魏晋时期已开始流行风俗面塑,相关的记载还有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曾记载有元节食元宵、寒食节食冷食、夏至食冷面等习俗,其中还记载有七夕制巧果。唐代面塑的制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对面塑艺术也有了确切的文字记载。如封演《封氏闻见记六》中说:“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当衢设祭,张施帷帐,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塑之属”,可以看出当时面塑已经作为祭祀品在使用。除了文字以外,唐代还为后人研究面塑留下了实物资料,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面俑以及面制猪形俑是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面塑,这似乎也能证实面花的祭祀功能。

据目前的研究史料来看,宋代面塑艺术的发展更为兴盛,有关面塑制品的记载也愈加丰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详实记载了很多那时期民间面食的相关风俗,如书中所述清明节用面做“子推燕”,以柳条穿之,插于门媚的习俗。虽然那时期的“子推燕”是什么造型

[7][6][5]

[4]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其名称、使用的习俗以及制作时节都同现在陕北一带清明节所蒸的“子推馍”和“寒燕燕”面花非常相似。或许两者之间有一些历史渊源。明代的民间面塑己经进入了成熟期,自明代以来,现时流行的各种面塑都已出现,并且显示了较强的审美性及文化内涵。清代以后,关于民间面塑有了更多的记载,许多典籍中也对民俗情况及民间面塑的制作和使用有所记载。如顾禄的《清嘉录》能中就有许多清代民间面塑的制作与使用习俗,从中可以得知,当时各种时令节日和人生礼仪活动中都大量地使用面塑制品。

从这些学者的研究来看,仍然无法确定面花的具体来源,但是其发展、流传以及自古至今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广泛的使用,都足以表明它所具有的特定信仰内涵及民俗功能,成为民俗礼仪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中也可以大致推断出面塑的发源地为黄河流域一带,山西属于其中一个地域。

二、造型特征

目前学者认为山西面塑的造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 立体性

学者董毅芳在其论文《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中认为山西民间面塑是以高浮雕为主的造型样式。民间艺人在制作面塑时塑造的浮雕空间压缩程度的选择,通常要考虑面塑的使用功能、所表现的主题以及所运用的场所、环境位置等因素。在充分表达作者情感、审美思想与信仰观念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面塑的不同造型各有所侧重,每一造型都必须适应所用的场所与环境。学者闫丽源在《山西花馍的民俗造型艺术研究》也认为山西面塑具有立体性。[10]

[9]

[8]

(二) 随意性

学者董毅芳认为面塑的特殊生存环境和民间艺术所具备的创作技艺与面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面塑表现出了造型上的随意性。学者张蕴卓在其论文《山西面塑造型的符号象征与民俗文化内蕴》中提出山西面塑造型的一类为简洁型,指出它的特征为造型方法简单,古朴生动而没有过多的装饰在造型主体上塑造,是一种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造型方式,传达出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不拘精雕细刻,粗犷而神似的风貌。这也表现了山西面塑具有随意性的特征。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反映出山西面塑随意性特征明显的现实。

(三) 象征性

学者董毅芳在其论文《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中结合具体的面塑作品以“谐音”和“寓意”两种表现象征意义的手法对山西面塑的造型特征予以揭示。学者张蕴卓在其论文《山西面塑造型的符号象征与民俗文化内蕴》中以具体的面塑制品“福寿三多”为例阐释了民俗符号的意义,表现了面塑制品的象征性意义。学者白云峰也在其论文《花馍的隐喻与礼俗的现实-以山西下村花馍礼俗为对象》提出了花馍的造型表现了人类的动植物崇拜和生殖崇拜思想,并揭示了花馍中具体的民俗符号意义。学者们主要以具体的面塑制品来揭示面塑造型的象征性意义。

(四) 抽象性

[12][11]

[9]

[11]

[9]

综合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学者董毅芳认为“面塑的抽象性,就是指广大劳动妇女在捏制过程中侧重表现其情感和心灵的‘真’,是相对于具象性而言的;学者郭阳也提出“花馍艺术的抽象性,受到人们早期的抽象思维方式和抽象能力的影响,人们在制作过程中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其中”。[13]

[9]另外,学者杨静认为山西忻州地区的面塑造型简洁浑厚,朴实素雅,是自然崇拜、宗教思

[14]想、心理意识、造型语言的综合凝聚物。这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山西面塑的抽象性。

除了这些大众化的山西面塑特征之外,山西面塑造型特征还具有地方上的一些特色。如山西岚城面塑的造型特点具有互渗性、超时空性、象征性、概括性、程序性和动态性等特点。[15]

