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救人反被诬告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6: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不要忘了,诬告救人者的名字也叫受害人

看了我爱主旋律的《宽容未必结出善良之花》,心里很有些难受,却又不好反驳。孟飞先生所讲的“原本已然不高的社会道德水准”,是不争的事实。但总觉得“那就是原本已然不高的社会道德水准一降再降。”并不是宽容的过错。

我最初关于宽容的认识,来自于房龙先生的《宽容》。在房龙先生那里,宽容许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倒不是人们真正具备的美德。在这本有关人类宽容的历史书中,我们见到的多半是人们的不宽容,借助的是正统、正确、法律或是道德的旗子。正如房龙先生在他优美睿智的序言里写到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发生在现在,希望将来不再发生……”在这本书里讲到许多为人类的宽容事业做出了贡献的人,其中就有两位伟大的宗教改革者,路德和加尔文。他们在改革的初期或许还借助宽容的力量,但改革成功后却成了最不宽容的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摧毁了中世纪黑暗的宗教法庭,却又建立自己的监狱,惩罚那些不赞同他们信仰的人。但宗教改革却为人类的宽容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两位改革者把《圣经》翻译成了本国的语言,使老百姓再也不需要通过牧师的嘴巴,自己就能知道“上帝”到底都说了些什么,扫除了人们自由思想的障碍。

遗憾的是,房龙先生未能活到现在。不然,一定会发现中国人在宽容的事业上,为人类做出了更为了不起的“贡献”——正如某些哲人认为的那样:“宽容是道德观念衰退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个一贯正确的人——毛泽东主席,谁要是批评了……就是反革命;转变到一贯正确的党和社会——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思想得以自由,行为也越来越没有了底线。先是取消了“投机倒把罪”,放开了人们掠取财富的手脚,只要是能获取金钱,各种投机甚至欺骗千变万化,以致生活俨然成为一场智力游戏,一场没有game over的游戏。然后是,对于受伤的路人要不要施以援手?都成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不知人类善良的天心都到那里去了?国外的影片里,对于受伤的猫、狗,人们都给予同情和援助,“勤劳善良”的中国人都到那里去了?

但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江苏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重庆万鑫案……现又有江苏如皋殷红彬案。被救助者事后诬告施救者为 “肇事者”,要求索赔,甚至走到了法院。彭宇案中法院还成了帮凶,万鑫案中要不是有个挺身而出的路人,也会成为一桩冤案,给做好人的人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许多的痛苦和灾难。新进的殷红彬案,要不是有了那可贵的小摄像头,殷红彬案或许会是另一个结局。对于诬告救人者,网上、各大媒体一片喊打,有人甚至提出:“严惩被人援助反而诬告好人的恶徒。” 我又想起了药家鑫,那个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的恶徒,说自己是“一时糊涂”,法院还采用创新的旁听问卷方式审案,还有学生、教授呼吁免除死刑,但民愤极大,最后未能逃脱一死。记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最后人们为自杀的枪手也献上了花圈,原谅了他。认为他其实也是受害者,是社会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没能帮助他。对于药家鑫,中国人的我们是不是能有这样的气度。 记得药家鑫还说过:“考虑到对方撞伤后会找他不断索赔。” 是的,这或许就是事情的关键。设想一下,如果他把人撞成半身不遂或是植物人……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其天价的医疗费是不能够承担的,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造成的灾难也是不可估量的。应该说药家鑫不是个疯子,撞人也绝不是故意的,假如他家里有的是钱,或是没有这样的担忧,这样的悲剧是不是不会发生?我又想起了那些“诬告好人的恶徒”,我想问他们:“假如家里有的是钱,或是没有医疗费和以后生活的担忧,你们还做不做诬告好人的恶徒?”如果我们还仁慈,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虽说人们对诬告者充满了愤怒,对社会充满了无奈,对人性已失去了信心,但是,可敬的国人们,还是没能忘记做人最基本的良知。人们提出“做好事可先留证据”的方法,甚至求助于法律,倡议对于救助者“判决应当疑罪从无”,还有 “至少在中国目前环境下,司法需要承担一定的引导社会风尚的责任。”真是笑话,何时道德还需要法律的救助,不知国人何时打破了法律需要道德的救赎传统,创新出这样人间社会的传奇。无论人们提出怎样的创意,国人们还是谨记“救人有风险,出手需谨慎。”空喊的是多数,救人者是少数。网上、媒体也不乏无人救助,枉死街头的悲剧。国外的影片里,对于受伤的猫、狗,人们都给予同情和援助,“勤劳善良”的中国人都到那里去了?

