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教学常规

发布时间:2020-03-03 09:53: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鹤山乡小学语文实施细则

一、备课

1.备课类型。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和课时备课两种类型。 2.备课要求。

(1)学期备课。学期备课即学科教学计划,在开学前由任课教师制定。同年级多个班可制订一份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①教材分析。了解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认识全套教材的特点,掌握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搞好单元教材分析等,还要清楚学习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本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③教学进度表。

(2)课时备课。课时备课由任课教师在授课前一天完成。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要认真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知识系统;要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有预习提纲、限时作业设计,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认真进行二次备课。教师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每单元必有,但每课时反思要有感而发,不求课课记。(各学科课时备课要求见附1)

二、上课 1.教师要按计划上课,按时上、下课,不得随意调课,不准随意增减课时。

2.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如教具、挂图、实物、实验器材、实验用品、文字资料、音像资料、课件等。

3.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得体,仪表端正,教态亲切。不得随意离开课堂,不得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抽烟、干私活和阅读与教学无关的书籍,不得坐着上课。

4.课堂教学紧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要从课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5.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别指导,特别要关注学困生。

6.课堂教学要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教学效果,操作要规范。

7.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落实我县“三环节”教学改革要求,科学设计限时作业并规范实施,针对检测情况,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标。

三、作业

1.教师布臵作业要科学、适量,符合上级要求。切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作业设臵要齐全,内容要全面,题型要灵活,要以基础性为主,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又要适当进行拓展,设臵一定量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题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宜,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有层次性,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3.认真批阅。教师要做到作业有布臵、有检查,要认真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各学科作业要求见附2)

四、质量检测

1.检测过程。各学科每单元进行一次质量检测。学校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学科考查、一次质量检测。检测和考查要做到严密组织,严格要求。试题的命制应面向大多数学生,要体现层次性。检测方式要灵活,如闭卷、开卷、实际操作等。考查可以分书面或现场两种形式,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要建立题库。

2.质量分析。教师每单元都要进行质量分析。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科质量分析会。质量分析要全面,要结合检测情况认真反思教学情况,提出明确的改进措施。学校对质量差的学科和班级要认真督促整改。

3.质量评价。

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要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在教师考核方案中,教学质量权重不低于40%。

对教学质量实行综合评价。一是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平时业务检查、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当堂检测。二是学科考查要规范严格,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三是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和特长发展等方面的监测与评价。四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争创优异成绩。五是认真组织进行质量检测。学校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考查成绩或按考试考查成绩排队。

对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实行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素质实行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进行。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主动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要及时记入《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

五、学生辅导

教师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对于学困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学困原因,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要耐心帮助,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辅导方式要灵活,要体现因材施教。对辅导效果要及时评价。

语文课时备课要求

一、拼音教学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按课制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但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

3.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5.教学时间。 6.教学过程。 7.限时作业。 8.板书设计。

9.反思。(以单元为单位写写自己的教学所得、所思。)

(二)教学思路 1.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2.学习发音。要求:指导发音时要注意发音部位、口型、气流和音的长短。

3.学习拼音的形,指导书写。 4.拼读练习。 5.归纳总结拼音规则。 6.认读字词,识写生字。 7.读背儿歌。

二、阅读教学 精读课文: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课后要求确定,内容要具体。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但不必按三个维度分条。把课文重点、感情朗读训练点和读说结合训练点融入教学目标中,不必单独按条目列出。

3.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5.预习提纲(如果设计的是预习学案,备课可设计成教学案)。 6.教学时间。

7.教学过程。可以不分课时。提倡长文短教,一篇文章尽量一课时教完。

8.限时作业。检测预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 9.板书设计。

10.反思。(以单元为单位写写自己的教学所得、所思。)

(二)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

识字、写字(重点内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交流对教材中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想法;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了解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点拨指导和以上学习内容相关的适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方法等。

第二学段:

识字、写字。朗读,默读。学习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课文中典型段落的构段方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引导学生尝试做批注,鼓励质疑,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背诵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点拨指导和以上内容相关的适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方法。

以上为一般精读课文的一般性的精讲点拨内容,对于以下体裁的文章,可以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兼顾以下的教学要求:

叙事性作品: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优秀诗文:各种方式诵读,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

识字、写字。朗读,默读,讨论,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背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继续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尝试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点拨指导和以上学习内容相关的适合本学段学生的学习方法。

以上为一般精读课文的精讲点拨内容,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可以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兼顾以下内容:

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指导学生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诗歌:指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说明性文章:指导学生抓住文章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以上内容,要先设计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单元训练重点和教材特点安排相关教学内容的详略以及教学思路。

(三)教学思路 1.课堂导入。

2.成果展示、精讲点拨。

(1)成果展示。展示预习成果,评价预习情况、激发预习兴趣,指导归纳预习方法。

(2)精讲点拨。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内容、不能掌握的知识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加以解决,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拓展延伸。 4.系统总结。

5.限时作业。限时闭卷检测学习效果。 略读课文:

(一)项目 1.课题。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课后要求确定。

3.教学准备。 4.教学时间。 5.教学过程。 6.限时作业。

(二)教学思路

先由学生参照导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重点,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或内容或写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略读课文可以每篇1课时,可以两篇1课时,也可以和精读课文结合在一起学习。

三、写话、习作

(一)类别

一、二年级是写话,三至六年级是习作。写话、习作备课安排在语文园地备课中。

(二)项目及过程设计要求

1.标题。包括两部分,单元名称即第X单元;写话或习作题目。 2.写话或习作要求。 3.写话或习作指导。

能现场创设情境的要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表达。对于写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的文章,要提前布臵学生进行观察,课上引导学生回忆、表达;写实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培养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拘一格地表达。要注重指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所领悟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下水文给学生以启发,备课中要有所体现,并将下水文附在写话或习作备课后面。 4.打草稿。 5.评改。

(1)写话:誊写后的写话全部批改。批阅要细致,批语可以简单但要有针对性和激励性。学生根据教师批阅意见进行修改或订正,教师及时复批,并进行佳作展示。

(2)习作: ①精批或面批草稿。

教师先精批或面批至少15名不同水平学生的习作草稿。精批或面批要轮流进行,每次面批人数不少于本班八分之一,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面批一次。精批要细致,眉批要具体,有针对性,总评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批阅符号、批语书写要正确规范。

②讲评。

根据精批或面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要有总评,有对整篇或片段写得好的学生习作的赏析,有对部分存在问题的文章或片段的集体评改,更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③修改草稿。根据教师讲评,在草稿本上进行自改和互改。 ④誊写到作文本上。

⑤教师批改作文。指导学生批改后再略批,对学生的习作和其他学生对该习作的批改做出有合理评价。指导学生批改作文,要明确批改要求,指导批改方法,并要求注上批改学生的姓名。对五六年级学生要指导写简单的批语。

⑥再次修改。下发作文本,学生在作文本上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⑦佳作展示。

语文教学常规

语文教学常规

语文教学常规

语文教学常规

55语文教学常规

六年级语文常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

语文常规

语文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语文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语文教学常规
《语文教学常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