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8: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章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三十

三、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将安全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 病人安全。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查病房,全面了解病情,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经核对的医嘱不得执行,一旦医嘱执行有误,不得隐瞒,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补救措施。

5、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按要求正确使用腕带标识,防止辨识错误的发生。

6、加强对患者各类管道的护理,建立管道标识制度,严格执行管道安全护理措施,防范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

7、对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躁动患者正确使用约束,有自杀倾向实施24小时监护,加强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防范患者压疮、坠床、跌倒、自杀事件发生。

8、严格遵守毒麻、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用药措施。

9、加强急救物品、药品、器材设备管理,做到“五固定三无二及时”,以确保急救措施的实施。

10、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和手卫生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掌握消防应急事件的处理,责任落实到人,随时查除不安全隐患。

12、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建立安全护理月报表,科室每月组织安全护理会议,对护理事件、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

13、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和家属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参与安全活动。

三十

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确保在正确的患者身上实施正确的治疗,杜绝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健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凡对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手术及实施各种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1、门诊患者辨识

(1)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家庭地址。

(2)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如身份证、医保卡等。

2、住院患者辨识

(1)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核对程序为首先主动询问患者的姓名,然后核对腕带或床头卡上的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确认正确,才可操作执行。

(2)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如无法回答须有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3)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作为实施操作、用药前、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的有效的手段。尤其是ICU重症患者、急诊抢救室患者、手术、输血、新生儿、意识不清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4)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完善关键科室间(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转接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正确识别患者,做好交接记录。

三十

五、腕带标识制度及身份识别程序

1、凡急诊抢救、住院患者,均需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并告知病人腕带使用目的、勿自行取下。

2、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信息,至少包括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等。

3、“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给患者配戴前要经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带上。保证佩带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4、在进行与患者一切相关操作、交接等处置时,必须进行有效核对。 附:有效识别患者的程序:

方式一:当患者意识清、在病床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二:当患者意识不清、在病床上操作时:看腕带,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三:患者意识清、不在病床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方式四:患者意识不清、不在病床上操作时:让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操作物包括: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抽血单、验检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等。

三十

六、一般患者转运制度

1、患者转运由护士或其他指定人员通过轮椅、平车或病床从原来科室转运到其他科室。

2、患者转运前由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式,按患者病情安排人员护送。

3、如患者能行走或能用轮椅进行转运,由责任护士安排好人员,如患者需用平车或病床运送,则必须安排二人帮助一起转运。

4、如病情需要责任护士陪同时,护士长应安排好人员负责该护士分管的其他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保证安全。

三十

七、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1、转运下列患者时要按本规定进行转运:ICU所有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改变、抽搐、气管内插管、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的患者。

2、医生应先评估患者病情,以判断患者是否可以转运: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者严禁转运。

3、必须转运的患者按需要做好下列准备: (1)氧气枕(袋);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大出血患者应保持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3)心电监护仪;

(4)充电微泵,以保证血管活性药物连续给药; (5)简易人工呼吸器; (6)必要的急救药品;

4、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5、病情需要时,医护人员一起转运;

6、转运过程及患者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7、填写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与转入科室做好交接并记录。

三十

八、手术病人交接制度

(一)术前交接:

1、病房护士核对病人身份并根据医嘱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术前给药,核对“手术病人护理交接单”并签名。

2、病房护士将病人、病历和手术用药等送至手术室,急诊、危重病人应由主管医生和护 士一起将病人送至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包括病人姓名、床号、病历号、手术用药、术前准备情况等。

(二)术后交接:

1、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检查手术护理记录单及各项记录是否完整并放入病历。

2、全麻病人入复苏室继续监护。

3、复苏室护士遵医嘱送病人回病房,并电话通知相关病房护士作好准备。

4、复苏室护士与工人一起将病人护送至病房,病房护士评估病人后,与复苏室护士核对 “手术病人护理交接单”并签名。危重病人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与工人一起护送病人至ICU,ICU医生与护士分别评估病人后与麻醉医生进行交接。

