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筑设备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9:50: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建筑设备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电气。

2.流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流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的性质,称为流体的热胀

性。

3.绝对压强:是以完全真空为零点计算的压强,用pA表示。

相对压强:是以大气压强为零点计算的压强,用p表示。

4.沿程阻力:流体在长直管(或明渠)中流动所受的摩擦阻力。

局部阻力:流体的边界在局部地区发生急剧变化时,迫使主流脱离边壁而形成旋涡,流体质点间产生剧烈的碰撞所形成的阻力。

5.以地面水为水源的给水系统一般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以及泵站等。

6.一共给应用水为目的净水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及消毒三个部分。

7.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排泄到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8.塑料管常用管材:不增塑聚氯乙烯管材,具有安装方便、无毒、无臭、体轻耐腐蚀等优点。

9.流速式水表按翼轮构造的不同分为旋翼式和螺翼式(住宅用);按其计数机件所处状态又分干式和湿式。

10.存水弯作用:存水弯是一种弯管,在里面存有一定深度的水,即水封深度。水封可防止排水管网中产

生的臭气、有害气体或可燃气体通过卫生器具进入室内。

11.建筑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配水龙头或生产用水设备、给谁附件、

升压及储水装置。

12.给水管网所需压力确定:H=H1+H2+H3+H4

其中:H—室内给水管网所需的压力,kPa;

H1—室内给水引入管起点至最高最远配水点的几何高度,kPa;

H2 —计算管路的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kPa;

H3—水流经水表时的水头损失,kPa;

H4—计算管路最高最远配水点所需之流出水头,kPa。

13.估算法确定所需最小压力值(自地面算起):一层10m水柱,二层12m水柱,三层及三层以后每加高

一层加4m水柱。

14.简单的给水方式适用于在室外管网的水压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室内管网最不利点所需水压,并能保证

管网昼夜所需的流量时采用。

15.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水枪、水带、消火栓、管网、水源、水泵接合器。

1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有湿式、干式、预作用式、水幕系统、水喷雾系统等多种形式。

湿式系统由闭式喷头、湿式报警阀、报警装置、管系和供水设施等组成。适用于室湿经常保持在4 ~70℃的场所;

干式系统由自动喷头、干式报警阀、报警装置、管系、充气设备和供水设施组成。适用于低于4℃或高于70℃的场所;

雨淋系统是由火灾探测器、开式喷头、雨淋阀、报警装置、管系和供水设施等组成。适用于火灾蔓延速度快、危险性大的场所。水幕系统由开式水幕喷头、控制阀、管系、火灾探测器、报警设施及供水设施等组成。用于防火隔断。

灭火前十分钟用水储存在消防水箱。

17.引入管的数目根据房屋的使用性质及消防要求等因素而定。一般的室内给水管网只设一根引入管,对

用水量大,设有消防给水系统,且不允许断水的大型或多层建筑,才设置二根或二根以上的引入管。同侧引入,最小间距为15m。

18.管网布置:①下行上给式的水平干管,通常布置于底层走廊内,走廊地下或地下室中。②上行下给式

的干管,一般沿最高的顶棚布置。

19.用水定额:指在某一度量单位内被居民或其他用户所消费的水量。

20.设计秒流量:考虑住宅建筑物中的用水“逐时逐秒”变化情况而得最不利的时刻的最大用水量。

21.具体到卫生器具给谁当量基数1的某一卫生器具给水流量,我国取0.2L∕s。(还记一个0.33 L∕s)

22.高层建筑给水分区原则:一般管网中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生活),

0.8MPa(消防)。

23.并联分区给水方式:优点是各给水分区为独立系统,互不影响,供水安全可靠:水泵集中布置,便于

维护管理,能源消耗较少。宜用于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

24.高层建筑的屋顶应设消防水箱,消防水箱的贮水量应按10min的建筑物室内消防用水总量进行计算。

25.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①生活污水管道②生产污(废)水管道③雨水管道。

26.污水温度不应高于10℃。

27.建筑排水系统一般由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立管、排出管、通气管、清通设备机某些特殊设备等部

