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1: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7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4日在开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中原崛起、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1.2亿元、197.9亿元、143.3亿元,分别增长8.9%、15.7%、13.9%,人均生产总值近1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3.9亿元,增长26%,总支出53.7亿元,增长25.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3亿元,增长16.3%,其中市本级完成7.2亿元,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3亿元,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5亿元,增长15.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286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3172元,增长16.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9亿元,增长13.9%;贷款余额229.5亿元,增长12.6%。

——工业强市成效进一步显现。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规划并开始建设了杏花营高科技工业区、汪屯精细化工区、边村重工业区三个工业区,五县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纺织、食品、化工、医药、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五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空分设备、空间结构、预应力、汽车配件等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开工和续建重点工业项目53个,累计完成投资26.9亿元,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竣工25个,完成投资17亿元。工业运行速度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79.7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0.1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39.7亿元,增长7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搞好试点、扎实推进”的总体思路,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开展了新农村建设31个示范村和300个整治村试点工作。全市粮、棉、油总产量分别达到233.8万吨、7万吨和34.4万吨,增长15.1%、16.5%和25.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9万吨、24.5万吨和13.6万吨,增长8.6%、8.3%和50.9%。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支出达14.5亿元。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资金1.7亿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了2.6万人脱贫。认真执行“两免一补”政策,

发放资金5448万元,资助农村学生48万人次。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94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03万亩、优质水稻12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39%;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9个,总面积49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900多个;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新发展养殖小区75个,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投资3.2亿元,完成了821个村1017公里“村村通”工程,建成了80个乡镇客运站,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建24所乡镇卫生院,新建沼气池3.1万座。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改建连锁农家店769个,建成邮政服务网点1800个。农村通信、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完成了铁塔橡胶集团、宏达纺机公司、农药厂、涤纶厂等企业国有产权的整体转让,盘活资产4.2亿元,4500多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无线电一厂、针织内衣厂等企业的破产清算和职工安置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清理涉及乡镇的一票否决和评比达标项目,切实减轻乡镇负担;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以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为重点,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有序展开。稳步实施公务员法,认真做好公务员登记、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近1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如期完成,人均月增资191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5元。其他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市级已全面推行,县级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199项,为全省省辖市最少;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交通规费征稽体制基本理顺;事业单位改革、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市政公用行业改革进展顺利。

——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省外项目301个,合同资金总额165.9亿元,到位资金68亿元,增长52.9%;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增长146%,实际利用外资3148万美元,增长37%。国内500强企业已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安阳钢铁集团、平煤集团、深圳能源集团、晋煤集团、雨润集团和永煤集团等7家企业来我市投资发展。进出口贸易增长加快。全市进出口贸易额完成1.35亿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7561万美元,增长11.3%。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了中国开封第24届菊花花会;参加了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开封馆以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和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被评为最佳展馆。与杭州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澳大利亚温格卡瑞比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11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5.9亿元,其中省定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开封炭素年产2.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申丰公司10万锭纺织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郑开大道、大广高速开封段和黄河特大桥建成通车,环城公园一期工程、大广高速东连接线拓宽改造完工,中原皓月现代肉牛产业工程、晋开“1830”工程、汇源三期、各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编制完成了汴西新区概念规划和郑开大道两侧功能区规划,启动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黄河大街北段道路工程,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郑汴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与郑

州市签署了《关于建立协调发展机制 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的协定》。郑汴城际公交已经开通,郑开大道两侧产业布局逐渐展开,电信同城、旅游同城、商务同城、金融同城以及面向两市市民的互惠措施正在实施。汴西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投资7.2亿元,建成了宋城路西延3.8公里和区内1—6号路南段工程,管网、电网建设已经启动。汴西新区已进驻工业项目32个,总投资64.2亿元;已开工项目18个,总投资25.2亿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8个省定重点镇和部分乡镇的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发展,促进企业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县以下建制镇常驻人口达到78.9万人,增长2.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市电影公司、人民会场、大众娱乐城等6家单位进行重组,成立了开封市影视娱乐集团;依托开封日报社,组建了神州圣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扩大了开封报业“两报一网”的影响力。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和景区创优工作,尉氏兴国寺塔、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刘青霞故居等6处文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府、铁塔公园和中国翰园碑林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旅游宣传和推介,旅游年票发行工作已经启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8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5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9.6%。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汴和人才强市战略,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与中国农大合作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进展顺利。“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增市二十五中、尉氏三中、杞县高中、兰考一中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投用,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增强;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尉氏县、兰考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6.2%。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参加省十运会取得良好成绩。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尉氏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水、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统计、审计、电力、电信、气象、烟草、保险、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地震监测、人民防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和谐开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万人,其中“4050”人员1.4万人,市区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653万元,居全省首位。完成劳务输出10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企业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5万人和28.5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和0.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6.2万人。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县由100元提高到120元,五区由130元提高到150元。经济适用房竣工21.8万平方米,为2074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农村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力度,提高了农村特困人口最低补助标准和“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扫黑除恶和打击“两抢一盗”活动,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64个,有力打击震慑了犯罪。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各类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5.6%和20.1%。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

育和“双拥”共建活动,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我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郑汴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扎实起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凝结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汴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一产比重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占生产总值的21.2%,低于全省12.1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税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尤其是工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随着建设用地趋紧等因素的制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幅难度加大。四是“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五是财政基础薄弱,政府对社会事业等公共投入不足,社会保障能力不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六是影响持续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现象,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开封市工作报告

开封市人民政府

开封市卫生局

开封市市直事业单位

开封市商务局学先进

开封市绿化管理办法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