三十

九、护理单元药品管理制度(护士手册37页)

1、各护理单元根据病种和需要保持一定数量备用药品。根据药剂科定期检查药品质量的结果,及时处理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2、按药品存放要求进行存放,并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类定位放置,并应保证标志明显。相同颜色的同类口服药和不同剂量的同类针剂药品不得混放。

3、每班清点备用药品,数量有增加或减少时及时查明原因并作出处理。如发现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应及时清理,不得再使用。增加或减少药物品种或备用基数有改变时作好记录说明。

4、专设药品效期管理登记本,由专人负责效期管理。要求每月清点一次,对近3月内到期的药物做好记录并标识,效期内未使用者在备注中记录说明。

5、患者个人的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患者的贵重药品,应写明床号、姓名,加锁存放,不用时及时退回药房。

6、普通病区内不存放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患者需要使用时由医生开专用处方后从药房领回,并做好登记。患者使用应记录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及残余液量、废弃方法,双签名。麻醉药品注射后之残余液,须二人监督销毁,保留空安瓿并记录。

7、高危药品做好标识,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浓度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物,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8、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确的警示。

9、冰箱内药品放置整齐,冰箱温度保持在2—8℃,每班检查有记录。

十、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护士手册37页)

1、加强护理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各种药物溶媒的选择;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前需打印(或书写)好输液卡、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2)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规范检查溶液的流程如下:

软包装溶液检查流程:(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时发现有异常马上更换并报告护士长,上报药剂科处理。

瓶装溶液检查流程(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四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

(3)准确张贴输液卡:张贴输液卡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输液卡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

(4)配药:补液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5)输液: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在正确的患者身上实施正确的操作。 (6)更换补液: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药液输入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换瓶/袋时需注意茂菲氏滴管及输液管是否已空,防止空气输进患者体内导致空气栓塞的发生。

4、输液反应观察

(1)观察有无药物的过敏反应

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肤丘疹、有痒感,并有心慌、气短或见患者颜面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冷、测血压有下降趋势,须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则要分秒必争全力抢救。

(2)观察输液的速度

输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及药物性质、输入液体的总量、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来考虑。给老年人及婴幼儿输液亦必须减慢速度。告知患者在未经医护人员允许的情况下,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3)观察输液药物有无溢至血管外,及时对症处理。

5、输液反应预防

(1)静脉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迭加而超标引起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它药物发生反应,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它药物配伍。

(2)规范操作,注意环境、人员的清洁卫生,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卫生,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消毒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药液宜现配现用。 (3)选择稀释剂时应选用药品说明书上最适宜的稀释剂。

四十

一、给药错误防范和处理制度

1、护士应用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确认无误后执行。

2、护士应熟知各种抢救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项等。

3、必须使用有效期内的药品,对字迹不清楚的药品不得使用。

4、使用前必须检查药品的质量,有异常情况不得使用。

5、甘露醇有结晶不得使用,加温溶解冷却后无结晶方可使用。

6、大输液袋(瓶)上已贴上标有患者姓名的输液卡,但因有病情变化需要停止使用又未开封的液体,应将原输液卡完全撕去后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7、需要避光保存的药物,必须避光保存,使用时也应采取避光措施。

8、护理人员在执行给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严防给药错误的发生。

9、药物查对要求:给患者用药前,应先核对以下内容: (1)药物名称是否与医嘱相符。 (2)给药时间和次数是否与医嘱相符。 (3)药物剂量是否与医嘱相符。 (4)药物浓度是否正确。 (5)给药途径是否与医嘱相符。

(6)询问患者姓名和核对患者手腕带以确认身份。 (7)患者是否对该药物过敏。 (8)是否在有效期内。

10、给药时间要求:

(l)规定每4小时给药或给药次数更多时,药物应在规定时间前/后半小时内给予。

(2)规定每12小时给药或给药次数更多(如每6小时,每8小时等)时,药物应在规定时间前/后1小时内给予。 (3)规定大于12小时(如每18小时,每天一次)给药时,药物应在规定时间前/后3小时内给予。

(4)规定每周一次给药或给药次数更少时,药物应在规定时间前/后1天内给予。

(5)规定每月一次给药或给药次数更少时,药物应在规定时间前/后1周内给予。

(6)特殊药物(如善宁、施他林)应严格按要求时间执行。

11、给药错误的认定:给药时发生下列情况,即被认为是给药错误: (1)错误的患者。 (2)错误的途径。 (3)错误的剂量。 (4)错误的药物。

(5)给药时间发生明显偏差:在以上“给药时间要求”规定时间之外给药的,被认为是给药错误。

12、任何给药错误都应立即通知经管/值班医生、护士长或主管护士,及时补救,及时填写上交护理事件不良事件报告表。

13、护士长组织相关的人员讨论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并采取正确的改进措施。

四十

二、压疮管理制度

1、护理部成立压疮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压疮管理重点科室相应设立一名压疮质控联络员。

2、实施压疮会诊制度,压疮质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全院压疮的会诊。

3、全院统一使用压疮危险因素Braden评分法进行评分。

4、入院时立即进行评分,评分18分以上无危险,病情变化及时评估。

5、评分13-18分(有危险)需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

6、评分≤12分应每天有评估记录,进行床边指导和教育,列入护理交班内容,建立翻身卡,并填写压疮高危风险及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备案,护士长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监控。

7、护士长夜间查房检查压疮高危风险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8、正确使用压疮高度风险及压疮报告表。

9、申报不可避免压疮程序:申报不可避免压疮,符合者填报难免压疮报告表,由护士长签名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或压疮护理小组成员会诊认定,符合下列条件方可同意申报。

(1) 已经填报患者压疮高度危险报告表。 (2) 按指引要求,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3) 有护理记录、翻身卡资料。 (4) 符合不可避免压疮条件。

10、持续改进压疮管理质量。

四十

三、压疮防范、认定与报告制度

1、危重患者、年老体弱、消瘦、高度水肿、糖尿病、有多根管道等患者应加强床头交接,尤其是夜间床边交接班。

2、及时正确评估患者,及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作好护理记录。

3、对压疮高危患者预防措施: (1)常规卧气垫床。

(2)建立翻身卡,保证翻身频率,至少Q2H翻身(除非有禁忌症)。 (3)使用气垫床或海绵保护垫,保证30度侧卧,以达到局部减压。 (4)下肢骨牵引者足跟一定要腾空,下肢用支具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护足跟,支具内用小毛巾、棉垫等垫衬好,上、下午各一次放松支具,每次15-30分钟;颅骨牵引、使用冰袋患者注意枕部皮肤的观察和护理。

(5)入手术室时与手术室做好交接班,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应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好患者皮肤。

(6)做好潮湿的管理,营养的管理,剪切力和摩擦力的管理。 (7)每班观察并记录皮肤状况、预防措施,列入交接班内容。 (8)每天或病情变化时需随时评估。

4、加强对家属或陪护的教育,教会正确的翻身方法,取得家属和陪护的配合和支持。

5、加强对年轻护士的教育与培训,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6、各科室在压疮护理中遇到难题,可请压疮护理小组进行会诊,也可以电话咨询。

7、压疮发生后及时报告护理部,按照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及时处理,对科室内发生的每例压疮均应有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8、护理部针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督查和考核。完善压疮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四十

四、跌倒/坠床防范、认定与报告制度

1、对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跌倒/坠床的评估、预防及处理流程、患者教育等。

2、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因素、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告知家属、签名留陪,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做好相关宣教。

3、患者入院、病情及用药变化时,应及时完成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按要求填写跌倒/坠床患者风险评估表,采取预防措施,作好护理记录,并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列入交接班范围。