三、民俗文化

山西面塑所包涵的民俗文化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岁时节日中的面塑 1.春节期间

春节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从古时候起,祭天、祭祖、祈丰年就是春节的主题。春节期间的面塑制品主要为枣山馍,动物面塑制品等。

在春节之前几天,山西有蒸花馍的习俗,“腊月二十三,蒸花馍馍,也叫饭山,用于祭供灶王爷,希望他上天向玉帝汇报时多讲好话,赐福这家来年生活富足”

[16]

。学者赵姣颖,孙雅琪在《解析山西面食的艺术文化—以山西民间面塑文化为例》中也反映了山西春节蒸花馍的习俗,“一般有枣山、如意、翻身、贡日、面鱼、面猪、面兔,还有十二生肖面塑等。枣山一般用龙、凤、玉兔的形象较多”,另外还提到了元宵的习俗如意、翻身、贡日,“如意代表老百姓对来年生活的寄予,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如意的造型比较整,上面是一朵莲花,代表爱和长寿,下面是三个面卷,最上面的是一个万字,有吉祥如意之意。整个造型上都有用刀按压的条纹,与整体造型形成线面对比,很有美感;翻身代表来年有个翻身的机会,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期盼;贡日的造型比较简单,最底下是一个馒头形状的面团,上面是一层条状的盖头,最上面镶一颗大红枣,一般供神都会有它。”

[17] 学者对春节期间山西各地面塑习俗的介绍也很详尽具体,主要可从晋北地区、吕梁地区、晋东南地区与晋南地区三个地区介绍。

(1)晋北地区

“太原道”网站上一文《春节民俗与山西民间面塑》中对晋北地区枣山的造型予以介绍,“制作时把发好的面擀成大三角形,上面铺一层红枣,再用面做成盘云、盘龙、盘兔、如意纹样,间或点缀以连理、元宝、下山虎、上山鹿、瓜果之类,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蒸出锅来,绵颖憨实。”[18]。学者明风在《可以食用的艺术品—山西面塑》中也对春节期间山西晋

[19]北地区枣山的习俗有类似的介绍。此外,春节前晋北一带乡村妇女还要用家庭自磨的精粉,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等面塑制品,通称之为‘花馍’,一些地方还要在旺火上燃点柏柴,烤食花馍,谓之避邪馍馍,保一年无灾无并,平安吉利。”(2)吕梁地区

[20] 吕梁地区柳林县枣山馍的习俗为“柳林县每到元宵节,人们便自觉的将‘神盒’(当地称之为‘盘子’)从家中摆放到街头或自家门口,将早已做好的枣山馍供奉在神完里。所供奉的神主要有观音、关公、祖先、圣人等,人们制作的枣山馍有观音送子枣山、求子枣山、丰收枣山、填仓枣山等。”[21]

相关的介绍还有“山西吕梁中阳县,每年春节期间敲锣打鼓祭枣山,

[20] 家家把抓髻娃娃剪纸贴在重达巧斤的枣山面花上,供在院里,全家祭拜,叫‘拜天地’。”(3)晋东南地区

学者董毅芳介绍了晋东南地区的习俗“在晋东南地区的晋城、高平一带,春节人们制作的枣山则为动物枣山,又名节节高,一般蒸制十二层,上捏制十二生肖,如是牛年便将牛型塑在节节高的顶端,如是狗年便将狗型塑于其上,用动物枣山来供奉灶君,是人们希望在牛年或狗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希望这些动物能够佑家人平安”。(4)晋南地区

学者董毅芳提到春节晋南地区的习俗为“百姓在灶王爷神完里则要放火焰大枣山(花糕),高一尺以上,成金字塔型,一般五到七层,底部塑一条鱼,由许多小枣花(云团卷状)组成,镶嵌有百颗红枣,顶部是用捏成一团火焰,百颗红枣寓意着百事顺利,火焰象征着日子红火。用这么大型的面塑来敬献灶王爷,是人们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21]

[21]

学者潘家懿、辛菊提到“春节山西晋南地区各地都蒸‘花馍’和‘枣花馍’,有的地方叫‘蒸馄饨’这些馍既用于一家人节日吃用,也拿来送礼。另外,还要蒸一种山形大馍,往往每个几斤重,叫‘枣山’,专门用来敬神和祖宗。春节蒸的许多枣花馍都是面塑,如面虎、面狮是敬门神的,面猪、是敬土地神的。元宵节各地要蒸花馍和‘枣穴馍’。平陆等县风俗,元宵节到来之际,要用面捏灯盏或‘面狗’,点上火放在门墩上,捏‘面鸡’放在灶爷前。此外还要给灶爷献‘枣山’。元宵这一天,粮囤里要放‘蒲蓝盘蛇’馍,油缸盖儿上放‘面鳖’,给其它天地众神献‘面兔’和‘棉花包袱’(面塑),财神爷前则要献‘熟油角’——一种饺子形状的油炸馍馍。”2.清明节