分组成。

28.通气管的作用:①使污水在室内外排水管道中产生的臭气及有毒的气体能排到大气中去;②使管系内

在污水排放时的压力变化尽量稳定并接近大区压力,因而可保护卫生器具存水弯内的存水不致因压力波动而被抽吸或喷溅。

29.通气管的分类:伸顶通气管、专用通气管、环形通气横管、卫生器具气管。

30.检查口的设置高度一般距地面1m。

31.伸顶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0m,且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对平屋顶屋面,若有人经常逗留活

动,则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0m。

32.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污水应在非满流的情况下排除,管道上部未充满水流的空间的作用是使污(废)

水中的有害气体能经过通气管排走,活容纳未被估计到的高峰流量。

33.自清流速:使污水中的悬浮杂质不致沉淀在管底,并且使水流能及时冲刷管壁上的污物的管道流速最

小保证值。

34.外排水系统有檐沟外排水和长天沟外排水。

35.檐沟外排水水落管多用排水塑料管或镀锌铁皮制成,水落管的间距在民用建筑约为12~16m,在工业建

筑约为18~24m。

36.对于大面积建筑屋面及多跨的工业厂房,当采用外排水有困难时可采用内排水系统。

37.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悬吊管、立管、地下雨水沟管及清通设备等组成。

38.高层建筑排水方式:①设通气管的排水系统②苏维脱排水系统③空气芯水膜旋流排水立管系统

39.由于高层建筑层间位变较大,立管接口应采用弹性较好的柔性材料连接,以适应变性要求。

40.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41.室内热水供应系统主要供给生产、生活用户洗涤及盥洗用热水,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水量、水温和水

质。

42.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加热设备、热媒管网、热水储存水箱、其他设备和附件。(生活所用热水水温一

般为25~60℃)

43.热水供应系统方式: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44.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又分为下行上给式全循环管网、半循环管网、不循环管网三种。

45.所有热水横管均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热水干管应考虑自然补偿管道或装设足够的补偿器。配水

干管的最高点应设膨胀水箱。

46.燃气根据来源主要有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生物制气。

47.燃气表底距地面1.6~1.8m,燃气表到燃气用具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0.8~1.0m。

48.采暖系统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49.采暖方式有:集中采暖与分散采暖、全面采暖与局部采暖。(供水温度为90℃)

50.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室内空气温度宜采用16~24℃。

51.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机械循环系统、上供下回式。

52.下供下回式缓和了上供下回式双管系统垂直失调的现象。

53.水平失调:在远近立管处出现流量失调而引起在水平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可采取同程式系统来消除。

54.当辐射表面温度小于80℃时,称为低温辐射采暖。

55.辐射采暖中的低温热水式:热媒水温度低于100℃(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大于60℃)。

56.P144 图8-23

57.绝热层的材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58.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环路布置,原则上采取一个房间为一个环路,大房间一般一房间面积20~30㎡

为一个环路。每个分支环路的盘管长度以尽量接近,一般为60~80m,最长不宜超过120m。

59.室内热水采暖系统的管路首选明装。

60.膨胀水箱的作用:用来贮存热水采暖系统加热的膨胀水量。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中起排气作用。

另一个作用是恒定采暖系统的压力。

61.住宅建筑室内热水采暖系统的共用管和入户装置,宜设于单独的管道井内。

62.室内蒸汽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大多采用上供下回式。

63.热压: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重力压差;风压: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动压转变成静压,

在不同朝向的维护结构外表面上形成风压差。

64.空气调节:是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

65.空调系统可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局部机组)。

66.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分类,空调系统可分为封闭式空调系统、直流式空调系统、混合式空调系统。

67.按系统的用途不同分类: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

68.喷水室实现空气的加热、冷却、加湿和减湿等过程。

69.P216 图10-38 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在蒸发器中,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吸取其中被冷却的介质

的热量,蒸发成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汽(每小时吸热量Q0,即制冷量);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成为高压高温气体(压缩机消耗机械功AL);接着进入冷凝剂中被冷却介质冷却,成为高压液体(放出热量Qk=Q0+AL);再经节流膨胀减压后,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而液化。画P216 图10-38

建筑设备总结

《建筑设备》教学总结

建筑设备自动化总结

建筑设备学习总结

建筑设备复习总结

建筑设备

建筑设备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总结

建筑设备工程总结论文

21建筑设备商务谈判总结

建筑设备知识点总结
《建筑设备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