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探翻转课堂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6: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探翻转课堂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然而,当翻转课堂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模式被颠覆了,翻转课堂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变先“教”为先“学”,而教师的“教”都要服从于学生的“学”,加入微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充满生机活力,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文从现状分析走近“微时代”,摸清底细险入“微误区”,翻转课堂的“微作用”三方面对“微课”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小学语文;应用

教师先讲,学生后学,最后作业巩固是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当翻转课堂进入中国以后,这种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教学中掀开了一次“革命”,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焦灼状态的人们看到课堂改革的新希望,微课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在国内这种新形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这样一个新事物,各级部门积极组织各镇校老师进行培训学习,笔者通过这两年的培训学习、尝试运用,谈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要点与应用,以下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现状分析——微时代

Web2.0时代,信息传递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速,人们越来越倾向接受简单、有趣、高效的生活及学习方式,因此,一系列的“微型”产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如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等,伴随着“微”事物的日益壮大,仿佛向我们宣布我们已经进入“微”时代。

与此同时,微课,也应运而生。2006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为给远在他乡的表妹补习功课,利用简单的视频录制工具,制作了一些十分精短的视频供表妹学习。后来他发现这一做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创立了一家微课教育网站,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微课学习的平台。

国内对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小学一线教师中已广泛铺开,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抓好“微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是大势所趋!我们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

二、摸清底细——微误区

“微课”它是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但在学习或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容易走入误区。

(一)误“时”: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最长不宜超10分钟。在一次市上组织培训学习中,黄小颂老师在分析微课存在的问题所例举的例子如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时间过短会导致知识点泛泛而谈,不够全面、深入。同理,时间过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看完,从而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兴趣,因此,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相对于传统40分钟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

(二)误“课”: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正因为这样,让部分老师误把微课当作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切片或看成说课的演讲稿。如一位老师在讲五年级上册《推销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从自己拍的优课中把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片段剪切下来当作微课。这与微课的本质不符合,并没有实质地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一位老师在做五年级上册《日积月累》的微课时,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样上。很明显这位老师忘记了微课使用者是学生,我们应该要分析学生学习需求,选取学生必须要老师讲解的内容,确定学生需要微课自学的内容,而不是了解老师怎么上,为什么这样上。

(三)误“点”:这里的“点”指的是小学语文微课的选点,因为语文课程的特殊特点,让很多老师在选点方面难于下手,如果选点选的不好就会与小学语文微课背道而驰。

如有两位老师同样做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这课,一位老师结合课文的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来写,教授给学生是怎样写移步换景的文章。但另一位老师却把它做成了介绍地方的旅游片,只是在介绍颐和园的美景,跟语文关系不大,脱离了语文的本质。

王荣生在《语文课程论》中指出:微课制作就应该从课程的角度去选点,要选择跟语文课程有关的内容来制作微课。从中可以看出选准知识点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语文的教材中选择。

三、翻转课堂——微作用

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生是通过老师发布的“微课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从而反转传统课堂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微课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先决条件,没有微课的翻转课堂,这样的课堂很难真正翻转起来,没有翻转课堂的实施,微课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一)让预习更有“价值”

在学习新课前老师都会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新课,而预习的内容不在乎读通课文、学会新字生词、做做预习提纲,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渐渐厌烦,学习兴趣越来越淡。而微课的诞生让预习这一项目出现曙光。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视频播放可快可慢,可充分地思考、学习,适合各类型的学生使用。

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推敲”的来历》时,我先出示一个调查表,调查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了解或掌握的层度,再布置学生上班级博客下载《“推敲”的来历》的微课进行预习学习。第二天,我同样出示昨天的调查表,结果真让人喜出望外,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把课堂时间更注重于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组织学生互动讨论、课堂搞定作业等方面,这样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真正提高了预习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预习的作用,让低效“翻转”为高效。

(二)让导入更有“趣味”

叶宇琨老师曾说:“课伊始,趣乃生,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是一节课成功的起点。巧妙的导入,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然后引发情趣,使学生进入情境。”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至关重要。

如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微课将西沙群岛的美景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声情并茂的描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直观感受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让学习过程更有“动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少数学生回答(读句子、谈感受)——全体学生感情朗诵。这样的课堂成了教师与少数优秀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游离、懒于思考的现象,学生的“学”是被动学,对于知识没有掌握,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日积月累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多知识点不会,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动力。而微课的到来,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1.由枯燥变为有趣 识字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而识字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大大降低识字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种特点,老师在教学《“卧”识字写字》教学时利用微课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图文并茂的讲解,生动向学生展示象形字的演化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象形字演变的奇妙,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解决识字的疑难。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2.化解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由具体向抽象思维发展,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难于掌握。如果教师把这些重点、难点做成微课,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化无形而有形,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将知识掌握的目的,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回信时,考虑到书信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书信的写法并不难,但对于很少接触书信的小学生来说,要正确掌握书信的写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微课教学显得特为重要。

我先是对书信的五个重要步骤称呼、正文、祝福、署名、日期进行具体讲解,然后出示一封封小朋友写给知心姐姐的信,让学生判断格式的正误,最后播放一首《书信格式歌》,强化学生装的记忆力,(如下图)通过儿歌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掌握书信的格式。班级学生很少再出现书信格式应用错误的现象。这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在其他班级播放此微课,均有良好的收效。

3.加强巩固与深化

翻转课堂起初是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就把“传统教学学习知识主要放在课堂,内化知识主要放在家里”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了,“学习知识主要在家里,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学生在家中观看了微课视频后,并不代表学习就结束了,教学必须还要利用课堂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

比如五年级《梅花魂》一文,有一位姚老师从题目入手,制作了微课视频,姚老师重点讲解了本课的难点:“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在视频结束时姚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梅花魂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面对这个具有深度的问题,学生在家中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再回到课堂时,学生表现的很积极活跃、各抒已见:

(1)外祖父爱梅花,在他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

(2)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3)外祖父漂泊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本性,依然那么热爱。其实,他就是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翻转课堂”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让学习变得更加简单,从而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四)让拓展更加“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一篇课文教学到拓展这个环节时,学生正处于意犹未尽的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有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教师要做到及时进行检查和反馈。这样,可以极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相结合,充分调到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壁虎找尾巴》时,利用微课播放《小动物尾巴的妙用》,看了之后,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呢?”“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呢?”学生通过课后阅读、问爸爸妈妈、找资料等方法了解很多小动物尾巴的用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不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对外界的认识。

(五)让复习更加“轻松”

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传授知识,但有些学生因为在课堂上思维游离、懒于思考或来不及做课堂笔记,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想通过课后复习不明白的知识点时,但往往是无从下手,越来越感到复习枯燥和乏味。而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生回家看教师发布的微课,完全处在熟悉又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如果某个知识没听懂,还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认真思考,大大减轻复习的负担,轻松的气氛、生动的画面、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保持注意力,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太阳》一课时,这篇课文在写法上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这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层度,我出了一些的题目来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学生还处在半知不解的情况,小部分的学生还把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意做了一个《说明方法的运用》的微课放在班级博客里,还布置学生晚上回家自行下载学习。

第二天回来做同样的题目,学习结果真令人满意,学生们都学会判断句子中的说明方法,也分清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合格率达97%,这都是微课的功劳,它让复习更加轻松、有趣,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微课的辅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构建了高效的、愉悦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

2012.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 3.《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与微课

翻转课堂与微课

翻转课堂与微课

翻转课堂与微课体会

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实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中微课的制作方法

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

初探翻转课堂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翻转课堂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