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畲族头饰的意义谈起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畲族头饰的意义谈起

作者:蓝万清

——关于畲族文化与旅游开发关系的思考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及其表现形式,畲族文化主要有语言、信仰、服饰、民歌、武术、医药等等,随着汉族文化的侵蚀,许多文化内涵被淹而不显了。有的外族人并不了解畲族文化,似乎畲族文化的代表就是服饰,尤其是畲族妇女的头饰更成为畲族的象征,由于畲族服饰给人以直接的外观形象,似乎成为畲族的代名词。潘宏立《福建畲族服饰类型初探》①(载《福建文博》1987年第2期)详细介绍了福建各地畲族妇女不同的服饰,并分为罗源、福安、霞浦、福鼎、光泽、顺昌和漳平等七种类型,各地大都称头饰为“凤冠”,即“凤凰冠”,形成了最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特征。

畲族妇女头饰分婚前、婚后和老年三种,《畲族传说故事》所载《凤凰装的由来》②一文介绍服饰的式样和来源,婚前女子的小凤凰打扮,“用红头绳扎头髻一圈,盘在头上,衣领衣袖边的刺绣花纹不那么宽,腰带向后扎,带上绣有花纹,尾有丝絮,象征美丽的凤尾”。已婚女子是大凤凰的打扮,“红头绳扎的头髻升高,象征凤髻,衣领衣边和两手衣袖,绣着很宽的的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象征凤凰颈、腰和翅膀,向后飘的腰带增宽,绣的花纹也增多了,有的还扎上闪光的金边和珍珠般的丝絮,象征美丽的凤尾”。老年妇女是老凤凰打扮,“头髻低矮,衣服和腰带的花纹颜色也稀少”。当然这些服饰故事与盘瓠传说有关,是高辛帝娘娘赐给三公主美丽而珍贵凤冠和镶着珠宝的凤衣,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不过,正统的学者们并不以此为然,对于畲族的服饰自有一番高论,认为是畲族图腾的表现形式,如凌纯声《畲民图腾文化的研究》③: “畲民妇女头戴的狗头冠,为图腾装饰最显著之一,此狗头冠的形式,因地域或氏族的不同而稍异其形”,据凌纯声称他搜集到三种不同的狗头冠:

1、丽水道士 式,

2、景宁敕木山式,

3、福州罗冈式。“此冠象征狗形必有狗头、狗身、狗尾三主要部分”,“汉人名之日狗头冠,畲民也不否认”。最早记述盘瓠传说文献之一的《后汉书·南蛮传》载:盘瓠子孙“好衣五色服,制裁有尾衫”。尾衫是什么,凌纯声以为是狗尾形,他还引述大量与畲族有共同盘瓠崇拜的瑶族资料,论证“凤冠”就是“狗头冠”。并对三种狗头冠作了详细分析,精确描述。这种说法值得我们研究深思,这比单纯排斥,简单否定,虽然困难了些,然而却更有意义的多了。当然向游客介绍畲族历史文化宜正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民族纠纷和矛盾。

显然,畲族的历史文化是具有相当高的旅游价值,但真正意识到畲族文化是一笔可贵的旅游资源,并逐渐成为现实了,则是近来的事,连江县小沧乡山仔水库的畲族文化旅游开发取得初步成效,这也是畲族人民向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呈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宣扬民族传统的好机会。但是随着大量游客进入民族地区,挟带着现代文化的技术和病症,会给畲族群众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畲族与他族、游客与主人、参观者与被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尽力保护畲族珍贵的文化资源,成为不可避免、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了。旅游业的兴盛并不意味着畲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有时却是以文化资源的丧失为代价的,其实畲族的文化资源并不丰富,其文化精髓相当的脆弱,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者,更要保护畲族文化资源,特别是畲族同胞更应该珍视自己祖先代代流传下来的古老文化价值。 建立民族平等意识,尊重畲族风情,理解民族心态,还有相当路要走。民族团结、共同进步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在民族地区旅游的基本前提,否则也不可能得到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尊重,对于不尊重民族习俗,甚至歧视言行,广大畲族群众有权利捍卫自己的民族利益,维护民族传统的命脉。对异族文化猎奇心理,采取“非我族类”的戏弄态度,自觉不自觉无聊歧视的行为,都应该予以否认和抨击。2000年5月某一电视台的周末综艺节目,居然播出这样的情节:三位只会笑,根本不懂尊重民族习俗的花瓶式女孩,她们既不了解畲族文化,也不知晓民族历史,更不知道头饰的真正内涵,竟轮流给一位畲族妇女乱梳一气,她们将畲族妇女戏弄一番后说:如果要我梳这样的发型,我就不出嫁了。以这样无知且居高临下态度去民族地区旅游,想获得民族地区群众的依赖和尊重,比骆驼过针眼还难。