4、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5、在住院一览卡右上角做好三角标记,床头卡上插警示标志,在提示栏内写清高危患者床号。

6、安全预防措施:

(1)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2)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3)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指导患者需要时及时请求帮助。

(4)患者能安全可及呼叫铃及必需品。

(5)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提供足够的照明。 (6)病床、轮椅、助行器的安全使用。

(7)床栏的正确使用:高危患者卧床需拉起离家属远侧的床栏,勿拉起两侧床栏,以免妨碍患者离床活动。但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

(8)约束器具的正确使用,防范坠床造成重大伤害。

7、报告与处理

(1)一旦发生患者跌倒/坠床/情况,按跌倒/坠床突发事件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2)护士应立即到达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3)对患者的情况作初步的评估判断,如测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 者意识等,必要时立即行急救处理。医生到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的处理。

(4)根据患者情况与检查的记录,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判断患者伤情。立即报告科室护士长,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5)跌倒/坠床发生后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及时报告护理部,对科室内发生的每例跌倒/坠床均应有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6)护理部针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督查和考核。完善跌倒/坠床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四十

五、管道分类管理制度(护士手册41页)

1、管道分类依据:根据临床管道的重要性,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后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影响,将管道分为以下三类:

(1)A类(高危管道):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2)B类(中危管道):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可能引起一般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

(3)C 类(低危管道):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不引起后果,但可能增加患者痛苦。

2、常见管道分类:

(1)高危管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头部引流管、腰大池引流、胃及食道手术后胃管、T管、泌尿外科手术后导尿管、心包引流管、胸腔引流管、三腔二囊管、纵膈引流管、深静脉置管、PICC管等。

(2)中危管道:脑部创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各类造瘘管、负压引流管等。

(3)低危管道:留置导尿管、吸氧管、鼻饲管、气道湿化等。

3、标识要求:

(1)高、中危均应标识,(除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高危以红色为主,中危为淡黄、淡绿、淡紫系列为主。

(2)标识内容:须注明管道名称、置管时间、并根据需要标识管道置入长度或外露长度。

(3)标识位置:标识贴于管道远端,但应避开连接处。

4、护理要求:

(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保持通畅、标识清楚、准确留置、固定牢靠、保持清洁)等。

(2)评估时间:高危导管---至少每4 小时评估一次;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

(3)记录要求:首班应记录评估内容及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注意事项等。中高危管道每次评估后均在管道巡视卡上签名,有异常情况及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4)高、中危管道交接时须评估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并交接外露长度(气管插管、胃肠减压、深静脉置管等)。

四十

六、非计划性拔管防范与报告制度(护士手册41页)

1、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是否存在意外拔管危险因素。

2、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意外拔管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作好护理记录,对存在意外拔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告知并安排家属陪伴,

5、护士要熟练掌握意外拔管的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患者意外拔管时,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6、当事人要立即汇报本科室护士长,按规定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不得有意隐瞒不报。

7、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内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8、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四十

七、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制度

1、患者镇痛泵放置后,由麻醉医生与主管医生和护士交接。

2、每个镇痛泵上应标有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镇痛药物名称及浓度,开始时间及麻醉医生姓名。

3、患者术后回病房时护士应检查静脉、硬膜外穿刺部位有无异常,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妥当,连接处有无松脱、、镇痛泵上的标识是否完整清晰。

4、患者宣教: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管路滑脱,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护士。

5、镇痛泵使用期间至少每4小时评估一次患者疼痛程度、特殊患者根据麻醉医生的建议执行,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6、出现下列情况时的处理流程:

(1)镇痛效果不理想:首先护士检查止流夹是否打开,管道连接是否通畅,硬膜外腔导管有无滑出等故障,评估患者/家属自控镇痛泵按压方法是否正确。排除以上情况后通知医生。

(2)镇静过度/呼吸抑制:发现患者感觉异常或运动异常、过度镇静、呼吸频率低于10次/分、血压低于90/60mmHg时,立即关闭止流夹,报告医生,开放气道,吸氧或面罩通气。

