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止语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0-03-04 02:16: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止语的智慧

嘴巴有两大功能,一是进食,二是说话。进食是生命的必需。说话则不同了,可以多说,可以少说,也可以不说,这就有个留意自己嘴巴的问题。在说任何话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必要?若是不必要就别说。这是训练心的第一步,因为如果无法对自己的嘴巴有任何的控制,又如何能期望对自己的心有任何控制呢?

红尘职场上,我们每天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讲究”。可以说,在职场上“说话”也是一种艺术。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谈论自己,更不要议论别人。谈论自己往往会自大虚伪,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往往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背后议论人总是不好的,尤其是议论别人的短处,这些会降低自己的人格。若在说话时,稍留意自己说话时的神态、举止及旁人的面貌及反应时,可有发觉自己兴奋到忘“嘴”的境界。“嘴”的境界,可从一个佛弟子的嘴巴故事中便略知一二。

有一只老虎国王。有一天老虎国王跟其它的老虎说:从今天开始,看到出家人,看到佛教徒,不准吃!其它的小老虎就问老虎王:为什么?老虎王说:“我看到一个老和尚,好慈悲啊!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不能吃佛教徒!于是其它的老虎都遵守了!结果有一天,这只老虎王,居然把一个佛教徒,全身吃光光!连骨头都吞下去!然后,只剩下一个嘴巴放在那边!其它的老虎就问说:虎王啊,你不是叫我们不要吃吗?为什么你还吃呢?这个虎王说:“奇怪!这个佛教徒,我过去闻他身上的味道,都没有佛教徒的味道,除了那个嘴巴!所以我把嘴巴留下来,其它都吃掉了。亲爱的善友们,您知道虎王为何把这个佛教徒的嘴巴留下来呢?

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带他的弟子周游列国,行至陈国和蔡国的交界处被困了。整整七天没吃没喝,极尽饥寒后,大弟子颜回讨得一点米回来,便赶忙拆柴弄饭。煮熟的当口,孔子发现颜回从锅中捞出一把饭先吃了,顿时心里就有了疙瘩。想:我一个传播礼教的圣人,自己的得意门生还有偷吃的坏德行,那真是辱没了一世盛名。痛惜之余,孔圣人灵机一动,等颜回盛了一碗饭毕恭毕敬地呈上来时,朝他吱声道:唉,刚刚我梦见祖宗了,要我把饭弄干净了给他们吃。这话里面的机关是很多的,其中暗藏的一点,是要看颜回是否会老实交待问题。

然而,事情却完全出乎孔夫子所料,颜回说:哪里还弄得干净呢!饭快熟的时候,我想掀开锅盖看一看,谁知道上面掉下来一块黑灰,弄脏了一撮饭,扔了可惜,我就抓起来吃了。孔子晓得是自己把事情弄错了,于是当着众弟子的面向颜回致歉。这则故事提醒人们:世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信不过的时候;世人往往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判断,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多看少说。

是否应管住自己的嘴巴?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敢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明主毕竟太少,喜听恭维赞颂之辞也是人性中的一大劣根性致命弱点。杨修的被杀,显然是由嘴巴引来的横祸,其教训是惨重的,其启示是颇耐人寻味的。有嘴巴可以说话是幸福的,然而也正应了老子的那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从口出,嘴巴竟会导致杀身之祸,我们从中读出了古代智者所说“慎言”二字的沉重分量。文怀沙先生在谈“知道”时,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有些人受人尊敬是因为知道——知了才道;而有些人则惹人讨厌,这是因为不知道——不知却要道。知道,在平古县的方言——“知不道”,就是明明知道却不随便讲话,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胡说八道。 让嘴巴宽容些。一些人的嘴巴越来越挑剔,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越是珍稀越要吃,越是野生越要尝,这些行为对环境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难以估计。现今正在召开全球气候大会,环保也应从嘴巴开始,地球上很大一部分能源、资源是为嘴巴服务的。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吃野生鸟类等动物,这就是对众生的最大关爱。

议论是是非非的人,嘴巴却成了别人的,但人生却是自己的;嘴巴长在别人嘴上,说三道四造口业,但自己却要走属于自己的道路。祸从口出,此言不虚。无论失去什么,就让它失去,但千万别失去了慈悲、感恩、平等心。

知止的智慧美文

智慧之语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刘一秒智慧语

民间农谚 智慧之语

《止学》读后感

志至止

语文教育止

地转止协议书

在幽默的语言中显现智慧

止语的智慧
《止语的智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智慧语 智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