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4: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信息技术核心的模式下,就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浅显的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2:燃放烟花爆竹;演示3:2013年1月在京津冀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人们出门都戴上了口罩。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工厂拍照,制作有关空气污染的手抄报,有的自己制作近期保定市PM2.5浓度变化示意图,提示大家在雾霾天气减少外出。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让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热点。

二、运用多媒体解剖化学难点

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变得易于开展。

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观看计算机动态演示的 苯酚分子结构模式,再根据苯酚的结构,讨论苯酚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被苯酚的动态模型所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讨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 类比,

1 认为苯酚分子中含有苯基,应具有苯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卤化、磺化、硫化、还可能具有可燃性;又因为苯酚分子中含有羟基,应具有与醇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以及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再提出同学们能否自己设 计实验方案呢?讨论又达高潮,有的学生提出:将金属钠与苯酚直接混合加热,有的学生考虑到固体物质间接触面小,于是想先配成苯酚的水溶液或苯酚的乙醇溶液,有的学生讨论出苯酚溶解在苯或四氯化碳中配成浓溶液,学生讨论热烈,讨论出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实验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一次升华。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通过实验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基础化学教学中,教师是非常重视化学实验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优化。

1、放大实验现象。

目前做化学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多为试管。一个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而多媒体能够将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室中远离演示台的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可见度不高,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晰地反映在银幕上。如钠与水的反应,使用实物投影仪“现场直播”,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金属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在钠球的后面,画出一道道美丽的红色尾迹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2、可以做反面实验。

在实验课上,有些实验是不能做的,比如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还有错误操做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造成水倒吸试管炸裂等

四、扩大教学容量

2 运用电脑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原因之一就是做习题负担太重。教师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师生抄题、擦题等无谓的负担,让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发现。在复习课中,展示一个单元乃至一个专题内容的知识网络,更整齐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思维清晰的接受知识之间的互相关联。当然,信息量一定要把握好度,课堂容量要适当,不能一味地增加容量而不顾学生实际,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确定适当的容量。

五、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1、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按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要做到对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是信息化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信息手段必须服从于学生,服从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不脱离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的长处与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长处相结合,充分实现教学的完美。

2、同一知识内容,经过讨论、板书、实验、录像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更替出现,可以促进记忆。但要注意,不同手段展示同一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否则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要根据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要求实施分层 教学。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一个斜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竿爬”。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还要考虑各手段应用空间的分配问题。怎样把学生从兴趣引入思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让他们怎样深入研究下去是教师应时刻注意的。

3、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模拟,可以这样说,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计算机都能较好模拟出来。正因为如此,许多课件在开发时,就将演示实验百分之百的模拟化,表面上其效果是即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音乐、动画中轻松记住了,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忽略了学生实 3 验无异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仍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与问题。只要教师敢于利用信息技术,同时紧紧结合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必能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2】龚从荣、何浪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郭绍青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电化教育研究 》

【4】钱扬义等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 《课程 教材 教法》 【5】余敬忠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CAI时的几点思考 《中学化学教与学》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初探

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初探_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