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清明节的面塑制品主要有蛇盘兔,燕子,柳叶馍,柳花馍等。关于清明节具体的节日习俗学者也有相关的研究论述。

(1) 晋北地区

学者董毅芳在《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中介绍“捏制子推燕主要流行于晋北特别是定襄、代县、五台一带,一般外形为男女小孩头,以红豆作嘴,黑豆作眼睛,蒸熟后略加点染。”[21]

[22]

学者沈轶男也在《清明节来看山西面塑》写道“民间广泛制作的昭示春天来临的百姓寒燕面食,被易名为‘子推燕’,乡村巧妇借柔软的面团,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鲜灵活物,特别是山西代县一带做的飞地走,水生土长、目中所见、心中所想自然之物无一不在塑造之列。”[23] (2) 吕梁地区

学者董毅芳提到“在吕梁地区,寒燕也被叫做‘鸟花’,将鸟花插于枣树枝上,悬于自家屋檐下,当地民间艺人讲,将其悬于自家屋檐下是为了吸引鸟来自家屋檐下居住,因鸟有灵气,能显示自家的兴旺,连鸟都愿意长久居住于此。”人们在清明前捏制的各种形状的鸟花,除了希望自家兴旺,日子过的红火之外,也是当地百姓庆祝大地回春的一种表达方式。(3) 晋南地区

学者董毅芳提到“在晋南地区,百姓要做桃花馍和柳叶馍,意在告诉长眠于地下的亲人们,春暖花开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愿他们的亡灵保佑后辈子孙健康平安,百事顺利,有的还要做藏字花馍。何谓藏字花馍?藏字花馍就是百姓在蒸制花馍时,在花馍的底部放上有字的纸团然后再蒸。祭奠祖先后从坟头上滚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吃,当地百姓说这样就可以沾上祖先的灵气,孩子们吃了有本领,将来可以光宗耀祖”。

[21]

[21]

另外,学者郝秀梅对清明节与寒食节融合的习俗有所表述,“山西寒食节要蒸寒燕儿: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燕子、老虎、狮子、兔子、虫子、桃子等蒸熟后着色,用柳条或白线串起挂在窗子上或送亲朋好友。送给已婚男女的寒燕是背上背着小燕的寒燕,意思是子孙兴旺;送给男人寒燕下面串的是蛇盘免。因为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送给女人的寒燕下面串的是老鼠闹葡萄,意思也是多子多孙。”3.中元节

据现有文献研究,中元节的面塑主要为面羊、面鱼、爬娃子。这些面塑制品的制作与中元节的节日传说有关。学者董毅芳在其论文介绍“中元节是指每年的七月十五,是道教中的节日,据说是地官青龙地君的生日,这天下界为解除狱囚和地狱受苦人的厄运,但对‘大不敬,不孝等犯有‘十恶罪’的人‘不赦除’。蒸面羊、送面羊就是人们借以宏扬孝道的物质载体。面羊不仅有孝道的寓意,还象征吉祥。蒸面羊、送面羊在晋北地区的忻定一带尤为突出。面羊一般是由姥姥送给外甥的,而且是只送给男孩,寓‘阳’或‘祥’之意。而面鱼是只送给女孩的,寓‘多子’之意。爬娃子是另一种叫法的‘面羊’,用面捏制四个或六个娃娃的头部和肩部,与四个或六个臀部后腿组合成圆圈,从不同角度看就变成四个娃娃或六个娃娃,是由娘家送给新婚的女儿的,有祈求子嗣不断,人丁兴旺的寓意。”

[21]

[24]

学者白云峰在《花馍的隐喻与礼俗的现实》中也做过相似的陈述:“在中国民俗文化中,七月十五被称为‘鬼节’,这一民俗来源于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此说又与我国道教中‘地官赦罪’之说相融合。佛教和道教深深地影响到民众生活,于是形成了每年七月十五百姓都蒸做花馍祭祖上坟的风俗。七月十五作为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日,还与晋北人们祭祖有关。期望得到祖先庇佑风调雨顺,和谐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七月十五中原来所具有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成为人与人互相祝福和情感交融的节日。晋北风俗长辈送男孩为羊,羊为祥瑞之阳物。此外,也与‘羊羔跪乳’之说有关,意为教导晚辈要孝敬长辈。”