四十

八、病床、轮椅和平车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1、病床的使用和维护

(1)医护人员须掌握正确的病床使用方法:推移电动病床时,须拔除电源并将电源线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抬高/降低整张病床或局部的高度至极限时,须立即停止操作,以免损坏病床。

(2)病床的高度:除治疗或操作需要外,病床在任何时候都须保持在最低水平。除转运状态下,床脚的轮子必须保持上锁状态。

(3)床栏的使用:下列患者需常规使用床栏 ①任何原因造成视觉障碍的患者; ②任何意识改变的患者; ③入院诊断“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的患者; ④镇静或麻醉恢复阶段的患者; ⑤躯体/肢体移动障碍的患者;

⑥儿科患者、活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有坠床/跌倒风险的患者

(4)护士须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床栏的目的及必要性,必要时记录床栏使用情况。

(5)如果患者及家属拒绝使用床栏,须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必要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6)病区应对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病床,及时向维修部提出修理要求,一时不能解决的维修问题,可考虑转床。

(7)患者出院进行终未处理后、安排患者入住时要对病床进行预防性检查。

(8)维修部门定期或按要求(至少每年一次)到各使用部门进行预防性维护;及时修理存在使用故障的病床。

2、轮椅和平车的使用和维护

(1)护理人员应正确掌握使用轮椅和平车的方法。 (2)新上岗人员须进行相应的培训、考核。 (3)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轮椅和平车的性能。 (4)运送患者前应将患者安置在合适的体位。 (5)转运患者去检查或转病房时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

(6)轮椅不要前倾,以防患者摔倒,必要时用躯体固定带固定患者。 (7)进电梯时,工作人员先行,以后退方式将轮椅拉入电梯。 (8)平车转运病人时,必须有床栏保护。 (9)轮椅和平车应存放在指定的储藏区域。

(10)使用轮椅和平车的部门应对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轮椅和平车,及时向维修部提出修理要求。

(11)维修部定期或按要求(至少每年一次)到各使用部门进行预防性维护,时修理破损的轮椅和平车。 四十

九、约束具使用制度(护士手册43页)

1、医院要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治疗的权利。

2、对患者使用约束器具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只有当患者的自主活动危及自身安全与诊疗操作安全时,或危及他人安全时,在帮助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约束性措施。

3、使用前应由医护人员对病情进行评估,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理解后,方可实施操作,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做好记录。

4、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当使用约束器具指征消失后及其解除。

十、护理不良事件与隐患预防制度(护士手册43页)

1、制定并不断完善护理规范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加强安全督查,使护理不良事件降到最低限度。

2、建立护理部、科室安全自查制度。自查内容: (1)有无有章不循的现象。

(2)有无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或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 (3)日常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4)有无制度、流程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存在。

3、加强对护士的三基训练及考核。

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

5、定期(护理部每月一次、护理单元每月一次)召开护理安全会议,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护理部每季度汇总分析。

6、营造医院“护理安全文化”,倡导早预防、早处理,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7、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8、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五十

一、护理不良事件与隐患主动报告制度(护士手册44页)

1、护理不良事件有:给药错误、非计划拔管、跌倒/坠床、压疮、烫伤/冻伤、化疗药物外渗等病员意外伤害;其他护理失误和隐患等。

2、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严重不良事件和一般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是指造成患者不可逆损害、可能致残或危及生命的,同时也包括一次事件造成三人及三人以上受影响的;一般不良事件是指未造成患者损害或可逆性损害的。

3、营造医院“护理安全文化”,倡导主动报告。当自己、他人或系统出现隐患或不良事件时,能及时主动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4、建立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形式有多种,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等。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

5、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上级分管护士或护士长。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当事人24小时内填报(特别重大者6小时内)《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签字后上报护理部,发生事件科室三天内组织讨论分析。

6、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根据情节轻重按医院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