畲族头饰都是高度抽象化了的艺术品,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充分展现了畲族人民的创造力,将人类共同的思想关注其间,将人生丰富感情倾注其中,体现了人类灿烂的精神文明,给人希望和向往。2000年5月罗源民族风情旅游节上,有位女孩扮成畲族祖妈三公主模样,伫立于园伞之下,两边各有一位手持钢刀的汉子护卫着,将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畲族头饰简化成实物,将艺术化的作品退化为表面华丽、内无一物的装饰品,有的畲族同胞称简化的头饰为“老母鸡”,只有思维退化的民族才这样的写实,如果畲族服饰是如此真实,那这个民族必定是一个毫无创造力的民族。正确展示民族文化,体现民族尊严成为民族风情旅游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民族特点体现民族差异,差异就是特点特点也可以称为差异,但差异特点并不造成民族矛盾和冲突,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对待民族差异和特点,就可能出现民族歧视,导致民族矛盾和冲突。

畲族文化资源并非仅仅是服饰,还有其他丰富表现形式,在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的大王宫建筑,非常有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向人们展现自己民族文化的老房子及其故事,需大力开发,当然这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财力,远不如现成的服饰、祖图、山歌来的方便,克服急功尽利的功利意识,从畲族文化长远出发是保护发展畲族地区旅游业的前提。同时也是向广大游客接受本真纯正的民族的基础,福州罗源民族风情旅游节中,畲族的祭祖活动的地点竟然是全村地方神所在地的大王宫,这是对畲族尊祖感情的亵渎,也是对畲族祭祖活动的歪曲,首先在畲族祠内进行祭祖,是向畲族始祖盘瓠贡奉祭品,而不是其他什么神祗,有意识地提高第三公主地位,无形突出母系特点,使许多游客为以畲族是女权社会,不能真正反映畲族文化的内涵,反而说明在外族文化巨大压力下,畲族文化的失落和变迁,其实贯穿畲族历史文化是畲族盘瓠,而不是第三公主,畲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盘瓠传说的痕迹,公主是以最高家族成员的身份,外嫁古老的畲族社会,以公主为主线的畲族历史,固然可以规定畲族血胤的高贵和正统,并不能给畲族文化本身以任何形式的光大。

畲族民间文学也具有相当高的旅游价值,民间文学反映人类普遍的感情,人类共有的心理希望和憧憬。

畲族山歌蕴藏着极为宝贵的文化信息,畲族群众以歌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朴素的喜愤哀乐,旅游者要了解异族风情,增加见识扩大视野,必然感兴趣,关键是如何将畲语翻译成汉语,达到“信”、“达”、“雅”的程度。2000年4月,福建农业大学举办少数民族菌草技术栽培培训班,罗源霍口畲族乡溪前村的雷兆勇清唱一首畲族情歌,全班绝大多数学员不懂什么意思,却赢得满堂的喝彩,他称这首曲子为《化蝶》:对面女孩啊!看过来,我很想向你表白,你像一朵鲜艳的花朵,我却不知如何采撷;如果你愿意我将化作蝴蝶飞向你的心坎。后来雷兆勇将这种解释归纳为:“妹在那边哥这边,要采妹花无路走;妹花若愿让哥采,愿化蝴蝶飞过来。”这类表达两情相悦的情歌,或许是现代流行歌曲所无法比拟的,也可与我国最早的经典诗歌相媲美,真正是“思无邪”。山歌旅游价值,并不是让外人来听听用异族的语言的歌声,而是让游客听得懂,学得会,唱得来,回到古代社会那“好色而不淫”的时代,要让他们认同畲族文化,赞赏畲族传统,与世人共享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歌言”的无穷魅力,它是可以让畲族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因为这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音乐。

畲族的拳术和青草医也很有民族特点,罗源“八井拳”就是遐迩闻名的畲家拳,在健体强身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点“六时”及治疗更是畲族武术和畲医的精华,海内外电影的武打功夫片中常有“点穴”的高招,真正可以在畲乡亲身经历到,如果“六时”被点,会感到头皮发麻,定期畏冷,甚至寒战,逐渐疲乏、消瘦,必须用“六时草”及时治疗,有的还要结合针刺、放血的,否则会导致死亡。这些畲族传统文化历史资源,应该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流传发展,成为人们宝贵医学资源,供人类共同享受和使用。

2000年5月26日,《福州日报》头版报道了福州罗源首届畲族风情旅游节的活动,题目为《畲家风情抵万金》,这里的风情,希望是正确展示畲族文化,不是用变味的风骚以博得看客的好感,不是用表面的噱头招徕来者,不是卖弄畲家风情以迎合观者猎奇心理,用低级趣味来满足人性的低级的欲望,畲族人民应该有意识地抵抗这种诱惑,在发展畲族风情旅游业过程中,固守自己的文化,保护自己的传统,珍惜自己的历史,关注自己的命运,增强对外界病菌的免疫力,畲族的文化传统必将代代相传,畲族人民将无愧于前人,也无需羞对后人。

我们坚信畲族地区的旅游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我们更加坚信未来畲族人民将以完整独立民族形象顽强生存于东南文化列岛之中。

注释:

从潜规则谈起

从大学生流失谈起

德育论文——从感冒谈起

从“罚抄作业”谈起

从入党动机谈起

从领导脱稿讲话谈起

从教师教学执行力谈起

从修齐治平谈起杂文随笔

语文教学 从名字谈起

从雷锋的勤俭节约谈起

从畲族头饰的意义谈起
《从畲族头饰的意义谈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畲族头饰 畲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