(二) 人生仪礼中的面塑

人的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这个过程,在每个阶段中,面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生育习俗 (1) 晋北地区

晋北地区人家多做花馍,,叫“桃”,形状似乳房,乳头点红,馍上装饰各种花草,纹饰

[12] 吉祥图案。桃在古俗中本为驱邪之物,谐音“桃”,意为免灾。做成乳房状,表示成熟,是乡村民俗母性特征的一种隐喻手法。(2) 吕梁地区

在吕梁地区,当地百姓讲在媳妇生了孩子满月时,媳妇要到娘家住,俗称“移窝”。男方家事先要做一对面狮,在前往娘家的路上放在孩子的枕头边,意思是有两个狮子一路在保护着孩子,使其免受侵害,平安到达姥姥家。(3) 晋东南地区

晋东南地区在婴儿满月时,外婆要蒸十二只羊,分成六对,一公羊一母羊为一对,再蒸一人一狗,在祭时将这些面塑围成圆圈,将婴儿放在这个圆圈中间,寓意孩子属羊群中的一员,好养活,目的在于祈盼孩子身体健康,茁壮成长。此外,有学者特别对晋城的生俗做了研究,“在晋城,家中也会蒸象征六六大顺的圆馍还要蒸十二支面羊,并用线穿起来。放在孩子周围形成一个圆形,并给孩子戴上外婆家预先准备好的有‘长命锁’的‘狗圪链’和手锁。祈求把孩子锁起来,平安健康的成长。”(4) 晋南地区

晋南地区在孩子出生的第七天,外婆家要蒸一个“老虎火熠”大花馍,表示为孩子挡住“四六风”以保孩子健康平安。到第十二天,外婆要第二次送“火熠”花馍。孩子满月,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特别是舅舅家除了送一些孩子的衣物外,重要的是送一对面老虎和火熠馍。从谚语:“火熠添虎子,虎虎添生气,岁朝得岁喜,岁岁得平安。”中可以看到亲人对孩子的期盼。孩子到一周岁时,外婆要为孩子蒸一对老虎花馍,当地俗称“安腿”,意思是给孩子安上虎腿,能稳稳当当的踏上人生路,表达了亲人对孩子的无限期望和祝福。也有学者论述晋南霍县一带的民俗霍县一带,外婆要做一个叫“囫囵”的食品,上有精细的十二属相造型,孩子属什么,就在那个属相上点一个红点,谓之“点头脑”。“囫囵”中间放置精美的龙、凤或虎头叫龙凤呈翔或猛虎驱邪。送与孩子,分给来探望庆贺的亲友吃,取免灾之意。[26]

[27]

[26]

[21] [25] 2.婚姻习俗 (1) 晋北地区

在晋北地区婚俗中,迎娶之日早上新娘新郎要各自吃一对“欢鱼吉兔”,洞房门顶上放一对用红线连在一起的面兔以象征玉兔金缘,实则兔之本意为虎,是民间镇宅驱邪的护佑之神。更要提及的是,婚礼丽塑必提及忻州、定襄、原平、代县一带的“宫食”,一般要三五斤白面做一对,大部分造型是玉兔驮仙桃,金鱼背石榴,上面精塑十二生肖造型。此外,女儿出嫁,母亲要蒸一对石榴与桃子形的礼馍随嫁女带走,置之洞房,俗称“宫食”。“宫食”源于旧时新娘迎进夫家门不便多食,难免挨饿,细心的母亲随自己的体验蒸上“宫食”馍以备女儿充饥。[26]

[25](2) 晋东南地区

目前学者对晋东南地区婚姻面塑的研究主要在晋城地区。在晋城婚俗中以“鱼戏莲”为内容的面塑隐喻两性相爱之意。这种面塑以一朵大芙蕖为托盘,双鱼绕柘荣开的莲花,此中寓意不言而喻。而在阳城一带再送彩礼时要送一个特大的面花叫做)喜相逢,“喜相逢”是订婚时的面塑。花馍地盘是一对如意纹组成,上面放着一头猪的面塑,寓意诸事如意。上面插有双喜字,彩蝶花簇相对应,形象生动。“双头鱼”是女方回应男方的礼馍。基座为鱼彤,中问是一朵带着莲藕的莲花,花开孕子,诠释了诠释了双方的相爱之意。(3) 晋南地区