外国友人,只怕是非要看一看中国的交警,以及交警们处理交通事故的做派,或许才能体谅中国人的顾虑。比如,某处出现了汽车和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相撞事故,警察到现场拍照勘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如果可能),作了简单记录,扣留肇事的汽车,让汽车的驾驶员带伤者(电动车、自行车、行人)上医院,医药费由驾驶员垫付(先不管是谁的责任,以后再说),警察的现场处理就基本完成。告诉你到什么时候中队再做进一步处理,接着就拖走肇事的汽车完事(不管汽车能不能自己走都拖,因为要收费 ),剩下的就是双方到中队东扯西拉钱的问题。如果仅是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的不小心,而他又没有钱,驾驶员垫付的钱就有可能成为迷途羔羊,但拖车费、停车费却不能少,你也可以不提车,但多停一天也要钱。但,上面所说的只是可能,只要是有车的的人,都知道变通的方法,医院、警察的钱是肯定不能少的,一个要命、一个扣车,但警察和驾驶员共同骗人的方法还是不要告诉外国人,免得引起外国保险公司不必要的误会。

有人说:“房产改革,中国人住不起房子了;医疗改革,中国人看不起病了。” 是啊,中国私有化的矫健步伐,把医院的“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歪管是不是公立的,进医院,先给钱;看病,先给钱;要死了,先给钱。没有钱,流血无医生管、腿断无医生结、要死无医生理。医生们嘴里喊着各种的医德宣言,比《希波克拉底医德誓言》还要高尚,却还是一切都围绕着钱,小病往大了看,怎么能多收钱就怎么看,医生们更志立于开设个人的诊所,各种私立医院如雨后春笋……现在,请告诉我,治疗被撞的半身不遂的病人需要多少钱?一个植物人呢?且不谈物价的飞涨,病人以后的生活要不要钱?或许,我们能较为平静地走进诬告者的家里,就能发现其中的心酸和无奈。

虽然,对于不幸的伤者,我们能给予最大的同情,但当有人问:“面对伤者,你救还是不救?”不要拐弯抹角,直接了当地回答救、不救。如果我们还诚实,我们的回答应该是:不救。

但如果社会,对,就是社会能够做点什么,或许,就不会使中国人的道德面临发达国家所没有的尴尬。

《吕氏春秋〃察微篇》中的《子贡赎人》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的补偿和奖励。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不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有的是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两千年前的孔子所说的话,或许,就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今天,中国道德的救赎。

是的,改变目前的尴尬局面,只需一个简单的方法,首先是人民的警察,在发生事故的首先考虑的是人,其次才是车和钱。就像我所了解有些国家的警察一样,优先“亲自”把伤者送往医院——公立医院,并安慰伤者;医院也放下他们的担心,仅凭警察提供的身份及保险单号,在不先收取一分钱的情况下,专心而又有分寸的给予及时地救治;当好心人把伤者送到公立医院时,医院的救治同样也不收取钱,但应通知警察,给予查证。对于好心人,警察应给予表彰和鼓励。就像《子贡赎人》这则故事的下半段讲述的: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但朋友们或许会说,医院又不是福利院,钱从哪里来?

中国人道德的尴尬,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是不是有着相同的不幸呢?我首先想到了香港,在百度一敲“香港汽车保险”,搜索中很快弹出《保险研究》2005年第8期的一篇文章,标题是《香港汽车保险局的产生及启示》,文中讲述了香港汽车保险局产生的缘由:“由于某些机动车辆没有购买保险、机动车辆或司机肇事逃逸、保单持有人或司机违反保险条款等,因而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使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因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香港汽车保险局与香港政府共签署了几个重要的协议,建立了相应的基金,使汽车的保险赔偿基金的建立有了保障。”“第一笔基金是通过征收汽车保险费的1%逐步建立起来的。”我相信中国有许多的法学、税务的专家,肯定比我更了解如何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比我更有理由出来制止对受害人的一片打骂,遗憾的是没有,不知是没有想到,还是担心多了一个保险局,就像纯洁的红十字会一样,多了一个腐败的温床。

对于交通的受害者,我们就交给那些法学、税务的专家去打理。那,对于其它受害者呢?他们从们有伤害过一只幼小的动物,也没有损害国家和集体,他们辛勤的劳作,但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放过他们,可怕的疾病还是降临在他们头上,对于他们,我们是不是也要成立一个基金,基金的名字叫着仁慈,“第一笔基金是通过征收腐败官员贪污费的1%逐步建立起来的。”

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啊,什么才是你道德的最后的救赎。只有仰赖社会、希望社会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让中国人堂堂正正地做人,正如毛主席在**城楼上自豪而又庄严地高呼:“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社会道德的救赎绝不会是也不能是法律;无论道德的文章写得多么华丽、多么崇高,如果国家、个人一切都是围绕着钱,社会的道德就没有救赎。

写于2011年9月6日凌晨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见义勇为反被诬陷

救人议论文

救人读后感

救人表扬信

救人感谢信

救人感想

海豚救人

救人事迹

救人感谢信

救人反被诬告的反思
《救人反被诬告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