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汉字的性质》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8: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汉字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字的基本类型

2.了解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争论 3.学会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4.培养热爱汉字之情 【教学重点】:

1.介绍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争论

2.通过对争论问题的分析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和理解各家观点。 【教学方法】:

探讨式教学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如果从殷商甲骨文开始算,汉字已经有了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篆刻、书法等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在当代,它又以多种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问题而进入计算机,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了解和传承汉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字,来一起了解一下汉字的性质。

二、进入新课

(一)世界上文字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上的文字,就其发展的一般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表意和表音两种基本类型。这种分类是从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是语义还是语音,也就是从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

1、表意文字是用字形直接或间接地表示字义的文字类型。表意文字的特点: (1)字形与字义有密切联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

1 (2)字形并不标示字音,从字形不能推断字的读音。一种形体往往不限于与一种读音挂钩,同一个形体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读音,所以,它具有超时代、超方言的性质,最适合于书面语。有人把它称为“视觉文字”。

2、表音文字是用字形(符号)直接表示字音的文字类型。表音文字的特点:

观其形即可知其音。字形(符号)与字音的联系是直接的,而它并不直接表示字义。这类文字最适合口头语。有人把它称为“听觉文字”。比如:

deer tiger

(二)近百年来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

所谓汉字的性质就是汉字体系属于哪种文字类型的问题。近百年来,语言文字学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者们对汉字性质提出多种意见,甚至至今仍未获得一种不移的定论。

1.“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说)

对汉字的性质最早作出明确论断的是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索绪尔。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

“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的。”

索绪尔把世界文字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类的观点,对汉字研究影响很大。

在30年代,学者们普遍认为汉字是属于表意性质的,他们把汉字的属性定名为“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

《辞海》“表意文字”条云:“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词或词素的文字,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通常把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和汉字看做表意文字。”

吴玉章《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汉字注重在形体,表示一个物件的词,就是这个物件的图形。比方马、日、月等,就像马儿、太阳、月亮的样子„„这种就叫做象形文字的系统。”现在,人们都承认,文字都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蜕变出来的。象形文字只是人类文字的初级阶段。而作为一种极其成熟的文字的汉字,它绝不是人类文字初级阶段的象形文字。刘又辛先生指出象形文字在汉字 2 的字库中只占极少数,汉字当中还有很多表音不表意的假借字、形声字,所以称汉字为象形字是一种陈旧的观点。

叶楚强《精简汉字字数的根据和方法》:“文字符号总是表达一定的语言单位的(整句话,词或词素,音节,音位)。和整句话相适应的就是图画文字;和词和词素相适应的就是表意文字;和音节相适应的就是音节文字;和音位相适应的就是拼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基本上是汉语单音节词和词素的记号。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表意文字,而不要以为从汉字字形本身上可以看出汉字的意义来。”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他们说:“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字母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非字母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同表音的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还说:“汉字不直接表示音位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词或语素,从而间接代表了词和语素的声音。”

2.“意音文字”说

50年代后半期,提出了汉字不是“表意文字”,而是“意音文字”的观点。最早提出这种学说的是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用文字表达语言,有三种基本表达方法,就是表形、表意和表音。”“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种。”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文字的组织原则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字在记录的三千多年间始终是意音制度的文字。古今的不同只是在形声字的数量和符号体式的变化上。”

裘锡圭 :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简称为意音文字;后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3.“表音文字”说

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中国的汉字是单音节词表音文字。”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古代汉字,就其文字符号的来源说,也就是从其构形原则来说,它是从象形符号发展而来的。但是,从它的发展阶段来说,它已经脱离了表意文字的阶段,而进入到了表音文字的阶段。”

3 姚孝遂:“古汉字,包括最早的、成体系的甲骨文字在内,由于其有了固定的读音,它已发展到了表音文字的表音节阶段。也就是说,这种文字符号已具备了语音符号的性质。”(表达功能角度)

4.“语素文字”说

赵元任《语言问题》:“用一个文字单位写一个语素,中国文字是个典型的最重要的例子。„„他跟世界多数其他文字的不同,不是标义标音的不同,乃是所标的语言单位的尺寸不同。”

尹斌庸《给汉字“正名”》明确把汉字称为“音节——语素文字”,简称为“语素文字”。他说:“汉语中绝大部分语素是单音节的。„„以汉字来说,一个汉字可以表示一个语素,如‘鸟’;也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如‘花’(‘花草’的‘花’,‘花钱’的‘花’)。以出现频率累积达99.9%以上的四千个汉字来统计,这些汉字代表了不到五千个不同的语素,平均每个汉字约代表一点二个语素。四千个汉字中约有90%的汉字是一个字代表一个语素。„„因此,综合上述理由,我们建议把汉字定名为音节——语素文字,或简称为语素文字。这一名称较好地反映了汉字的本质特点。”

(三)造成对汉字性质认识分歧的主要原因 1.对判断文字性质的标准认识不一致

有的学者主张以字符同语言的音义联系状况为标准,于是就有了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有的学者主张以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为判断标准,于是就有了表词文字说、语素文字说、音节文字说;有的主张应根据字符的性质来判断,于是就有了意音文字说等。

2.把文字符号本身性质和符号表达语言的功能混为一谈

有的学者把文字符号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从而表达语言的功能相混淆,如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即由此而引起的。

3.名称概念模糊不清引起混乱

有的研究者在研究时不注意名词术语的定义和规范,导致不同的研究者虽然使用了同一个术语,但含义却不同。如“表意文字”这一感念的内涵,各家的理解并不一致。

4.研究的方法和材料的取舍不一样

有的研究者着眼于汉字的全体,通过对古今汉字进行综合分析来讨论汉字性 4 质;有的则着眼于汉字的局部,对汉字进行分阶段的断代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有的以汉字全部字符作为分析的材料进行讨论,有的则以汉字字符的主体部分如形声字来进行分析讨论。

5.受西方语言文字学理论的束缚

局限于“文字类型三分法”(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文字发展三阶段论”(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6.汉字本身的复杂性

汉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在其几千年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已经变得相当复杂,因此要用一两句话对具有复杂性的汉字进行定性,自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结语

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自源文字,其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和机制,其中许多方面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有关汉字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具体问题研究得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细致。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各种新学科、新方法不断产生,我们在进行汉字性质研究时应注意吸收新观念、新方法,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角可能就会发现新的问题。

【教学反思】:

汉字教案

汉字教案

《专题汉字》教案

汉字教案(成)

汉字教学教案

【汉字认读】教案

汉字解析教案

汉字国 教案

汉字笔顺教案

汉字宫教案

《汉字的性质》教案
《《汉字的性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