在晋南地区,迎娶当天男方家要备迎亲食箩,除了装祭献的香烛、烟酒、饭菜外,还装上120个小花馍,上塑有瓜果、花鸟等,也有的在食箩内装48个花馄饨馍,其中24个大的上面塑有12条龙和12只凤,24个小的上面塑有花鸟草虫等。新婚当天,面塑的点睛之作还是用大竹筛盛装的“上头糕”。在迎亲出发前,把食箩和上头糕放在天地喜神供桌前由主婚人带领全家,焚香燃烛,行礼叩拜,感谢天赐良缘。“上头”是新娘梳头、开脸、装扮、穿戴的统称,上头糕也由此得名,寓示新娘虽然离开生她养她的娘家,开始新的生活,但娘家的根永不会忘。[26]

[27]

3.庆寿习俗

在晋北地区,百姓都会蒸寿桃给老人祝寿。在晋南地区,祝寿礼仪既严肃又隆重,儿孙亲戚分辈进行拜叩并敬寿桃、寿糕等。寿糕的大小基本与婚嫁的上头糕相等,足可以窥探出人们孝敬父母仪式的隆重。首先是一对寿桃(两个老人都健在蒸两个,否则蒸一个),造型精美,个头硕大,它代表着晚辈希望长辈万寿无疆的愿望。接着就是一个大寿糕,大小规格基本等同于结婚用的上头糕,造型各异,色彩鲜艳。在寿糕上塑有“五蝠(福)捧寿”、“五女拜寿”、“八仙庆寿”、“松鹤延年”等,其中“五蝠(福)捧寿”可称得上是寿糕的代表之作,糕面中央插上三个连根的寿桃,桃面上写着寿字,周围塑五只灵动的蝙蝠,再塑各种花卉草虫予以烘托。4.丧礼习俗

丧礼活动中的主要面食供品,视亲近程度而区别不同形式,有“大供”,“小供”之分。直系的儿孙之辈所做的“大供”又叫馒头,圆形上面饰以明快简沽的花瓣,插上枣花。源于古时三牲祭奠之遗俗,其他亲朋则敬奉类似蛇盘的“小供”。定襄,宏道一带则要塑出面塑人物系列,戏剧人物、天神、地官等等,再以彩纸作装点打扮。所不同的是在五官官描绘上用色甚怪,画眼不点睛。在分寸上明显上与人间享用品有着美学结构上的区别,让人在浓艳中感受到一种阴冷的悲凉。

[25]

[26]

(三) 面塑中所反映的民俗意识 1.信仰崇拜

面塑这一看的见、摸的着的实体即为宗教意识或文化中的表层,为反映人们的内心意识,便出现了以面塑为祭品的各种祭祀活动。

(1)动植物信仰

学者徐璐提出民间花馍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图腾信仰又与祖先崇拜有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28]

从面塑中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动植物的信仰。对动物的信仰主要表现在人们对龙和虎的崇拜上。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吉祥、崇高、威严的形象。人们对其信仰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们对龙的龙当作掌管雨水的水神。在每年的二月二特别是居住在黄河沿岸的百姓便捏制各种龙型的面灯或面龙来祭奠龙王或河神。其次,民间百姓将龙与凤作为吉祥的象征物。也正是这一习俗和心理的长期存在,面龙成为了人们在婚俗、生育习俗等人生重大礼仪中捏制的内容之一。第三,百姓也将龙作为避邪的灵物。在每年的二月二人们总要为孩子专门捏制一些小型的面龙,吃是一方面更深层是为了保佑孩子的平安。

[29]

虎是兽中之王,是一个威武、勇猛、有力的形象。对虎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其一,虎是佑护孩童成长的保护神。因此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家人便捏制各种各样的面虎伴随孩子左右,使孩子免受其他动物的侵犯和疾病的侵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在这里面虎是新生命的象征,是人们将作为送子神加以信仰。其二,面虎是镇宅避邪之吉祥物。在日常生活中,有辟邪镇宅之虎,人们将其挂在厅堂内,贴在屋门上或门相上,有的贴在米缸和箱柜上,人们把这类虎称之谓“神虎”。有的专用在端午节,为了辟五毒,驱灾纳福,又因艾与爱字同音,被人们称为“爱虎”。

[29]

此外,学者白云峰在对山西下村的面塑文化进行研究时,提出了人们对动植物崇拜的思想,认为某些动物植物的生活伴侣功能与食物供应者功能加剧了先民对动植物的崇拜,导致人们把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加以神化,作为图腾而崇拜,并且这种崇拜被人们世代相传,同时提出了对谷物的崇拜是植物崇拜之一,如山西宏道镇种植作物除玉米外,就是谷物。而农历七月十五是在秋收前,制作谷穗花馍祭拜谷神,渴望谷物丰收。(2)自然信仰

