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发布时间:2020-03-04 04:0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姓名:

班级:

说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就不得不提物理学上的成就。中华人民的智慧创造了无数物理学上的奇迹。指南针、地动仪这些发明,在千年后的我们看来,也不失为奇迹。就让我们走进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我国古代,手工工艺技术成果远比经验性的理论总结突出得多。从时间来看,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两汉、宋明三个高潮。

(1)春秋战国时期

此时期对物理学知识有了系统研究和论述,主要著作有:《墨经》和《考工记》等.对力、热、光等都有论述.

公元前316年,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正面取水,侧面排沙”,其飞沙堰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弯道环流,说明当时测河水流量、了解泥沙规律等水力学知识及水利工程已有相当的水平,成都平原二千多年来始终受益。《墨经》最早对力下了定义:“力荆之所以奋也”。意思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墨经》第1

14、116条对时间和空间最早作出了正确定义:“宇或徒,说在长宇久”“行修以久,说在先后”。意思是说物体位置改变是空间随着时间自近而远的持续增长。“墨经”还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和“浮体平衡原理” 同时,《墨经》中有八条对几何光学的专门论述,这八条主要论述了:光的直进性和小孔成像,平面镜反射及成像,球面镜成像。《考工记》中:“凡铸金之状,金(铜)与锡;黑蚀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是我国最早对温度的认识,这段大意是在熔炼金属过程中,根据物体颜色判断物体冷热程度。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精通》中有: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磁现象的认识。。

(2)两汉到五代时期

这个时期制造了许多大型复杂机械:西汉初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张衡(78年—139年)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毕岚的“翻车”(即龙骨水车)和名为“渴乌”的虹吸管;(公元2世纪)唐僧一行梁令珑的水运浑仪。(公元725年)此时期主要科学代表著有:东汉王充(27年—约79年)所著的《论衡》,东汉C25年—220)年的《淮南万毕术》

李春主持建造的河北洨河赵县安济桥,跨度最大,弧度最浅,至今1300多年,下沉水平差只有5厘米,说明实用结构力学发展的水平。;东晋僧人惠远在庐山造莲花漏作为记时工具:“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孔底漏水,半之则沉”,即莲花漏由孔底进水到一半时就逐渐下沉,“每一昼夜十二沉”,非常巧妙。上述种种成就,集之于书的不多,北齐信都芳曾“集浑天、地动、攲器、漏刻诸巧事并画图名曰器准”,但已散失。这一时期带有直觉经验型的物理哲理性著作是王充的《论衡》,在他的著作中对于运动的疾舒、力与运动、物与运动、内力与外力的关系等作了叙述。其次是运动的相对性概念,晋天文学家束皙说过:“乘船以涉水,水去而船不徙矣”;晋葛洪,号抱朴子,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塞难》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晋书卷十一天文志》更将这一相对运动的思想用于解释天体运行:“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有极大价值的是至少成书于东汉时代的《尚书纬·考灵曜》,该书在提出“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是其中矣”的同时,提出了著名论断:“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这种对运动相对性的观点,《考灵曜》比伽利略的《对话》至少早约1500年。此观点说明我国古代物理思想达到过的高度。这一时期在机械、水力等技术发展基础上物理思想活跃,但时物理现象很少作定量叙述。

(3)宋元时期

这个时期创制了大型机械和大型生产工具。撰写出五本科学著作:北宋沈括(1031年—1095年)著的《梦溪笔谈》;北宋曾公亮(999年—1078年)著的《武经总要》;北宋李诫(1035— 1110年)著的《营造法式);北宋苏颂(1020年—1101年)、韩公廉(生卒年代不详)著的《新仪象法要》;元代赵友钦(1279年—1368年)著的《革象新书》,我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苏颂和韩公廉1092年建成了我国古代最大型的先进天文钟楼“水运仪象台”,其结构详细载于苏颂《新仪象法要》中,它涉及天文、力学、机械制造,其中有相当于钟表擒纵器的“天衡”,是保证等时性的杠杆装置。元代郭守敬在天文仪器制造的种类、结构和精度方面达到很高水平。宋代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这一军事著作中除记载兵工机械、枪炮、军用油泵等外,还在《寻水泉法》中详载了虹吸管,它在《后汉书·张让传》及唐代《通典》中都有记载,包括“取大竹去节”,“油灰黄蜡固封”竹首插入水中五尺”,烧火使“火气潜通”入水,“则水自中逆上”等。河北石家庄隆兴寺的转轮藏建于北宋,人在台上绕轴走动时轮藏会缓慢地反向转动,这实际上是动量矩原理的应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在卷十五《佳兵篇》中记述了测试弓弦弹力大小的方法:“凡试弓力,以足踏弦就地,秤钩搭挂弓腰,弦满之时,推移秤锤所压,则知多少”,方法十分巧妙。该书在我国失传300年,于1926年才由日本找回翻印本。

总的看来,我国古代物理学知识与古代精湛的工艺技术往往密不可分,在技术的发展中,成就了我国辉煌的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物理学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中国古代物理学同样是世界物理学史上绚烂的一笔。

指导教师:

期: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治水贡献突出的古代文豪

高中主要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中国少年儿童队贡献

物理学

物理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杂志 中国壁画古代壁画

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