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徽写生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安徽写生报告 转眼之间,为期半个月的写生实践就已经结束了。在两个星期的安徽写生中,我们先后去了宏村、屏山、西递等徽州古民居村落。观看了并画了大量的徽州古建筑,收集了资料,开阔了眼见。通过写生我们学到了很多。

我们首先到的是宏村。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的,具有独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写生的过程中,通过导游的讲解,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古代徽州的建筑特点,人文环境、徽派木雕,砖雕、石雕的特点,使我们全方位的了解古徽州的特点。我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手中的笔描绘出自己眼中的古徽派建筑。在安徽写生时,随处可以看见全国各地过来的学生和大量的游客,大家安静的画画,不受环境的影响,认真的描绘所看见的一切。

我们在宏村住了一个星期,宏村大部分的人都姓汪,这里的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马头墙,青灰瓦,白墙体,幽深狭窄的小巷子。进村的南湖仿照杭州西湖而建,这就是牛型村的牛胃。湖上的一画桥曾是卧虎藏龙的拍摄场景之一。宏村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水系好,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水流经过。这些水流就是牛型村的牛小肠。水是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在古时候除了用于生活用水外还可以用作饮用水。流水从门前流过不仅能用作清洗还可以调节气温。在这里写生的这几天,虽然每天都有大太阳,可是在巷子里的流水旁一点也感觉不到炎热。由此可见小区住宅设计中,良好的水系设计是很重要的。

宏村里的古建现在还是照常住着人,他们在村子里照常生活,有的就在家门口卖些小吃,日子很是悠闲。在宏村写生还碰到了一些有趣的人,比如说每天来卖糯米饼的老爷爷。他每天早上和晚上出来,饼卖完了就回去。日子过的怡然自得,还上过电视和报纸。第一次见到糯米爷爷,就是他正拿着报纸在宣传自己。看着他提着篮子,唱着歌,走在宏村的小巷子里卖着饼,很是自在。这么大的年

纪了还能这么乐观,享受着生活真的是很难得。不过可惜的是糯米饼爷爷的饼卖的很好,我没能尝到。还有这里的板栗奶奶,长的很有特点,有很多人要和她合影。她卖的板栗味道也还不错,不过比别人要贵一些。这里因为是旅游景区,有很多卖手工艺品的人,他们都是自己做自己卖。这里聚集着这么多能工巧匠,又有全国各地的美院学生来这里写生,充满着浓浓的艺术氛围,很是有趣。我们在这还碰见过一个会画画的老爷爷,初见之下很是诧异。

离开宏村后我们又去了屏山,这里和宏村比较就没有那么好的水系了,整体也没有宏村保存的那么完好。但是这里古时多是当官的居住,很多保留下来的还是很有特色的。像是大门上的房顶,屋瓦和装饰,就很是讲究。但很多*时期就已经破坏掉了,有的墙上还留有那时的印记,虽然文物被破坏很可惜,但也算是那段历史的一个见证吧。

和宏村与屏山比较起来,西递的石板路更具特色。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历经这么长时间依然大部分保存完好。这里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近15天的写生学习过程中,让我们亲身感受了文化、地理、历史、人文方面的东西,为这里的风景、建筑、人文地理,历史所感动。同时也认识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大学生活,收获了不少课堂以外的事物。对我们今后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安徽写生报告

安徽写生报告

安徽写生报告

安徽写生报告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写生报告
《安徽写生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