在山西境内,基本是汉民族居住的地方,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基本一致,信仰的内容与心理自然也基本相同。人们信仰的神最常见的有土地神、灶神等。

土地神是农村家家供奉的神位,人们在每年春节前捏制各种形状的狮子、狗、枣山馍、老虎馍来祭奠土地神,一来希望土地神保佑自家步步高升;二来希望土地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关于土地神的信仰,王献忠先生认为是来源于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万物的荣发繁衍,物相的交替更迭,都是“地”的功劳。

[30][29]

[12]

民以食为天,众神中奉灶王爷为第一。祭灶神的时间一般为春节也就是从大年初一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或到二月二,面塑才能取下分吃,祭灶神的面塑多为枣山或枣糕。2.重视教育和人伦

民间用面塑这一载体来宣扬忠、孝、仁、义思想。如七月十五中元节,人们捏制面羊不仅是为孝敬祖先,而且还用于教育下一代,这种宣扬与传播是自觉的。从面塑中可以透露出文化的涵义,如关公神位前的面塑目的是祈求发财富贵,意义是规范、制约社会;菩萨神位前的面塑目的是祈求祛祸免灾、行善积德,意义是教化天下。另外,吉祥观念也是人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者宋新娟认为“随着人类避邪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儒家文化的不断渗透,面塑艺术中敬鬼神的思想逐渐消退,对人自身幸福的追求逐渐成为主题。故面塑艺术中除表现敬

[29]

[29] 神、祈子的内容外,更多地增添了表达喜庆、丰收、长寿、升官、发财等世俗性的内容。”[1]官宦思想也包含在人伦思想方面。学者张燕霞从山西省岚城面塑马上封侯等造型说明了面

[15] 塑中反映的官宦功名思想。3.生命意识

学者徐璐在《关中面花文化内涵追溯》中提出关中花馍体现了民众对生命意识的发现和普遍关注,并且举了关中农村孩子出生过满月,外婆家送精美的花虎馍的例子来说明关中人的生命意识[28],笔者认为这种生命意识也可以从山西面塑文化中反映出来,因为山西面塑文化节日礼仪风俗中也有与关中面花文化相似的记载。此外,生殖崇拜也是面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者宋新娟认为“面塑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动植物形象来替代可以使生命繁衍的‘神物’,如蛙、鸟类、瓜果等形象。”

4.美的道德性

学者宋新娟从面塑“五行色”的用色与盛大礼俗活动上面塑的造型方面说明了每件面塑作品从和面到制作成形,都有一定的规矩和禁忌,认为面塑作品的美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的观点。

5.阴阳思想

学者张燕霞以山西岚城面塑为例说明了面塑中的阴阳思想,“岚城面供把自然属性的动植物和阴阳思想联系起来,把某些动植物归为阳性,比如龙、虎、牛、羊、犬、鸡等,有些归为阴性,像凤、蛇、龟、鱼、蛙,花等。把象征阳性的事物与象征阴性的事物的合体,视为天地相交,阴阳交合的符号。比如鸟语花香,鱼戏莲花的面供符号指向的就是这种阴阳交合的思想。”[15]

[1]

[1]

四、面塑的艺术特色

(一) 独特的艺术形式

学者马玉安认为山西面塑有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在山西南部的新绛县、襄汾县蒸制面塑讲究染色,面塑制品华丽别致。霍州一带,面塑不讲究修饰着彩,有着朴素雅致的特点。忻州、定襄等地的面塑,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学者张瑞在《山西面塑艺术面面观》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32]

[31]此外,山西面塑造型独特。“面塑艺术的造型特点完整饱满,一般是外型整洁、概括、略有夸张,内蕴饱满丰富,既有几何直线形式,又有饱含传统遗风的适合纹样,还有更加具象的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面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文官突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武官则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态龙钟、脊背弯曲;女性削肩细腰、亭亭玉立;儿童虎头虎脑、憨态可掬。对动物的塑造则突出其温顺可亲、喜庆祥和的一面,而不是夸大其凶猛的生物特征。”

(二) 民俗美学价值

1.扎根民间

学者马玉山认为“山西面塑艺术家扎根于民间,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大胆的艺术夸张、

[31] 浓重的民俗风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质朴纯真、感情外露的面塑作品”。“山西面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与山西的民俗活动有着相应的关系”,扎根民间的特点。

2.取材民间

[33]

[31]

学者张利安认为

这也表现了山西面塑学者马玉山认为山西面塑的题材广泛、意境美妙,戏曲人物、民间故事都为面塑的选材开拓了思路。[33][31]学者张利安在《山西面塑的艺术特点及其渊源》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3.对材料的充分利用

学者马玉山认为“山西面塑注重对材料的充分利用。在创作过程中,面塑艺人非常注意保持和发扬材质的自然美,如色泽、肌理、纹饰等,形成原始、质朴、粗犷自然的艺术风格,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学者张利安也有类似的表述“山西面塑的工艺性首先表现为对材料的充分利用。面塑艺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技艺将自然中最基本的面粉、最常见的果实加工制作后, 形成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4.寄情与物

学者马玉山认为“面塑艺术是乡间百姓自己创作的一种心灵崇拜物,一种寄托心愿的方式,一种祝福手段,同时也是面塑艺人宣泄内心创作欲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

[31]

[33]

[31]

学者张利安也认为“现实生活的欢乐与苦难使制作面塑的广大农村妇女追求完整、圆满、绚丽奇妙的精神世界。”[33]

除了山西面塑的一般性艺术价值外,有学者通过对民间花馍女性传承人的采访对山西地域特色面塑代县面塑的技巧性与艺术性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有学者对晋南地区与晋北地区面塑艺术特色从内容及题材,造型艺术,制作工艺方面进行了比较。

五、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民间艺术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血脉,它的濒危某种程度上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濒危,抢救和保护传统民间艺术,就是挽救我们的文化命脉。”山西面塑艺术文化是我国民间艺术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加强对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的保护。

目前对加强山西民间面塑艺术的保护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 传承人的保护

学者董毅芳在《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一文中指出民间面塑主要由女性所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传承贡献也呈现出传播性、交融性、创新性的特征,然而目前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广大妇女迫于生活压力没有时间去捏面塑,年轻人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向老人学习面塑,老艺人由于年事已高已不再制作面塑,民间面塑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她提出要加强对女性传承人的保护,一是通过用不易腐坏的材质代替面,开发其潜在的能量使其转化为旅游纪念品这种方式让民间艺人感受到捏制面塑能为她们带来经济上的收入;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制作面塑不仅仅可以食用,面塑艺人还可得到称号、表彰和奖励。通过这两种措施使山西民间面塑艺术得到保护。

[37]

[36]

[35]

[34]

(二) 科技层面

学者安昊帅在《山西代县花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出对代县进行非物质主义的可持续现代工艺设计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设计策略两种方式对代县花馍艺术进行保护。学者陈凯在《郎庄面塑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中对郎庄面塑影像的记录与宣传,面塑资源库的建立、面塑数字展览馆的建立、面塑的数字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等面塑数字化的保护方式进行了分析。[39]

[38]笔者认为山西面塑的保护可以借鉴山东郎庄的面塑数字化保护方式。

(三) 保护意识

学者张晓琛在《晋南面塑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中重点在探讨关于这种传统艺术、活的艺术、世俗艺术、文化艺术我们需要用什么眼光来看待,认为真正的精神财富是瞬间给我们惊现、给我们提醒的那种集体文化意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和作为直接关乎面塑文化在未来的命运。[40]

(四) 面塑本身

学者陈志亮、徐雯君在《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提出要通过继承面塑艺术的文化意蕴、改变传承和推广馍式、增加抽象性题材的造型、完善原料和加强技艺来延长保存时间四种方式加强对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张新沂在《谈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提出了面塑要走建立机制、组织协会、扩大宜传、普及教育、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打造品牌”的发展道路。[42]

[41]

(五) 旅游产业

学者李文芳在《探析山西面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前景》中运用SWOT分析山西面塑艺术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前景,并对山西面塑在旅游业中的发展提出了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上、政治上都给予帮助,注重面塑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将面塑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前提下开设关于面塑的主题酒店等4种方式促进山西面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发展。

[43]

结语:

近几年,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山西面塑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就学术领域而言,对山西面塑文化的研究不多,而这些研究成果中又多偏重于对山西面塑的造型特征、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对山西面塑的发展保护研究过少,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山西面塑文化,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将成为未来进行研究的一项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宋新娟.民间面塑艺术文化内涵之研究[J].沧桑,2002(5):53.[2]王江.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6.[3]徐德宽,万得梅.民俗风情[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4]赵建民.中华礼馍刍议[J].民俗研究,1997(2):50.[5]刘坤主编.梦梁录:外四种[A]([梁]钟懔着.荆楚岁时记[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99-250.[6](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资料来源于国学网一唐代笔记史料,http://www.daodoc.com/tangyanjiu/tdsl/fswl/fswjo6.htm [7]邓之诚注:(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178.[8]王迈点校:(清)顾禄撰,清嘉录[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9]董毅芳.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D].山西:山西大学,2007:24-28.[10]闫丽媛.山西花馍的民俗造型艺术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美术学院,2012.[11]张蕴卓.山西面塑造型的符号象征与民俗文化内蕴[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2.[12]白云峰.花馍的隐喻与礼俗的现实-以山西下村花馍礼俗为对象[D].辽宁:辽宁大学,2009.[13]郭阳.山西花馍的造型艺术及其文化性研究[D].浙江:浙江农林大学,2012.[14]杨静.北方地区面塑造型特色[J].美术大观,2009(5):201.[15]张燕霞.山西省岚县“岚城面塑供会”民俗活动的考察研究—以面塑贡品为核心[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16]武瑞婷.山西节日饮食民俗田野调查报告[J].中外企业家,2011(4):192.[17]赵姣颖,孙雅琪.解析山西面食的艺术文化——以山西民间面塑文化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5):179.[18]《春节民俗与山西民间面塑》,摘自“太原道”网站.[19]明风.可以食用的艺术品—山西面塑[J].山西老年,2012(1):50.[20]鲁汉,郑云锋等.面花:色火影香趣迎春[J].文明,2008(2):74-82.[21]董毅芳.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D].山西:山西大学,2007:31-34.[22]潘家懿,辛菊.山西晋南的馍文化词语[J].语文研究,1996(4):47.[23]沈轶男.清明节来看山西面塑[J].医食参考,2009(4):65.[24]赫秀梅.山西面塑艺术中的小飞燕[J].美与时代,2009(4):110-112.[25]严晋.人生仪礼与山西面塑[J].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4(10):54.[26]董毅芳.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D].山西:山西大学,2007:35-36.[27]王苏月.浅析山西晋城面塑艺术[J].民间奇葩,2014(11):161-163.[28]徐璐.关中面花文化内涵追溯[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29]董毅芳.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D].山西:山西大学,2007:36-40 [30]王献忠.中国民俗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1:69.[31]马玉山.探析山西面塑的艺术美学[J].作家杂志,2008(12).[32]张瑞.山西面塑艺术面面观[J].艺术理论,2010(7).[33]张利安.山西面塑的艺术特点及其渊源[J].山西老年,2006(4).[34]雪飞.面塑:技术性与艺术性兼备[J].科学之友,2012(27).[35]闫晓华.晋南与晋北地区民间面塑艺术特征的比较分析[J].装饰,2013(3):87.[36]王海霞.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M].北京: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54 [37]董毅芳.山西民间面塑之特征与女性的传承贡献[D].山西:山西大学,2007:45-47.[38]安昊帅.代县花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3.[39]陈凯.郎庄面塑的数字化保护研究[D].山东:青岛大学,2014.[40]张晓琛.晋南面塑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74-75.[41]陈志亮,徐雯君.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8):239.[42]张新沂.谈面塑艺术的发展与传承[J].艺术.生活,2006(4):72.[43]李文芳.探析山西面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前景[J].商业文化,2011(5).附图:

上两张图片来自于张利安《山西面塑的艺术特点及其渊源》一文。 逢年过节,村子里的大街小巷中的老婆、姑娘、媳妇们就会依照传统 动手淘麦磨面蒸花馍。图片来自于《面花:色火影香趣迎春》一文。

第20篇:面塑教案1 周金荣

第一课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2、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 难点: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揉、捏、剪、挑、压

三、教具

学具橡皮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塑刀

四、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图文并茂感知面塑艺术

让学生欣赏一组面塑作品的图片,初步了解面塑艺术以及面塑的艺术特点。 (1)颜色丰富(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

2、介绍面塑的分类:收藏面塑和食用面塑两类

3、介绍面塑的悠久历史啦。

4、教师讲解面塑的基本技法:粘、贴、揉、捏、剪、挑、压。教师示范演示。

(二)、学生创造

1、师请每组的小组长上来领一个小组同学喜欢的生肖回去观察,并用豆面或学具橡皮泥制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生肖。

2、教师巡回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三)、展示评价

1、学生交流与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评)

2、评选最优秀的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活动与反思

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也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面塑风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体现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请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面塑艺术,以及身边的面塑巧匠,多向他们学习。让我们带着童年的梦想一起到面塑的王国中寻找自己吧……

面塑调研报告
《面塑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